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415部分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415部分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曹一听这个词,两条细眉差点没拧到一起去。老曹也是有自知之明的人,明白现在的自己虽然实力大增,但想把手伸到东夷那边还很不现实。另一方面,老曹现在对统一北方的大业已经充满了信心,但对于这样一只突然冒将出来的东夷海贼舰队,也许在将来是不会成为什么大患,但却绝对的会让老曹头痛不已。再万一万一,这只强大的海贼舰队如果是哪个东夷国家暗中支持的舰队……

    郭嘉是最了解老曹想法的人,看看老曹的神情,郭嘉却淡淡的一笑:“主公勿忧。若嘉所料不差,这股海贼绝不是东夷某国的舰队,因为东夷各国大多穷困贫落,他们绝对没有实力养得起如此精锐的巨舰,而寻常的海贼就更加没可能了。”

    老曹眉头一挑:“奉孝言下之意是?”

    郭嘉又笑了笑:“主公可还记得,曾有一人早在数年之前,就造出了数只可以远洋至海外夷州的海船并借此经商。只是真正来说,在中原这里还没有人知道他能够去到哪里。”

    老曹反应了过来:“你说的是陆义浩?”

    郭嘉点了点头:“或许嘉是对东夷各国国情不甚了解,但嘉认为这些贫落之国绝无可能造出如此精良的海上巨舰。而所知众人之中,有能力造出此等巨舰,又与沿海各地都有所往来的人,似乎也只有他一人而已。”

    老曹眯起了双眼:“奉孝此言差矣,论舰船之业,当以东吴为最。”

    郭嘉摇头:“主公莫要忘了,此时此刻的东吴孙氏自顾尚且勉强,又哪里有余力派出如此精锐的舰队北上?再者东吴自孙策死后,孙权以未冠而继业,境内豪强其心未服,若真有如此精锐的舰队,正当留于其境以威慑群豪,又怎会令其北上劫掠?相比之下,陆仁那小子反倒是没有这等顾虑。除此之外,一则是他精于此道,完全能造得出精锐海船;二则这小子经商多年,时至今日说是日进斗金都不足为过,兼有夷州为家,所以他不但造得出,而且还养得起。”

    老曹稍觉恍然的点了点头,但心念一转间怒意就涌将了上来:“这个陆义浩!他到底是想干什么?当年他自许都叛逃,孤不念他之罪,他现在却干起了海贼的勾当,真是得寸进尺!”

    郭嘉劝谏道:“主公勿恼。其一,嘉现在还只是推测,并不敢断定这股海贼就是义浩所遣;其二,若真是义浩所遣,以他的为人也应不屑于海贼的勾当,所以嘉料想他意在取利,却不是真的在行以劫掠之事。”

    “何以见得?”

    郭嘉分析道:“自古之士,终难逃名利二字,至少义浩这小子虽然无意为官,但对赚钱养家却是兴致极高。而他又偏偏又没有争夺郡县之力,将可以出产他所需商货的郡县据为己有。强自与主公争夺,他会亏到天上去。他是个聪明人,断然不会做这种亏本的买卖。所以嘉细想过,他的舰队会与管贼交锋,多半是在行商途中刚好碰上,就索性来了个黑吃黑,把对其航道或有隐患的海贼给灭掉算了。”

    老曹闻言之后眉头舒缓了不少,再想了想之后便笑道:“若真是如此,义浩也算是于孤有功……算了,不去理他。奉孝啊,依你之见,眼下孤又该如何?”

    郭嘉亦笑道:“眼下春寒未退,而主公大军征伐至今也已劳顿不堪,从许都调集来的钱粮还有些跟济不上。即如此,主公不妨将大军多休整些时日,一则待春暖之时以便用兵,二则粮草送齐使大军无后顾之忧。除此之外……不妨看看袁氏兄弟那里,会不会被义浩这只蚊子给叮咬得不胜其烦。据我所知,义浩在夷州建城安家,收拢的流民可不在少数。而且他与袁氏兄弟有仇,若是能让袁氏兄弟不痛快,他可是很愿意的。”

    老曹大笑,郭嘉也跟着笑。不过郭嘉在笑的时候,心中却在暗道:“臭小子,主公直到今日都还不知道你其实已经知道了婉儿之死的实情,我也只能帮你帮到这里了。不过你也别做得太过份……”

    ————————————————————

    会不会叮咬得不胜其烦?实际的情况是接下来的一个多月,袁谭都快烦透了!

    不过陆仁怎么会派人去沿海一带打劫?说穿了无非就是趁着战乱,赶紧的抢人口。为此陆仁可是特地交待雪莉,让从吕宋一带回来的甘宁组建起船队去办这件事。

    甘宁那是什么人?真论起上船打劫这些事那可是甘宁的老本行!而且这时的甘宁已经是“开爽有计略”,对什么时候能打、什么时候不能打,把握得相当到位。特别是在一举击溃了管承的这股海贼之后,甘宁收编了近两千人,舰队实力也得到了比较大的扩充,而且有这些人在,对沿海地区的地理环境也变得了如指掌。

    简而言之,从第一次试探性的攻击到之后连续数次的掳掠,前后不过两个来月的时间,甘宁就从南皮沿海掳走了近万人,而且数次击败袁谭的军队……当然都是小规模的部队。真碰上规模较大的部队,甘宁跑得相当之快。反正他们一上船,袁谭的部队就只能干瞪眼。

    掳来的人口当然是送去了夷州。而要安置这些人并不难,且不说在甘宁击溃管承的时候就顺手把管承积存下的钱粮一并带去了夷州,就说夷州那头本来就地广人稀,而且陆仁和雪莉早就作好了接收大量流民的准备工作。

    而夷州的雪莉收到了消息,会立即启用后备的运输型舰队驰赴支援,送去大批钱粮军需之余,顺手再把掳掠来的北方百姓往夷州送。简单点说,这种方式像是在分工接力,甘宁的任务就是打和抢,运输这种任务则不需要甘宁去费心,在效率上也有不错的保证。

    只是如此一来,袁谭这里可就大叫吃不消了。本身他就要应对西面的老曹随时都可能发动的攻势,而他的东面是大海,本来都不用留什么兵力,可甘宁舰队的出现却让他不得不分出了部份的兵力去进行防范,可又哪里能防范的过来?

    也别说袁谭没用,这里得想想明代的倭寇让明朝头痛了多久。再以现在的实力情况,袁谭远比不上明朝,但甘宁的舰队实力却可能远在那些倭寇之上。

    另一头,邺城的老曹闻讯那是开心得不得了,索性让军队再多休整上一点时间,等到袁谭被“蚊子”给咬得头昏脑涨的时候再出兵也不迟。反正这只海贼舰队一直都是以青州为界,从来没有去徐州的沿海地区闹过事。

    而如此一来,老曹与郭嘉已经大致的能够确定,这只来历不明的海贼舰队就是陆仁派出来的。因为除去先前的分析之外,这只海贼舰队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地方,那就是他们抢人口抢得太凶了点,这与夷州商队一直在收容并迁移大量流民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至于那点人口,暴发户老曹还真没放在心上……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三十回 耍耍心机

    襄阳城外的临江小村。

    此时已近饭点,小村中已有袅袅灶烟在随风轻舞。而在徐庶母子的临时居所之中,陆仁正在与庶对席而坐,就着几杯水酒在谈论着些什么。

    再过得片刻,徐母与陆兰将几样做好的饭菜端出厨房,陆仁见状赶紧向徐母拱手致礼道:“有劳世母了!”

    徐母连连摇头:“陆仆射哪里的话。犹记得早些年的时候,老身与康儿便多蒙陆仆射照顾,现如今又是因为陆仆射相助,才使得老身与庶儿母子团聚。大恩不言谢,请陆仆射来用顿便饭,不过是聊表些心意罢了。到是老身颇有些惭愧,想烧制些好酒好菜却有心无力,结果却累得兰姑娘才刚刚从荆南回来就赶过来帮老身的忙。”

    陆兰这会儿已经放好饭菜并且在陆仁身边坐下,听徐母这么说,陆兰嫣然的一笑,回应道:“世母可别这么说,小兰我也不是外人啊!真论起来,抚幼义舍除了大人之外就属我最熟了,只可惜子良和子真不在这里,婉儿姐又……”

    话到这里陆兰就赶紧收住了嘴,陆仁和徐母也只是在心中暗暗叹息。徐庶一见这情况似乎是要冷场,赶紧向陆仁举起了酒杯道:“兄长,大恩不言谢,庶敬兄长一杯!”

    各自举杯饮罢再客套了几句,陆仁便找了个机会把话题切入了正题:“世母、元直,不知你们是如何看待刘皇叔的?”

    这一提起刘备,徐庶母子少不了要称赞上一番。但这也难怪,刘备的名头毕竟在那里摆着,很多时候你不服不行。不过在称赞完了之后,徐庶就好奇的问道:“兄长为何会在这时忽然提及刘皇叔?”

    陆仁心说你当我愿意提起那条黄鼠狼啊?实在是有太多的事情我不能去逃避。再稍一筹措,陆仁就用一声轻叹来引出话题:“元直啊,你去过夷州,知道我那里百业待兴,所以我也不瞒你了,我其实很想你能留在夷州助我一臂之力。但是一则我不清楚你是否愿意,二则我也不能误了你的前途。如果你想择一明主而侍,而进立下一番功业的话,以我与刘皇叔之间的交情,我可以举荐你去投奔刘皇叔。至于令堂与令弟你大可安心,我会在夷州好好的照顾他们的,好让你没有后顾之忧。”

    “这个嘛……”

    徐庶犹豫了一下,目光便飘向了旁边的徐母。而徐母也犹豫了好一会儿,这才向陆仁问道:“陆仆射,在这件事上你又是怎么看的?”

    陆仁早就准备好了说辞,但这会儿也不敢表现得太明显,所以是摆出了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道:“真要我来说的话,曹公也好,刘皇叔也罢,他们都是当世之英雄,谁对谁错本身也是说不清楚的。不过曹公行事已经偏向于诡诈霸道,很多地方多少已经让人有些看不下去;至于刘皇叔嘛……还是刚才那句话,谁对谁错这个说不清,但刘皇叔为人行事确实是让人觉得心里是要舒服上一些。”

    徐庶母子各自点头。不得不说曹操在某些事情上做的是挺过份的,像最初的攻袭徐州、乱杀边让等等的事情就很让人看不顺眼,而且曹操那个“阉宦遗丑”的身份,也是曹操怎么洗都洗不掉的污点,这就好比一块木头上钉了个钉子,尽管曹操可以把钉子拔掉,但木板上始终会留下一个洞一样。

    徐母又再次问道:“陆仆射既然希望庶儿能助你一臂之力,却又为何想举荐庶儿给刘皇叔?”

    陆仁道:“我刚才不是说了吗?一则我尊重元直的意愿,不愿强迫于他,二则以元直的才干,若侍奉明主必可成就一番功业。而留在我身边的话,未免有些屈就于他。我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误了元直的前程。”

    徐母摇摇头道:“老身问的不是这个。刘皇叔仁义之名流传于天下,庶儿若是能往而辅之自然是上佳之事,所以老身想问的是庶儿在刘皇叔的身边能做些什么,又该怎么辅佐?”

    陆仁道:“刘皇叔嘛……这么说吧,刘皇叔虽然戎马半生,但在战场上偏重武勇,说得难听点就是有些有勇而无谋,连带着在理民时也重于无为之治,对智计谋略却不怎么重视,所以他才会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到现在却依旧一事无成。而元直在弃剑从文之后精通兵法战策,在这方面能补足一下刘皇叔的不足之处。”

    徐母道:“那陆仆射,你在海外夷州建城立业,又有何处需要庶儿相助?”

    陆仁道:“这到不是我自夸,我的本事世母你是知道的。我在夷州建起城池,假以时日就必然会成为一个富庶之地,介时自然会引来各方诸候的垂涎。人无近忧也当有远虑,等到那些垂涎的诸候派兵打过去的时候我再想办法,那可就完了。”

    徐母点了点头,转头向徐庶问道:“庶儿,你怎么看?”

    徐庶这时已经思考了好一会儿,听见徐母的问话之后就回应道:“母亲,兄长于我们母子有大恩,此恩不报,我们母子又何以为人?若是为了自身的前程便弃兄长而去,是为不义。再者孩儿当初犯下过错,未能在母亲的膝下尽孝已有十余载,如今好不容易才与母亲重聚,若是为了前程之故而再次离开母亲,是为不孝。所以孩儿认为孩儿应该留在兄长的身边,如此一则可助兄长一臂之力,二则可侍奉于母亲左右。”

    徐母满意的点点头,改向陆仁道:“陆仆射,庶儿之言便是老身心意。”

    陆仁暗中松了口气,心说我就怕您老人家对刘备有那么个意思,然后就让徐庶去投在刘备的麾下。不过话又说回来,陆仁敢在这个时候说出那些话来,也是因为充份的考虑过当时人们普遍的人文观念,而自己这里主要是抢到了一个先手。

    或者也可以这么说,就是徐母的自尽,更多的其实是想成就徐庶的名声。而陆仁这里抢到了对徐庶母子有恩的先手,那么在道义和情理上就有了绝对的主动权,因此徐庶母子在选择道路的时候,会优先考虑陆仁这里,刘备则因为还没有与徐庶之间有过什么关系的缘故,反而放在了次要的位置。至于所谓的“兴复汉室,天下大义”……那都是政治口号,喊喊还行,别当真,当真的话你就输了。

    不过陆仁这里始终还是有着自己的打算,所以故作犹豫的道:“元直肯来帮我,我自然是求之不得,但是刘皇叔毕竟是大汉忠良,奉天子的血带密诏讨贼。如今势孤而屯于新野,我们不能真的就这样对刘皇叔不管不顾。”

    徐庶母子又一次的一齐点头,显然是陆仁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态度令他们都十分的欣赏。

    徐母道:“陆仆射,你还是说说你的想法吧。老身相信陆仆射定然能够想出一个两全之策。”

    陆仁心说我早就想好了好不好?就是把你们给引到这个话题上来还真他吗的费劲。故作姿态的想了很久,陆仁这才缓缓的开口道:“说实话,元直如果去到刘皇叔的麾下,也只是能帮得了一时而已。我在曹营之中为官数年,敢说对曹营之局了如指掌,到了荆州之后,我也曾经专门去新野那里看过,多少也知道了一些情况。所以在我看来,元直若去辅佐刘皇叔,只能是稍稍的治一治标,却根本就治不了刘皇叔那里的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