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468部分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468部分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对蔡琰自己来说,蔡琰也是相当吃惊的。河内司马氏的名望一向不低,而诸如司马房、司马朗更是当时朝中的重臣。司马懿那个时候虽然没有出仕为官,却也是颇有名气的青年才俊,要不然曹操在打完官渡之战之后也不会急着去让司马懿出来当官了。

    而这样的一号人物,蔡琰当然是早就有所耳闻,只不过因为和自己扯不上什么关系,蔡琰才从来就没有放在心上过。但是现在听闻说司马懿的老婆居然在自己的身边当了几年的书侍,这尼玛就让蔡琰有些接受不了了。

    只是相比起蔡琰,陆仁心中的震惊却是蔡琰根本就想像不到的,毕竟蔡琰所知的那点东东,哪里能和陆仁所知的东东相比拟?而且陆仁想得更远,因为张春华当初是在他的书房里帮蔡琰整理诸多的文献资料,这无疑就意味着自己当初弄出来的很多东东现在多半已经落到了司马懿的手里。

    如果是落在了一般人或是一般的宗族手里到也罢了,可司马懿与司马世家那是什么货色?能在日后弄出个三分归晋的世家宗族,不可能是省油的灯!而在这个时代陆仁也突然明白过来为什么当初遣散了府中的侍从们之后,张春华会选择了躲在陆仁的书房里面,因为只有那些真正的世家大族里的人,才会明白那些文献资料真正的价值。

    这尼玛就像盗墓贼一样,不入品的盗墓贼只顾着抢夺金珠宝玉,能得到的收益其实很少;而真正上品的盗墓贼,在意的却往往是那些有着重要意义的物件,得到的也才是真正的精华,张春华无疑就是这一类的上品贼。

    现在陆仁就是不知道张春华从自己那里偷走了多少的文献,司马懿又从那些文献中得到了多少的好处。要知道河内的位置在洛阳那边,以陆仁目前的情况,手根本就伸不到那边去,所以对那边的情况所知甚少,只知道自己在建安六年出逃的时候,司马懿还没有出仕到曹操的麾下。后来是到建安七年的年初,司马懿才在曹操的逼迫之下勉勉强强的出了仕,这到是要比原有的历史晚上了那么一些,再往后一点的情况,因为司马懿行事比较低调,陆仁就不怎么清楚了。

    却见张春华在陆仁发出惊呼之后轻轻的点头道:“陆仆射果然早就知道我家夫君,只可惜我家夫君有些名过其实,说是有些不成器都不足为过,到是让陆仆射见笑了。”

    陆仁心说你他妹的还真够谦虚的,就是谦虚得有些虚伪了。司马懿不成器?这家伙要是还不成器的话,汉末三国这个时期就没有称得上是成了器的人了好不好?不过这些话陆仁当然是不能说出口来,而是稍稍的想了想,再阴沉着一张脸向张春华问道:“不知司马仲达现在官居何位?派你来夷州和我谈生意又是打算和我做些什么生意?”

    张春华回应道:“不久前徐州刺史陈登病故,仲达上书自荐,求出补为徐州刺史,曹公对此已然回书应允,仲达现在应该就在赴任的路上。徐州是陆仆射的发迹之地,夷州多有所需之物是从徐州购回,只是因为旧日里糜氏宗族与徐州各个世家关系紧张的缘故,所能购得的所需之物常受其所限,陆仆射难道就不想在徐州把生意做大一些?”

    说着张春华忽然向陆仁很是狡黠的一笑:“当初妾身曾经在陆仆射的府中做过事,所以对陆仆射治民理政之法多少要了解一些,而且妾身这次来夷州,不是一到夷州就来求见夫人,而是在夷州各处观阅了一下才来的。所以夷州这里缺少些什么东西,妾身心中已有定数。而其中有些东西在徐州也没有出产,河内之地却盛产不息,那么……”

    话到这里张春华没再往下说,陆仁也适时的向张春华摆了摆手。厅中因此而稍稍的沉寂了一会儿之后,陆仁这才向张春华道:“张夫人远来至此,想必已经是劳顿不堪,还是先在陆仁这里休息一下再说吧。”

    张春华哪里会不知道陆仁说这个话的意思就是他需要一点时间来考虑?而张春华这样的女人深通进退之道,自然不会为难陆仁。不过在陆仁说让蔡琰给她安排客房的时候,张春华却婉拒了,她在夷州找了客栈落脚,而且带来的随从也都在等着她。

    不提张春华暂且离去,只说在张春华走后,蔡琰满怀歉意的向陆仁道:“义浩,对不起啊!我没想到……”

    陆仁摇了摇头:“这不能怪你,谁他妹的又能想得到这样的人物居然会跑去我们那里当一个下人?而且不止你没看出来,我还不是一样没看出来?我勒了个去的,这算不算是变异版本的唐伯虎点秋香?”

    蔡琰一怔:“唐伯虎点秋香?这是什么?”

    “……”

    陆仁伸手给自己轻轻的扇了个耳光,随即向蔡琰干笑道:“一个让人好笑的故事罢了,不过也没什么可提的。”

    蔡琰自然不会为这种不着边的事和陆仁扯淡。望了望张春华离去的方向,蔡琰不无忧虑的道:“义浩,那你看张氏此来?”

    陆仁反背起了手,在厅中踱了好几个圈之后才道:“我是怎么想也没有想到竟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着实有点打乱了我的阵脚。不过仔细想想,好像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文姬,当初我们在许都的时候写出来的东西都只是些农桑政事之类的文献吧?”

    蔡琰回想了一下,点头道:“那时我们写下的文献不在少数,有很多我都记不清了,不过就像你所说的,基本上全是些农桑、水利、医药、卫生这种民生民计的文献。另外还有一些有关于矿产、建筑等方面的文献。”

    陆仁在暗中松了口气。当初让蔡琰代笔,陆仁有考虑到很多东西不能让蔡琰知道,而且自己在最初的时候就出过这样的事,所以给予蔡琰的文献资料都是陆仁筛选过的,不会有什么太特别的东西出现。现在向蔡琰问起这些,也不过是求证一下而已。而如果只是那一类的文献资料,也就是能让司马氏的钱粮资本多出一些,其他的问题到好像不惹出什么来。

    再一瞥眼见蔡琰的脸上挂满了担忧,陆仁就笑了笑道:“好了,我都不担心,你担心个什么?我们的那些文献如果不是因为婉儿的事,本来就是要公诸于世的,现在落入司马氏的手里,也无非就是让他们捡了个便宜而已。如果他们能用那些文献去造福百姓,到也没什么不好的,所以你也别这样苦着张脸了。”

    蔡琰迟疑道:“可是……”

    陆仁忽然弯下了身子,把耳朵贴在了蔡琰挺着的大肚子上,奸笑道:“你愁坏了我不管,可你别把我的宝贝孩子给连累了好不好?”

    “你、你这人啊……”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一十回 北方战局

    陆仁一脸轻松的把蔡琰哄回去睡安胎觉,但陆仁的心里却绝不轻松。有心想叫几个人过来商议一下这次的事情,但一则是自己的身边还真没有什么能帮着出谋划策的人,二则是司马懿的许多事情现在根本就不适合说出来,不然可能会惹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陆仁也只能是权且作罢。

    唯一的一个可以商量一下的人是雪莉,但雪莉对这种勾心斗角的事并不擅长,所以陆仁觉把雪莉叫来商量这次的事情也没多大的作用,还不如自己这里再好好的想想。

    而在反复的思考过后,陆仁觉得自己这里亏就亏在对司马懿那头的情报所知太少,故此在这次的事情上处于一个茫然不知、十分被动的局面。所以陆仁决定先对张春华祭出拖字诀,在争取到一些时间的同时,赶紧的设法得到一些情报……河内那头或许是不用想,但是徐州一带因为有固定的糜氏商队,再怎么着也应该可以得到一些徐州方面的情报。

    所以所以,陆仁和家里的人打了个招呼之后,就派了人去跟张春华说自己临时有事要离开夷州小城,可能要过个十天半月的才能回来,请张春华在夷州小城这里先玩上一段时间。

    反过来张春华大致的猜到了陆仁的用意,但因为张春华并不知道陆仁对司马氏的防范之心竟然有那么重,所以只是单纯的以为陆仁是想收集点情报以便占据主动,而这对张春华来说是早已在意料之中的事,故此也没有多说什么,反正张春华也打算在夷州这里多转转,毕竟夷州这里让张春华感到新奇且好奇的东西可不是一点半点。

    于是乎,双方就很默契的暂时不去碰面……

    ————————————————————

    北方,易京一带。

    时值建安十年与十一年的交接之时,在北方那边也正是大雪纷飞的严寒之季。不过尽管是在这大雪纷飞的天气,在曹军大营的营门前,郭嘉仍然站在这里不住的向营外张望,好像是在等待着什么。实在是有些冷得吃不消了,郭嘉才会在旁边的火盆中烤烤火、取一取暖。

    终于在等待中,营外马蹄声响动,却是曹军的一支人马自营外归还。郭嘉见了赶紧离开火盆,在人马归营之时向领军的将领招了招手,那将领会意之下就赶到了郭嘉的身边:

    “参见郭祭酒!”

    郭嘉背着双手,饶有兴致的扫晾了一下这位将领之后才问道:“又被抢走了粮草吧?这是你第几次被抢了?”

    将领回应道:“回郭祭酒,是第七次了。”

    郭嘉沉吟道:“七次……两天一次,不知不觉中已经半个月了,再连上主公出兵易京的时间,差不多快一个月了,诂计易京那一仗快打完了吧……这几次粮草被抢,胡骑举动如何?”

    将领回忆了一下道:“从第四次开始吧,那些劫粮胡骑的部落好像就混杂了很多。四、五两次还只是乱哄哄的在争吵些什么,最近两次已经打起来了。依在下之见,头两次可能是某一部落出来的人太少,势单力孤的不敢动手。后两次则人数相当,所以就为了分粮不均而打了起来。”

    郭嘉微笑着点点头:“很好!你辛苦了,下去休息吧。哦,这差事不用再做了,你带着你的部下去自己的营盘呆着,回过头差不多的时候,就该让你们去出一出被抢了七次的气了。”

    将领退下去不提,郭嘉赶到另一处唤过斥候问道:“胡骑营中情况如何?”

    “貌合神离。有不少人数较少的部落已经暗中离开,有一些在北平周边一带游走,还有一些去了其他的地方。据小人诂算,现在留在城外营中的胡骑约有六千余人。”

    挥挥手让斥候退下去,郭嘉满意的回到了大帐并在榻上半卧了下来,心中暗想道:“这些胡骑每年入冬之前便会来边疆劫掠,为的就是能够多弄一些过冬的粮草。塌顿下令后大大小小的部落联合在一处帮助袁尚,本来有袁尚的粮草供给,他们都有饭吃还能和睦一点。可是主公前番奇袭袁尚的粮仓,烧了袁尚的众多屯粮,他们就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存考虑一下了……哼,想帮着袁尚对抗主公?也得问问我郭奉孝答不答应!”

    塌顿是乌丸王没错,但这个王的定义仅仅是他是乌丸中最强的势力,能用本族的强势去逼迫其他部落听从他的号令而已,换句话说就是类似于盟主。现在塌顿并不在这里,塌顿的嫡系人马又不是很多,曹军营盘的防守坚固他们也攻不下来,而轻装胡骑自己携带的口粮不可能会很多。

    看看季节已经将要入冬,众多的小部落不得不为本族的生存着想一下,为塌顿出力卖命最后却什么也得不到,部落中的人还要跟着挨饿受冻,谁会愿意去做?胡骑们的这些心态哪里能逃得出郭嘉的法眼?于是郭嘉便因势利导的设下了送粮分化一计。

    不得不说郭嘉的送粮分化胡骑之计有点狠,每次让军队假装送粮再故意被胡骑劫走,算是送一点粮草给胡骑吃用。说实话那么点粮草根本不够干什么的,但是因为这万余胡骑本来就是许多乌丸部落联合在一起,人心根本就不齐。今天这个部落抢到那个部落却没份,这个部落派出的人多,人少的部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人多的部落把粮车全部运到自己的营地,心里自然会恨恨不平。

    就这样仅仅半个月的时间,郭嘉用掉的粮草不过几千石,可却使得对在此处于曹军对峙的那万余胡骑就已经内乱不堪而且再无攻取营寨之心。特别是曹军营寨总是会有粮队出城向他处运送粮草的消息传开之后,这些胡骑白天大多数都在营中睡觉,天色方暗时个个都来了精神绕城游走,希望能碰上出寨运粮的粮队。大部落固然是几百人一队,一些尚未离开的小部落也暗中订盟,商量好了分赃比率后集中人马去碰运气。

    这一计可谓一石多鸟。首先自然是分化了胡骑原本还有的那么一点点团结之心,甚至还为了粮草的事暴发出小规模的内斗;其次胡骑既然一心在粮,就会无心再度集结攻取营寨……

    或许胡骑们有设想过直接打下营寨来个一锅端,但是这些人都是自私的。首先曹军营寨的防守坚固,他们就是拼了老命、拼得血本无归也不见得能打下来;然后又都指望着其他的部族去拼得死伤殆尽,自己则保全实力以便于到最后抢占大头。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之下,谁又愿意去当那个为他人作嫁衣的二百五?

    正是因为郭嘉利用了胡骑各族的这种心诚,无形中又缓解了曹军军寨要打守城硬仗的压力;而最重要的一点,是郭嘉利用胡骑贪婪的心态,仅用几千石的粮草便把这万余胡骑的大部份给牢牢的绑在了北平附近。既可以让胡骑不去给另有行动的曹操的后方捣乱,又在为曹操击破袁尚后回师大营除掉这些胡骑创造有利条件。

    习惯性的晃了晃手中装着茶水的酒葫芦,郭嘉沉思道:“主公师出偏锋到现在已经快一个月的时间了,袁尚大败是不会生出变故的事,时间上应该差不多了吧?若是主公打探到这里的情况,应该猜得出我心里面是怎么想的,按主公的心智肯定会暗中派人来知会我一声,同时大军会隐遁至此。只是迟迟不见消息传来,我这里在时机上会不好把握的啊……实在不行,那就再多花费一些粮草,把这些胡骑兵马继续拖在这里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