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352部分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352部分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甘宁的这句话一出来,陆仁心说绕了这么多弯总算是能绕回正题了!当下陆仁便向甘宁很是狡猾的笑了笑,轻轻摇头后声调也稍大了几分,大到正好能让那边席间的徐庶与石韬正好能听到:“兴霸兄,明人面前不说暗话,我陆仁根本就没有要去寻主而侍的必要!天下何其之大,我陆仁有的是可以自立门户的地方,只不过现在还未到其时而已。”

    此言一出,甘宁、徐庶、石韬三人脸上一齐变色。这些话在陆仁的心底也实在是压抑了太久太久,现在有机会说出来,陆仁突然觉得心中无比的痛快,而这份痛快劲也很快的就在陆仁脸上的笑意中浮现了出来。

    陆仁是觉得痛快,可落在甘宁他们三人的眼中,却觉得是一份陆仁不为旁人所知的豪气。却说徐庶一直没说过什么话,此刻见陆仁如此,徐庶忍不住起身走到近前向陆仁低声道:“难怪兄长一直不愿再度出仕为官,原来是兄长的胸中早有大略。”

    陆仁也是难得的犯一回狂,不过很快陆仁就冷静了下来。望望刚才走到身边的徐庶,陆仁摇头笑道:“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大略,我只不过是知道的事情比你们多些,能够找出一片可以避开诸候纷争,让宗族子弟与愿意追随于我的人们可以静养生息、安居乐业的地方罢了。毕竟统众带兵,与人决机于军阵之间绝非我所长,扬长避短才是我应该做的事。元直,你要好好求学,为兄希望能终有一日,你手中的元戎之剑能够在这乱世之中一展锋芒。”

    石韬这时也凑了上来,迟疑着问道:“陆兄且容韬斗胆问上一句,你的自立门户之地,是否是夷州?”

    三个人的目光随着这句话一齐望定了陆仁,而陆仁心中却在暗暗叫好,心说你石韬这句话问得还真是时候!当下陆仁便轻轻的摇了摇头,连带着还有那么点嗤之以鼻的味道:“夷州?屁大的地方一块,够干什么?这里三位也容我陆仁说句狂妄点的话,若有朝一日我的心愿得成,那我掌中的疆域会比现在的任何一个诸候都大得多!”

    甘宁等三人面面相觑,心中都是同一句话:“不会吧!?”

    陆仁的这一番“豪言壮语”说将出来,徐庶、石韬、甘宁三人都当场楞住。老实说,这番“豪言壮语”如果是落在一般人的耳中,多半会认为陆仁不过是在吹牛、说大话、做异想天开的白日大梦,但落在徐庶他们三个的耳中却并非如此。这三位都是聪明人,都已经从话中听出了陆仁所透露出来的几条“天机”,也正是这几条“天机”使他们隐隐约约的感觉到陆仁的“豪言壮语”极有可能并不是空话、大话。

    简单点来说,陆仁透露的“天机”最关键的地方主要有三条。

    第一,陆仁说自己有的是能自立门户的地方,在这一点上徐庶他们三个几乎是无条件相信的,根本不用陆仁作过多的解释。事实上在民间的传闻中,陆仁几乎是个无所不知的奇人……当然这里面其实以以讹传讹的成份居多,不过如果不是陆仁早年在曹营为官的时候搞出来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百姓们也不会这样传。徐庶他们这种聪明人对这一类的事虽说不会尽信,但在许多事情上却是深信不疑。

    就拿陆仁的海外贸易“中转补给港”夷州来说吧,徐庶他们当然有从书本上看到过一些相关的记载,但真要他们去找可能连头脑都摸不到,陆仁却已经在夷州建起了自己的村庄来“暂时”的安置一下陆、糜两氏的族人,这就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陆仁知道很多别人不知道的地方。所以陆仁说自己有的是可以自立门户的地方绝不是空话。

    第二,想成点什么事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人马,而在这一点上陆仁其实很明确的告诉了徐庶他们三个,自己手下有数千陆、糜两氏的宗族子弟与追随自己的人丁。也就是说,想做事的基础班底陆仁是有的。在当时来说,数千人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如果选对地方再选对时机,数千人的基础班底也一样能够成事。远了不说,近了就有曹操与孙策为例。曹操起兵时不过五千来人,而孙策只是向袁术借了三千人马而已,还不是一样的成了事?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条,陆仁实实在在的告诉了徐庶三人,自己选的地方是能够避开诸候纷争的地头,而且地头并不仅仅是夷州一块。谁都知道陆仁内政建设是一流,领兵打仗却是不入流,而陆仁选了一块能避开诸候纷争不用打仗的地方来安心建设,那摆明了就是在扬长避短。换言之,陆仁对自己的“大业”肯定早就有了自己完整的战略构思。想当初刘邦躲进西川先不与项羽争锋,埋头去充实自身的实力,到时机合适的时候才引兵出川并且最终拥有了天下,而陆仁现在的做法搞不好就是在效仿刘邦……那现在的问题就在于,谁将会是陆仁手下的张良与韩信?

    正是带着这样的想法,徐庶、石韬、甘宁你来我往的望了许久,心中却都有些犹豫不定。

    一般来说,择主选老板也就是两种情况最常见。打个比方,在现代大学生求职,通常都会想进入有实力、有名头的大公司任职,因为这样的公司相对来说十分稳定,只要进去了再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基本上讨生活就不会碰上什么问题,让人觉得心安。不过进入大公司任职也有一个很普遍的现像,就是大公司里的人材众多,你在这里干除非你能八面玲珑而且有好的人脉与机遇,否则很难得到升迁并得到进一步展的机会。换句话说,在有实力的大公司里干,基本上混的是平安而不是出人头地。

    另一种情况那就是自己创业当老板,亦或是找间刚刚起步的新公司与boss一起去打拼,事成之后自己就是开山元老钞票大把。但这种情况风险较大,但事成之后的回报却肯定是极其丰厚的。但也正是因为风险太大,一般来说绝大多数性格比较沉稳的人都不会选择这种做法,毕竟钱可以再赚,浪费的青春时光却是赚不回来的……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十五回 缓缓起钩

    人生难得几回博,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而选择创业型的这种公司,有两条是千万不能马虎的。

    第一是这个公司有没有实实在在的潜力,第二就是这个公司的老板人品如何,值不值得去跟。要是碰上的老板不是个值得跟随的人,在事成之后来个“杯酒释兵权”还算是好的,至少能拿到不少钱也算有个回报,但万一碰上的是个卸磨杀驴的主……

    在守成型和创业型的这两种情况里,陆仁明显是属于创业型。而徐庶他们几个,现在则处在了一个择主选老板的时期。陆仁的这些话对他们来说很让他们心动,可是因为关系重大,陆仁漂亮话是说出来了,可是徐庶他们没有看到“陆氏公司”是否有潜力,陆仁是不是又真的值得跟,那当然会有所犹豫。要知道在原有的历史上,徐庶与甘宁走的可都是第一条路,也就是在稍晚一些的时候都是投奔了有实力的大老板刘表,后来实在是看出在刘表手下没有出头之日,这才一个投奔了创业型的刘备,另一个则带着“公司机密”投奔了另一个大老板孙权。

    不过开了挂的陆仁当然明白这一档子事,所以陆仁是把话说到这里就暂且停下了。对自己“公司”的潜力,陆仁有着十二的信心,但要找合适的机会才能给徐庶他们看;至于为人,陆仁相信徐庶他们不是会忘恩负义的人,但反过来得让徐庶他们知道自己也不是这种人才行,这一条则需要时间去证明。

    就这样,陆仁在暗想着该如何才能把徐庶他们绑上自己的战车,徐庶他们则在考虑着该不该完全的相信陆仁,然后加入陆仁的“公司”作为开山元老去拼上一拼。一时之间,海马号的甲板上可就有些悄无声响了。

    正各自沉默间,陆兰银铃般的声音传了过来:“大人,徐大哥,小兰给你们送汤来了!”

    陆兰的到来打破了这份稍有些尴尬的沉默,陆仁与徐庶三人也算是找到了可以缓一缓劲再仔细思考的机会,于是乎赶紧的各自拱手一笑回到席间坐下。陆兰这时把托盘中的汤与菜放到了席面上,一时间香气四溢,惹得徐庶三人都有食指大动之意。

    再看陆兰一边重新摆置着碗筷一边微笑道:“徐大哥你们来得太突然了,小兰一时赶不及就只是先做了几道开胃小菜给你们先下一下酒,你们聊着的时候小兰就重新做了几道好菜。啊,徐大哥,小兰帮你盛汤。”

    一大碗汤盛到了徐庶的面前,徐庶望了一眼再闻了一闻,喜道:“鱼头豆腐汤?哎呀,前些时候兄长在书院小住,庶有幸得以品尝到兰姑娘亲手烹饪的鱼头豆腐汤,那真是鲜美无比、回味无穷。每每回想起来,都会忍不住口中生津、食指大动矣!”

    陆兰正在帮其他人盛汤,听见徐庶的话之后古灵精怪的笑了笑:“徐大哥过奖了!其实这些手艺都是大人教的。”

    陆仁接过汤碗亦笑道:“兰丫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手艺早就不知高出我多少去了。”

    再看甘宁。甘宁这号人有点类似于梁山好汉,为人并不好色,可是望见像陆兰这样娇俏可爱,心性又很爽朗的小女生,忍不住还是出言打趣道:“兰姑娘,你偏心哦!为什么给元直盛的那一碗那么满,给我们盛的却只是刚刚平齐?”

    话方出口,甘宁的心中却微微一动,目光偷偷的瞄向了对座的陆仁,想看看陆仁是如何应对。这种事古时可有先例的,如果陆仁应对得好,那在甘宁看来陆仁就有几分值得一跟的价值。

    不过甘宁可真是做梦都没有想到,陆仁是一个穿越者。在陆仁本处的时代,这种小玩笑简直平常得不能再平常,所以陆仁只是轻轻的摇了摇头再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话。到是这时陆兰却向甘宁笑道:“甘大叔……”

    甘宁的一口汤差点没喷吐出来:“大叔?我只是比元直、广元虚长几岁,兰姑娘你居然唤我作大叔?怎么着你也该唤我一声甘大哥才是吧?”

    古人并不避老,相反以年长为尊,不过那也得看是什么样的场合。再者被一个十八、九岁的小女生唤为“大叔”,那种感觉确实有点不怎么样。

    再看陆兰嘻笑道:“是是是,甘大哥。你是有所不知吧?徐大哥可以说人品才干什么都好,就是这张嘴很贪吃。小兰随大人在书院小住的那些天,大人偶尔请徐大哥小饮,徐大哥酒不会喝多少,到是桌上的菜盘盘都能吃个底朝天。后来小兰偶尔烧出点什么好菜,大人都会让小兰专门给徐大哥留上一份送去,让徐大哥过过嘴瘾。”

    “……小兰!”陆仁有些尴尬的让陆兰收住话头。

    徐庶也有些尴尬的笑了笑:“其实庶身上这点毛病各位也都知道的。早年庶犯事逃亡,于逃亡路上没少饿过肚子,结果就留下了这么个贪吃的毛病,到让各位见笑了。”

    陆仁赶紧把住了徐庶的手腕笑道:“民以食为天,这贪吃一些又哪里能算是什么毛病了?再说真论贪吃,你们谁又能比我更贪吃?我正是因为早年尝尽了饥寒之苦,所以才会变着方的去搞这些好吃的菜色出来饱自己的口腹之欲。其实这贪吃的后面只要不加上‘懒做’二字,那能吃、会吃就反而是做好事。你们想,能吃、会吃那身体肯定就好,而身体好了才有去做事的本钱嘛!”

    甘宁闻言大笑道:“陆仆射说得在理,人要吃得才有气力做得!”

    在众人的笑声中,陆兰玉臂轻伸,把四碟已经分切好的尖椒肉丝分放到了四人的面前,其中最大的一碟还特意放到了甘宁的面前,微笑道:“甘大哥,你贪不贪吃小兰不知道,不过小兰看得出你一定很能吃。这尖椒肉丝是小兰用我家大人秘制的调料特别烹制出来的,虽然简单但色香味俱全。刚才甘大哥不是说小兰偏心吗?现在这最大的一份给你,先堵住你的嘴巴再说。”

    还是那句话,汉代的华夏大陆还不知辣椒为何物,这回也就是陆仁先弄了几千斤来试销,然后自己留了一些吃用,而对外界来说,那当然就成了所谓的秘制秘藏。

    且说陆兰的一句话惹得众皆哄笑,而甘宁偷眼望向陆仁时,见陆仁只是微笑着低下了些头再不住的轻摇,似乎并没有半分的气恼,心中不由得暗暗点头。这种事在甘宁看来,就表示着陆仁有一份大度之心……虽说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再看这份冒着刺激却又诱人香气的尖椒肉丝,真摆放到这三位根本就不知“辣椒”为何物的汉时古人面前时,马上就勾得三人口水直流,几乎是迫不及待的夹了起来就往嘴里送。这一口咬将下去,三人都是一样的赞叹不已,转眼之间除了甘宁之外,徐庶与石韬面前的那份就吃了个精光灿烂。事有凑巧,陆仁见徐庶与石韬还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也是出于前一阵子在水镜书院中请二人小宴的习惯,随手就把自己的这一份给分成了两份,分拔到了徐庶与石韬的碟中笑道:“元直、广元,你们喜欢吃就多吃一些吧。”

    徐庶微微一楞,再望望陆仁面前几乎空空如也的桌面,马上就抱拳礼道:“多谢兄长厚爱!”

    陆仁摆手笑道:“又来了不是?这哪能算是哪门子厚爱?如果日后……”

    话到这里陆仁突然脑中灵光一闪,话也就没有接着往下说,到是徐庶查觉到陆仁还有话没有说出来,马上就追问道:“兄长是想说什么?”

    陆仁笑了笑,心里则在飞快的盘算着。片刻之后,陆仁拿定了主意便向徐庶笑道:“为兄是想说,只可惜我们现在还是在这内陆之中,吃用之物还都只是些寻常的东西。如果是在夷州……元直你若何时身得闲暇,不妨随为兄的船队去夷州游玩一趟。夷州作为海岛山地居多,土地可能还稍显贫脊,但是风景秀美,各式各样的山珍海味也颇多。比如……”

    说着陆仁扭头望向刚刚在身侧跪坐下来的陆兰,笑问道:“小兰,记不记得那次我们新船下水试航时意外捞上来的那条大鲸?”

    陆兰一听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