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33部分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33部分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先生同样是我们德意志的英雄,虽然他目前还不是德国人。”在现场的几位女士不在尖叫之后,赫斯曼又指着那个穿西装的青年。“他是福克式灾难的缔造者,安东尼。福克先生!”

    安东尼。福克,福克飞机公司的创始人,一战时期最杰出飞机设计师,开发出了“同步机枪”,能够让子弹射过螺旋桨而不会击中叶片。依靠这个发明,福克式歼击机成为空战中的名星,使得英法等国的飞机蒙受重大损失,造成了恐怖一时的“福克式灾难”。

    安东尼。福克出现在赫斯曼家中并不是偶然的,这和卡尔。豪斯霍费尔少将退役后将要从事的新工作有关。卡尔。豪斯霍费尔现在退出现役,其实是为了执行《灰色方案》中保存德国军事工业元气的《暗剑计划》。

    退出现役之后,卡尔。豪斯霍费尔将会担任一个名为“工业促进委员会”的“非军方机构”的主席。这个“非军方机构”的主要职责就是帮助德国军事工业度过战后的困难时期。

    而在综合各种情报之后,大总参谋部预计,德国战败之后处境最为艰难的将是航空工业。因为空军是新兴军种,技术进步极快。这也意味着航空武器的落后和淘汰也是极快的。只要让德国的航空工业停转十年,德国就有可能在空中永远落后——这当然是眼下德国军方和协约国军事领导层的一致看法,但是历史的发展却出现了很大的偏差。

    航空工业在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出现了民用技术领先军用技术的奇特现象。最先进的技术往往被运用于民用飞机,然后才是军用飞机。这就给了德国发展民用飞机制造以保持航空工业水平的机会。

    不过赫斯曼是不会把20年代、30年代将要发生的事情提前告诉别人的,就是说了也没人相信。

    而且,将福克飞机制造厂、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股份公司和阿尔巴特罗斯飞机厂等德国最好的飞机和飞机发动机制造厂的元气保存下来,资助让它们在里加建设新的飞机制造厂,生产先进的民用和军用飞机,对德国的未来而言,也是非常有利的。

    所以,安东尼。福克这位最杰出的飞机设计师就被从位于什未林的飞机制造厂请到了柏林,同卡尔。豪斯霍费尔讨论在战后将福克飞机制造厂搬迁到里加的可能性。而就在他准备柏林的时候,恰好遇上豪斯霍费尔晋升少将,于是就被请来参加庆祝宴会了。

    ——

    求收藏,求推荐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五十六章 大计划幕后的隐面人

    酒宴终于开始了,克洛伊和玛格丽特将一盆盆散发着诱人香味的食物,端上了一张看上去非常漂亮且有点年头的长餐桌——这是克洛伊从彼得格勒淘来的古董。赫斯曼则开了一瓶亨克尔香槟酒,给在座的宾客面前酒杯一一斟上酒香四溢淡黄色液体。

    而今晚的明星,铁人赫尔曼则没有理睬玛格丽特抛过去的眉眼,只顾着向刚当上少将就退役的卡尔。豪斯霍费尔提问。这位少将的退役实在让人难以理解,现在可是战时啊,卡尔。豪斯霍费尔的年纪又不大,为什么要退役呢?

    “只是从军队退役而已,并不是退休,而是要去从事一些重要的工作。”少将看了一眼戈林,又看看另外几个一头雾水的军官——他们都是卡尔。豪斯霍费尔圈子里的人,年纪都在四十岁以上,军衔都是中校、上校。“我会担任工业促进委员会的主席,这是隶属于总理府的机构。”

    “工业促进委员会?”赫尔曼。戈林看了福克一眼,这位年轻的百万富翁被赫斯曼的妹妹玛格丽特吸引,在和那个小丫头聊天——那么小的丫头,大约只有十六、七岁,一点都没意思。喜欢成熟女人的戈胖子又转过头和豪斯霍费尔少将说话,他对政治问题有非常敏锐的察觉力,已经发现这个工业促进委员会很不简单了。他试探着问:“福克先生也是这个委员会的委员吧?”

    “是的,他是航空界的代表。”卡尔。豪斯霍费尔说,“航空、造成、机械、钢铁、化学、采矿等重要的工业部门都会有人担任委员。金融界和陆军、海军、空军也都会派出出代表。对了,路德维希就是陆军的代表,他也是工业促进委员会的委员。”

    “路德维希也是委员?”戈林扭头看着赫斯曼,“路德维希,你现在是中校……这可真让人吃惊啊!你在大总参谋部任职?”

    “差不多吧,我是大总参谋部下属的一家俄德经济促进公司的总经理。”赫斯曼笑着回答。俄德经济促进公司总经理和工业促进委员会委员,是赫斯曼的公开身份——史塔西局长是个“隐面人”,除了极少数人之外,人们不会知道史塔西局长名叫路德维希。冯。赫斯曼,他们知道的只是一个代号“将军”。

    “俄德经济促进公司,那一定是个很重要的公司。”戈林看了看赫斯曼的蓝色马克斯勋章,心想:他一定是做生意的天才!

    “只是在战时比较重要,”赫斯曼用有些沉重的语气说,“从长远来看,还是工业促进委员会更有发展前途。”

    “是吗?”戈林看来是个爱打听的人,“这个委员会是做什么的?”

    “帮助德国工业在战后进行转型,”赫斯曼说,“和平年代要生产的东西和战时是不一样的,有一些工厂要缩减产能,另一些则要增加产能。另外,德国工业在这场战争中也取得了不少成就,应该要把这些成就保存起来,让它们继续发展。不能因为战后的和平时代,就把军事工业的成果都丢了。”

    他说的这些,都是可以公开登在报纸上面的。这个工业促进委员会毕竟是挂在总理府下面的机构,总要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让其存在。

    “听上去真不错,”戈林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可是这个委员会用什么办法来做成那些事情?”

    “委员会首先会控制一家银行,”卡尔。豪斯霍费尔喝了一口香槟酒,缓缓说道,“是亚马尔。沙赫特博士担任行长的德国国民银行,沙赫特博士也是委员会的委员。这间德国国民银行,将会向德国工业最重要的部门发放低息贷款,以帮助它们渡过难关……”

    《灰色方案》在不断完善,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异常庞大的“投降方案”。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技、外交、宣传和情报等诸多方面。一开始的时候,《方案》是完全交给军事情报局东方处去制定的。但是到了后来,西线战场形势越来越不利,大总参谋部就加快了《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和部门参与了进来,各个方面也开始分工合作。

    以赫斯曼为主的军事情报局东方处俄国组的参谋人员制定了《灰色方案总纲》、《大波兰计划》和《库尔兰计划》。

    而卡尔。豪斯霍费尔少将则开始和德国工业界、金融界的一些重要人物共同制定《暗剑计划》,工业促进委员会则是制定和执行《暗剑计划》的机构。

    大总参谋部的战略作战处则负责制定保存陆军元气的《自由军团计划》。总参下属的航空兵管理部门则开始制定《俱乐部计划》。海军参谋部则在秘密制定《彩虹计划》。。。。。。

    而这些被德国的天才参谋和各方面的精英所制定出来的计划,是需要有人去执行的。除了《自由军团计划》、《彩虹计划》和《俱乐部计划》可以由陆海空三军的指挥部门自行负责之外。《大波兰计划》、《库尔兰计划》和《暗剑计划》则必须由多个部门进行合作才能执行。

    现在负责《大波兰计划》的是一个由德国外交部和大总参谋部还有波兰临时国务会议共同组成的“自由波兰委员会”。毕苏斯基也在两个星期前出狱,重新担任了波兰临时国务会议的军事部长。接下去的几个月,会有一系列“公平合理”的协定条约在德意志帝国总理府、波兰临时国务会议和立陶宛临时政府还有库尔兰自治邦之间签署。

    首先会被确定下来的是《波兰…立陶宛联合条约》,波兰联邦将会以这波兰和立陶宛为核心——这说明赫斯曼提出的“壮大波兰,并使之成为阻挡布尔什维克西进壁垒”的思想,被外交部和大总参谋部全盘接受了。

    然后是《波兰…库尔兰合作条约》的出笼。这个协定规定在波罗的联合国家因为协约国的坚决反对无法组成,或波罗的联合国家遭到苏俄入侵并且无法自保的情况下,库尔兰自治邦将会加入波兰联邦,并且拥有“近乎独立”的自治权。

    同时,条约还规定,如果波兰在波罗的联合国家正式成立并且得到国际普遍承认后,保证不向德国索取西普鲁士和波兹南,波罗的联合国家将会把靠近立陶宛的利耶帕亚港割让给波兰联邦。

    最后,还有一个暂时保密的《德意志…波兰协定》,该协定规定了战后的波德边境。波兰永远放弃对波兹南(德国称波森)和西普鲁士的领土要求。作为交换,德国将立陶宛交给波兰,并且还承诺在奥匈帝国崩溃之后,支持波兰取得整个加利西亚(包括西乌克兰)。由于立陶宛和东加利西亚(就是西乌)的主要居民不是波兰人,这份协定实际上就是以立陶宛和西乌克兰换取波森和西普鲁士——如果波兰人能在德国战败后遵守协定,那么波德两国无疑会成为朋友!

    赫斯曼和他的史塔西目前正在参与的,则是《库尔兰计划》和《暗剑计划》以及在俄国二月革命后制定现在仍然在继续的《托尔计划》。《库尔兰计划》、《暗剑计划》和《托尔计划》,这三个表面上看并没有多少关系的计划实际上是一个整体。因为德国军事工业度过战后难关的办法,不可能仅仅是一些贷款。而是要让工业促进委员会、库尔兰自治邦(也可能是波罗的联合国家)和苏维埃俄国三方面进行合作。

    而将这三方势力联系起来的渠道,就是隐藏于幕后的史塔西!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五十七章 古斯塔夫。克虏伯

    修格尔庄严的外观非常肃穆,好像一座拥有超大花园的办公楼,坐落在埃森的鲁尔河畔,从埃森火车站坐车到这里约莫一个小时路程,周围都是鲁尔区工业家们的住宅,环境非常优雅。

    从1918年6月开始,路德维希。冯。赫斯曼就成了这里的常客。他现在频繁往来于鲁尔区、柏林和里加三地。同时用两个身份活动,公开的身份则是工业促进委员会委员和总参谋长副官(就是兴登堡的副官)。而秘密的身份则是史塔西局长和军事情报局东方处副处长。他需要用公开的身份去和工业促进委员会的头目们见面,讨论利用库尔兰自治邦和俄德贸易保存军事工业实力的办法。同时,还要用隐秘的身份去指挥史塔西为工业委促进委员会制定的各种计划保驾护航。今天,他和卡尔。豪斯霍费尔一同前来埃森,就是为了同工业促进委员会中一位最重量级的委员见面会谈。

    在如今这个时代,谁要是一提起德意志帝国的战争机器,首先在脑海中闪现出来的,肯定是克虏伯,其次才是大总参谋部!因此任何有点头脑的人都可以想象,在德意志帝国战败后,克虏伯公司一定不会有什么好日子可以过。德国的敌人不会放过它(实际上也没拿克虏伯怎么样),而实力受到限制的德军也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样,成为克虏伯最大的客户。

    所以在成立工业促进委员会时,古斯塔夫。克虏伯就是当然的委员,而且他还是工业促进委员会的副主席。

    在前往修格尔庄园的途中,赫斯曼留心观察了一番埃森的市容。这是一座烟囱林立的城市,因为附近有大型煤矿,而且水运和铁路交通非常便利。这里自二次工业革命后,就成了欧洲的工业中心,也是整个欧洲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地方。不过和彼得堡的情况相反,赫斯曼在埃森感觉不到多少革命的气氛。火车站广场和街道上秩序井然,到处脚步匆匆赶着去上班的工人。散发传单和演说的“政治活动家”也是有的,都是德意志祖国党的人,宣扬的也是战斗到底的军国主义。

    “看来施莱彻尔中校的工作还是有点效果的。”卡尔。豪斯霍费尔对赫斯曼说。施莱彻尔中校现在是军事情报局治安处的处长,负责对付德国国内的各种捣乱分子。不过他手下的人马不多,必须和警察部门合作才能取得让人满意的成果。但是这种合作存肯定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和制肘,也只有施莱彻尔这样能善于和稀泥的人才能勉强应付。

    不过施莱彻尔中校的能力再强,也管不了日益分崩离析的奥匈帝国,更不可能帮助已经有些焦头烂额的鲁登道夫。即便比历史上早开始了近二个多月,鲁登道夫攻势依旧陷入了困境。他所采取的渗透战术,并没有改变战争的总体模式,防守依旧有利。而进攻一方即便取得突破,也会因为无法让后续的进攻快速跟上而战局再次陷入僵持——这是由于密集的铁路网所带来的机动性决定的。防守一方可以运用铁路迅速调兵,进攻一方则会因为远离己方铁路网而陷入迟缓,坐失良机。

    “可惜决定胜负的地方不是鲁尔区!”赫斯曼叹了口气,跟着卡尔。豪斯霍费尔走进了修格尔庄园。他们已经来过几次,门口的卫兵——克虏伯太重要了,所以军方给他配了卫兵——已经认识他们,但还是一丝不苟检查了两人的证件,才用电话通知了古斯塔夫。克虏伯的秘书。

    “克虏伯先生请二位直接去他的办公室,请跟我来吧。”一个穿着笔挺西装,身材修长,梳着包头的中年人从那栋看着有点像办公楼(庄园的主楼)中走出来。他是古斯塔夫。克虏伯的秘书。在文质彬彬地向赫斯曼和豪斯霍费尔鞠了一躬之后,就将他们带进了庄园。

    修格尔庄园的主楼是由两栋相连在一起的四方形的楼房组成,一栋高三层,一栋高四层。由宽阔的柏油路和庄园大门相连,柏油路两边还有青铜路灯。看上去不像是在私人住宅内,反而有些像在外面的大街上。

    古斯塔夫。克虏伯在一栋四层高的楼房里面有一整层办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