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397部分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397部分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花点时间陪伴一下。

    这个时候一味的陪在老婆孩子的身边到不是陆仁做事有些不分轻重,而是陆仁现在就算是想到荆州那边去也去不了。因为陆仁手头上的机动船只和人员全都调拔给了陆诚和田畴来进行这回的右北平大搬运,夷州小城这里就剩下了那么几只要负责一些近海区域各项作业的船只,不能拿来组建商队,换句话说就是陆仁在一段时间之内无船可用。也别说陆仁了,这个时候就连糜贞不也老老实实的蹲在夷州小城没啥事做吗?

    至于这种情况要持续多久,陆仁到是心中有数。之前在和田畴商谈的时候陆仁就算过,如果是把田畴在右北平那边的人都搬到夷州来,大概是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而自家新降生的俩小宝贝满百日的话,也正好是三个月多几天的时间。这么一算的话,双头的时间都刚刚好,田畴那边的人搬得差不多的时候,陆仁也就可以抽调船只组建商队再次前往荆州。

    此外夷州小城到右北平的海程约为一千五百多公里,以陆仁手头上现时点的船只,一趟单程就大概需要十二到十五天,再考虑到船队第一次的抵达时田畴那头肯定有不少事情要做,所以陆仁与田畴的诂计是第一次的航行归返是四十天左右。

    所以总的来说,陆仁现在是在等待的时日之中过着自己悠闲的小日子。当然了,相应的要接纳大量的人口的准备工作,陆仁可没敢怠慢半分。要知道按陆仁与田畴的诂计,船团一趟大概就会送过来五千人至六千人左右,只以第一趟而论那就是夷州现有人口的四分之一,这可不是个开玩笑的数字。

    但好就好在陆仁当初在曹操手底下的时候就是在和这一类的事情打交道,经常是动不动就要安顿成千上万的流民,因此在这个时候要做些什么事那也是轻车熟路。而且现在的夷州小城比起陆仁当初的那个时候还有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夷州小城的粮食储备量绝对充足,比起陆仁当初在安顿流民之初总是要头痛口粮的问题那可方便了太多太多。

    闲话少说,在船团出发之后的第四十三天,陆诚便率领着船团顺利返航,带回来了头批的近六千多徐无山民众;与此同时前往南越方向的甘宁也一并回归,带回来了近千南越部族中愿意投奔的人口,至此夷州小城的人口基数终于突破三万大关。

    而后陆诚与甘宁的两只舰队完成了各自的休整,陆诚舰队继续北上右北平去搬运人口,甘宁则依照陆仁当初的方案,率领着由十艘舰船编组成的舰队南下前往吕宋诸岛。陆诚方面的事没什么要说的,无非就是送粮过去和搬人回来;甘宁方面则主要是探险,同时寻找几样在南洋地区盛产的香辛料与土特产,像肉桂、豆蔻、丁香之类的。当然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甘宁少不了也要抢些土著什么的回来当劳动力。

    总而言之,夷州小城在陆仁的苦心安排之下,可以说是躲在各方诸候的眼皮子底下平稳的发展着,转眼之间就已经到了建安九年的五月初。这个时候夷州的上上下下都在准备着好好的过上一个端午节,陆仁也因为右北平那边的人口已经搬运得差不多了,得以把部份的船只抽调回来,开始组建前往荆州的商队。

    而在这个时候的河北,曹操利用袁谭与袁尚之争,已经发展到了兵临邺城城下的地步。

    其实在袁绍死后,袁谭与袁尚这对兄弟就已经开始了阋墙之争。由于袁谭与袁熙的联手,只拥有青州地区的袁谭还一度向曹操借兵求援,曹操就兵发黎阳,算是给袁谭助了一下威,但实际上却是借此机会在黄河北岸站住了脚跟。

    当时的时间是建安八年的年末,也就是陆仁刚刚回到夷州还没多久的时候。这时郭嘉建议曹操玩个小小的花招,在保全曹操自身实力的前题下进一步激化袁谭与袁尚之间的争斗。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然后就对外宣称病重,率领大军回许昌“养病”。

    这个消息一传到袁谭和袁尚那里,袁尚马上就有了行动,率领其主力部队开始对失去了曹操的支援的袁谭发动攻击。而袁谭的个人能力和自身实力都逊于袁尚,被袁尚打得节节败退,不得已之下只能坚守平原,同时派出信使再次的向曹操求援。

    曹操那头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麾下的部队也一直是处于整装待发的状态,所以一接到袁谭的求援信息,曹操的部队马上就越河北上,以闪电战的方式打到了邺城城下。而在打到邺城城下之后,曹操就开始着手稳固周边、打通粮道的事情。因为曹操心里清楚,邺城可是袁绍苦心经营了许多年的大本营,绝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攻下来的。想攻下邺城,首先就得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就在此刻的曹操帐中,曹操正在与郭嘉商议着破城之事:

    “……邺城到底是孤那老友的根本所在,真是易守难攻,更兼审配处事谨慎,几番用计都被其破解,这到真是让孤颇有些头痛。奉孝,你这一计能有多少把握?”

    郭嘉笑道:“邺城直到现在还能守得如此坚固,不外乎城中之人在等着袁尚率军回援。若是袁尚在回援时被主公杀散,邺城城中之人于慌之下,这城自然也会守之无心。所以主公现在只管安心的在半道上劫杀袁尚便是。”

    灌了口酒,郭嘉又补充道:“袁尚对邺城也是不得不救。且不说邺城是袁氏一族的根本所在,只说河北连年的兵乱,田亩之中早已荒芜多时,邺城的仓禀之中也因此没有多少粮草。据我推算,邺城城中屯积的粮草最多只能再支持一个月,一个月后城中无粮,饿都能把他们饿死。袁尚如果在这个时候能破围求城,他的这点根基还能勉强保住。可如果不救的话,他袁尚搞不好就要成为丧家之犬了。”

    曹操也笑了:“那你认为袁尚的救兵何时能至?”

    郭嘉笑道:“三日之内,袁尚救兵必至。”

    “那袁谭复与袁尚勾结又当如何应对?”

    郭嘉道:“初时袁谭、袁尚便各怀鬼胎,都欲致对方于死地好独霸河北。而袁尚得袁熙之助,又传闻说乌丸蹋顿对他借兵相助,自思羽翼已成,哪里会容得下袁谭?如今主公引兵攻邺,袁尚腹背受敌,对袁谭而言正是除去袁尚的最好时机。

    “袁尚若死,我军虽可攻取邺城,却也在一时间无力北顾,南皮、平原以及北方诸郡就是袁谭的囊中之物,介时自然就有了能与主公一争长短的本钱,此等良机袁谭又岂会放过?又哪里会去与袁尚联合?主公亦是高明之人,难道会看不出来?”

    曹操笑而不语,只是向郭嘉举了举手中的酒杯。

    ————————————————————

    次日平明,曹营中军大帐,曹操与一众谋士武将议事。

    郭嘉这会儿才刚刚走到帐门前,先是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然后揉按了几下两侧的太阳穴让自己清醒上那么一点,这才快步入帐向曹操与众人行礼。

    曹操见郭嘉进帐礼罢,微微的摇头笑道:“奉孝这回又是何故来迟啊?”

    郭嘉装模作样的揉了揉眼睛嬉笑道:“懒惰成性,长睡不醒。请主公恕罪,也请各位同僚恕罪!”

    帐中的人似乎对郭嘉的迟到早已司空见惯,全都不以为意。

    曹操示意郭嘉入座,面色一正,沉声道:“各位幕僚,我军之前攻打邺城并未尽全力,意在引袁尚自袁谭处回军救应,然后就半道而袭杀之。方才探马回报,袁尚大军依着大道,在离我军百里之处扎下营寨。孤欲遣一将领军趁夜劫营,各位意下如何?”

    夏候渊反应快,最先站起来想抢这个任务,郭嘉却在曹操的身边笑道:“主公,依嘉所见此举大可不必。不用我们去,袁尚他自己会来。”

    曹操一扬眉毛:“哦,奉孝有何高见?”

    郭嘉怀抱起双手,样子有些吊儿郎当,脸上也依旧是几分嬉笑的道:“依着大道下寨,却又离我们只有百里,这点路程若是快马加鞭要不了多少时间。袁尚年轻气盛,邺城又是其根本所在,一但有失则袁尚大势皆去,所以他一定会趁夜强攻我寨,打通归城之路,而不是立下营寨休息。依嘉之见,他这个寨应该是空寨,目的就是引我军分兵劫寨,他好另取他路归还邺城。若容其归城邺城兵马便与我军旗鼓相当,再据城坚守我军便胜望渺茫……”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零三回 临战之前

    “……若容其归城邺城兵马便与我军旗鼓相当,再据城坚守我军便胜望渺茫。”

    郭嘉的话让曹操与众人点头称是,荀攸在一旁接上话道:“奉孝之言甚合吾意。邺城城中兵马若是与袁尚兵马合归一处,单就兵力而言并不比我军差上多少。若是两方相互接应,袁尚要领兵归城并不难,立下这营寨实属多余。最多也只可能是稍作歇息便趁夜突袭,主公当早作准备。”

    曹操笑道:“那依二位之见,孤当如何去做?”

    郭嘉道:“袁尚立下这营寨只不过是想混淆视听,作欲与邺城两下呼应之势,另外也想引主公带兵前去劫寨而自分其势。其计本妙,但他不应该依着土山。我料其必引大队回绕小道,欲从小道归城。主公当速遣妙才将军领军赶赴小道埋伏,就半道劫杀。”

    曹操点头,下令道:“妙才,速去!”

    夏候渊领下将令,急急的奔出帐去。时间上很紧,也只有让夏候渊这个擅长打闪电战奔袭战的人才赶得上了。

    郭嘉又沉思了一会儿,笑道:“主公,嘉有一计,计若成则邺城城破就在今夜,袁尚亦当授首于此。”

    曹操大喜,让郭嘉快说。

    ————————————————————

    入夜,袁尚引领大军走在归还邺城的小道上。忽然旁边的偏将道:“大将军,探马来报,我军大道上的营寨火光冲天,应是曹贼杀入寨中了。”

    袁尚冷笑道:“烧!让他烧!我在那寨中只留了一千人虚张声势,为的就是要他去劫寨,我好趁机从小道回城。”

    偏将道:“大将军神机妙算,小人佩服!”

    袁尚颇为自得的道:“曹贼真以为我不会用兵了?xx的,我这些人马要不是一连赶了那么多天的路下来疲惫不堪,我大可直接杀奔曹贼大营,城中兵马亦可出城助我,定能将曹贼杀个大败!可惜了!兵无战意啊!等入了城先让大家休息一下,我们再一力破曹。”

    偏将点头称是,却不知袁尚心里是另一番打算。其实真正强攻曹操的营寨又没什么不可以的,袁尚哪里会管什么兵士疲惫不疲惫?他想做的是尽早回到邺城,再凭借邺城坚城固守,尽可能的减少兵力损失。

    因为袁尚的背后还有一个袁谭要打,而与曹操硬拼的话袁尚知道自己这些人马绝对讨不了好。另外他也打探到曹操最近的这半个月并没有全力攻城,似乎是不进行损失太大的强攻,也有可能就是想引他回来扁他。

    “呸!当老子笨蛋啊?你不想打攻城战,转而同我打野战,我才不会给你捡这个便宜!”

    想到这里袁尚一扬马鞭,下令道:“传我将令,全军加速行军!后队分出三千人马,多备弓弩择一隐密之处埋伏,以防曹贼追击我军!”

    大队的人马在夜色中加快了行军速度,眼看着离邺城只有不到五十里,袁尚自以为得计,在马上不停的冷笑。

    突然间小道两侧金鼓大作,夏候渊亲自领着三千骑兵冲突而出,拦腰斩断袁谭的后队人马。伴随而来的是漫天火箭雨和狂涛一般的喊杀声。

    “杀啊!!不要放跑了袁尚啊!”

    “主公有令,生擒袁尚者食邑千户,得其首者赏金千两!”

    刚刚还自得满满的袁尚这会儿脸色大变,黑夜中不知曹军多少,自己又清楚手下的军兵早已疲惫不堪,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硬拼肯定没好果子吃。慌忙下令道:“且战且走!此间离邺城不远,前队人马随我突至城边抢入城中即可!”

    一翻混战,刀光火影交织在一处,几乎每一秒都有人倒下。袁尚领着近卫人马率先向邺城城门冲过去,夏候渊的骑兵追了一段,可能是人马少了点,看看离邺城只有数里的时候就退了回去。而邺城守将审配闻知城外小道火起也早就赶了过来,在城门楼上远远观望。

    袁尚赶到邺城城门时身边仅有千余骑,看看身后的夏候渊已经退回去急忙赶到城门前大叫道:“我是大将军袁尚,城中士卒火速开门接我入城!”

    就着火光审配看清楚确是袁尚,急忙命人打开城门接袁尚入城。不多数后面的步兵也渐渐跟上,袁尚和审配却不敢打开城门,怕有曹军混入其中,只是在城门楼上叫嚷着要这些军兵在城外列阵迎敌。城外的袁军敢怒不敢言,只好在将领的带领下重新列好军阵,紧张的望着仍是一片火光的小道。

    时间在一点点的过去,后继的袁军也一点点的靠过来,曹兵却一个也没看见。袁尚与审配心中生疑,命人用吊篮拉了几个最后退回来的士卒细问,这才知道夏候渊的人马并不多,所以只是劫杀放火,却不敢追击。

    袁尚松了口气,下令道:“既如此,打开城门放城外士卒入城!”

    审配眼珠一转便开口劝道:“主公不可!曹贼极善用兵,既已料出主公不取大道而从小道归城,并在路间设下埋伏。断然不会只有这几千人马。以吾料之,城外必定还有伏兵,只等我们开城放士卒入城便杀将过来,好趁机夺门。”

    袁尚想起刚才的劫杀,心有余悸的道:“那该如何?城外的军兵可是我最后的本钱。”

    审配道:“若曹贼趁夜突袭最是难防。依我看只需让城外士卒严阵以待,让曹贼无机可乘即可。候至天明曹兵亦倦,主公再让城外士卒徐徐退入城中。”

    “就依你之计!”

    将令自城门楼上大声传下,城外的袁军士卒只能强打精神,盯紧每个方向不敢松懈。

    离城门约数里的一个井栏之上,曹操与郭嘉并肩而立。曹操有些惬意靠在栏架上闭目养神,口中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