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508部分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508部分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瑜与张昭不同,因为张昭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文官,不像周瑜手中掌握着兵权,江东目前的精锐水军基本上都在周瑜的辖下。朝堂议事,张昭可以进言直谏甚至开骂,别人不会认为有什么不妥,因为那是张昭的本份事。

    可周瑜呢?他却绝对不能这样做,周瑜和孙权彼此间的关系如果一个处理不当,比如说周瑜对孙权稍微有些不敬,或是孙权对周瑜有那么一点点的不放心,那么江东必然大乱……其实到建安十二年为止,江东的山越动乱还没完全摆平,各地持观望态度的豪族也很多,要是孙权与周瑜之间有什么不和闹出点事来,后果可是不堪想像的。因此,在为了江东的同时也为了自己,周瑜不管在任何场合对孙权都是必恭必敬,好不给旁人落下半分的口舌。

    这边孙权大度的摆了摆手道:“公瑾心忧国事,何罪之有?况且就算公瑾不赶来吴郡,孤亦在筹措着差人去请公瑾来此相商。如今公瑾已至,孤无忧矣!”

    客套过后侍者将茶点奉上,孙权示意从人全部退下,向周瑜问道:“公瑾来此,想必是为了夷州之事吧?”

    周瑜皱起了眉,默然的点了点头。柴桑离许昌要近一些,这个消息周瑜比孙权先收到也不是什么怪事。

    孙权把细作传回来的信缓缓的放到桌上,复问道:“那对于此事,公瑾有何高见?”

    周瑜沉吟了许久,转头望了望鲁肃,微微的点了点头。

    鲁肃会意,接过话题道:“主公,且容肃先说几句如何?”

    孙权点点头,示意鲁肃可以先说。

    鲁肃理了理思绪道:“主公可知曹操北征乌丸之时,其奇兵偏师走的是哪条道路?”

    孙权道:“这个孤尚未得知。”

    鲁肃道:“曹操走的是……海路。万余精兵偏师由南皮登船,绕至山海关后方登岸,然后两面夹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山海关。”

    孙权惊道:“海路?万余精兵登船绕道?曹操军兵尽出青徐,素以步骑闻名于天下,却从未听说过曹操有如此强大的海运实力……”

    鲁肃道:“曹操没有,但有一个人有。”

    “谁?”

    鲁肃苦笔道:“还能有谁?当然是昔日许都城中的尚书仆射,人称‘三年境内丰’的陆仁陆义浩。”

    孙权也反应了过来,摇头道:“也只能是他了。不过他的海运之能竟然有这么强?万余精兵越海而袭,再算上辎重器械,这得要多少舰船?他不是在老老实实的行商贩货吗?怎么却又做出这样的事来?到是子敬你又是从何处得知的这些?”

    鲁肃道:“主公,肃旧日里亦多有商贩之事,自出仕后虽不再行商,但宗族中人仍有不少行商族人,每逢陆仁海外商队去往徐州、吴郡之时,肃之族人便会有许多云集至这两地购置货物,因此与现在的陆氏、糜氏也算是往来甚密。月余前肃一族弟来吴探肃,饮酒间向肃提及此事肃方得知。”

    孙权沉思了许久,把目光又投向了周瑜:“公瑾,夷州之主是陆仁,那对我东吴……”

    周瑜应道:“恕臣愚味,夷州对我东吴是敌是友,臣亦看不出来。这陆仁臣与他也有过数面之缘,算得上是点头之交。其人看似寻常,但心思见识远在臣之上。子敬探知之事固然不假,臣亦探知这数年间陆仁在夷州不但常与我江东多有互市往来,与河北与北境各处更是互市颇繁。还有传闻说曹操兵至南皮之时,陆仁曾送去了大批的精良衣甲器仗相助曹操。若传闻属实,陆仁暗中相助曹操就不是什么怪事。”

    孙权道:“陆仁当初自曹营中出逃,那他就不该如此才是。”

    周瑜道:“天下之势,唯利而动。想那陆仁弃官从商,凡事更会较之以利,且天下女子不少,陆仁当初虽因一女子之故而与曹操翻脸,但他的身边从未缺过绝色美女,这等小小怨恨若是时日稍久,冲淡掉心中仇怨也在情理当中。”

    鲁肃又接上了话道:“主公,还有一些事肃不知当讲不当讲。”

    周瑜楞了一下便望向鲁肃,眼光显得有些犹豫。这个孙权并没有留意到,只是向鲁肃示意但说无妨。鲁肃随即翻出了一本小册子……顺便说一下,陆仁早就有能力大规模的制作记事本和铅笔,到了夷州之后这两样东西开始走上正规生产与销售,另外陆仁还在制作钢笔。而这些东西贩到各地之后,因为方便使用,为各地士子所追捧。所以鲁肃的手上有一份也正常。

    指点着册中道:“就商言商,肃在得知陆仁与我东吴互市后曾着人探查过,陆仁贩来江东的器物以文具、衣物、精食、调料等杂物为主,多为民生之物,像珍珠、大贝、玳瑁、茶叶、上等琉琉这一类嗜好、奢侈也有一些。另外他会从东吴收购走大批的生丝、原麻、矿石、草药。只是除此之外,他数次贩去河北的衣甲、器仗、粮草等军需之物却从未贩与过我东吴。”

    孙权一下子没听明白,必竟孙权不像鲁肃是商人出身,一时间搞不清楚这里面的事物关系。

    那边的周瑜稍稍释然,补充道:“早年间臣与陆仁也定下过契约,由他在柴桑的船坞为我东吴水军建造战船,此事吴候也早就知晓。只是柴桑船坞所能造出来的船多为中、小型战船,只适合江河水战,稍大一些的船只仅建造出过五只,且利于运输却不利于作战。就在不久前,柴桑的陆氏船坞忽然向臣提及再也接不了订造之事,具言乃是人丁、工匠缺乏,臣为此暗中查探过,陆氏船坞七成以上的熟练工匠都已不在,想必是陆仁已转运去了夷州。如今的陆氏船坞仅能建造一些寻常商船或是为水军维修战船而已。”

    孙权现在更是听得云里雾里,于是很干脆的摆了摆手道:“二位,你们说的这些到底与夷州之事有何关系?孤不才,实在是听不明白。”

    周瑜与鲁肃对望了一眼,周瑜示意由鲁肃来说。鲁肃清清了喉咙道:“主公,依肃之见,陆仁乃内政长才,如今又在军需之物上对曹操尽力相助,对我东吴却从未有过半分。若是假以时日,以曹操青、徐、冀数州之精锐,再辅以陆仁的衣甲、器仗、战船之助,实为我东吴心腹大患。”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七十一回 各有各事

    “……若是假以时日,以曹操青、徐、冀数州之精锐,再辅以陆仁的衣甲、器仗、战船之助,实为我东吴心腹大患。”

    鲁肃的一番话让孙权眉头紧锁,目光也跟着飘向了周瑜。不过周瑜这会儿只是很随意的向孙权笑了笑,摇头道:“子敬之言固然是言之有理,但在我看来,陆仁不见得就愿意与吴候为敌,而曹操在这个时候选择诏告天下新并夷州一事,恐怕也是别有用意。”

    孙权迟疑道:“公瑾言下之意是?”

    周瑜再笑:“主公也曾与陆仁见过几次面吧?那么在主公看来,陆仁是个何等样人?”

    孙权连连摇头:“这个还真不好说。”

    周瑜道:“不用那么麻烦,在下只问主公一句,主公认为陆仁是那种胸怀大志的人吗?”

    孙权很仔细的想了想,再次摇头道:“那到不像。这个人给孤的感觉很是怪异,既有几分士人的儒雅风范,又有几分商人的唯利是图,甚至还有着几分市井之徒的无赖之气。这样的人,孤着实有些揣磨不透,但也可以看得出他不是那种有远大志向之人,或者说他有点什么心思,却不是我们能够想得到的那种。”

    周瑜道:“在下与陆仁有过几次往来,发觉这个人其实很有意思。说得简单点,这个人处事的方式到是与刘表有着几分相似之处,就是恪守中立,谁都不想得罪。可是因为他要以商养民之故,却又必须持以一种对各方诸候都要有所往来的态度。碰上点什么机会,就得借着机会狠狠的赚上一笔。所以这几年来他所做的事都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当事的诸候可以获利,于别家诸候却又无害,至少是看起来并无有什么损害之处。就比如说不久前他帮助曹操北击乌丸,对主公、对刘表,好像也并没有什么损害。”

    顿了顿,周瑜接着道:“总而言之,他是想与各家诸候都扩大商贸而多赚钱帛,在其他方面却并没有什么心思,这一点和刘表的坐守荆州到是极为相似。再者,夷州是为海外偏远之地,陆仁虽然多有收拢战乱流民,但能够收拢到的其实也没有多少,毕竟想去夷州就得借以舟船,而寻常的商队舟船又能运送多少?在下听过细作的回报,夷州现在仅有一城,人口最多也就是十余万人,户不过两万左右,而且女子多于男子,这般情形又哪里有能力与主公为敌?”

    孙权听过之后点了点头,夷州一些明面上的事情那是瞒不住人的,孙权这头当然也会知道。

    周瑜缓了口气,继续说道:“当然,人心难测,主公对陆仁持以防范之心也是应该的。但在下想说的是主公如果在这个时候就对夷州过于防范的话,恐怕就正好中了曹操的奸计。”

    孙权心中一动,随即示意周瑜接着把话说下去。

    周瑜道:“陆仁手上颇有些钱财器物,这谁都不会怀疑。但要说他有实力与主公作对,这恐怕就是在胡说八道。这些先暂且不论,主公不妨设想一下,曹操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突然准备诏告天下将夷州并入大汉版图,封陆仁为夷州牧?”

    孙权想了想便笑了:“公瑾的意思是,曹操这是在欲盖弥彰?”

    周瑜点头:“正是此意。想曹操北破乌丸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南下荆州,进而就是攻取江东,以达成他称霸天下之夙愿。只是曹操在北方连年征战,这一次又是远征千里去征讨乌丸,回师之后将士需要休养,军资需要调拔,这都需要相应的时间才能完成。反观主公这里一直在觊觎荆襄,最近也在整备兵甲准备攻取江夏,然后以江夏为立足之处进取荆州,这肯定是曹操不愿意看到的事。所以在这个时候,曹操要找点事情给主公做,好让主公无暇去觊觎荆州。”

    孙权道:“所以公瑾的意思是陆仁在夷州建州,不过是曹操意图令孤分心之计?”

    周瑜道:“正是如此。陆仁的舰船虽多,但还从来没有听说过他有什么兵力,充其量也就是一些自守之军,所以陆仁是没有实力攻袭主公的;但是反过来,夷州地处偏远,主公若是因为想免除后患而对夷州用兵,那就只能是劳师远征使得国中空虚。”

    鲁肃在一旁接上话道:“话虽如此,但对陆仁也不可不防。”

    周瑜道:“防当然是要防,但也绝对不能是现在这个时候。其一者陆仁并没有实力攻袭主公,而且他还要和主公做生意,所以他也不想得罪主公;其二者,曹操可能随时就会南下荆襄,所以主公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刘表与曹操那里,对陆仁反到不用去担心什么。其实陆仁那里的事情也简单,只要看他会不会仍然派遣船队与江东各处交易互市既可。”

    孙权起身在房中踱了几个圈,最后点点头道:“就依公瑾所言,暂且如此行事吧。”

    ————————————————————

    夷州小城议事厅的二楼,陆仁、雪莉、甄宓正在那里商议着些什么。商议到一半陆仁举袖擦汗,抱怨道:“什么鬼天气,突然一下这么热!这都秋末了啊!”

    再看看身边的两位大美女。雪莉还好,人家基因优秀,自我调节能力非常之好,前前后后的到也没什么大的反应,就是偶尔会擦一擦香汗;到是甄宓嘛……额头、肩背上全是汗珠,左手的折扇几乎就一直没停过,而且因为是女孩子,不敢像陆仁那样把衣领敞得太开。

    再因为随时要出门办事的缘故,甄宓的身上穿的是比较紧身的便衣。香汗淋漓之下,肩臂、胸背几乎都贴到了肌肤之上,尽显玲珑曲线,没点定力的人要是看到多半会鼻血直喷。手中的香帕不知是不是擦汗擦得太多,甄宓偶尔侧过身去拧了一下,竟然滴下一串串的水珠。

    “停停停,都先休息一下,天也太热了!”

    示意二女都先休息一下,陆仁翻开桌边的通话竹管喊道:“下面的,送壶凉茶上来!”

    甄宓有些无力的瘫坐回椅上,折扇也顺手扔到桌上道:“先生,今年好像要比去年热上许多,再这样下去会不会引发旱季啊?”

    陆仁走到房角的手摇式蓄水箱那里洗了一下脸后道:“那我到不怎么担心,我们在各处农田做的蓄水池运转良好。前几天我去巡视了一下,诂算着只要不是半年以上滴雨不降,我们就不会真正受旱。再说就算是受旱了我也不怕,一则我们现在存储的粮米足够吃用五年,二则我们临近大海,捕鱼捕虾都能让大家吃饱。现在我关心的就是……天气这么热,强行劳作只怕会引发暑症或是疟疾什么的。弈儿,先记下我说的,回头在各个公广点张贴出去。”

    甄宓赶紧提笔,把陆仁所说的事都记下来。像未时(下午一点至三点,一般每天都是这个时候最热)允许工匠加休半个时辰,但必需在晚间凉爽时补回来;各个居民点的医疗点按时准备好凉茶并备足解暑药物;劝告居民每顿的饭食宁可少烧一些也要一顿吃完,尽量不要吃隔顿或是隔夜的饭食,并且注明饭食天热时易腐败变质,吃了容易引发疟疾……

    有人可能会问,陆仁这么关心这些事干什么。开玩笑,夷州小城就那么些人,万一暴发一场暑期流行性的疟疾之类的出来导致人口锐减,那陆仁可真的就欲哭无泪了。别忘了当时是汉末,医疗水平还差了老远。即便是有张仲景这样的医圣坐镇,陆仁和雪莉在必要的时候也能去顶上一顶,可疾病这玩意儿还是多预防着一点的好。

    吩咐完这些,甄宓便赶去印刷部安排人排字印刷去了。陆仁抢过甄宓扔在桌上的折扇拼命扇风,那叫一个劲的猛摇,嘴里还嘀咕道:“xx的,真受不了。哎我说雪莉,我现在算是明白了,当初你选住处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选在小河旁边。借着水力带动机关,你那住所可能是小城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