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723部分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723部分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行支援真的很方便。

    这边荀彧很仔细的看了看地图,默默的向陆仁点点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到的确是没什么问题了。到是我疏忽了,我忘了把你海上的实力给算进去……唉!看来哪日得闲,我也得去你的夷州学院里学一些海上诸事了。”

    陆仁笑而摇头,心说这就是历史局限性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卷三 第五十四回 各有所事

    右北平,田畴山寨附近的农田。

    “玉姑娘,我们这种的是什么啊?”

    拓跋玉此刻并没有穿着那身华美的衣着,而是一身便于行动的劳动装。臂弯里挎着个小斗,正在往地里撒播种子。听到旁人的问话,拓跋玉笑着回应道:“这个是玉米,种子是我特意从夷州带回来的。按我在夷州学到的知识,这玉米的产量高,而且适合北方地区的种植。”

    玉米,一年生草本禾本科植物。原产於中美洲,是印地安人培育的主要粮食作物,喜高温,于17世纪时传入中国,在全世界玉米播种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而居第三位。现代华夏玉米的播种面积很大,分布也很广,是华夏北方和西南山区及其它旱谷地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不过华夏的玉米重要产区是在山东省莱西市,其中开鲁县的玉米质量非常高。

    当然了,在汉代的时候玉米都还只是在美洲,在华夏地区,甚至是整个亚欧大陆都还没货。陆仁那里的玉米是雪莉穿过来的时候带来的种子,经过好几年的种植培育才渐渐成的型。

    不过在夷州玉米不属于主粮,也用不着玉米成为主粮,毕竟夷州那边的白面大米从来就不缺,所以玉米在夷州是作为一种辅粮或零食的存在。而另一方面,玉米的根、杆等不适合食用的地方可以用来生产夷州一些工业所需的工业酒精,所以很有一些种植面积,大体上也被陆仁归入了夷州的经济类作物之中。

    不过玉米适合北方地区的种植,后世北方的一些乡村里面,家门口不挂上几十串的玉米,人心里也会不踏实对不对?只是早几年因为一些乱七八糟的因素,陆仁还没有能把玉米给弄去北方进行种植,再说北方也没有陆仁的地盘。所以是直到这个时候,陆仁才让拓跋玉和慕容紫英带了一些玉米的种子和相关的种植资料去北方。

    却说拓跋玉正在播种,旁边马上就有人过来恭敬的道:“玉姑娘,这些事交给我们来做就好了,哪能让你来做这些粗活啊?”

    拓跋玉笑了:“这是什么话?我拓跋玉可不是什么身躯娇贵之人……”

    不过拓跋玉到底还是扭不过身边的这些人,手里的种斗也终于被旁人给抢了过去。无奈之下,拓跋玉只好在田间当起了讲师,指导着人们如何种植。

    别看这种事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实际上有助于拓跋玉提升对人们的亲和度,只不过拓跋玉对这个不是很清楚,她只是按照陆仁吩咐去照做而已……陆仁混了多少年了?当初又是靠引领屯田起的家,所以这方面的弯弯绕绕,陆仁那可是熟得很。教给拓跋玉的这些,不过是让拓跋玉依着陆仁当年的葫芦再新画个瓢而已。

    不过现在的情况正如陆仁所料想的那样,拓跋玉回北方之后先是来了个惊艳登场,用个人魅力先征服了一堆人的心,然后放下架子进行亲民策略,所以现在的拓跋玉在田畴地盘里的鲜卑散部族人的心中,就尼玛是天女下凡。在很短的时间之内,短到连陆仁都没有料到的情况下,拓跋玉实际上已经成为了这些鲜卑族人的精神……还不能说是精神领袖,但绝对是最佳的精神寄托。说老实话,这些鲜卑人的日子也不好过,辽西一直以来的动荡与混乱,使得他们在潜意识里都需要一个这样的精神寄托对像,所以拓跋玉才会这么简单的就成了事。

    而相比起拓跋玉的胸无城府,慕容紫英则要懂事得多,所以慕容紫英很明智的退守到了拓跋玉的身后,以一个辅佐者的身份开始了他的行动。借着拓跋玉的影响力,慕容紫英这时已经召集起了一些人马。不过有点搞笑的事,却是慕容紫英也可能是被陆仁“毒害”得有点深,这第一支不过七百来人的队伍,被慕容紫英命名为……“玉姑娘亲卫军”,弄得陆仁在收到消息的时候直接就喷了侍从一身的口水。

    “玉姑娘亲卫军?你丫的怎么不叫拓跋玉粉丝团?呵呵,哪天我们家小兰要是去你那里开一次演唱会,那双方的粉丝团会不会为了各自心中的偶像而大打出手?”

    这些只不过是小小的花边,陆仁在把拓跋玉和慕容紫英派出去的时候,也终于把电报机给架去了右北平,相关的负责人是当初许昌抚幼义舍里出来,现在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所以慕容紫英和拓跋玉,外加一个田畴虽然知道陆仁有办法能以一个极快的速度传递信息,却仍然不知道电报为何物。或许在他们看来,这是陆仁陆“仙师”的奇能异术之一吧?“仙师”这个雅号毕竟还是很有些影响力的。

    当然了,拓跋玉和慕容紫英想要完全整合田畴这里的三千多鲜卑散部还没那么快,依照陆仁的要求去柳城立足的事更是八字都还没有一撇,但慕容紫英和陆仁都已经开始了一些准备工作。

    慕容紫英方面虽然只有那七百来人,暂时来说还没什么战斗力可言,但慕容紫英已经有积极的派人出去寻找与联络辽西地区的一些鲜卑散部。有陆仁的背后支持,就意味着慕容紫英的手里有钱有粮有装备,而拓跋玉的“根红苗正”对那些鲜卑散部来说也会有着相应的影响力,所以只要给拓跋玉和慕容紫英一些时间,相信这俩货能够聚集起一支可观的力量。

    陆仁这头也没闲着。在与荀彧详谈之后,陆仁马上就是一个电报拍了出去,让呆在济州岛的张绣派人去柳城南边的葫芦岛兴建港口与相关的设施。张绣在济州岛一直都过得舒舒服服的,对陆仁自然是感恩戴德,听说陆仁有事情要他做,马上就把儿子张泉给派了出去。

    顺便说一下,当初张绣在跟着老曹北征乌丸的时候在陆仁的安排下曾经参予过葫芦岛西南方几十里的菊花岛(真的是叫菊花岛,不是瓶子以“菊花”在恶搞)的事项,而且当时还是跟田畴进行过合作,后来又在济州岛呆了那么久,所以这方面的事情张绣很熟悉。

    而菊花岛在老曹的北征乌丸结束之后虽然把人撤走有些荒废了,但只是过去了六年的时间而已,许多的基础设施仍然可以使用。所以张绣就让张泉把菊花岛也顺便的搞一下,这样与葫芦岛之间也可以形成一个相互支援的局面。陆仁对此的回复就是一个字:“可。”同时还适当的派出了些人员与物资去支援张绣。

    这些事都需要时间,急是急不来的,而此时陆仁的手头上还有点别的事情要做,比如说到五月中旬,陆仁的一份檄文出现在了老曹的地盘里面……

    这些只不过是小小的花边,陆仁在把拓跋玉和慕容紫英派出去的时候,也终于把电报机给架去了右北平,相关的负责人是当初许昌抚幼义舍里出来,现在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所以慕容紫英和拓跋玉,外加一个田畴虽然知道陆仁有办法能以一个极快的速度传递信息,却仍然不知道电报为何物。或许在他们看来,这是陆仁陆“仙师”的奇能异术之一吧?“仙师”这个雅号毕竟还是很有些影响力的。

    当然了,拓跋玉和慕容紫英想要完全整合田畴这里的三千多鲜卑散部还没那么快,依照陆仁的要求去柳城立足的事更是八字都还没有一撇,但慕容紫英和陆仁都已经开始了一些准备工作。

    慕容紫英方面虽然只有那七百来人,暂时来说还没什么战斗力可言,但慕容紫英已经有积极的派人出去寻找与联络辽西地区的一些鲜卑散部。有陆仁的背后支持,就意味着慕容紫英的手里有钱有粮有装备,而拓跋玉的“根红苗正”对那些鲜卑散部来说也会有着相应的影响力,所以只要给拓跋玉和慕容紫英一些时间,相信这俩货能够聚集起一支可观的力量。

    陆仁这头也没闲着。在与荀彧详谈之后,陆仁马上就是一个电报拍了出去,让呆在济州岛的张绣派人去柳城南边的葫芦岛兴建港口与相关的设施。张绣在济州岛一直都过得舒舒服服的,对陆仁自然是感恩戴德,听说陆仁有事情要他做,马上就把儿子张泉给派了出去。

    顺便说一下,当初张绣在跟着老曹北征乌丸的时候在陆仁的安排下曾经参予过葫芦岛西南方几十里的菊花岛(真的是叫菊花岛,不是瓶子以“菊花”在恶搞)的事项,而且当时还是跟田畴进行过合作,后来又在济州岛呆了那么久,所以这方面的事情张绣很熟悉。

    而菊花岛在老曹的北征乌丸结束之后虽然把人撤走有些荒废了,但只是过去了六年的时间而已,许多的基础设施仍然可以使用。所以张绣就让张泉把菊花岛也顺便的搞一下,这样与葫芦岛之间也可以形成一个相互支援的局面。陆仁对此的回复就是一个字:“可。”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卷三 第五十五回 不甘人后

    “要官?要爵?”

    老曹差点没气乐了。以老曹对陆仁的了解,哪会不知道陆仁对这玩意儿一向并不是很在意?再者以陆仁现在的实力、影响力,以及陆仁那身处海外的地理位置,陆仁就算是在夷州称王也就那么回事,内陆地区的人也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别看夷州被正式的并入大汉版图六年,可对许多人来说,却并不是把夷州看作正式的州,仍然是把夷州归在“东夷”之列。换句话说就是把陆仁的地盘视作了外邦,最多也就是类似于匈奴、乌丸、西羌那种臣服于大汉政权的域外政权集团而已。

    不过老曹虽然对陆仁可能是想要官要爵的说法嗤之以鼻,但却好像又提醒到了点什么,所以老曹的双眼便眯成了一条缝,沉吟道:“陆仁绝非意在官爵,但若是想借着这件事来向孤讨要点好处到是说得过去。不过孤又哪里有什么好处给他?

    “金银珠宝?他陆仁有得是,比孤都有钱得多了,而且每年他进贡给朝庭的赀货珍宝又哪里会少了?绝色美女?孤还真想不出孤所能够找到的美女,能和他身边的蔡琰、貂婵等诸女相比拟的……对了,最近陆仁与刘备、孙权都有些什么互市交易?”

    马上就有人回应道:“丞相可还记得之前在濡须与孙权对恃之时,孙权曾一度烧毁过水寨外围一角一事?当时突然出现的那支舰队就是孙权之妹孙尚香从海外倭岛归还的舰队,据说是不经陆仁许可就私自带领舰队赶去支援,然后舰队之中有三十二只新式舰船被孙权扣了下来。”

    老曹笑了,不过是冷笑:“扣?孙权小儿只怕还不敢如此的去招惹陆仁吧?”

    “正是如此。其实那三十二只新式舰船是陆仁授意孙尚香以扣为名,暗中送给孙权的。若真是扣将下来,孙权就应该不再让其妹前往夷州为质,但事实上却是孙尚香打了这么一仗之后就又去了夷州,也没见陆仁对孙尚香有什么责怪。更可笑的,就是孙尚香在抵达夷州之后什么事都顾不上,做的第一件事却是去观阅陆兰的新春歌演。”

    “……”

    一堆的人同时无语。能混到老曹的议事厅里的人基本上都是人精,听了这些情报之后又哪会不明白陆仁那头简直是戏都懒得去演?不过在某些人的心中却还有另一个想法,就是想如果有机会的话,还真想去看看陆兰的演唱会。

    这里顺便要说一下,就是陆仁手上的留声机在建安十二年就弄出来了,不过在当时仅有五部,算是陆仁和雪莉手上的原型机吧。但是经过了几年的时间,一些相关的技术问题与材料问题雪莉已经解决了,所以夷州的留声机已经进入了初步量产的阶段。

    当然,这个初步量产的数量并不大,陆仁也还没有把这玩意儿现在就普及的打算,所以是作为一种相对高昂的奢侈品来看待而已。但即便是如此,到目前为止陆仁采用或卖或送的手段,曹刘孙三方加起来一共得到了三千来部,老曹方面作为大头更是有近两千部。连带着的,就是蔡琰的琴、陆兰的歌、陆仁的笛,再就是一些民间散乐,在各地都广为流传。

    特别是陆兰的歌。毕竟蔡琰的琴相对来说属于一般民众听不懂的高雅艺术,在流行性方面自然是要差一点。而陆兰的歌却是雅俗共赏的,所以在这方面陆兰的影响力反而更大一些。再加上陆兰时不时的就会有一些海报流入内陆地区,具有相当的视觉冲击力,所以嘛……呵呵,这个是不用说得太多的。反正在老曹的书房里面都挂着十几张陆兰的海报,不过是作为一种艺术品来观赏而已。就是人们在惊叹陆兰的美丽与歌喉之余,其中的一些人却会选择性的忘掉现在这个迷人的女子,当初就曾经在他们的身边出现过。

    老曹这会儿的思想也被一句“陆兰的新春歌演”给带偏了一点,但很快就回过了神来,干咳了两声之后正了正神,问道:“那三十二只舰船后来如何了?”

    “回丞相,孙尚香当时在留下了舰船之后就去了夷州,孙权因为还不熟悉这些舰船的性能,在与丞相交战之时就没有使用,而是派了人去试航以求演练精熟。不过在不久之后好像那三十二只舰船出了什么问题,孙权派人向陆仁求助。陆仁并没有答应借予工匠,而是另外卖了十八只相似的舰船给孙权,同时让孙权自己派人去夷州学习相关的技艺。”

    老曹一愣,急问道:“又卖了十八只给孙权?而且还允许孙权的人去夷州学习相关的技艺?”

    “正是!”

    老曹腾的一下从席间站起了身,然后就来来回回的在厅中踱起了圈。良久过去,老曹愤愤的一顿足道:“陆仁这安的是什么心?江东的水军本来就强横,若是再得到夷州的舰船技艺,他就不怕孙权到时候用他的这些新锐舰船来对付他?”

    众皆默然。都是人精,哪会不知道老曹这话的潜台词其实是老曹打孙权本来就在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