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421部分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421部分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陆仁的神情却稍稍一黯:“记得当初我把这首歌教给婉儿的时候……那时候我与曹家大公子曹昂也才刚刚结识不久,他从这几句里面一语就点破我是在想念故土。后来我跟婉儿说等我辞官归隐故里,就要带她来江南之地欣赏江南的美景。可现在……唉!”

    貂婵轻柔的安抚了陆仁几下,柔声道:“别想得太多了。婉妹虽然不在了,可不是还有我们几个在你的身边吗?等你得闲,我陪你去游历江南美景,也算是代婉妹来了却她的这桩心愿。”

    陆仁点点头。轻叹了口气,竹笛吹孔亦凑到了唇边。或许正是因为刚才的这几许感叹,陆仁很快就找到了心中的那份感觉,柔和而悠美的笛曲也就此吹鸣而出,貂婵的歌声也在笛曲的前奏过后适时的吟唱而出:

    “为何在我身边/却依旧想念/云的心/雨的怨/风中的誓言;为何无法忘记/温柔的一眼/人间沧海已桑田/我陪你到永远。花的诗/蝶的恋/此情永不变;剑的痴/情的怨/一曲问苍天。

    “何处笛声传来/熟悉的音乐/江南曲/梦中莲/拔动我心弦;是谁让我相信/古老的预言/雨落红尘云归处/我等你到永远。千山雪/万重天/此心永不变;山不语/风无言/心碎那一天。

    “我宁愿/一场醉/依稀笑语梦中见;人未老/花未谢/仿佛昔日在眼前;爱无悔/情无怨/为何倩影却成烟/今生牵绊还在心头/缠绵……”

    陆仁也好,貂婵也罢,今时今时的他们,身上都是有着曾经的过往的人。而在这一刻,也许是因为心底的那几许思绪被轻轻唤醒的缘故,也都不约而同的把这几许的思绪融入到了笛曲与歌声之中,使笛曲与歌声有如醇厚的美酒,让人沾之即醉。

    陆兰与婉儿的关系最亲,所以这首《心愿》陆兰也会。但此刻守在牢房门前的陆兰却并没有插一脚进去,而是静静的站在那里听着,一双大眼睛也怔怔的望定了陆仁。也许在这一刻,陆兰的心中多少有些明悟,了解到自己其实还很难吟唱出这首歌真正应有的韵味。

    而声音不是狱墙能够拦挡得住了。当笛曲与歌声飘扬而出的时候,正在狱墙外闲聊的狱卒狱吏呆了,此外还有一个躲在狱墙外的少女也呆了……

    ————————————————————

    天将入夜之时,周瑜府。

    “尚香你回来了……看你这闷闷不乐的样,肯定是陆仆射不愿出牢吧?”

    孙尚香苦着张脸点点头,在小乔的对面坐下,然后就双手支着头,也不知是在想些什么。小乔见孙尚香如此,也不愿打扰到孙尚香的思绪,只是静静的坐在那里。

    再过片刻,孙尚香忽然轻声的哼唱道:“……剑的痴/情的怨/一曲问苍天;我宁愿/一场醉/依稀笑语梦中见;缘未了/花未谢/仿佛昔日在眼前……今生牵绊还在心头缠绵……”

    小乔听到这几句立时间便呀然道:“尚香你极少吟唱的,可今天怎么……哎?这样的辞曲,好像只有在陆仆射那里才能听到。尚香你……”

    那次陆仁与周瑜打交道的时候是教了周瑜和小乔不少曲乐,但考虑到一些原因,教的都是些纯音乐,歌曲却没怎么教过,所以这首《心愿》小乔也还是第一次听闻。

    这边孙尚香先是点点头,但马上又跟着摇了摇头,然后把自己躲在狱墙外面偷听到这首歌的事情说了一遍,末了补充道:“当时我本来是想再去劝陆仆射出牢的,可是在听到秀姐吟唱出此歌之后,我忽然感觉我不能进去打扰到他们。”

    小乔叹了口气:“尚香你可别怪我说你。你是江东郡主,一言一行都当谨慎小心。平时在我们这些熟识之人任性胡闹一下到也罢了,可你怎么能在陆仆射的面前胡搅蛮缠?你要知道陆仆射毕竟不是吴候的幕僚宾客,有些事他一但摊上了,那可是会麻烦不断的。”

    孙尚香有些没心没肺,小乔却并非如此。再者有些事情周瑜向小乔交过底,小乔自然知道这里面的轻重。不过当着孙尚香的面,小乔也不能直说出来,只能是绕着弯的想别的说辞。

    这边孙尚香看看小乔,暗叹了一声便再次摇头。小乔有些话不能向孙尚香直说,反过来孙尚香也不敢把惹出这场事的原因是自己想去夷州玩的事给说出来。

    小乔这时也想出了些说辞,便向孙尚香劝道:“尚香你也这般年纪了,说大不是很大,说小却也不小,切莫再如此使性。就拿今日之事来说吧,江东孙氏与荆襄刘表之间互有世仇,而陆仆射在两个世仇之家间行商,一言一行都当小心万分,一个不慎只怕就会有杀身之祸。尚香你就算是心中并无恶意,可你若是一味的使着性子烦扰于他,但有所失岂不是在害他性命?”

    孙尚香苦叹了口气,又皱着秀眉苦思了许久之后才道:“我知道了啦!秀姐姐与陆仆射之间的情义深厚,我如果害了陆仆射的性命,秀姐姐定然会悲痛一生,与我也会变成仇人,我可不想那样。这样吧嫂嫂,你现在就着人帮我收拾行装,明日一早我就回吴郡去,然后嫂嫂你代我去劝陆仆射出牢,再代我向陆仆射道个歉……嫂嫂你看这样如何?”

    小乔暗自松了口气,然后表示满意的点点头:“如此甚好!”

    ————————————————————

    数日后的清晨,陆仁的船队顺利启程,而陆仁这会儿正坐在船头,望着渐渐在视野中消失的柴桑码头苦笑不已。

    貂婵跪坐在陆仁的身边,扭头看看陆仁的神情之后微笑道:“现在看来,孙尚香这丫头到也并非是什么事都不懂的野丫头嘛!”

    陆仁长叹道:“别说了,碰上她我就头痛,不过现在总算是摆平了这场事。回头到了吴郡你再去见见吴国母,至于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我就不罗嗦了。”

    小乔来劝陆仁出牢时候,有向陆仁说起过孙尚香那时的反应,而这时或许在陆仁看来,孙尚香这次应该是彻底的老实了。不过陆仁还是忽略了一件事,就是这位孙尚香孙大郡主在很多时候可以用“胆大包天”这个词来形容,而最重要的是十五、六岁的孙尚香本身就处在一个青少年的逆反期,而孙尚香的逆反心理之重更是出人意料,基本上只有她想不到的事,却没什么她不敢做的事。

    闲话少说几句,只说陆仁的船队是顺流而下,用不了几天就抵达了吴郡所在。倒货换货之类的杂事不必废话,到是诸葛亮夫妇在向陆仁问清楚船队会在吴郡停靠几天之后,就决定顺便的去看望下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话说这会儿的诸葛瑾,都已经投奔在孙权的麾下好几年了,据说是混得还很不错。

    相比起诸葛亮,陆仁可就没那种说去就去的潇洒劲头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三十九回 作好准备

    陆仁之前虽然决定这次到了吴郡就去拜访吴国母,但事情永远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去拜访吴国母的话,就不可避免的会和孙权碰上头,而孙权绝对是陆仁在这一时期最不愿意碰上的人之一。

    考虑到这个问题,陆仁都想着干脆别去惹这个麻烦算了!反正对于吴国母,自己这里又不是真的就一定要去见,那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的好。

    带着这样的心思,陆仁接下来就没啥动静可言。码头上的船工们在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陆仁却船舱顶层甲板的吊床上晒着太阳,在旁人看来,那可真是一副十足的有钱的大老板的那种悠闲的架势。

    不过陆仁也不是就真的那么悠闲。旁人以为陆仁在睡觉哂太阳的时候,陆仁实际上是在用芯片与雪莉进行着通讯,了解一下夷州近期的情况。毕竟这都已经到了吴郡,接下来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抵达夷州,而且陆仁这次回夷州是要去镇住局面,因此尽可能多的了解一些情况,然后作好一些相应的准备就不会有错。

    从陆仁上次离开夷州到现在,差不多又是一年的时间过去。而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夷州的变化不能说大,但也不怎么小。

    这一年中夷州的人口数字急增,这当然是好事,但是相应的问题却也很明显。雪莉上次提及的外来人口过多,在消化吸收掉之前会使得局势不稳固然是主要问题之一,而在另一方面还有一个很让人头痛的问题,就是男女比例有些失调。再说得准确点就是男少女多,按照雪莉那头最近清点出来的比例,男女之间的比例居然达到了3:7这样的数字。

    但这也难怪。因为在那样的时代,青壮男丁就代表着诸候势力下的劳动力、财税、兵源,哪家诸候只要不是笨蛋的,会不把这青壮男丁这项资源给管得紧紧的?又哪里会轻易的允许这些重要的资源流动到别的地方去?说得不客气点,陆仁如果不是借着河北地区的战乱时局抢掠到了一些人口的话,恐怕他会连手都伸不出去。现在能抢到一些,已经该多念几声鸭米豆腐了。

    另一方面,陆仁抢掠人口的主要目标地区是在河北,而河北地区的仗已经打了好些年,单是在官渡一役,袁绍就败家败掉了七、八万的河北青壮男丁,曹操杀起来也是手都不会软一下。而七、八万的青壮男丁在当时是什么概念?曹操攻克邺城之后缴获了冀州户籍,说冀州可得兵员三十万,那么按每户人家出一个壮丁去当兵来算,冀州的青壮男丁撑死也就四十来万,再按崔琰对曹操的劝谏,冀州的青壮男丁数字还要少上许多。

    然后河北地区的仗又打了好几年,曹操要征兵,袁氏兄弟难道就不征了?这一减再减之下,青壮男丁又还能剩下多少?而家中失去了梁柱一般存在的青壮男丁,逃难的就只能是那些老幼妇嬬,这些老幼妇嬬自然就构成了夷州目前人口构成的主体。也就是说,夷州现在这种男比女少的人口结构,是属于时代必然性的产物。

    不过夷州在接纳流民,青壮劳力没有能拉到多少,多数是半大的小子与半大的女生的同时,也不就真的是没什么好处可言。比如说这些半大的小子少女,在接受教育方面就接受得比较快,有那么三、五个月左右,就可以从学徒工转化成为熟练工。然后再过上一段时间,这些半大的小子或是少女成为成年人的时候,就可以成为夷州下一批的新鲜血液,补充到夷州的各个领域,进而使各个领域都有长足的发展。

    然后是外来人口方面的问题……这个外来指的是非汉裔的人口。从河北那头抢掠来的人口虽然也算是外来人口,但陆仁更愿意把他们归入汉裔、自家人之中。

    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陆仁这里一直没有放松过对闽越、交州,乃至南洋地区的人口掠夺。只不过由于硬件方面的限制,这一类的人口数字还不怎么多而已,也可以称为是当时夷州地区的“少数民族”。而陆仁有着愤青的心理,因此虽然是出于要强化自身实力的目的而不得不从各个地区去抢掠人口回来,但仍然打定了主意要把这些“化外之民”给“民族大融合”的融合掉,而想要把这些化外之民给融合掉,汉裔的人口基数当然不能少。所以陆仁才会把河北那头抢掠来的人口视为自家人。

    有点扯偏了……还是先从闽越一带说起。话说夷州在建城之初,就经常会有小规模的船队越过海峡去往沿海一带,通过交易的方式从山越地区获取一些夷州所需求的物品。而山越部族众多,时不时的总会有一些部族斗争,然后就会有逃难的山越族民或逃难,或是成为战败后的奴隶而成为商品,接着就稀哩糊涂跟着这些小规模的船队来到了夷州,所以夷州从山越那里弄来的人口数量并不在少数。

    到后来甚至有一些山越部族几乎是整个的一支部族来到夷州定居……这个事到要归功于孙权了,因为孙权为了稳固境内的局势,派兵打掉了山越部族可不在少数。诚然大多数的山越部族会依附孙权,但到死都不肯依附孙权的部族却也不会太少。而在失去了原有的土地之后,这些不愿依附孙权的部族就开始南迁,再听说有夷州这么个地方之后就自然而然的搬了去。

    山越说完了说交州。相比之下从交州方面弄来的人口相对少了点,主要是甘宁那时候在交州与南越那头开了个不大的口子,然后弄来了些人口。

    但这里有一点却不得不提,就是交州地区在天下初乱时,中原地区有不少人跑到了交州避难,而这些来自中原的人口其素质也是比较好的,但是由于交州本土土著普遍所存在的排外心理,这些中原移民交州得不到什么本土人氏的重视,生活得也都大多比较贫困。

    陆仁和雪莉在了解到这一节之后,果断的派出了一些早期迁移到夷州的交州人去交州,由他们去劝说那些中原迁移到交州的人口。而当时执行这件事情的甘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每次只是五百、六百的这么搬,前前后后总共也就搬了个四、五千人的样子,最后竟然莫名其妙的引发了一场说大不大,说小也不能算小的移民潮出来。就那架势,如果不是当时夷州能够供给给甘宁的舰船数量有限,甘宁搬个几万人到夷州来诂计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不过陆仁在汉末时代混迹了多年,深知这潭水极深,目前自己实力有限,动静可不能闹得太过火,所以在差不多的时候就赶紧让雪莉对甘宁叫了停。而且这时候正好需要把甘宁调派去渤海地区抢掠河北地区的人口,交州地区的这场事就这么莫名其妙的闹了起来,然后又莫名其妙的平息了下去。

    但是吧,这好不容易撕开的口子,要是让它就这么合上了也未免不太划算,毕竟陆仁只是现在还没有办法吞下那么大一块的肉而已,以后有了足够的胃袋当然还是要吞的,而到了那个时候再去重新撕一道口子岂不劳时费力?

    可惜的是陆仁手边能用的人实在是太少,有限的那么几个现在全都有自己的岗位得守着。最后实在是出于无奈,身在荆州的陆仁只好让留守夷州的雪莉出面,请半隐居状态的高顺或是陈宫出山帮一下手。还好,高顺是因为坐不了长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