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905部分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905部分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人的,而这些聪明人现在就是暂时的先躲开了吕玲绮与陈宫的兵锋所指之处,同时竭尽全力的开始召集慌乱的战士,到还真给这些聪明人聚集起来了不少的人马。以这些草原游牧部族的凶悍习性,如果被这些人缓过了劲来,并且从吕玲绮和陈宫的侧面发动攻击,吕玲绮和陈宫也会很麻烦。

    但也就在这个时候,锦州的东面传来了厚重的隆隆马蹄声,单是从马蹄声的厚重程度上来判断的话,怎么说也得是上万的骑兵正在向这里杀来才对。等再过了一会儿,这些厚重的马蹄声的主人出现在三族联军的视野之中的时候,三族联军就真的是慌了,因为他们看到的是大约三万的骑兵部队,而这三万骑兵部队也明显不是他们三族联军的人。

    好吧,这是辽西的“民兵”抵达了锦州城下参战。之前也说过,拓跋玉和慕容紫英现时点在辽西可以召集起来的“民兵”可达六万之多,而在战役的初期,这六万的“民兵”都暂时的隐藏起来了。现在决战开打,这六万的“民兵”自然都投入了战斗,锦州城和菊花港各三万。

    吕玲绮的三千,加陈宫的五千,然后再加上这三万的“民兵”,锦州方面的兵力一下子就暴涨到了将近四万。四万对六万,锦州方面的兵力劣势就不那么明显了。话又说回来,陈宫的手里如果不是握着这样的底牌,仅凭锦州万余的兵力,又哪里敢对三族联军玩什么“聚而歼之”?

    三万“民兵”的抵达,顿时就让战场上的形势演变成了摧枯拉朽。而三族联军中好不容易才集结起来的一点兵力,也几乎就是在瞬间被“民兵”们全部打散了。再看这些个“民兵”,在战场上下起手来那叫一个凶狠,就仿佛三族联军与“民兵”之间有着深仇大恨一般……

    哦对,说起来三族联军与辽西“民兵”之间还真的是有仇。前面有说过,三族联军来到辽西的目的之一就是发财,因此在进入辽西地区之后就开始大肆的烧杀抢掠。而辽西地区的百姓在陆仁与陈宫的刻意安排之下,是故意的把辽西地区今年的秋粮留给了三族联军。

    只是陆仁与陈宫的手段玩得很隐秘,“民兵”只知道陆仁和陈宫这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家人才出此下策,并不知道陆仁与陈宫深层的用意,所以绝大多数的“民兵”是听从了命令,优先保护家人族人们的离开。

    不过嘛,总会有那么些人舍不得地里的收成,而且认为来犯之敌与自己怎么说也是同一大族的,不会向自己下手才对。但真等到敌人来了……好吧,下场是不用多说的。

    陆仁本身就是有意的想挑起这些游牧部族内部的矛盾与敌视,所以一些这样的事情发生之后,陆仁马上就开始大肆的宣传。不要说陆仁卑鄙下作,在那样的时代如果不会玩这些,诂计混都混不下去。而那样的消息在民兵中传播开之后,民兵们……不,是依附于陆仁的游牧部族可全都火了。

    游牧部族就真的全都是强盗吗?话可绝对不能这么说。至少陆仁这个现代人很赞成历史学家作出过的一个分析,那就是游牧部族也是人,他们也希望能过上安乐富足的日子,并不希望去打那些没完没了的战争。而华夏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那没完没了的战争,说到底也无非就是经济体系与文化交流上始终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

    当然了,你要陆仁去解决这些问题很不现实,但陆仁至少可以在自己的地盘里进行一些相关的调整,辽西和辽东就是如此了。而辽西多年下来,依附于陆仁的那些游牧部族得到了良好的经济与文化方面的交流,多了不说,小日子过得可是十分滋润的,因此对陆仁也是心悦臣服。

    就算是他们还不怎么服气陆仁,但他们这些年下来在辽西过得舒舒服服的小日子那可是作不了假的。现在联军来犯,把他们舒舒服服的小日子给破坏了,而且还杀害他们的家人族人,那这些彪悍的人又会是什么样的心态?

    总而言之一句话,他们可都憋坏了,因此在动上手之后,根本就不会存留半点的情面。别他吗的在这个时候跟老子说什么同为某某族人,你们他吗的在抢老子的东西,杀老子的家人族人的时候怎么不想想这些?

    很快的,三万“民兵”与吕玲绮合流了,然后在吕玲绮的统领之下,近四万的部队就有如一把巨大的扫箒,把三族联军给扫得七零八落。而三族联军的七零八落,也有如被扫箒扫起来的尘土一般零星四散。

    转眼间就已经从平明打到了日中,以吕玲绮和陈宫为首的锦州出击部队已经围着城绕了一个大圈。但见此时的先锋部队,也就是吕玲绮所率领的精骑军团,上至吕玲绮,下至普通战骑,早就已经一个个的周身是血,燃烧弹什么的也早就扔了个精光。

    仗已经打了一个早上,说不累那是骗人的,至少吕玲绮现在可在喘着不能算粗的大气。环顾了一眼正在重归队列的麾下精骑,再远望了一眼前方的战场,吕玲绮无比傲然的笑了笑,口中轻声呐呐道:“父亲,女儿没给你丢脸吧?昔日的温候之女,现如今已然承继了其父的武勇,在战场上所向披靡!”

    一想起吕布,吕玲绮总归还是会有些心中黯然。不过这黯然转瞬之间便已消散。下一刻,吕玲绮深吸了一口气,看看麾下的人马已经基本到位,手中长戟就再往联军那边一指:

    “杀!”

    仗打到这个份上其实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其实那年头的战斗往往就是这样,决战之前的各类比拼或许常常会花掉不少的时间,可是真当决战打了起来,很可能一天就打完了,剩下来的无非就是清剿残敌或是打扫战场之类的事情而已。

    就拿官渡之战来说,老曹与袁绍前后的斗/法斗了有大半年,乱七八糟的花招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可是真当乌巢被烧,曹老再发动决战的时候,才几天的功夫袁绍就赔光了他的十几万人马的赌本?

    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也差不多,都是决战之前耗了个大半年,然后到决战的时候一把火过去就差不多收工了。而现在的锦州之战也是这样,一场决战下来,六万多的三族联军被打得溃不成军,伤亡数字高得可以。总算是这些家伙还有点脑子,看看情况不行了,就开始向北面大规模的溃逃。其实他们逃也挺方便,毕竟他们之前就有过打不下锦州就往北退还漠原之地的打算。

    是谁带的头已经不重要了,反正有好几万的三族联军拼命的往北面跑。而吕玲绮与陈宫则是抓紧了时间进行相关的调整,将手上的部队分成了三个部份。

    第一部份是陈宫留了一万人在手上继续镇守锦州,同时打扫锦州战场;第二部份是吕玲绮率领两万骑兵向北追袭溃逃的三族联军;第三部份就是剩下来的万余人马向南去增援菊花港,到了那里听从菊花港方面的指挥就行。

    此时的菊花港战况与锦州城可以说是大同小异,要知道锦州城的决战与菊花港的决战是同时开打的,而菊花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陆仁这头在将领数量与兵力方面其实都比锦州城还要强上许多。就比如说锦州城拿得出手的人物其实只有陈宫和吕玲绮,可在锦州这边除了拓跋玉和慕容紫英之外,还有邓艾、周瑜、孙尚香这样的人物在。兵力方面,邓艾本身就有八千人,周瑜和孙尚香带来了五千,光他们就有一万三,再算上菊花港固有的一万和三万的民兵,菊花港的实际兵力超过了五万,与跑来菊花港这里的三族联军兵力数字大致上可是持平的。

    而且周瑜和邓艾那是什么人?有这俩货联手去坑菊花港这里的三族联军,被坑的人只会被坑得没了脾气。所以实际上菊花港的战斗比锦州城还要早了个把时辰才结束,因此陈宫派往菊花港的的万余增援与其说是增援部队,到不如说是对菊花港溃逃敌军的拦截部队才更合适一点。

    菊花港到锦州城之间的距离并不远,直线距离其实都不足八十公里。而且这里是辽东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适合骑兵们的奔袭。所以说,陈宫在锦州方向派出部队对敌军进行拦截也是件很有必要的事。

    也正因为如此,菊花港至锦州之间这八十公里的一段路,在这个时候就成为了菊花港方面的三族联军的死亡之路,那可真的是“前有重兵,后有追兵”,原本近六万的人马被杀得血流成河,极少数能逃得性命的人,都只能说他们是侥幸侥幸再侥幸了。

    到这里得说一下,陈宫这次的战役设想是分成了两个部份,也就是锦州部和菊花港部。而陈宫的目的是尽可能的打围歼战,如果十几万三族联军挤在一起,围歼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再说对方都是骑兵,真要是四散奔逃的话,却又让陈宫他们拿什么去追?

    所以陈宫为什么会建议陆仁放弃辽西今秋的收入?就是要用这些钱粮勾住三族联军,而且在勾住三族联军的同时,用锦州城和菊花港这两个“重点单位”来分散三族联军的兵力。再从这两个“重点单位”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来说,菊花港更便于陆仁方面集结兵力。而且只要锦州城的战事不出意外,还可以对菊花港的敌人进行拦截,最大限度的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

    所以说,菊花港方面才是这次战役的主要歼敌区。反过来说,陆仁和陈宫都明白心不能太贪、胃口不能太大的道理,所以对锦州这边比较容易逃离的敌人,陆仁和陈宫所采取的态度是能吃掉就吃掉,如果吃不掉或者是吃起来太麻烦的话就也别太强求。

    但是对于菊花港的敌人,陆仁却表示一定要全都吃掉。就算是吃得不那么干净,会吐几根骨头出来,也得把吐出来的骨头给整成红烧排骨。

    要知道三族联军是分出了一半的兵力,将近六万的人马跑来了菊花港。把这样的一股力量给消灭了的话,漠原中的三族等于是损失了一半的有生力量,那么对辽西的安定来说,虽然还是不如全歼了敌人好,整体效果却也差不到哪里去。

    再对陆仁来说,全歼的难度有点偏高,一个没把握好很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的战局。那么在这个时候,就是“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先拿下一支肥鸟,确保了一个大的战果之后,再渐渐的去扩大战果。一句话,陆仁也许别的不行,但这家伙行事就是重一个“稳”字……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卷三 第两百三十五回 “牛羊”入圈

    此时的菊花港战区,主体的决战其实已经结束,战局也转入了陆仁方面对三族联军的歼灭战阶段。而无论是决战还是现在正在进行的歼灭战,周瑜和孙尚香所率领的五千江东子弟都混迹于其中,打到现在也算是颇有些斩获。

    老实说,周瑜和孙尚香在这个时候有那么点“打酱油”和“划水”的意思。但话又说回来,周瑜和孙尚香在这个时候也只能是打打酱油和划划水。

    首先就兵力方面来说,周瑜和孙尚香毕竟只有五千人,而且这五千人之中,除了周瑜的两千直属部下之外,另外三千人是孙尚香在吴郡召募来的新兵。要知道孙尚香是于八月中开始召募新兵,到现在为止连四个月都不到,三千新兵的训练都还没过关的说。这样的一支部队,其战斗力能有多少?

    周瑜那是带了多少年兵的人?对这方面的事情,周瑜太清楚不过了,所以周瑜劝止住了有些急于杀敌立功的孙尚香,免得他们的这些新兵蛋子在战场给陆仁的兵团添乱。这要是因为新兵蛋子们的战力不足,引发了什么变故而影响到整个战局的话,这个天大的锅他们又哪里背得起?

    再者,周瑜和孙尚香来到辽西毕竟是属于客卿的性质,再说得不客气点,那就是外交层面上的性质远远要大于他们在战场上的价值,所以他们硬是要抢什么主攻任务的话,很容易闹得陆仁这里难做人。所以所以,周瑜和孙尚香只要跟着陆仁的主力兵团打打酱油划划水,捞上一些战果也就行了,绝不是周瑜在刻意的避战和捡便宜。

    说真的,如果不是有着这些原因的话,以周瑜那么高傲的性格,又哪里会愿意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当个酱油族、划水党?所以说这时还可以看到一件事,那就是现在已经年过四旬的周瑜,比起十二年前的赤壁之战时期要老辣沉稳了许多。

    当然了,周瑜这么做还有着一些自己的目的。在来辽西之前,陆仁大手一挥的给了周瑜两千两百支一八式火枪,其中的两千支周瑜很不客气的都换装给了自己的两千直属部下,另外的两百支周瑜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则是交给了孙尚香的直属女兵。

    这两千支一八式火枪,周瑜是打算带回去交给孙权的。而在带回去之前,周瑜当然要搞清楚这些火枪的各种性能。那么在战场上,自己的部队处于一个打酱油和划水的定位,也有利于他的两千部下借此机会来熟悉火枪的性能。

    也就是在实战的使用之中,一八式火枪所表现出来的强悍让周瑜的头皮都有些发麻。一八式火枪由于要符合陆仁自身的各方面条件,是一种介乎于前膛火枪和后膛枪支之间的武器,性能和现代的枪支自然是没得比。但即便是如此,一八式的有效射程仍然有一百五十米,至于杀伤力方面嘛……周瑜搞不懂陆仁所使用的那些数据,只知道同样是一百米的距离,同样是一块寸许厚的木板,寻常的弩箭会钉在木板上,而一八式射出的子弹却能够轻松的把木板射穿。

    再抛开对比起传统弓弩要强势得多的性能不说,陆仁把这玩意儿搞出来,自然也少不了要搞出相关的战术。而这些战场上的战术,就更加不是周瑜和孙尚香的那五千人在短短的几个月里能够练好的东东。

    这么说吧,周瑜带着他的部队在战场上颇有些斩获的时候,原本还有些沾沾自喜。可是在看到邓艾率领的三千火枪兵几乎是以一个很轻松的姿态击溃了三族联军的近万骑兵的时候,周瑜就明白自己还差得太远了。

    更重要的是周瑜以一个优秀的将领的眼光,敏锐的查觉到了陆仁这里由先进的武器与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