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205部分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205部分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也是这样,高顺听到自己要被砍的时候,只是淡然的笑了笑,没有人开口为他求个情什么的。再偷眼看看张辽,也只是皱眉低头,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当然,张辽目前还只是个降将的身份,这个口貌似是不好开。

    陆仁本来是不想给自己找麻烦的,可是回想起当初在濮阳城,高顺递干粮给自己的事,却终究是让他有些坐不住:

    “做人不能这么没有良心啊……”

    心里默默的说了这么一句之后,陆仁终于是喊出声道:“曹公,且慢!”

    这一喊让在场的人都愣住了,而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之下,陆仁起身离席,来到高顺的跟前上上下下的又细看了一番之后,这才转回身,带着几许的犹豫不决向曹操道:“曹公,您许诺给我的貂婵,我不要了。用您的这个承诺,换回高将军的一条性命可以吗?”

    曹操格外的不解,还外加着几分的不悦,向陆仁道:“义浩,你这是何意?”

    “哦……是这样的!”

    陆仁已经整理好了话头,很小心的道:“曹公可还记得数年之前与吕布交锋,因误中陈宫之计兵败于濮阳,而我那时身陷城中险些不得归还一事?”

    曹操仔细的回想了一下就点了点头。

    陆仁接着道:“那时我身陷城中,后来是乔装成因躲避战事而被困于城中的椎夫才混出城。因为身上带着刀剑之伤怕被吕布士卒看破被擒,数日间都不敢现身觅食,到有机会混出城去的时候我差不多都快饿死了,再加上天寒地冻……

    “总之,当时要不是高将军见我可怜,给了我一袋干粮,我在饥寒交迫之下即便出了城也很可能会冻饿而死在道旁。换言之,高将军于我有救命之恩,今见其有难,我又怎能不救?”

    曹操闻言眯起细眼望起了陆仁,那目光望得陆仁心里都直发毛。再想了想,陆仁复又向曹操躬身一礼道:“其实高将军品性不坏,可惜的是跟错了主君而已。若曹公是担心会纵虎为患,陆仁也不敢多说什么。唯望在高将军上路之前,能让陆仁设酒宴款待一下高将军,好歹让高将军能当个饱鬼,也算是让陆仁回报一下当日的一饭之恩。”

    这时的高顺也没有理会陆仁,而是站在那里人茫茫然的目中无光。你说一个人见某个乞丐可怜就顺手给了这个乞丐一口吃的,那这个人哪里会去记这个乞丐的相貌?除非陆仁提犀利哥还有那么点被记住的可能。因此高顺对陆仁说的那件事,根本就半点的映像都没有。

    而曹操在细看了陆仁一阵之后,又望了望另一边脸上带着期待之色却不敢开口的张辽,忽然大笑道:“知恩图报,义浩果然是性情中人。也罢,看在义浩面上,孤饶他一命便是。高顺,汝可愿归降于孤?”

    说实话,高顺这个人对曹操来说并不是非杀不可。正相反,高顺也是员勇将,如果能为曹操所用,曹操也是很欢迎的。至于在原有的历史上曹操为什么会二话不说的把高顺给砍了,这里面的事还真说不清楚。但至少在现在,曹操能同时卖陆仁和张辽这二位一个面子,顺手再拉拢到一个能打的武将,这买卖怎么看怎么稳赚不赔,曹操当然乐得去做。

    不过面对曹操的劝降,高顺只是轻轻摇头,一直紧闭着的嘴终于开了口:“多谢曹公与陆先生的美意。只是温候已亡,吾七百兄弟亦尽没,吾已心如死灰,但求一死而已……”

    “……”陆仁无语,片刻之后才向高顺摇头道:“喂,高将军,好死不如赖活着啊!”

    高顺微笑摇头,转过身向楼下走去。陆仁的手招了几下没招回来,只能空悬在那里。曹操皱了皱眉,又望了一眼脸色急切的张辽,忽然挥手下令道:“传令士卒,容他自相离去。一个已经心如死灰之人,难道孤还容之不下他?由他去吧!”

    说是这么说,曹操却向张辽使了个眼色。张辽会意,急忙向曹操抱拳一礼便追出了门去。而陆仁望见这般情形只能伸手抓头,心说这样差不多也就行了,其它的事他也理会不了。

    不过曹操这时却又向陆仁问道:“义浩,此番破城你功劳甚大,孤自然是得看在你的脸面之上留他一命。但他若执意不肯为孤效力,却又为之奈何?若是他日后复又与孤为敌,义浩你难道还能再救他第二次吗?”

    陆仁一听这话,心里就暗暗的一哆嗦。赶紧的想了想,陆仁就回应道:“这个……他如果不原为曹公所用的话,我就把他送到三韩之地去,让他在三韩之地渡过余生吧。”

    曹操当时就是一愣:“三韩之地?”

    陆仁半真半假的扯起了淡:“曹公知我素与糜子仲交厚,而这几年吕布祸乱徐州,糜氏家产多有破败,糜子仲忧心之下曾问计于我。我就告诉他说糜氏本以商贩兴家,而三韩之地又素喜我中原出产之物,兼之三韩多出铁货,往复行商获利极丰,不出几年便可重振家业。糜子仲深以为然,现在都已经在准备海船商贩之事了。介时把高顺送去三韩,不过是顺路而已。”

    曹操又看了看陆仁,看似随意的摆了摆手道:“既如此,就随你的便吧。想来他在三韩之地也闹不出什么风浪。到是义浩你的身体?”

    “……少活几年而已,不劳曹公忧心。”

    “义浩你这是什么话?孤看你精神萎靡,多有无力之状,所以你还是先去城中寻一宅坻住下休养吧。但若有事,孤自会差人去寻你。”

    “多谢曹公……”

    ————————————————————

    处理完了战俘之后,曹操下令设宴劳军。就在大家准备的时候,曹操却把郭嘉叫到了一边,在高台之上一边望着下邳城的风景,一边向郭嘉问询道:“奉孝,义浩他施用禁咒而折阳寿一事,你如何看待?”

    郭嘉也抬眼眺望,淡淡的回应道:“真又能如何,假又能如何?”

    曹操别有意味的道:“看来奉孝是认为义浩不过是在诈称而已了。”

    郭嘉很平淡的笑了笑:“非也,这小子的事还真有些说不清楚。其实就像他说的那样,少活几年又能怎么样?沙场勇将为求建功立业而不惜性命都亦大有人在,关键只在于他付出的代价对他来说值不值得。这小子以前可能是不怎么样,但现在有家眷为牵绊,亦有美人相伴左右,着实令人羡慕不已。若换作是我,我也愿意用少活几年的代价来换取这齐人之福。”

    曹操知道那天郭嘉是用什么话来吓唬陆仁的,此刻再回想起来,曹操也不禁笑道:“不错!若是孤能早日荡平四海、清平天下,孤少活个十年八年却也乐意。”

    郭嘉接着道:“主公可能没留意到,当时他施用的七星禁咒,在下事后检看了一下那几块地方,发觉所入鼻者多为硝石、硫磺之息,而这两样东西多为道家丹方所用。在下亦时常服用丹丸,对这硝硫之息太熟悉不过了。”

    古时所谓的炼丹术在士子阶层中相当流行,硝石与硫磺是炼丹术常用的药物,所以那味道郭嘉一闻就能闻出来。而曹操听了之后心中一动,急问道:“奉孝你言下之意是?”

    郭嘉道:“主公忘了吗?在下一直怀疑义浩这小子曾在什么隐世之地学过艺,但这小子从来就不肯说,在下也只能是心中猜测而已。可是今时今日,他动用了道家丹方,那主公认为他的学艺之地会是什么地方?”

    曹操皱起了眉:“难道说义浩真的是仙家子弟?”

    (扯的有点偏,不过古人的迷信思想会是这个样子吧?不管了,就这么写吧,毕竟对后面的情节发展有作用。另外今天就一更吧,实在是被很有可能上不了架的事整得没了心思。大家见谅!最后……算了,票啊,收藏啊,推荐都懒得求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零五回 曹郭论仁

    “难道说义浩真的是仙家子弟?”

    郭嘉明白曹操是想说什么,摇了摇头轻声回应道:“主公莫疑义浩。他这小子始终还是那个只喜欢有美女佳人,却不恋功名的、的……”说到这里郭嘉忽然发觉自己居然一时之间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陆仁,尴尬的笑了笑才随意的找了个词:“小人……”

    曹操凝望了郭嘉一阵之后,轻轻摇头道:“怎么奉孝以孤为不识人者?孤并非心疑义浩,而是在忧虑他事。”

    “愿闻其详。”

    曹操抬头望天,沉吟道:“其实义浩施用禁咒打破下邳城门时孤心惊不已,也的确怀疑过义浩心存异志。只是回想起自孤与义浩相识以来的诸般种种,孤却随即打消了这种疑虑。他这个人心性散漫,所求者是如何逍遥世间,凡事没有逼到他几无退路的时候他根本就动都不愿动一下。他这样的人根本就不是能做大事的人,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去做大事的心志。”

    顿了一顿,曹操又接着道:“奉孝勿怪孤多疑。孤犹记得当年黄巾之乱时,孤受朝庭诏命领兵讨贼,曾与张角兄弟交锋数次,故此得知张角兄弟不过是在用一些花巧之法欺瞒大众、蛊惑世人,然后便纠结起一班乌合之众起事作乱而已,其本身并没有什么才干亦或是奇能异术可言。但义浩却并非如此……”

    忽然间曹操的眼中精光闪过,隐隐然还带着一丝杀意,不过因为是侧对着郭嘉,所以并没有让郭嘉发觉到:“不知奉孝你是否有过这种感觉,其实以义浩胸中的富国之术与的理民之干,兼之身怀奇能异术,若是真的有意而为之,只怕会远比昔日的黄巾张角更加可怕。也许他是没有能够逐鹿天下、问鼎中原的能力,但若是凭借自身奇能去裂土自守,却足以雄霸一方,令人不敢轻易招惹。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在……”

    说到这里曹操也想了好一会儿才想出一个合适的词:“他根本就是在混日子。”

    “……”郭嘉略有些无奈的笑了笑:“主公这个‘混’到用得真是贴切。”

    曹操眯眼沉吟道:“所以孤并不心疑于他,甚至很喜欢他这种‘混’的心态,故此也能放心任用。但也就是他的这个‘混’法,实在是让孤心中忧虑不已。”

    “请主公明示。”

    曹操轻叹道:“孤现在真正所忧虑者,正是义浩这从不以功名利禄为念,胸无成就大业之心。孤知他胸中常怀辞去官职归隐山林、不问世事之心,眼下是还有一些宗族安定之事在束缚着他,等他宗族立足已定,他多半会弃官而去。而孤自问真到那时,根本就想不出什么良策将他留下。”

    不提还好,一提起这个郭嘉也觉得头痛。

    曹操又接着道:“孤本以为可以用绝色佳人把他留住,故此把蔡琰许配于他,可是……”

    后面的话曹操没说,不过郭嘉很清楚曹操话里的意思。说白了,就是曹操对蔡琰的态度也是很吃不准的。要知道蔡琰可不是曹操一手培养起来的那些歌伎舞伎,会听从曹操的摆布。正相反,蔡琰可是个官宦人家的出身,人又聪明,遇事肯定会有自己的见解。而这样的人,可不是说控制就能控制得住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到陆仁哪天手上的事情都搞定办妥准备要闪人的时候,蔡琰很有可能不但不会阻拦,反而会举双手赞成,然后就收拾包袱行李和陆仁一起跑了,那曹操就真的是典型的“赔了夫人又折兵”……貌似这段典故目前还没发生。

    至于婉儿那就更加不用说,一颗心全在陆仁的身上,对陆仁那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一想到这里,曹操不由得轻叹道:“若使子修尚在,或许孤就不会有这种忧虑了。唉,子修……”

    在曹操看来,曹昂与陆仁、婉儿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而且当初曹昂还与陆仁一起打入田氏宅院救回婉儿。如果让曹昂以一个好大哥的身份去说服婉儿,从婉儿这方面来下手,让婉儿觉得亏欠曹昂这个好大哥太多的话,那就很有可能会让陆仁安心的留下,至少是把陆仁给绑住……当然,这只是曹操自己的推想而已,他可不知道陆仁真要走的话诂计是谁也拦不住。

    郭嘉微微皱眉,试探着问道:“主公会不会把义浩看得太重了?”

    曹操摇头道:“奉孝你该知道,现在虽然诛除了吕布这个心腹大患,孤可得一时之安宁,但用不了多久孤便会与本初对阵决机。今日的本初虎据河北,其势何等之大?公孙瓒虽能斗,但必为本初所破,介时本初坐拥河北全境与孤争锋,以孤之势又岂能不忧?而在这段时间里,孤于内真的需要像义浩这样的人才来为孤修政理民、屯草积粮,作好万全之备方能与本初一战。”

    郭嘉闻言轻轻点头。其实吕布也好,张绣也罢,甚至再把袁术也算上又能怎么样?真和今时今日的袁绍相比,说句难听点的话,这些人不过都是些跳梁小丑。

    论综合实力,吕布、张绣这些人其实还不及曹操,但袁绍的综合实力却可以说是曹操的数倍。而实力如此强劲的对手,却又是曹操避无可避的对手。

    对此曹操说过诸如“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之类的话,连郭嘉也有过所谓的“十胜十败”论断,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都只是自己给自己打气鼓劲的漂亮话而已。想和袁绍这样强劲的对手交手,不是动几下嘴皮子说几句漂亮话就能解决的,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实力、实力、还是实力!

    在这种情况之下,陆仁前前后后的可是实实在在的政绩证明了自己有能力确保充足的钱粮、稳定的人口与兵源,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说不定还可以用“奇门遁甲”来助阵。而这样的一个人才,对曹操而言会是一个多大的助力?

    此外还有两个原因令曹操不愿放走陆仁。

    其一是陆仁的“能力”虽强但却没有野心,虽说陆仁是属于那种不逼到头上,不在屁股后面踢上两脚就不会去动的人,但对曹操来说实在是比胸中有才却又有着极大的野心的人要强出太多太多,因此曹操用着能格外的放心……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