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126部分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126部分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或许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强大,”阿道夫。希特勒摇摇头,“路德维希,你知道‘基洛夫法’吗?”

    所谓的“基洛夫法”是指苏联在列宁格勒省w书记,政z局委员,中y书记基洛夫遇刺身亡后对苏联刑法典进行的如下修改:

    第一、各司法机关应加速审理被控告犯有策划或采取恐怖行动的罪行的犯人。侦察恐怖活动案件不得超过十天。

    第二、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不会考虑这类罪犯要求赦免的申请。判决一经作出,不得上诉,不得赦免。

    第三、内务人民委员会应在这类罪犯被判处死刑以后立即予以执行。

    在“基洛夫法”出台后,大规模的逮捕和处决就开始发生在苏联境内。而德国作为苏联最亲密的朋友,对苏联内部的了解自然多过其他国家,希特勒也因此开始看低苏联的战斗力。

    不过现在“大清洗”只是刚刚开始,遭到逮捕的人不过几十万,大多是能够和“基洛夫遇刺”搭上一点边的人。这种程度的逮捕,还远远没有损害到苏联红军的战斗力。

    而身为苏联工农红军装备部长、国防副人民委员的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也没有预料到他会在两年以后成为国家的罪人。

    实际上,连斯大林在这个时候,也没有想到要把这位工农红军最杰出的将帅给铲除掉……虽然图哈切夫斯基曾经是托洛茨基的老部下。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在克里姆林宫内,斯大林亲切地喊着图哈切夫斯基的名字,“你看过德国人送来的文件了吗?”

    “总书记同志,我已经读过几遍了。”图哈切夫斯基眉头拧着。他和大部分红军“集团军级指挥员”(此时苏联没有实行军衔制,军官大小是按照某某级来界定的)不同,图哈切夫斯基并不是政工出身,而是职业军人出身,军事上的功底非常扎实。所以在拜读了《“铁拳…1935”军事演习总结报告》之后,立即就发现了苏联红军存在的不足之处。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221章 图哈切夫斯基的警惕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你觉得德国人的坦克怎么样?”

    “不如我们的好,”图哈切夫斯基实话实说道,“他们的二号坦克比我们的t…26、bt…2、bt…5有明显的差距,二号的战斗全重只有7吨多,而我们的这三款坦克都在10吨、11吨以上。而且二号的动力也不足,只有一台140匹马力的发动机,而我们的bt…2和bt…5都拥有400匹马力的发动机,优势明显。…28坦克的对手。…28的性能,需要引起重视。”

    “四号?”斯大林无所谓地笑了笑,“去年才开始研发,按照德国人的速度,1939年能够量产就不错了,到时候我们也会有更强大的坦克。”

    虽然这个时空苏德关系不错,但是苏联的警惕性还是很高的,始终在提防德国。而图哈切夫斯基作为苏联红军最高层中少有的“科班生”,尤其重视德国的威胁。

    “但是德国人对机械化部队的运用水平,以及他们的轮式车辆明显比我们的要好。”

    “哦?”斯大林吸着烟斗,漫不经心地说,“他们的轮式车辆比我们的好这很正常,我们的汽车工业还是从德国引进的呢。”

    这个时空德国的汽车工业比历史上强大很多,1935年德国的汽车产量就超过了50万台(比历史上多了近一倍),虽然比美国一年几百万台的产量差多了,但还是稳居欧洲第一,比苏联的15万台多了两倍多。而苏联的汽车工业,则是在德国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许多车型都仿造自德国,虽然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也开始自主设计,但终究比不上他们的德国老师。

    “可是他们的机械化部队运用水平怎么会超过我们?”斯大林又有些不解地问。“我们在内战中就开始组建机械化部队了。30年代初,我们就开始大规模建设机械化了。”

    “总书记同志,我们在机械化部队方面起步虽早,但是他们的军官和士兵在技术方面超过我们。”图哈切夫斯基解释说。“我们是在一个落后国家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而他们一直是先进国家,在教育方面尤其领先,拥有许多高水平的学校,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的水平和数量还是远远超过苏联技术人员的。所以他们的军队之中。也拥有许多高水平的技术人员,运用高技术兵种的水平自然比我们要高。我们在这方面的水平很不尽人意,不仅军队技术人员的水平较差,连工厂里面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的水平也不大过硬,所以产品质量就……”

    居然说苏联的教育和工程技术人员水平不如德国……这是在批评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吧?

    斯大林微微皱眉,心里面分析着图哈切夫斯基的话。

    其实图哈切夫斯基的抱怨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苏俄历次肃反,知识分子特别是沙俄时期的老知识分子,一直都是饱受打击的对象。在“大清洗”开始前,许多大学和工厂中的“老教授”和“老工程师”就已经作为“暗害分子”倒霉了——苏联内部的清洗并不是从1934年的“大清洗”才开始的。

    只是从“大清洗”开始,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干部开始大面积倒霉。而在“大清洗”之前。除了托洛茨基分子和各种特务,知识分子才是打击清洗的主要对象。其中最著名是“沙赫特案”——和目前的德国帝国银行行长沙赫特没有关系,是由哈萨克斯坦沙赫特城的一起煤矿事故引起的,后来逐渐扩大到各行各业,主要打击老知识分子,还将苏联科学院指为“进行反苏维埃政权的反革命活动中心”,仅在1929年秋,在科学院就有650人遭到清洗。

    在“沙赫特案”之后,“工业党”案和“劳动农民党”案又一次重创了苏联的老知识分子和党内负责工业的专家干部,因为这两起案件被捕的技术干部和知识分子超过3000人。

    沙赫特案、工业党案和劳动农民党案的被捕人数虽然不能和后来的大清洗相比。但是受到打击的大多是沙皇时代留下的顶尖专家——考虑到沙俄时代的科学技术人员大多逃亡去了国外,这些老专家的人数本来就不多,又都是所在行业的泰斗。因此对他们的清洗,的确对苏联的教育和技术研究水平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

    而且由于苏联教育体系中的“成分论”。许多出身不好,但是学习成绩非常良好的学生不能进入大学深造。造成苏联大学生的素质也稍微有点低下。

    在一大批老专家要么劳动改造要么靠边站的情况下,这些在政治上非常可靠的新人自然得到重用。成了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所以也就造成了这个时期苏联产品的质量总有些差,维护起来也非常困难,而负责维护军队技术装备的人员的素质往往比生产它们的人更差……

    “产品质量和技术人员水平不是段时间内可以提高的。”斯大林打断了图哈切夫斯基的话,“而且我们现在也没有和德国发生战争的可能性。”

    “总书记同志,”图哈切夫斯基有些担心地插话,“我们不应该低估德国的威胁,现在德国所实行的就是战争政策,他们正在准备打仗,而且准备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

    “我知道,我们不也在准备?”斯大林拿着烟斗的手挥了挥,“但是在白色波兰被消灭之前,我们和德国没有任何开战的可能。”

    图哈切夫斯基还想说话——他对联合德国消灭波兰的政策并不赞同,因为德国明显是比波兰更危险的敌人——但是斯大林却没有再听下去的兴趣。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斯大林说,“现在委派给你一个任务,和别尔津同志一起带领一个军事代表团去德国,参观他们的坦克工厂和机械化部队。这一次他们会毫无保留的开放,一定要仔细观察。”

    “别尔津同志也去?”图哈切夫斯基微微有些奇怪,别尔津是军事情报局局长,主管情报工作,他是不懂坦克生产和机械化的。

    “对,”斯大林点了点头,“他和你一起去。”

    ……

    “扬。卡尔洛维奇,”娜塔莉。列辛斯卡雅唤了一声正和她一起坐车经过阿尔巴特大街的那个长相非常英俊的中年男人的名字,“没想到斯大林总书记会派你亲自出马。”

    “为什么没有想到?”男子名叫扬。卡尔洛维奇。别尔津,他无声地一笑,“我有这方面的经验啊。”

    沙皇尼古拉二世就是他和尤洛夫斯基一起带人做掉的,尤洛夫斯基现在成了苏联英雄(追封),在卢比扬卡广场2号的契卡总部里面有他的全身雕像。别尔津则逃脱了追捕,现在成了红军情报局长。

    “我以为会派一个小一点的人物,”娜塔莉。列辛斯卡雅看着别尔津,“我知道你一定有别的什么任务,赫斯曼一定也会知道的……你的任务恐怕很难完成。”

    她是作为赫斯曼的特使来苏联的,带来了《“铁拳…1935”军事演习总结报告》和二号坦克、三号坦克的图纸。

    而斯大林在收到了报告和图纸后,没有任何推脱,还决定派出布尔什维克的“金牌杀手”别尔津亲自去主持“斯洛伐克事变”——就是赫斯曼提出的由斯洛伐克布尔什维克党揭发“什特凡尼克之死真相”(斯洛伐克族的领袖),并且刺杀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制造斯洛伐克动乱的计划。

    而斯洛伐克一旦发生变故,又涉及到刺杀总统(不管死没死都是大事),捷克斯洛伐克当局一定会进行镇压。这个时候就会有斯洛伐克国家社会主义党的政治家去国联“告御状”,要求民族自决,实现捷克、斯洛伐克和喀尔巴阡乌克兰分离。

    国联则会受理控告,向捷克斯洛伐克派出调查团,调查的结果当然不用怀疑,一定不利于捷克斯洛伐克当局。在调查结束之后,国际联盟多半就会做出举行公投决定斯洛伐克和喀尔巴阡乌克兰前途的决议……当然,为了确保公民投票的公正性,捷克斯洛伐克将会在公投开始前被德国、奥地利、波兰和匈牙利军队暂时占领。

    而捷克斯洛伐克在失去了斯洛伐克和喀尔巴阡乌克兰后,就失去了一半领土和至少40%的人口——由于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是混居的,所以捷克族也会在公投之后失去一部分人口。捷克人在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就是后来的捷克共和国)境内也有可能变成少数派。

    这样赫斯曼就能在捷克共和国推动新的公民投票——捷克加入德意志帝国的公投!

    别尔津听了娜塔莉的话,笑着点了点头,“虽然成功的希望不大,但还是值得尝试。”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222章 绿色方案 一

    “图哈切夫斯基同志,欢迎您来到社会主义德国。b…4客运型(容克g。38的苏联型号)飞机的图哈切夫斯基说。

    现在已经是1935年10月份了,第二次意大利…阿比尼西亚战争在几天前正式爆发,是在阿比尼西亚拒绝国联决议而被开除后,因此意大利暂时被免除了遭受国联集体制裁的厄运。不过墨索里尼领导的这场战争仍旧不会很顺利,因为全世界的舆论——除了德国、波罗的、奥地利和意大利三国的舆论——都一致谴责意大利是侵略者。德国的报纸当然也在谴责,不过谴责的原因不是因为意大利侵略阿比尼西亚,而是意大利政府用本来可以建设本国经济的财富去帮助阿比尼西亚人……

    至于苏联,现在则一个劲儿大喊受骗上当——他们在9月份的《华尔华尔问题决议案》(就是整治阿比尼西亚皇帝的决议)上是投了赞成票的,现在正忙着给自己洗白。同时,苏联还很高调向阿比尼西亚提供了武器装备援助,而英国和法国则非常低调地给阿比尼西亚送去了武器。

    此外,还有不少国际志愿者成群结队往阿比尼西亚跑——去阻挡意大利花血本帮助阿比尼西亚!

    不过赫斯曼的德国在这场闹剧当中还是有所收获的——墨索里尼默认了德国“保护”奥地利的事实(历史上德国也是先“保护”后吞并),而且由于意大利没有遭受国联集体制裁,自然也就没有退出国联的问题。这样德国在国际联盟中就多了一个重要盟友,将来就能利用国联决议对付捷克斯洛伐克了。

    “社会主义德国?”图哈切夫斯基好一阵才反应过来,“啊,国家社会主义,德国是国家社会主义。”

    “在国家第一还是国际第一上我们是有分歧的,”赫斯曼笑了笑,“但是这不妨碍我们两国同处社会主义阵营。”他扭头看了看新任的苏联驻德国大使柯伦泰,“夫人。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是啊,”柯伦泰笑着点头,“现在全世界只有三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正处于资本主义的包围中。应该紧密团结。”

    三个社会主义国家是指苏联、德国和武汉政府代表的中国——苏联和德国从1927年开始就承认武汉政府代表中国。而在赫斯曼提出“社会主义阵营”的概念后,而且斯大林出于团结德国对付波兰的需要承认了这一阵营存在后,这三个国家就组成了非常松散的社会阵营。

    “对,我们都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图哈切夫斯基含含糊糊地说。他不是外交口的工作人员,不大适应这样公然撒谎的交谈方式——在苏联国内。国家社会主义可是被批评成“伪社会主义”的。“这次我们就是为团结而来,步兵上将先生,我们迟早会一起对付白色波兰的,是吗?”

    “当然,我们会成为盟友的!真正的盟友!”赫斯曼说话的时候,记者们(有苏联的记者也有德国的记者)已经架好了照相机和摄像机。

    “来,我们拥抱一下,”赫斯曼说,“德国的将军和苏联的将军,让世界人民看看我们社会主义阵营是多么的团结。”

    “对。我们非常团结!”图哈切夫斯基和赫斯曼在各种镜头前面热情的握手和拥抱,心里却在琢磨:波兰根本禁不起打,苏德联手的话,一个月就差不多了,然后呢?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和社会主义苏联还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