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845部分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845部分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而言之,这会儿的老曹非常非常的头痛。本来按照老曹的打算,这次拿下了汉中,都准备回军之后借着这个军功顺势的登上王爵的,而在原有的历史上,老曹就是在拿下汉中并且回军之后就把公爵升成了王爵。但是现在陆仁插了这么一杠子进来,老曹对于登上王爵的事情就得好好的考虑一下了。

    另外还有要说一下的地方,就是老曹知道陆仁肯定会向辽东动手,却怎么也没想到陆仁会这么快就把辽东给拿了下来。当然了,这个与老曹的历史局限性有着很大的关系。确切的说,就是在当时的战争模式之下,老曹出于常理推断过陆仁拿下辽东所需的时间,推断出来的结果是老曹认为自己打完汉中并且回到河北的时候,陆仁应该还在与公孙渊纠缠着。

    毕竟在当时的常识看来,辽东那地方又远又难打,真要把部队开过去,没个一年半载的只怕打不出什么结果。像三国后期司马懿耗死了诸葛亮,接下来在对辽东用兵的事情上所作出的分析是“去百日,回百日,战百日,休息六十日,如此一年足矣”。而司马懿的军事能力不见得就会比老曹差吧?所以司马懿对辽东问题作出的时间推算,大致上也可以引用为老曹对辽东那边的战争时间的推算。硬要说得再清楚一点的话,大致上就是老曹认为陆仁从与辽东方面正式开战时开始算起,怎么说也得要半年以上才能拿下辽东。

    老曹对两辽地区也是有想法的,所以老曹还作出过这样的判断,就是他如果不带兵离开河北地区,陆仁很可能都会没胆子去对辽东动手……不过还别说,陆仁当时真的是老曹如果没有带兵去打汉中的话,陆仁也不敢对辽东动手,所以一直是在献帝刘协那里打着外交嘴炮,然后老曹就生出了一份既不是错觉,却又是错觉的那啥。反正老曹是放心的带兵去打汉中了。

    而老曹这时的想法,是他打完汉中并且带兵回到河北的时候,陆仁和公孙渊应该还在辽东地界上打得正激烈,而且很有可能双方都已经打得筋疲力尽,那么老曹就可以带着兵轻轻松松的过去坐收一下渔人之利。最次最次,也能够在双方的中间充当一下和事佬,然后大捞好处。

    但实际的情况呢?这里要再次的说清楚一下,陆仁安排的“难波船”事件是在建安十九年的秋季八/九月间,然后陆仁处心积虑的东搞西搞,时间就拖到了建安二十年的春夏交际之时。

    原本陆仁是准备在端午节过后就对辽东发动攻击,尽可能的避免在辽东的寒冬季节作战,但是由于“他”的意外出现耽误了陆仁三个多月的时间,所以陆仁方面真正对辽东展开作战已经是建安二十年的九月了。

    虽然是因为意外事件拖后了陆仁三个月的时间,但这三个月的拖后,却也正好坚定了老曹认为自己可以及时赶回河北去坐等收渔人之利的信心。但最后的结果,却是陆仁方面只用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把整个辽东给拿了下来。而这样的一个结果,实在是太过出乎老曹的意料之外了。老曹是人不是神,真的是打死老曹,老曹也想不到陆仁竟然能只用三个月就拿下辽东。

    那么是陆仁用兵如神吗?绝对不是。事实上,陆仁自己都很清楚自已在军事方面的能力其实非常的不够看,而且陆仁有外挂,对某些事情心里有底,所以面对自己这里耽误了三个月的实际情况,陆仁也是不得不动用了进行冬季作战的后备方案。

    只能说,陆仁能够有这样的成果,与陆仁在前期玩了那么多的花招,作了异常充足的准备工作有着莫大的关系。正是因为做足了相应的准备工作,才会使得陆仁对辽东的攻击就有如一门积存了足够的能量的电磁炮,然后就来了个“一发ko”。

    这些情况就说到这里吧,只说此刻的老曹正在揉着脑壳,心不在焉的听着幕僚们对接下来的战局的建议。而此时此刻吧,虽然刘晔不在了,司马懿还在徐州当着刺史,没有像原有的历史进程那样在汉中这里建议老曹应该抓住时机对蜀地进行攻击,免得刘备得到了喘息时间而在蜀中做强做大,可仍然有不少有眼光的人在建议老曹这时应该对蜀中进攻。只是他们又哪里能明白老曹这时对自家大本营内部和外部的担忧?

    外七八糟的争论声让老曹的头愈发的头痛,最后索性摆了摆手示意幕僚们散会,老曹自己则跑去了廊下吹吹十二月的寒风缓缓脑子。

    有些人心情烦闷的时候喜欢听点优美舒情的音乐来舒缓一下心情,老曹就是这样的人。而在这个时候吧,去找乐工乐队什么的有点不太方便,但这却不是问题,因为在张鲁的收藏品,现在已经是老曹的战利品之中就有着夷州出产的留声机。只不过比起陆仁送给老曹的那几部,张鲁的收藏品就有点不够看了,毕竟陆仁送给老曹的可是限量版,张鲁收藏的却只是大众版的而已。

    当然这并不会影响到唱片播放出来的音乐质量。却见老曹的随众在放上一张唱片之后,老曹却摇了摇头表示不想听现在这首,然后自己就在随从抬着的唱片箱中找了找,把陆兰的那首《心愿》给翻了出来。顺便说一句,这曲《心愿》可是陆兰的经典曲目,大致上的意义,就有如现代人提起周华健就会想起《花心》、《朋友》,提起周杰伦就会想起《双截棍》那样吧。

    优美抒情的歌声之中,老曹的烦闷到是消褪下去了一些。等到一曲播放完毕,老曹却也想起来之前合肥的蒋济有来过一封信,只是由于当时汉中战事不顺,蒋济的书信里所说的又并非是什么战事战况,而是有关于一些常规的政事消息,老曹就先扔去了一边没有管。而这会儿忽然想起来,却也想起来蒋济在书信中提及过他潜行到建业,观看陆兰当时的那场告别江东的演唱会的一些事情。

    现在汉中战事已定,老曹算是得了闲,加上这里听着歌的让老曹忽然想起了小陆兰,就让随从去把蒋济的那封来信给找了出来细看。而在看过之后,老曹的眉头就是一拧,神情也变得非常的古怪。

    前面说到过,孙权当时决定搞那么大的一场演唱会,除了要演场戏给老曹看,让老曹知道孙权与陆仁之间很和睦之外,另外还有一层要在文化层面上向老曹示威与叫板的用意在里面。而后者的这一层用意,老曹方面的文人士子又哪里会看不出来?如果说明刀明枪的战争拼的是谁的拳头硬,那么这个事情拼的可就是谁更有面子、谁要更加的风光。

    不得不说,老曹的脸这回被孙权给打得着实不轻。不轻到什么程度?按蒋济在这封书信中的说法,是江北之地的文人士子都觉得脸上无光,都在为自己这边怎么就没有这样的文化盛典而感到很羞愧。文人士子嘛,说他们穷都没关系,因为“君子固穷,然安贫乐道”,可这种在文化层面上被狠狠的打了脸的事却着实让他们有些受不了。这就好比说同样是读书人,结果一方说某本经典你读过没有,这一方却说没有读过的时候,自然就会受到对方的鄙视一样。

    老曹也是个很重视文化层面上的事情的人,首先老曹自己就是个诗人、文学家,而且对老曹来说,搞好自己这头文化层面上的事情,也有助于老曹这边的统治和相关的人材培养。有着这些的因素,现在却被孙权在文化层面上狠狠的打了一回脸,老曹的脸色又哪里能够好得了?所以之前才刚刚消褪掉一些烦闷之意,忽然一下又回到了老曹的身上。

    “父亲何故如此愁眉紧锁?”

    老曹应声望去,见是自己的宝贝儿子曹冲正端着一碗热汤走了过来。本来曹冲是留在邺城训练足球队的,几个月前却因为一些事情被老曹叫到了汉中这里来,意思是让今年已经快二十岁的曹冲也跟在军中历练一下,回头到了来年开春之后也好给曹冲正式的行以冠礼,所以曹冲这会儿就跟在了老曹的身边。

    曹冲曹仓舒可是老曹最喜欢的一个儿子,甚至有意让曹冲来接自己的班,这也是老曹会特意的把曹冲给叫到身边来随军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在那个时代,随军比较好竖立威望。而老曹这会儿正心中烦闷,见自己最喜欢的儿子这么有孝心的专门给自己送热汤来,心中一暖之下紧锁的眉头也稍稍的舒展开了一些,挪了挪身子再拍了拍空出来的坐榻,微笑道:“冲儿,来这里坐。”

    曹冲依言而为,先是伺候着老曹喝了几口热汤,这才复问道:“父亲刚才何故锁眉?”

    老曹没说什么,只是把蒋济的书信递给了曹冲。再以曹冲的聪明,又哪里会看不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所以在看完之后,曹冲也不由得皱了皱眉,轻叹道:“孙权这也是欺人太甚啊!欺我江北之地就无人了吗?”

    老曹动了动嘴唇,本来是想说几句什么的,但最后却没有能说出来。这种在文化层面上相互撕逼、相互打脸的事,当然也得用文化层面上的方式去回敬对方。而老曹手底下的文人士子、知名士人虽然绝对不少,但孙权搞出来的这场文化盛典,还真有点让老曹不知道该如何去回扇孙权方面的脸。

    来场诗辞赋的比赛什么的?不够新鲜的!而且诗辞比赛一则是很容易被对方抄过去,二则对一般的平民百姓好像没啥影响,三则……人家玩的是音律盛典,你却在这里搞平民百姓提不起什么兴趣的诗辞赋,好像也是牛唇对不上马嘴吧?

    其中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老曹这里可拿不出像陆兰这样的大腕。事实上孙权也没有大腕可以撑场面,但孙权能够向陆仁借到兰大腕,意义就有些不一样了。这就好比说老曹和孙权这两家大公司都想拍广告片来博眼球,老曹实力虽然却没有腕,孙权虽然却能请到腕来拍,那么观众们一般会选择看哪方的东东?

    至于老曹可以自己培养个腕出来的事情嘛……对不起,你老曹再有雄才大略,在这一类的事情上还真不是陆仁的对手,也不可能像陆仁那样有着这方面的眼光与见识。再说得不客气点,搞不好腕还没培养起来,你老曹就会忍不住先把这个要培养起来的腕给睡了,而且不但睡了,还顺手的就给纳入了后宫之中。让这个腕走上前台的事嘛,再重新挑一个吧,然后再来一次这样的循环过程。

    再一个,陆兰这会儿已经是名声在外,华夏各地都知道陆兰的大名,这不连张鲁的手上都收藏着留声机和陆兰的唱片吗?陆兰的名头已经响到了这个程度,老曹就算是现在下定了决心去培养一个能与之匹敌的腕出来,没个几年的功夫去精心运作并且成功的捧起来,又哪里能与陆兰相抗衡?

    所以所以,想让老曹拿出像陆兰那样的腕,并且让这个腕去搞出相应的文化盛典,诂计就是件不太现实、不太可能的事情。而在这个时候被孙权打了这么一回脸,老曹也是深感无力还击,只能是在这里气闷不已。

    曹冲多聪明?所以在这个时候也多多少少的明白了一些老曹心里的想法,但想要曹冲拿点什么好主意出来,似乎也不太现实。而曹冲在很仔细的思考了一阵之后,忽然试探着向老曹道:“父亲,不如我们也请兰姑娘到魏境来进行巡演,如此虽不能盖过孙权的风头,但至少也可以赚回些脸面,却不知父亲意下如何?”

    老曹愣了愣,但马上就苦笑着摇起了头……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卷三 第一百七十五回 尔虞我诈

    “冲儿,你素来聪颖过人,怎么今天却会说出如此愚笨之言?”

    “父亲此言何意?”

    老曹今年已经六十出头了。而一个人到了这般年纪,对年幼的子女一般都会多出几分额外的疼爱。而且以老曹现在的身份地位,平日里不是在面对着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就是在面对着你死我活的军事较量,所以很少能有像现在这样把那些烦心之事抛去一边,跟自己喜欢的孩子坐在一起聊聊天的机会。

    当然了,现在的话题虽然也是让老曹颇为烦燥的事情,但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先不去管那些烦闷之事也没什么关系:“冲儿,当初陆仁还在为父的麾下任职,在许都主理着屯田诸事的时候,你才多大?”

    曹冲仰起头想了想,回答道:“陆仁是于建安六年弃父亲而走,那时孩儿也才不过五、六岁而已。若是再往前一点,孩儿到是还能依稀的记得陆仁那一家人也算是家中的常客。且不说陆仁时不时的就要来向父亲禀报政务,其妻蔡文姬也时常会来家中教授音律。

    “不过在孩儿的记忆之中,来得最多的反到是陆兰,因为陆仁所执理的屯田政务额为繁忙,时常会因为巡理诸屯之故而不在许都。此时若是有些什么事情,都是交由陆兰代传。”

    话到这里曹冲却不好意思的向老曹笑了笑:“有些旧话,说出来还望父亲莫怪。孩儿犹记得在那个时候就总是希望陆兰能来家中,因为陆兰但凡是过来,一般都会带上一些别致精美的糕点小食……”

    老曹笑了:“这不怪你!你那时才不过三、四岁的年纪,而这般年纪的小孩子又有几个会不贪着点嘴的?再说了,陆兰制作的糕点小食在当时的许都或可称得上是许都一绝,若不是碍着当时陆仁的身份官位,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愿意花重金聘用陆兰。只是谁又能想得到当初那个在许都城中活蹦乱跳的野丫头,今时今日却已是芳华之名传遍了大江南北?”

    曹冲那个时候还小,自然是搞不懂当时的老曹和陆仁这一家人之间的关系。等到曹冲到了能搞懂一些的年纪的时候,陆仁早都跑去夷州好些年了,而老曹对这里面的事情一般也不愿在人前提起,所以曹冲对这些事不怎么了解。

    这里还得顺便的说一句,老曹对陆仁的态度,可不是对待一般的幕僚那样的态度,而是有很多乱七八糟的感情因素纠缠在了一起……但千万别误会老曹对陆仁是有什么“基”的倾向!

    事实上,陆仁当时在很多方面与郭嘉很像,而且陆仁作为一个穿越者,在很多时候对待问题有着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这就使得陆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