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900部分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900部分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崾サ脑对恫恢勾笃笃耐恋啬敲醇虻ァ!

    顿了顿,陆仁又摇了摇头:“可能我说的这些你还是很难理解,那我还是说点简单实在的吧。如果当时我放任吴候不管,任由他对刘备或是老曹发动攻击,你们江东或许是可以得到大片的土地,狠狠的扩张一下地盘。但是!你们这样做也将会带来北方又一个长期混战的局面,无数的百姓会因此而死于战乱,而我们大汉北方的大片区域也很有可能会落入异族的手中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这又是你和吴候这一代人能解决的事情吗?你们虽然可以得到一段时间的利益,但我也敢保证,在千百年后,你们江东的这些人将会是被世人骂得最凶的一批人。”

    “……”

    周瑜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因为陆仁说的这些掺合了不少现代人的观点在里面,所以有不少东西是周瑜无法理解的。而周瑜不是不能辩驳,是这个时候的周瑜不想和陆仁去争什么,毕竟闹翻了脸可就不妙了。

    再看陆仁又摆了摆手道:“算了算了不说了,这些话说多了我自己都觉得烦,你要想不通就当我是吃饱了没事再多管闲事也就行了。总之这趟浑水,我陆仁是淌定了。”

    话到这里时,微笑又回到了陆仁的脸上:“其实公瑾啊,你和吴候完全不用担心什么。诚然,用好火炮是可以在战场上占到不少的便宜,但也绝对不像你和吴候想得那么大,因为火炮这东西的作用被人们夸大了很多。主要是这玩意儿刚搬出来的时候,那动静确实是惊吓到了不少的人而已。”

    又顿了顿,陆仁接着道:“说真的,我陆仁其实也不是什么好鸟,在这乱世之中应该如何的安身立命,我还是很有些打算的。这么说吧,你们江东与我也算是唇亡齿寒,真要是在我想做的一些事情还没做到之前,你们江东就被谁给灭了的话,对我其实也没有好处。所以真的到了某个时候,我又哪里会不管你们江东的死活?这些道理你可能一时半会儿的想不明白,但我相信吴候要是听到了这句话,到是会马上就明白过来。”

    周瑜摇摇头:“明白一点,却又不怎么明白。这样吧,我是不是可以认为陆夷州你不是不肯把火炮卖给江东,而是认为时机未到?”

    陆仁道:“没错,就是这个意思。我现在不肯把火炮卖给吴候,是怕吴候得了利器就肆意妄为而危及华夏。但是等到异族被打回去,我们华夏的时局稳定下来,彼此间需要维持着一个相互制衡的平衡局面的时候,不用吴候说,我都会送些火炮给吴候。”顿了顿,陆仁又摇了摇头:“可能我说的这些你还是很难理解,那我还是说点简单实在的吧。如果当时我放任吴候不管,任由他对刘备或是老曹发动攻击,你们江东或许是可以得到大片的土地,狠狠的扩张一下地盘。但是!你们这样做也将会带来北方又一个长期混战的局面,无数的百姓会因此而死于战乱,而我们大汉北方的大片区域也很有可能会落入异族的手中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这又是你和吴候这一代人能解决的事情吗?你们虽然可以得到一段时间的利益,但我也敢保证,在千百年后,你们江东的这些人将会是被世人骂得最凶的一批人。”

    “……”

    周瑜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因为陆仁说的这些掺合了不少现代人的观点在里面,所以有不少东西是周瑜无法理解的。而周瑜不是不能辩驳,是这个时候的周瑜不想和陆仁去争什么,毕竟闹翻了脸可就不妙了。

    再看陆仁又摆了摆手道:“算了算了不说了,这些话说多了我自己都觉得烦,你要想不通就当我是吃饱了没事再多管闲事也就行了。总之这趟浑水,我陆仁是淌定了。”

    话到这里时,微笑又回到了陆仁的脸上:“其实公瑾啊,你和吴候完全不用担心什么。诚然,用好火炮是可以在战场上占到不少的便宜,但也绝对不像你和吴候想得那么大,因为火炮这东西的作用被人们夸大了很多。主要是这玩意儿刚搬出来的时候,那动静确实是惊吓到了不少的人而已。”

    又顿了顿,陆仁接着道:“说真的,我陆仁其实也不是什么好鸟,在这乱世之中应该如何的安身立命,我还是很有些打算的。这么说吧,你们江东与我也算是唇亡齿寒,真要是在我想做的一些事情还没做到之前,你们江东就被谁给灭了的话,对我其实也没有好处。所以真的到了某个时候,我又哪里会不管你们江东的死活?这些道理你可能一时半会儿的想不明白,但我相信吴候要是听到了这句话,到是会马上就明白过来。”

    周瑜摇摇头:“明白一点,却又不怎么明白。这样吧,我是不是可以认为陆夷州你不是不肯把火炮卖给江东,而是认为时机未到?”

    陆仁道:“没错,就是这个意思。我现在不肯把火炮卖给吴候,是怕吴候得了利器就肆意妄为而危及华夏。但是等到异族被打回去,我们华夏的时局稳定下来,彼此间需要维持着一个相互制衡的平衡局面的时候,不用吴候说,我都会送些火炮给吴候。”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卷三 第两百二十九回 打起来了

    某个军营的训练场,陆仁正在亭中抱怀而立,荀彧则不知何时站到了陆仁的身后。看了看靶场上正在试用火枪的周瑜,荀彧也不由得微微的皱了皱眉。

    “义浩,你这手笔是不是太大了点?一出手就是两千二百支火枪这么送给他?”

    陆仁扭头看看荀彧,耸耸肩道:“孙权那头现在需要的是咱们的一个态度,所以我这里也总该有点表示才行。火炮暂时还不能给他,但先给他一些火枪,至少能让孙权这小子的心里有个底是不是?不然等北方的仗打到差不多的时候,孙权觉得他的长江天险有危险了,谁知道他会做些什么破事出来?”

    荀彧想了想便点头道:“这到也是。”

    陆仁又耸耸肩,然后把先前放在桌案上的另一支火枪递给了荀彧道:“再说我给周瑜的是这种建安十八型的。别人不清楚,荀公你还能不清楚一八型在咱们夷州已经是什么情况?”

    荀彧看了看陆仁递过来的火枪就扬了扬眉,表示明白了陆仁的意思。

    一八型,说白了就是于陆仁于建安十八年正式投产的火枪型号,就研制序列来说其实已经是第七款,但要说正式列装却还是第一款。而在陆仁的心中,一八型的意义就有点像是新中国的五六式步枪……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意思。

    其实在一八型正式投产并且列装之前,前面的六款就已经有过出场,像赵雨带火枪兵去菊花港的支援战斗等等,用的就是一八型之前的式样。不过前六款中出战过的火枪主要是有实战测试、收集数据的意思,因此并不是正式的枪型。这种事在现代社会中算是比较常见,而且陆仁也毕竟有着自身生产力方面的限制,所以在经过多年的测试与改良之后,直到建安十八年才有这款正式的火枪投产列装。

    不过说实话,一八型在陆仁的军队中普及率也不高。不是陆仁不想普及,而是生产力方面还没有达到那种水平。因此直到现在的建安二十五年,陆仁海陆两方面的正规军总数大概是在八万左右,但是列装了一八型的部队仍然只有两万多点。就这两万,也是分散在陆仁的各个属领,属于最精锐存在。

    但陆仁是肯定不会满足于半前膛半后膛的“四不像”一八型。别忘了陆仁可是个有金手指的家伙,能搞得到很多枪械的资料……嗯,现代的先进枪支资料可能是搞不到,但汉阳造、中正式、三八大盖、恩德尔菲这一类的却没什么问题。陆仁没有去搞这些,而是整出了个一八型,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生产力方面的限制。

    再以陆仁手头上目前的生产能力,在很多工艺还没有进一步的发展起来之前,仍然是继续的改良与发展一八型才更合适一些,陆仁对此也很无奈……

    好了,不扯远了,反正到现在的建安二十五年,一八型的改良升级版二四型其实已经开始投产了。换句话说,二四型将会取代一八型,而且经过了十八到二十四这六年,陆仁手上的军工厂生产工艺已经成熟了许多,二四型的产量将会大幅度的超过一八型。不意外的话,二四型很可能将会是陆仁正式全面列装所有部队的枪型。

    再说白一点,就是一八型其实已经是陆仁这里将要淘汰掉的枪型。事实上陆仁送给周瑜的两千二百支一八型,就是陆仁的近卫部队不久前由初期生产的二四型替换下来的。本来陆仁是打算把这些替换下来的一八型送到吕玲绮那里去,加强一下吕玲绮那边的武器装备,现在碰上周瑜这档子事,就索性分了一部份给周瑜。

    别以为陆仁大方或是烂好人,陆仁可没那么笨。之所以敢把这两千多的火枪给周瑜,一方面是在给孙权、孙尚香、周瑜的面子,另一方面则是陆仁清楚以孙权目前的生产能力,还没有能力去对这些火枪进行仿制。到不是说仿不出来,而是以孙权目前的生产力绝对搞不了量产化,毕竟武器这东西如果不能量产的化就没什么意义了。

    再者,淘汰下来的武器,陆仁还是准备在合适的时候卖掉的。因为陆仁清楚,很多东西不可能永远都在自己的手上扣着,自己只要能保持着技术领先的地位就行。

    再进一步来说,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华夏中原与游牧民族都还有很长时间的仗要打,而让华夏中原提前掌握先进许多的火器,很有可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住游牧民族的作战强项。就比如说清代的统治者为什么要大力的打压火器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来说,不就是被火器给打怕了吗?怕这些火器会压制住清兵的强力骑兵来着。

    总而言之,陆仁的考虑还是比较远的,至于实不实在,这个陆仁自己也说不清楚。还是那句话,陆仁是人不是神,能做的事就是按照自己的思路一步步的去走,至于以后会变成什么样,这玩意儿谁又能说得清楚?

    ————————————————————

    时间是建安二十五年的九月初。

    这个时候,孙尚香还在吴郡招募士卒,周瑜还在夷州与陆仁扯着皮,但是在辽州这边,陆仁方面与三族联军的一些小规模的战斗已经打了好几次了。

    而在此之前,也就是陆仁方面收到三族联军准备进犯辽州地界的时候,驻守辽东的刘晔等人和驻守辽西的吕玲绮等人当然会去劝说各地的百姓撤往安全地区,以免被即将到来的战火所波及。

    只是这事说起来容易,真做起来却很难。农耕时代嘛,古人们的乡土情节都很重,想要他们背井离乡可不是件容易事。

    相比之下辽东那边还好点,因为辽东结束战事才一年多些,辽东的百姓大多都还没从战火中回过味来,而且辽东北部的地区,如沈阳一带的农耕生产之类的都还没有恢复过来,说白了就是百姓们没啥可留恋的,所以刘晔的政令一下,大家收拾收拾就都往南面的乐浪一带跑了。

    而辽西这边就麻烦多了。其实辽西这边之前也打过规模较大的仗,但总的来说安定的时间要长于战争的时间,所以辽西地区的百姓生活状况相对来说比较安定。而且辽西这些年下来开发程度相对较高,百姓们在田地里有着大量的收成,这就使得百姓们有些舍不得了,总想着把地里的收成抢收了再跑。

    更有甚者……唉!陆仁在辽西采取的是收拢愿意归投的乌丸与鲜卑的策略,而这些人群部族在投靠到陆仁的麾下之后,经过这些年的时间也从游牧转变成为了农耕或是蓄牧。这本来是好事,大家都有好日子过,又有几个人愿意去打打杀杀?可是当这些人听说三族联军来犯的时候,居然很有那么些人傻愣愣的说都是鲜卑或乌丸,不会来抢自己。这是陆仁没听到,听到了非骂这些人是不是安生的日子让他们过傻了。亏你们还曾经是草原上的部族,难道不清楚草原部族之间相互开黑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

    为此,吕玲绮和陈宫,还有拓跋玉和慕容紫英不得不把驻扎在菊花港和锦州的部队给派遣出去,一次又一次的对这些“钉子户”进行反复的劝诫,说得难听点就差用强制的手段将不愿离开的百姓强行带离了。

    当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过什么强制的事件。这是陆仁的意思,用陆仁的话来说,就是劝咱们劝过了,你硬是不肯听从,那吃了亏可就不关我的事了。真要是动用了强制性的手段,对这些性情彪悍的人反而容易引发反效果。

    不过说真的,陆仁在这里也有一个很险恶的用心……抢吧!杀吧!!让来犯的乌丸或者鲜卑为了钱财去杀和抢住在辽西这里的乌丸和鲜卑,这样很可能会直接使乌丸和鲜卑分裂成较为彻底的“仇陆派”和“亲陆派”。那么再打起来的时候,“亲陆派”会为了自己安定而富足的小日子,全心全力的站在陆仁这一边去参战。

    这些就不扯了,此刻锦州城的议事府衙前,刚刚完成任务的吕玲绮翻身下马直入大厅。一进到厅中,吕玲绮就把头盔顺手扔给了厅中的侍从,再接过侍从递过来的热茶并向陈宫招呼道:“陈叔,我回来了。”

    陈宫与慕容紫英正对着沙盘地图议事,见吕玲绮回来,陈宫便发问道:“吕丫头回来了。你这支人马此次的情形如何?”

    吕玲绮叹了口气:“唉,别提了!这次的几个村庄和部落加起来才不过两千来人,却费了我好大的劲才把他们给搞定……不说这个,主公那里有没有消息传回来?”

    陈宫点点头,把一纸书信递给了吕玲绮再轻叹道:“孙郡主做的好大的事!不过经此一闹,到是解决了孙权对主公的隐患。特别是周瑜和孙郡主将要来辽西参战一事,可以说是把孙权给绑上了主公的战车,对孙权应该说是再无忧虑了。”

    吕玲绮仔细的看完了书信,不由得连连点头。不过也就在这个时候,厅外传来了脚步急促的脚步声,跟着就是传令兵的大嗓门:“报!三族联军的前军约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