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灭明 >

第916部分

灭明-第916部分

小说: 灭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⒊遥

    叶尔羌城内并没有多少白山派的信徒,但今日主要不是为了屠杀,而是在前两日屠杀的基础上,以威慑、劝慰为主,也是耽搁了一日的时间,不过,绝大部分白山派的信徒,都是归化为汉人。

    再一日,赵烈、高禄各率一军暗暗离开叶尔羌城,直扑西北方向的英吉莎、喀什噶尔,刘宗敏则是留在城内,继续归化残余的百姓。

    叶尔羌战场的喜讯,不断传至昆明,李自成召开临时朝会,正式将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的广阔地域立为天南省。

    喀什噶尔更名喀什,做为天南省首府。

    天南省东部,哈密已经立府,吐鲁番更名火州府;

    火州府以西,铁门关峡谷扼守着东西方的通道,背靠霍拉山和库鲁克山,山前有一大片绿洲,早在大唐时代已经开发为耕地,又东临鱼海,无论是交通还是农业、水源,都有很大的潜力

    ,被立为渠犁府。

    渠犁府是沿用了大汉时代的古国名,也是天南省唯一跨过整个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府,最南面靠近昆仑山的罗布城和扯力昌城,分别更名若羌县和且末县,都是隶属于渠犁府。

    不知道将来能否修建一条横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大道?

    从渠犁府向西,塔克拉玛干沙漠已经太过广阔,现有的交通工具已经无法穿行,只能在南、北缘分别建立地方官府了。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面,叶尔羌的阿克苏城更名姑墨府,沙漠南部,设置了于阗府。

    再往西去,在天山南麓与塔克拉玛干沙漠沙漠之间,葱岭以东,设置了蔚头府,蔚头府特别之处在于,这块几乎全部为高山的地域内,生活着吉尔吉斯,吉尔吉斯人的宗教非常复杂,既有信仰原始的萨满教,亦有信仰藏传佛教,但也有不少百姓开始皈依了恐怖教。

    在整个天南省的最西部,靠近葱岭,才是天南省的首府喀什,叶尔羌城更名莎车县,英吉莎城更名桢中县。

    按照李自成的习惯,天南省的首府,应该放在地理中心,这样可以更好地照拂全省,但李自成力主将首府放在喀什,明面上的原因,是喀什城周围的绿洲更大,能容纳的人口最多,实际上原因,他自己没说,朝廷很多官员都是心知肚明。

    天南省以“省”的身份回归华夏,历史还是第一次,比汉唐的“都护府”之类,前进了一大步,只要朝廷腾出手来,还会向天南省移民,甚至要修筑嘉峪关至喀什的大道……

    立省、立府之后,接下来还要大规模立县,名称尽可能恢复汉唐时代的地名、国民,这些小国都已经不存在了,但可以给后人留下一些纪念。

    此外,华夏要在天南省推行汉话,很多地名需要更改过来。

    首先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毕竟不是汉化的称谓,“拉玛干”就是沙漠的意思,塔克拉玛干沙漠,显然是语义上的重复,更改为塔克沙漠。

    一些有影响的大河,也要适当改名,比如塔里木河更改为塔里河,塔里河的几大主要支流,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阿克苏河分别更名为莎车河、喀什河、姑墨河,流经蔚头府的克孜勒苏河,更名为红水河,流经且末县的车儿臣河,更名且末河,于阗河的上游,玉龙喀什河更名白玉河,喀拉喀什河更名马玉河……

    湖泊、山峰也要汉化,比如著名的博斯腾湖,恢复大唐时代的“鱼海”,喀喇昆仑山更名黑磐山,阿尔金山更名米兰山,觉罗塔格更名觉罗山,博格达山更名奇合山……

    需要更改称谓的地方还有很多,等地方官府建立起来,将来根据需要一个一个更改。

    大臣们都知道李自成的性子,给新征之地命名,优先采用汉唐古名,其次是从《诗经》中寻找,其实,只要土地属于华夏,名称的来源并不重要,谁也不会扫了皇上的兴致。

    这次的朝会上,也谈到了驻军问题。

    战争结束后,第七营回归甘肃,负责保护粮食运输通道,而第四营驻扎在天

    南省。

    不过,从罗布泊至于阗府的整个南部,只有一个团的驻军,整个第四营,几乎全部部署在从哈密至喀什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重点驻扎在火州、渠犁、姑墨、喀什四府。

    大臣们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毕竟天南省南部,隔着昆仑山,还是华夏的南原、青海两省,而北部隔着天山,乃是瓦剌蒙古的准噶尔部,是华夏现在的边疆。

    朝会快要结束时,大臣们方才发现,今日之朝会,基本上没有探讨什么,主要是皇上说,他们只是听众。

    大臣已经习惯了,但他们心中不爽,而且,这次连着对外战争,朝廷花费华元无数,但收获是多少,军方并没有给出详细的数据,更没有给出缴获出银子的去向。

    便有人提出责问华夏新增了南原、象泉、天南三省,土地面积扩大了不少,但三省的人口并不多,每年的赋税,还不够官员的河俸禄和军队的粮饷,明显就是赔本的买卖,而且,三地出产的粮食,明显比不上当地的消耗,朝廷每年还要从南方的成都、昆明和北方的兰州、西宁长途运输粮食,实在劳民伤财……

    如果站在经济角度,这样责问的确有道理,李自成曾经告诉大臣们,对外战争,本身也会有经济收入,但这次的战争,延续了一年多,经济上的收入实在少得可怜。

    李自成心中“理亏”,微微探口气,道“粮食的事,你们不用担心,最多三年,当地就能实现自给。”

    “就算粮食可以自给,可银子呢?难道华夏要永远向三省撒钱?”

    李自成板着脸,“朕问你们,汉唐时代,朝廷为何远征西域?”

    “彼时有匈奴、突厥作乱,而今日之西域,并没有威胁华夏……甚至北方的草原,已经被华夏征服,并没有华夏的敌人……”

    “你们错了,”李自成道“即便北方征服的土地上不会出现反复,华夏的北方,还有两个非常强大的敌人。”

    “两个?”梁文成道“除了准噶尔人,还会有谁?”

    “便是准噶尔人,现在并不是华夏的敌人……”

    李自成从龙椅上站起来,沿着大殿踱了两步,“现在的准噶尔汗国,羽翼尚未丰满,但数十年,甚至十数年之后,便会成为华夏的强劲敌手,而且,准噶尔的更北方,还有一个更为强大的俄罗斯,也就是你们眼中的红毛罗刹人……”

    “这……”

    “西域之地,虽然地广人稀,但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一旦失去这些大山大河,华夏的西部防线,就会留下不少漏洞,甚至像前朝大明一样,退缩至嘉峪关,不但将半个河西走廊丢给游牧部落,而且终大明一朝,从来没有像汉唐那样,真正解除北方游牧部落的边患……”李自成继续道“而且,西洋人已经来到东方,如果不能及早谋划,迟早也会成为华夏的劲敌……”

    大臣们这才想起,汉唐都是干净、彻底击败了北方的游牧部落,但大明从来没有解除北方蒙古人的边患,难道与西域有关?

    还有,西洋人真会成为华夏的南方边患吗?

 第1351章 标准配置

    “汉唐时代,虽然都曾征服了西域,甚至在西域建立军政合一的都护府,但从来没有解除游牧部落对河西走廊的威胁,所以,最终都是丢了西域,丢了西域之后,再也无法牵制北方的游牧部落,即便没有内乱,汉唐也会灭亡于北方的游牧部落……”

    大臣们都是一惊,按照皇上的说法,没有西域的牵制,中央治国无法彻底征服北方的游牧部落;如果不能征服北方的游牧部落,又无法保护河西走廊,从而完整对西域的征伐。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难道这是一个历史的死结?

    幸好华西征服了北方的蒙古各部,以及南方的藏人,将河西走廊真正纳入汉地,如今又征服了半个西域,巩固对北方草原的占领……

    是华夏的实力强过汉唐,还是皇上的眼光强过汉唐的一个个明主?

    李自成淡淡笑道“彻底解除北方边患的法子,朕已经找到了,关外的草原、河西走廊、加上整个西域,三地必须完全由华夏掌控,缺一不可!”

    “那准噶尔部呢?”

    “准噶尔部是华夏在北方的最后隐患,必须征服,华夏才算真正解除北方边患!”

    梁文成小心地道“皇上,准噶尔之后,不是还有俄罗斯吗?”

    “俄罗斯的核心土地和利益,远在欧罗巴州,朕不会,未来的华夏皇上,也不会远征俄罗斯,”李自成道“只要将俄罗斯的野心压制在欧罗巴州,就算完成任务,”顿了一顿,又道“华夏无法单独征服俄罗斯,俄罗斯同样无法征服华夏,双方之间可能会有一些摩擦,甚至是小规模的战斗,但双方都不会动摇国本。”

    “皇上,如果征服准噶尔,华夏的北疆,将永远无忧吗?”

    李自成暗自叹息,天下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战争是国事的一部分,与国家相伴而生,只要“国家”存在,“战争”就会永远存在,无非是规模的大小、主动战争与被动战争、战争的经济效益等不同而已。

    “征服准噶尔之后,华夏的北疆,将不会再有大规模的战斗,而且,战斗的规模、频率,都是可控的,甚至会带来经济上的收益,”他微微点头,又道“这次西南方向的战争,延续了一年多的时间,消耗了大量的粮食、银钱,但本身并非没有收获。”

    “……”

    “首先,彻底解除了游牧部落对河西走廊的威胁,现在的河西走廊,已经不是华夏的边疆,”李自成继续道“其次,战争并非没有缴获,朕将各地缴获的粮食、银子集中起来,等到第四路桥公司腾出手来,将修筑一条从嘉峪关至喀什的大道!”

    “嘉峪关至喀什?那要多少钱粮……”

    “朕会量力而行,先修筑嘉峪关至哈密的大道,”李自成道“这条大道,也会是商道,‘丝绸之道’,只要沿途通畅,将来不愁没有商业税!”

    原来如此!

    大臣们都是想到了南方出海口的事,当年皇上力排众议,不仅开了海禁,还鼓励海上贸易,甚至帮助商家组建了金凯贸易公司和明光贸易公司,如今,海商的商业税,几乎令人眼红……

    皇上永远是对的!

    大臣们都知道李自成有征伐准噶尔的心思,却谁也没有劝阻,朝堂安静了好一会,梁文成方道“皇上,西洋人从海上入侵东方,如何解除海上的边患?”

    “永远无法解除,”李自成摇摇头,“西洋人是杀不完的,

    潜在的战争永远存在!”

    “这……”朝臣们都是大惊,难道华夏也和大明一样,永远在边患中消耗国力,直至灭亡……

    李自成回到龙椅上,淡淡一笑,道“不过,你们不用担心,只要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战争或许永远不会存在,又或许战争是存在的,但战争本身,对华夏是有利的!”

    “……”

    “朕联合东方诸国成立《亚盟》,彼此互相帮助,一旦遭到入侵,东方各国会联合对西洋人作战,”李自成道“此外,西洋诸国,本身也会有矛盾和利益上的冲突,朕可以拉拢一批、打击一批,利用西洋人的力量牵制西洋人,不出意外,朕会与部分西洋国家结盟,用同盟的力量震慑另外一部分西洋人……”

    他有些懊恼,西班牙使臣洛佩斯离开昆明之后,快要半年了,到现在都没有讯息,不知道西班牙国王菲利佩,是否愿意与华夏、葡萄牙成立新的同盟。

    朝会结束后,李自成独自回到乾清宫,先是给第四路桥公司的主管秦四海传讯,让他立即抽调部分技工、青壮去嘉峪关,汇合当地的战俘,先行在当地勘察路线、修筑路基。

    在信的末尾,他告诉秦四海,第四路桥公司的青壮,在完成嘉峪关至喀什的大道后,将有部分青壮完成服役期,或许因为年老、裁员而离开路桥公司,如果这些人愿意在天南省定居,当地的官府不仅会发放耕地、房屋、农具等,还会根据人数、年龄等,尽可能发放年轻的叶尔羌女人……

    午膳时间未到,李自成从内书房出来,正要去晒晒太阳,一名小太监飞跑过来,“皇上,汉清部的讯息!”

    李自成接过一看,原来的李松从慈恩岛传回的讯息。

    李松在讯息中说,除了在箱馆立县外,还在北方的兰越立了县,慈恩府的位置,也是初步确定了,当地阿伊努人称为“大河川”,译为汉文,叫做“札幌”,札幌之南有札幌山,还有一条体量极大的札幌河……

    在征服慈恩岛的过程中,与阿伊努人有过战斗,但亦有不少阿伊努人归化为汉人,箱馆、兰越的土地上,都有归化为汉人的阿伊努人从事耕作。

    李松告诉他,慈恩岛很大,已经征服的地区,还不到整个岛屿的两成,主要是移居的汉人太少……

    李自成思索良久,暂时没有大规模移民的计划,华夏要移民的地方实在太多,暂时顾不上慈恩岛了。

    不过,慈恩岛既然立府,总该有个归属,既然距离安东都督府最近,那就隶属于安东都督府吧,周奎老成持重,就在岛上担任知府吧。

    回信的时候,李自成除了勉励李松继续扩张底盘外,还告诉李松,华夏暂时不可能大规模向慈恩府移民,必须以归化阿伊努人为主,可以向慈恩府小规模移民,也可以自己想办法吸引华夏的百姓去慈恩岛定居,除了五年以上的罪犯,一律不得强制移民。

    午膳的时候,李自成还在想着李松的事,心中有些不忍,但想到有五百亲兵和吴二毛的无影战队护卫,应该不会有危险,最多生活苦一些,也就放弃了撤回李松的打算。

    除非李松吃不了苦头,主动要求调回。

    下午,李自成在乾清宫内书房召见了国防部长牛金星、副部长翟修文、海军司司长張縉彥。

    接到皇上传召的讯息,三人就明白,皇上一定是要问海军的事,張縉彥就是最好的证明。

    果然,李自成一开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