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692部分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692部分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已经在作初期的准备了,并且已经有一定数量的白铅被开采了出来,送达夷州之后变成了在市面上流通的银币。正是因为如此,刘晔这种相对来说比较传统的士子,也才会对陆仁的倭岛用意持以赞成的态度。

    当然了,陆仁对倭岛的用意,也有着其个人的因素,毕竟当初的陆仁也是个有着愤青情节的家伙,总想着对倭岛来点什么什么的。只不过以前纯属愤青的空想,现在却是有了能做点什么的能力,有机会自然会下手。

    而这会儿刘晔对陆仁要派孙尚香去倭岛的事表示不解,陆仁知道得向刘晔说明一下自己的用意,所以在确定了刘晔对倭岛的态度之后,陆仁才开始解释:“子阳,我们现在的兵力如何?”

    刘晔沉吟道:“自保有余,但余力不足。将军若是将兵在外,最多恐怕只能出动五千之众。”

    陆仁道:“五千人够干嘛?打一座城池还是占领一个州郡?要是碰上老曹、刘备、孙权这样的主,他们调集兵力一反扑,只怕这五千人还不够他们塞牙缝的。而按我的本意,这五千人是我手头上的机动部队。咱们的战线长,手头上不留点家底可不行。”

    刘晔道:“那将军准备出兵倭岛是打算?”

    陆仁道:“不准备动用多少兵力,以倭岛的军力也用不着出动太多,但兵力真要是太少却又有点说不过去。所以我特意的把孙郡主也派出去,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把孙权也拖下水。”

    刘晔愕然:“将军的意思,是想让孙郡主出面去向孙权借兵?”

    陆仁点点头:“嗯,就是这个意思。也不用多,有个两千三千就够了。如果孙权借三千,我也出动三千,这样再加上凌远的舰队和济州岛那里张绣父子的支援,算一算也有过万的人马,扫平现时点倭岛的那些落后部族不是什么难事。”

    刘晔道:“将军,此事恐怕不妥吧?先不论孙权会不会借兵,这万一孙郡主归吴之后被孙权扣了下来可怎么办?”

    陆仁道:“这种事我怎么可能会不考虑?但我个人认为,现在的孙权往西想谋图荆州、干掉刘备,往北却还要提防着老曹从合肥一线南下复仇,之前的海战又被我们给打怕了,所以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绝对不会想着和我们翻脸的事,所以孙权更多的应该是想着如何与我们保持友好关系的事。反过来说,我那么轻易的就放孙郡主回吴借兵,又何尝不是在向孙权表示着我们的信任与友好?孙权不是愚笨之人,相反是能和老曹、刘备相提并论的一世枭雄,所以我想他不会那么糊涂的。”

    说着陆仁又笑了笑,接着补充道:“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们发兵倭岛,用不了几天这个消息就会传到孙权的耳朵里。尽管我们动用的兵力其实并不多,但谁又敢保证孙权这小子听了之后会没点别的想法?而我现在把他也拖下水嘛……”

    说着陆仁就很是阴险的一笑,刘晔见了也只能是无奈的一笑再摇摇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陆仁这简直就是在耍流氓,把孙权的几千人也给“绑架”到倭岛去,你让孙权哪里好再对陆仁下什么刀子?真要是在这种情况下都下了刀子,孙权不被江东人给喷死才怪!

    不过在笑过之后,陆仁也正色道:“而最坏的无非就是两种结果,一个是孙权不肯借兵,另一个无非就是孙权把孙郡主扣留在江东。前者的话我就少派点兵,去个一千两千就行了,无非就是倭岛那边的时间拖长一些而已;但如果是后者,我会马上放弃……至少是暂时放弃对倭岛的打算,同时要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在我的各处地盘整军备战。”

    刘晔听完这些之后终于表示赞许的点了点头。陆仁不擅长领兵打仗,刘晔是很清楚的,但是陆仁在许多事情的安排上都在尽可能的做到细致而全面,基本上该考虑到的事情,陆仁都会尽可能的都考虑到,这是刘晔很欣赏的。而这次派孙尚香去倭岛的事,看起来好像是有些随意,但实际上陆仁所想到的事情,似乎比刘晔所想到的还要多上许多。

    其实陆仁还有些话没有对刘晔说出来,那就是派陆逊出去也有着相应的原因。一方面陆逊各方面的能力还有待培养与提高,另一方面陆逊原本是吴臣,而且与孙尚香之间的关系不错,这样的将帅组合至少在将帅关系上不会出什么问题,同时孙权如果借了兵的话,以陆逊本为江东子弟这样的一个身份,也有利于陆逊与吴兵方面的沟通。但如果是调了甘宁或者是黄忠去的话,恐怕在打仗之前还得先解决一下内部之间的关系,那就天晓得要扯多少淡了。

    最后最后,陆仁又向刘晔补充了几句话:“当然了,光是这么向孙权借兵,咱们在面子上多少也有些说不过去,所以得给孙权一些好处才行,另一方面也得给孙权一个合适的台阶。所以我一则是让孙郡主去跟孙权说,这几千人是孙权调派给孙郡主,以保护孙郡主安全的;二则嘛,这次的仗打完之后肯定是要从倭岛那里带不少白铅回来的,那咱们不妨大度一点,分一半给孙权就行了。”

    刘晔听得眉头一扬,因为之前凌远弄回来的白铅虽然不多,但真要论起来其数量也不少了,提炼成白银之后陆仁的府库赚得可不少。而这次是正儿八经的派兵过去,那到时候整出来的白银数量嘛……

    “将军,这岂不是会让孙权捡了个大便宜!?”

    陆仁呵呵一笑,把手边的一张白纸折成了个纸飞机飞了出去,随嘴答道:“怕什么?想让马儿跑,咱就总得给马儿吃点草。再说等孙权把这些白铅转炼成了白银,咱们回头再把它赚回来不就行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卷三 第六回 多点之备

    数日之后,孙权那可是带着万分的惊讶,看着已经站在他眼前的孙尚香,因为打死孙权也想不到陆仁会突然放孙尚香回江东。再等到孙尚香以公事公办的格调,当着一众文武群臣的面把陆仁写来的书信交给孙权之后,孙权的整个人可就懵了。

    且不提孙尚香办完正事之后去看望母亲,孙权的议事厅中此刻早已变成了菜市场。这尼玛谁他喵的想得到陆仁居然会来这一手?孙尚香是什么人?是孙权送去陆仁那里的人质哎!这么轻易的就放了回来,你丫的陆仁这到底是想干啥?

    所以所以,以至于都有人怀疑是不是老曹又想对孙权举兵,在暗中拉拢了陆仁准备来个南北呼应。而陆仁为了不在道义上失理,故意的、主动的把孙尚香给送回了江东,然后就等着你孙权把孙尚香扣下来,不再送往夷州,这样陆仁在道义上就站住了脚,那么接下来陆仁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和孙权翻脸。

    总而言之,陆仁来的这一手实在是让孙权方面的人一个个的都摸不着头脑,所议论的都是陆仁此举的用意,而对于陆仁在信中说和孙权一起去发笔小财的建议反到排到了次要的位置。

    但不管怎么说,孙权的手底上还是很有着一些聪明人的。而他们所作出的一些分析,到是和陆仁这里的设想差不了太多。而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一致认为孙权绝不能借此机会把孙尚香给扣在江东,以免和陆仁再次翻脸,结果却惹来更大的麻烦。至于陆仁借兵的提议……三千没有,只能给两千一般般的。太精锐的孙权舍不得,太差劲的则是有些说不过去。

    所以所以在半个月之后,孙尚香就顺利的领着两千江东兵来到了夷州……

    ————————————————————

    夷州码头,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型船队刚刚出发,目的地自然是倭岛邪马台。

    船队已经渐渐远去,陆仁刚才一直在挥舞送别的手此刻也背到了身后。等到诸人散去,陆仁和刘晔在酒楼中坐定,三杯过后刘晔问道:“将军,一直以来你对北方的这些海域都十分的在意,这次更是派兵前往倭岛,所以我很想问一下,将军如此是不是还有些别的用意?

    陆仁晃了几下酒杯,微微点头道:“不错,我是有别的考虑。本来在我的计划里,济州是作为方便北方贸易的一个中转站来使用,至于三韩和倭岛……老实说,我本来都是想等风儿再大一些,可以自己领兵出征的时候交给他来征讨的,当是给他的一种历练。不过机会是不能错过的,既然碰上了咱们就得好好的把握住,不能坐失良机。”

    刘晔也点点头道:“不错,机不可失。而且将军行事之风与他人不同,就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必退。”

    陆仁跟着轻叹道:“是啊……我的行事作风与以往的诸候是很不一样的。子阳你也在夷州呆了这么几年,有些话我说出来你应该听得懂。这么说吧,我一直以来都偏重于商利,然后以商利反过头去益以农事,从而使农事得以稳固,这种做法其实与中原的传统之理几乎是相反的。

    “他们是全尽农事,稍以商事为辅而已。固然他们有些圈地自守的味道,但也与他们不像我有这么广阔的商路有关。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与他们碰到一起,假以时日各地之利只怕会尽落我手,你认为那些诸候豪族真的会看不到这些或是任由我这样下去吗?”

    刘晔道:“当然不会。天下之争,说穿了不过就是为了一个利字。”

    陆仁笑道:“子阳,你跟了我几年,似乎思想上也变了很多。记得最初的时候,你也是只重农事而轻于商利的。”

    刘晔道:“能不变吗?将军只不过有夷州和几块在世人眼中视为贫瘠的地盘,但是借助行商取利,早已是富可敌国。而这些财富若是仅以农事蚕桑,非数十年的积蓄之功不可得。看到这些,晔再不自警自省且与时俱进的话也就未免太不识时宜了。”

    陆仁道:“你的想法都变了,自然也会有其他的人跟着变。慢慢的那些豪族仅仅依靠农事地利而取得的利益就会变轻许多,甚至他们也就会渐渐的就此没落下去也是说不定的事情,手中能够控制住的人丁也会越来越少。所以他们中间的一些代表性的人物一定会设法来对付我,甚至是除掉我,因为把我除掉对他们来说就等于是断绝了重商思想的源头……哎,我说的这些你真的听得懂吗?”

    刘晔摇摇扇子,头也跟着摇:“将军所言晔似懂非懂,朦胧中好像又有那么一点的明白吧。”

    陆仁猛抓头皮,心说我和他解释产业思想上的斗争干什么?说实话我自己都不怎么懂来着。想了想干脆换个方法来解释:“子阳你饱读史书,总该知道春秋战国时的奴隶制与雇农制之争吧?我或许就有些像强秦的商秧,用的方法虽然能使国家变富变强,但是肯定会让旧式的贵族官吏渐渐失势失利,所以我是他们想要除之而后快的人。”

    刘晔点头道:“这么说的话晔到是明白不少。只是主公说的这些与那些海域之地有何关系?”

    陆仁道:“你知道我做事都会留条退路。与那些人的一斗我想是避不开的了,但能不能斗得过我自己心里也没底。现在我在各地已经安排下了那么多的人,那么多与往日不同的各类产业,万一他们容不下而动手铲除,至少我也能有个暂时安置人员,避开与他们直接拼斗的地方。

    “实在不行,我就跑去别的地方再整出第二个夷州,仍旧可以用各类的产业去赚光他们的利益。我还就真不相信,我贩去那里的优质东西他们会真的不买,或是他们又有胆子越海来攻占与破坏我的产业。陆地上我也许拼不过他们,但是海战他们还差得太远!”

    刘晔捋起了清须:“不错,先立于不败之地以为上,同时居安思危,先作好狡兔三窟之备。”

    陆仁喝了杯酒下肚,眼珠转了转想起一件事来:“子阳,此外还有一件事你记着。你回头派出细作赶去许都与邺城,我怀疑老曹现在已经开始在疏远荀氏一族,因为荀氏一族借曹操之力登入庙堂,到现在对朝政的把持可能已经超出了老曹的底线。如果我的这个推测是正确的话,荀文若现在就肯定不会像以前那样深受老曹的信任,而老曹也肯定在扶持其他的家族,对荀氏一族开始打压了。或许我有机会……”

    刘晔刚刚端起来的酒杯掉落在地上,惊得瞪上了双眼望定陆仁:“将军你……先是徐元直,然后是黄汉升,接着又是孙郡主和其他的一些人,到现在将军你该不会是想对荀公下手吧?前几人还好说,各有各的软处被主公抓住,可以荀公的为人……我看将军你还是早些打消这个念头为上。如果是担心奉孝故去后,曹公那里只有荀公能为主公说上几句话的话,晔到是能够理解。将军不如设法去帮一帮荀公,这样也算是在自己帮自己。”

    陆仁摆了摆手道:“帮不上的。以老曹的为人,一但对谁动了疑心,那么当事者只怕就难逃一死……也许我说得过火了些吧?总之别的你不用多管,照我说的去做就是了,反正派出细作打探消息是必不可少的事,大不了就是多花点钱而已。如果可以的话,我还真想让你挑几个绝对信得过的人埋伏到荀公的身边去,将来只怕有大用。”

    刘晔对陆仁的这种“神来之笔”也可说是司空见惯,按说都有点麻木了,可是这回的说出来的事情实在太大,刘晔真有些接受不了。怎么说刘晔也在老曹的手下呆了那么长时间,对荀彧的为人十分了解,陆仁现在突然说出想对荀彧动点手脚,在刘晔看来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不过陆仁是老板,老板发了话下来自然要做。而且就像陆仁说的那样,只是多派些得力的细作、多花上一点钱而已,在整体大局上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并不是什么错误的举动,刘晔也就不再劝谏什么,只当是陆仁在花钱买开心罢了。

    但刘晔不知道,陆仁真的是在打荀彧的主意,因为陆仁知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老曹现在应该在做西征马、韩的准备,而且根据陆仁打听到的消息,老曹已经给关中的钟繇增调了一些兵力,接下来的事恐怕就是老曹借口要征汉中,结果却把马、韩给逼反的事情了。再等到老曹搞定马、韩的西凉军回来,就将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