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847部分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847部分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冲道:“就拿眼下来说,孙权一直在极力的拉拢陆仁,若是江东与夷州真的结成坚盟,孙权借着陆仁的帮助对抗父亲的话,父亲征讨江东一事就会变得难上加难,可偏偏这几年父亲又有些忽略了与陆仁之间的交好往来,这就使得陆仁向孙权那边多靠了一些,因为陆仁对父亲也有着深深的防备之心。”

    老曹再次点头。毕竟老曹可不是那种刚愎自用的人,而且非常善于听从意见,而曹冲此刻所作出的分析也让老曹非常赞同,因为老曹查觉到自己的确是在这方面有些忽略了。

    曹冲道:“但是父亲也明白,陆仁与孙权之间的盟好实际上是受迫于父亲之势,本身并非是牢不可破,陆仁与孙权的心里也是各怀鬼胎。而父亲这几年之中因为忽略了与陆仁的交好,这多少也会让陆仁有些自危之心,故而与孙权在明面上显得愈发亲近。如果父亲还是像现在这样对陆仁不管不问,孩儿担心……”

    老曹“嗯”了一声,点头道:“冲儿你说得很对,为父这几年的确是忽略了与陆仁的交好,却让陆仁与孙权走近了这么许多。那冲儿,你现在的意思是?”

    曹冲道:“孩儿的意思,是想请父亲放心大胆的放孩儿去一趟夷州。明面上嘛……孙权之母去夷州的时候说是去寻医治病,孩儿早年间不是也去夷州治过病吗?现在只说是旧病复发,需再赴夷州一行也就是了。随后孩儿自会施以三寸不烂之舌,务必要劝得陆仁放陆兰到魏境来巡演一番。”

    老曹道:“那么冲儿,你此行的用意何在?”

    曹冲沉吟道:“很简单,陆仁与孙权之间并没有明面上的那么亲近,但父亲也不能真的就对他们坐视不理。再相比起孙权,陆仁到是比较容易下手,因为抛开陆仁与父亲之间旧日的关系不说,陆仁本身与父亲并不会直接的交以兵锋。反过来说,陆仁也有必需要和父亲保有相应的亲近往来的必要。”

    老曹笑而点头:“怎么说?”

    曹冲道:“孙权交好陆仁,是怕他在与父亲交战之时,陆仁会从夷州出兵侵袭江东之后,而陆仁却也不可能完全的就会倒向孙权,因为陆仁清楚孙权对夷州亦有染指之意,所以陆仁也有必要要与父亲保持着一定的关系,借助父亲的强势来限制住孙权。”

    老曹点头道:“不错!我、刘、陆这三家之间,就是这么一种交错盘结的关系。”

    曹冲道:“现在孙权与陆仁看上去是越走越亲近,但在孩儿看来,陆仁也是在等着父亲对他作出些什么回应。或许陆仁在占据两辽之后,还特意的要把公孙渊押去许都,就是在隐晦的想向父亲表明些什么?至少在孩儿看来,两辽之地他陆仁占了就占了,谁还能奈何得了他吗?他又何必要多此一举?”

    “嘶……”

    听到后一句话,老曹也不由得吸了口凉气。老曹一开始对这个事所作出的分析,主要是联想到了荀彧在陆仁那里的事。但是现在被曹冲这么一提,老曹到是想起来了按自己原先与陆仁打过的那些交道,陆仁不像是那种会对汉室死忠的人才对……

    说起来陆仁还真不是什么会对汉室死忠的人。但这里要说明一下,陆仁可绝对不是什么“奸”,正相反,陆仁当初还是实打实的愤青一枚,打心里希望自己的国家民族强盛。而陆仁所表现出来的不会对汉室死忠……一个现代人、一个穿越者,哪会把那些封建王权皇权当回事?而老曹又哪里会明白这些东西?在老曹看来,陆仁不会是什么汉室的死忠就对了。

    至于陆仁总是打着汉室的臣子之名的事情嘛,呵呵吧,老曹自己也是靠着这种事情起的家好不好?如果说老曹是“挟天子以令诸候”,那陆仁就应该是“借天子之名以正己名”。这些政治手段上的事,也不用说得太多。

    总而言之,曹冲的话算是给老曹提了个醒,让老曹感觉到自己在某个问题上的方向好像是想偏了。而在现在这个时候,陆仁已经占据了两辽之地,让老曹感到了一定的威胁。如果说陆仁真的是在按照荀彧的思路在走,那么老曹接下来的麻烦就绝对小不了。可陆仁如果只是想借着这样的事情来赚取一些政治资本的话……相比之下,老曹还是比较倾向于后者。而在这种情况之下,老曹也的确是很有必要得和陆仁再多打点交道,把双方的关系搞好一点。

    退一步说,即便陆仁真的是在按照荀彧的某个思路在走,老曹这里和陆仁再拉拉关系,把关系搞好一点,也会多出一些回旋的余地。而按老曹之前作出的推断,是认为陆仁和荀彧的这对组合,是在用占据两辽与押送公孙渊的事情在向老曹作出警告,警告你老曹别在现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再说白一点,就是你老曹现在称了公也就算了,这已经是既成的事实,但你可别再想着进爵为王的事情了。

    要知道老曹是不重虚名的人,这从老曹终生都没有称帝一事上可以看得出来。可能这时有人就会说你老曹既然不重虚名,那么你为什么要称公?最后还导致了荀彧之死?

    不好意思,老曹称公不是为了名,而是为了实。因为按当时的制度,爵位为“公”的人才可以名正言顺的去建立一个藩属国,老曹要的就是这个有着独/立性质的“国”。而魏国既然都已经建立起来了,进不进爵为“王”,老曹却并不是很在乎。

    至于在原有的历史上,老曹在搞定了汉中之后会成为“王”,仔细的看一看史料可能就不难发现,这其实应该算是老曹在进行政治斗争的时候不得不走的一步棋,他要借着军功,借着爵位的上升去打击一下那些反对派。可就实际意义而言,老曹成为王爵之后除了派头什么的更大了一些之外,好像和公爵时期也没什么分别吧?

    再反映到现时点,老曹就认为他这种对称不称王无所谓的心诚,正好可以拿来利用一下。对外,可以作为与陆仁之间讨价还价的筹码;对内,则可以用来平复一下那些自命清高的文人士子们的情绪。至于那些跟着老曹,期望着老曹在加官进爵的时候能跟着捞到好处的人嘛……呵呵,老曹会跟他们说别把陆仁给惹毛了,把这些人的仇恨心思转移到陆仁的身上去,让陆仁去背这个黑锅就是,俺老曹其实是很无奈的。(瓶子注:这么写老曹,应该比较符合老曹的奸雄形像吧?话说瓶子在写这一节的时候,头可都写大了。)

    这些是老曹心里的想法,曹冲自然不会知道,而老曹这时冒出了一些是可以试着让曹冲去陆仁那里转上一圈的心思。至于带出这些话题的,也就是最初的那个被孙权在文化层面上打了脸的原因……牵扯到了这些政治层面上的东东,在文化层面上被打了脸的事就反到显得不怎么重要了,最多只能算是顺便的让老曹这里多了些面子吧?

    不过曹冲要是真的能把这场事办好,首先就能给曹冲自己赚到不少的政治资本,这是老曹比较愿意看到的事。另外要是能把陆兰给换过来,在魏境来一次巡演,老曹本人对此也是非常的期待。实话实说,今时今日的老曹也算得上是陆兰的粉丝一枚,多多少少的还真有那么点追星的念头。

    再从政治层面上来说,把陆兰换过来,在魏国也来一场文化盛典,让魏国这边的文人士子也扬扬眉、吐吐气,也能够给老曹赚回些面子,回敬一下孙权,照着孙权的脸也来上一下。

    只是老曹最担心的,当然还是曹冲的安全问题。这要是陆仁动了点什么心思,把曹冲给扣了下来的话……

    但是曹冲马上就回应道:“对这件事,父亲大可放心。其实纵观陆仁一直以来的为人行事,不难看出陆仁从来就不会把事情做绝,而且对凡事都会留有余地。就比如说他对孙权,他完全是可以把孙权老母扣留在夷州的,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孩儿认为,陆仁可以说是夹在父亲与孙权之间,要借着父亲与孙权之间的争斗来从中取利,甚至可以说是要借着父亲与孙权之间的争斗来给自己谋得生存的空间。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绝对不会对任何一方把事情做绝,与任何一方成为死敌,因为那样会对他不利。”

    老曹没有马上接话,而是起身离席之后又跑回了廊下,在寒风之中来来回回的踱了很久很久,最后才向曹冲道:“既然如此,冲儿你就去一趟吧。但是要答应为父,千万要小心行事,莫要令为父为你担忧。另外为父再叮嘱你一句,千万不要小看陆仁。这陆仁吧……哪怕就是他当初尚在许都任职之时,为父也常常感觉有些看不透他。而他身上的本事,为父如今更是所知甚少。总而言之,冲儿你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诺!孩儿必然谨记于心。”

    ————————————————————

    天色渐暗,结束了与老曹之间的对话的曹冲回到了自己的房舍之中。等到把侍从赶了出去,并且把房门合上,曹冲这才悄悄的举袖,擦了擦在这十二月寒冬之中却还是冒了出来的冷汗。

    “真不容易啊!好不容易可以碰上这样的机会,可要是一句话没能说好,父亲就不可能会放我去夷州。累,真的好累!毕竟父亲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人。”

    长长的松了口气再坐到榻上,曹冲却望着屋中闪动的灯火发起了呆。良久过去,曹冲才轻轻的叹息了一下,无声的道:“父亲,孩儿知道你甚是喜爱孩儿,甚至有在百年之后让孩儿来承继大业的心思。可是父亲,孩儿却宁可父亲你将孩儿与那些寻常的子女视作一类……”

    曹冲这么极积的向老曹提出要去夷州的事,是曹冲想在老曹的面前好好的表现一下自己,然后为自己将来争取继承资格的事情作准备吗?错了!如果今天向老曹说起那些的人是曹丕、曹植或者曹彰的话,那他们的确是想在老曹的面前表现与争宠,但曹冲却不是这种情况。而曹冲的目的非但不是想在老曹的面前表现与争宠,反而是想要给自己找一条日后的退路……

    ————————————————————

    (头好痛,今天只码了四千多点,就让瓶子偷一下懒吧……)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卷三 第一百七十七回 心思不同

    在原有的历史进程之中,老曹的接班人那可是闹出过问题的。

    其实不止老曹,纵观汉末三国时期,那些称霸一方的诸候,貌似还就真没有几个能在这个问题上不闹点麻烦出来的。

    献帝刘协?他和哥哥少帝刘辩之间就有过大位之争,只不过他们这小哥俩这间的这场争斗并不是由他们兄弟来主导的罢了;

    袁绍?袁谭与袁尚之间的争斗直接就导致了袁氏集团的分裂与加快灭亡;

    刘表?他的俩宝贝儿子,也就是刘琦与刘琮之间的事就不多说了,老曹都在这个问题上直接来了句“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豚犬耳”。

    不过老曹你别说别人,你自己这里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曹丕与曹植之间的勾心斗角在后世也是出了名的,曹植的一首《七步诗》更可谓是流传千古,道尽了这里面的辛酸与残酷。

    好了,话不扯远,还是来看看现时点的曹冲吧。

    可能谁都不会否认曹冲是老曹最喜欢的儿子,搞不好都没有之一。在原有的历史上,曹冲于建安十三年病死,当时年仅十二岁,把个老曹给哭得死去活来,甚至还向曹丕等人毫不顾忌的说出过“此乃吾之不幸,而汝曹之大幸”这样的话,由此可见老曹是有多么喜欢曹冲。

    再在此基础上,曹冲其实都很有可能会成为老曹的继承人,这甚至是曹丕自己都亲口承认过的事情。

    那么曹冲的命运就真的会那么好吗?恐怕不是。诚然,这里的曹冲因为陆仁这个异数人物出现的缘故而保住了小命,没有像原有的历史上那样病死在建安十三年,但实际上曹冲的日子可并不好过。这么说吧,有句俗话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而曹冲的情况则是“萧墙里的孩子先懂事”。

    曹冲是聪明的,也正是因为这份聪明,才会受到老曹的喜爱。但也同样就是因为这份聪明,让曹冲在小小的年纪就懂得了太多太多的事。

    成为老曹的继承人?这似乎是件很有可能的事情,甚至有不少人还认为只要曹冲不出什么意外、不犯什么过错,那么由曹冲去接上老曹的班那就是注定的事。

    那么情况就真的会是这样的吗?如果让曹冲自己来回答这个问题,可能曹冲会满脸忧愁的告诉你说:“没那么简单,兄台你可别害我!”

    曹冲受到老曹的器重与宠爱,这都不假。但因为曹冲聪明,所以能够查觉到其他的那些兄弟对他隐藏在笑脸背后的嫉妒与怨恨。若是一般的兄弟姐妹到也罢了,但有一个兄弟却让曹冲不得不用心提防,而这个人就是曹丕。

    曹丕可不是什么好鸟,其阴险毒辣、翻脸无情,似乎在史料之中都有相关的记载。还是拿曹植来说吧,老曹当时才死了多久?曹丕就忍不住要把自己这个同父同母的弟弟给干掉,而且还是步步紧逼。当时要不是他们的老娘查觉到情况不对,跳出来拼命的死保曹植,曹植只怕是难逃一死。

    那么这时再试想一下,一但曹丕接了老曹的班,这个连自己同父同母的兄弟都能下得去手的家伙,又哪里会放过深受老曹宠爱,与自己却只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曹冲?

    这时问题就来了。曹冲早早的就查觉到了曹丕的阴狠毒辣,怕曹丕日后会加害自己,这个想法完全可以理解。可是你曹冲不是这么受老曹的宠爱吗?你加把劲,争到这个继承人的位置不就行了吗?介时又哪里还用去怕曹丕?

    说到这里,还是得把话题给转回到当时的继承制度上来。当时的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一但有违于这个制度,就很容易受到他人的非议。而曹丕的身份恰好就是嫡长子,曹冲的身份却只是庶子而已。在制度方面,曹冲处在绝对的劣势。

    事实上,老曹想把他的魏国给搞得像模像样,用现代的话就说是想规模化、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