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1005部分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1005部分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一个有着这样的名望的人,带了一群人以一个手无寸铁的姿态挡在了山海关的关门前,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来劝谏曹丕取消出兵的打算……这种事,中原地区开过来的将士对此可能还没什么感觉,可是对当地那些熟知田畴的将士、百姓们来说又会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所以说当时山海关那边就有点乱了,同时也有不少人加入了田畴这个“非暴力不合作”的怪异团体之中。而随着这个团体的人数的增多,到还真让曹丕这头的军队有点不知所措。

    不管不顾的打杀过去?那些不入流的军阀这么做是没关系,反正他们也不用在乎自身的名声好不好听,只要把实质性的好处给捞到手里就行了。可曹丕却不是那些土匪一般的烂军阀啊!他现在可是魏公,心里面更还想着要称王、称帝,不顾着点自身的名望哪行?

    反过来看田畴是什么身份?田畴也是有着正式的官爵的人好不好?而且田畴是率众死谏,并不是在搞什么叛乱,甚至还明说了你曹丕如果执意要打就从我们的尸体上跨过去,曹丕要是对他们下手其性质就变成了屠杀谏臣和平民,这种恶名可不是曹丕背得起的。

    再说得难听点,这时的曹丕也才不过刚刚把魏公的宝座给坐稳了一点,个人名望上可经不起折腾。而且献帝刘协都下了诏书劝止曹丕,当世大儒郑玄还以遗书劝阻曹丕,曹丕执意的出兵已经是顶着莫大的压力了,能给自己辩解一下的借口也只有所谓的“陆仁害死吾子”而已。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只是和陆仁打起来还能勉强说得过去,可要是屠杀了劝谏的官员与平民的话……

    总之,曹丕在收到消息之后头当时就大了,而他的先头部队也被卡在了山海关那里是进也进不了,退又没得到命令,只能是驻扎了下来等待曹丕的命令。你要杀?行!拿命令过来,反正这种会被天下人指着骂的锅,我们是不会去帮你背的。

    曹丕也急啊!陆仁那头有电报技术,这在对西域联军作战的时候已经是公开了的,所以曹丕很清楚的知道陆仁那头肯定是早就得到了信,现在能抢到的时间,就只能是陆仁的主力尚在中亚地区,短时间之内无法回援的那些时间而已。可这么一耽误下来,那点时间不都被耽误光了吗?

    要说曹丕也是够心狠手辣的,在反复的思考之后,曹丕就有点倾向于不管什么名声不名声,无论如何先把辽州给打下来再说,毕竟辽州地区对河北那边的威胁太大了。只要能打下来,至少也是把辽州那边给搅乱,造成一个既成的事实,那么名声这东西回头再进行补救吧。

    可就在曹丕准备狠下心来作出决定的时候,另一个异常紧急传回来的消息就给了曹丕当头的一记重锤……刘备和孙权联名发表了檄文,檄文中表示曹丕如果执意的“向陆仁寻仇,不遵天子劝诏、不纳已故郑先师之遗命”的话,刘备和孙权将会同时出兵,从两个方向向曹丕的地盘发动大规模的攻击。

    曹丕在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傻了眼,心说这俩货又冒出来凑什么热闹?你们不是一直在为了荆州南郡的问题而扯皮不断的吗?怎么一下子这么齐心了?好,就算你们齐心合力,可从战略上来说你们也是一种防御性的同盟关系好不好?老子没去打你们都已经很不错了,你们却还跟老子来这一手?

    不管怎么样,这个事就真不是在开玩笑了,天晓得刘备和孙权作出的这种动作只是在吓唬人还是真的准备进攻。如果是吓唬人的到还好说,但如果是真的要从两路进攻曹丕的地盘,强如曹魏也得抖上几抖。

    而长安方向与两淮方向的紧急军情也在这时传到了曹丕的手中。长安那边是探知刘备正在汉中地区调集兵力,两淮方向则是探知孙权在长江的沿岸调集兵力,是真是假就更让曹丕摸不着头脑了。

    这个时候是徐州刺史司马懿从徐州那边赶了过来并且给曹丕解了惑。其实简单点来说,曹丕要是真打辽州,那么刘备和孙权也就会真打曹丕。

    这么说吧,陆仁的地盘就是那么好打的吗?曹丕为此可是调集了十余万的部队,这就难免会造成长安一线与两淮一线其防守兵力上的相对空虚,也就是说这就给刘备和孙权造成了一个可以进攻曹丕的机会。

    再从舆论方面来看,又是献帝刘协的诏书,又是郑玄的遗书的,还要算上曹魏境内士族阶层们的反对之音,所以现在的曹丕可是顶着相当大的舆论压力,这无疑又给了刘备和孙权一个绝佳的出兵借口。

    然后再转回来看军事方面……这主要是指刘备和孙权。陆仁和荀彧在这俩货的身上已经玩了不少的花招,而最重要的就是特别的明确了一条,就是陆仁已经在作应战的准备,那么曹丕想打辽州的话就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拿得下来的。说白了,就是陆仁和荀彧告诉刘备和孙权,一但陆仁和曹丕在辽州地区打了起来,曹丕的十余万大军将会被拖在辽州那里,这个时候你们这俩货要是不趁机在曹丕的身上啃两块肥肉下来,是不是也太对不起你们自己了点?

    孙权那头是个什么反应权且不说,但对于刘备集团来说,这就正好符合诸葛亮的《隆中对》里的那句“待北方有事”。而且刘备集团在这次的事件之中原本可以说是什么好处都捞不到的,甚至都差点失去了与陆仁之间很重要的贸易往来。

    后来在陆仁和荀彧的安排之下捞到了桂阳郡……准确的说是桂阳的控制权,确保了与陆仁之间的贸易往来,这明显就是陆仁特别关照刘备集团的结果,刘备方面要是不做点什么事,至少也得是卖点面子给陆仁的话那就太说不过去了。而在这个时候,如果陆仁缠住了曹丕的主力大军,给刘备方面创造了一个去抢下长安的条件,这也符合刘备方面的利益需求,所以刘备方面在这个时候就表现得非常积极。至少至少,就是陆仁和曹丕一但开打的话,刘备方面就绝对会兵出汉中去抢攻长安。

    至于孙权方面……这个有点不太好说,或许真的只是作作样子再吓唬唬人。但是马司懿明确的向曹丕指出孙权这个人很善于捕捉战机,也就是说一但曹丕的两淮防线出现了什么问题的话,孙权就绝对会抓住机会去抢攻徐州。而在这种情况之下,反到会是曹丕一方陷入了三线作战的不利境地。

    曹丕再心狠手辣,却终归是一个合格的政客,所以在听完了司马懿的分析之后,曹丕也不免有些肝颤了。东北、西面、南面的三线作战?曹魏虽强,要同时应付这三个方向的战役也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好不好?而重他吗要命的是这种情况不是在吓唬人,而是真的极有可能会发生。

    所以所以,曹丕尽管是心中怀着十二分的不甘心,但还是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了一个合格的政客应有的素质,那就是赶紧的借坡下驴……反正各方面给他的坡很多,曹魏境内的士家豪族给了他坡下驴、郑老爷子的遗信也是个坡,然后献帝刘协的诏书则是一个更大的坡。皇帝嘛,这个身份终归还是有些用处的。

    总之曹丕赶紧下令把征辽的十万大军给拉了回来,改为去强化长安方面与两淮方面的防线,以免被刘备和孙权玩一招趁虚而入。再在舆论上曹丕给献帝刘协上了表,同时发布了休兵的檄文,宣布自己顺应了大家的意思收了兵……不过曹丕也不甘心,还是狠狠的指责了陆仁一番。

    陆仁闻讯之后都懒得再跟曹丕计较太多,直接授意荀彧多准备点钱财什么的去堵住曹丕的嘴。另外陆仁整了篇回应的檄文,说你曹丕不就是说你的美妾没了吗?美女?老子这里有得是,跟贵霜打了有一大段的时间了,中亚这里的波斯美女我这里多得是;还有阿三半岛,陆仁扶持的势力也已经在阿三半岛的南部站住了脚,所以阿三美女我这里也很多。这俩地儿的美女,送个三打五打给你暖床那还不是小意思?怕就怕你曹丕的小身板会顶不住的说。

    于是乎,曹丕费了不少心思整出来的这次事件,最后就是以这样的一个情况而基本收场。说是基本收场而不是完全收场,是因为曹刘孙陆这四方都清楚不能放松警惕,因此相关的军事准备都没有放松半分,至少陆仁在中亚这里就仍然没有什么军事行动,以便于随时都可以将兵力转移回去参战。

    不过事情闹到这个份上,陆仁也知道自己这里多多少少的得出点血。曹丕那头不用说,根本就是在拿钱去堵曹丕的嘴;至于刘备和孙权,这俩货好歹也算是帮了陆仁一个大忙,不给他们点东西未免有点说不过去。这就好比说你家里出了点什么事,人家跑来帮了忙,你再怎么说也得请别人吃顿饱饭是不是?

    原则性的东西是不能动的,像孙权其实有了桂阳郡的“产权”,刘备则是得了桂阳郡的“居住权”,这个事陆仁已经是非常的无奈了,因此再想从陆仁这里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比如说刘备想增加武器方面的采购量,这个陆仁是不会答应的说。

    所以陆仁是给刘备和孙权送去了一些没多少实际意义的中亚特产,像波斯、阿三的美女,曹丕都得了一打了,刘备和孙权也各拿半打去享用吧。再就是在这些谢礼之中,陆仁可是特意的挑选了一群血统纯正的波斯猫。

    真的只是小猫而已,不是那个意义上的“波斯猫”。但这种礼物在当时也算是非常的贵重了,因为波斯猫这小动物吧,在汉代那可是进贡的贡品……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卷三 第三百四十八回 战略调整

    曹丕整出来的这次事件,虽然说最后是以一个颇有些戏剧化的情况而收了场,最终仗也没有打起来,这对陆仁来说当然是件好事,但同时也给陆仁敲响了警钟。

    如果只是从最后的那种情况上来看的话是很漂亮。田畴站出来拦着,刘备和孙权同时作出了军事方面的威慑,然后还有在舆论方面以献帝刘协、郑玄郑老爷子为首,给曹丕造成的那种巨大的舆论压力……看上去这可是非常非常多的人站了出来帮助陆仁。

    但是陆仁清楚的认识到这只是一种表面的现像而已,实际上自己这里所花费的心力、付出的代价之大,恐怕都难以去计算了。所以在这个时候,自己这里要好好的反省与检讨一下,并且对下一步的战略计划作出相应的调整。不然这样的事情再来上一次的话,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那可就难说了。而且陆仁敢肯定,自己要是不进行调整,再被曹丕又逮着什么机会,这样的事件就肯定会再次发生。

    为此陆仁专门的回了一趟夷州,并且把能召集过来的重要幕僚都叫齐了,在开了三天的会之后作出了如下的调整。

    首先就是对陆仁的各处地盘进行了适量的扩军。这里再次的说清楚一下,陆仁走的是军民分离的路线,不是汉代的那种“拿起武器就是兵,拿起锄头就是农”,因此陆仁手头上的总兵力相对来说比较少。

    仅以夷州为例,建安三十年的户籍统计是一百四十余万,如果是按照汉时的那种兵制,怎么说也能整个十万余众的兵力出来。而如果是过份一些,比如像诸葛亮的蜀汉后期,蜀中才九十四万的人口硬是能整出十万大军,那陆仁手上的夷州整个三十万的兵力出来都行。

    可陆仁哪里会那么做?那样做只会对自身的经济体系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好不好?所以从夷州户籍里整出来的兵力,而且是海陆两军的总数也才不过四万多还不到五万,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个非常低的比例了。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就说明陆仁的手上还拥有着比较充足的后备役与潜力,而对这一点体会最深的人却不是陆仁这头的人,反而是对陆仁的地盘详细考察过的周瑜。然后周瑜就是因为感受到了陆仁巨大的潜力,才会极力的劝阻孙权不要去做傻事。

    闲话少扯,反正陆仁在这个时候适量的扩编一下兵力并没有什么压力可言,对民生经济方面的影响也很小,但对于巩固地盘的防御却已经很有用了。就比如说夷州陆仁原本是留了海陆两军共计两万五千,扩编之后也只不过是追加了一万而已。但是三万五千的兵力,配合上陆仁一直保有的海军优势,多了不敢说,但是要应对孙权前来攻打夷州的十余大万已经够用了。

    然后是外交方面,陆仁放宽了,或者应该说是加大了对曹刘孙三方的贸易量。但是这里要说清楚,陆仁加大的不是对曹刘孙这三家的官方的贸易量,而是加大了对这三家境内的士家豪族们的交易量。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说白了就是陆仁要进一步的加强这三家境内的士家豪族心中的“亲陆”情绪。多了不说,这次的事件之中曹境方面的士家豪族对曹丕所作出的阻挠作用陆仁也算是再一次的领教到了,可以说如果不是有这些士家豪族或明里、或暗中的阻挠,曹丕的兵马至少能早一个月出山海关,那样的话会引发出什么样的后果可是很难预料的。

    只是这些士家豪族又为会要站出来帮你?说白了还不就是为了利益?如果不是陆仁这里巨大的利益在影响着他们,他们鬼才愿意站出来帮忙。而陆仁就是因为很清楚这一点,所以进一步的加大了对这些士家豪族的贸易量,这样就可以让曹丕在想再玩什么花招的时候,这些士家豪族会更加果断的跳出来阻挠曹丕。

    而这么做其实还有几个好处,首先就是陆仁在这次的事件之后不对曹丕施以报复,反而还增加了贸易量,多多少少的可以得回来一些“不计前嫌、以德报怨”的好名声,这就是在社会舆论方面占到了便宜;

    其次,陆仁追加的贸易量都是常规货物,基本上与军需用品是靠不上什么边的,这等于就是说曹丕在这些追加的贸易量里面得不到什么好处,也就是能从士家豪族的手里面多拿到一些税金而已。陆仁又不是傻的,我卖武器给你,然后让你用这些武器来打我?真当我是二百五不成?

    而这么做了,曹丕虽然能多拿到一些税金而充实一下他的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