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35部分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35部分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会,”赫斯曼冷笑一声,“因为意大利人野心很大,但是牙口不好。就凭他们在这场战争中的拙劣表现,英法美三国是不会他们什么好处的。他们的罗马帝国之梦,只有等到下一次大战中去实现了。而那时肯定不会有奥匈帝国了……意大利人要夺取的土地,不是英法的殖民地就是英法的小伙伴!”

    “可是意大利人有足够的财力来发展他们的工业吗?”大贝塔有些鄙夷地说,“我们都知道,意大利这个国家没有什么事情是靠得住的。”

    “会有变化的,”赫斯曼说。“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所有的国家都会因为这场战争而改变。有些国家会分崩离析,有些厌倦战争,有些国家会陷入一段时间的混乱。而在另外一些国家,国家主义将会取得统治地位!”

    墨索里尼开创法西斯主义和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是共同点的,两者都奉行国家至上,都主张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机器,然后再用这部国家机器去推动国家的发展,加强工业实力,建立起强大的军队!所以不必担心领袖没钱,现在需要考虑的只是该给意大利人多少回扣。

    “除了意大利,”赫斯曼顿了一下,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我想波兰的毕苏斯基一定也打算将自己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吧!我们为什么不能帮助他呢?我们完全可以向波兰人输出一个基本的工业化体系,帮助他们建设大型煤矿、钢铁厂、飞机制造厂、发电厂和生产轻型武器还有大炮的兵工厂。对了,还有油田和炼油厂……当然,我指的是在奥匈帝国崩溃之后的情况,加利西亚拥有很不错的煤矿和油田,到时候那里会属于波兰。”

    对克虏伯夫妇这个层次的人来说,奥匈帝国崩溃已经是时间问题了!而属于奥匈帝国的加利西亚本就波兰故土,在奥匈崩盘后肯定会归属波兰所有。

    古斯塔夫。克虏伯点点头:“波兰是抵御苏俄的屏障,强大一些也好。”

    “是啊,”赫斯曼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几分,“波兰壮大一些,我们就可以放心地向苏俄输出工业技术和成套设备了……那可是真正的大买卖啊!”

    “苏俄?”古斯塔夫。克虏伯仿佛大吃了一惊,“我们还要向苏俄输出工业技术和设备?”

    “实际上我们已经在这么做了。”赫斯曼直截了当说,“您应该知道的,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其实就是在我们的支持下上台的。而且现在俄国内战打得很惨烈,许多地方的工业设施都遭到了严重破坏。据估计,俄国人现在已经失去了超过50%的重工业生产能力,铁路设施也残破不堪。将来需要很多投资才能恢复元气,而且布尔什维克将来还要在俄国实现社会主义……这需要更多的投资,这是我们德国人赚钱的机会。”

    古斯塔夫。克虏伯摸出一支雪茄,擦上了火,吸了一口,“然后他们就会武装起几百万红军来解放全人类……当然,这间屋子里的四个人类肯定不在解放之列!”

    赫斯曼耸了耸肩膀。“所以波兰人需要花更多的钱提升他们的工业能力,这样克虏伯公司就能赚到更多的钱。”

    “靠波兰人来保卫德国?您在开玩笑!”

    “哦,好像是不可能的。波兰人挡不住俄国人,这种事情只有让我们德国人自己来干!”

    “或者法国人去?”古斯塔夫。克虏伯喷着烟雾,“真期待可以看到法国人在波兰和俄国人打仗的场面。”

    “这是看不到的,到时候一定会让我们重新武装起来。”赫斯曼顿了顿,又问:“克虏伯先生,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您已经支持在战后以输出工业化的办法来促进德国军事工业发展了?”

    古斯塔夫。克虏伯和大贝塔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然后古斯塔夫皱了下面孔,“是的!克虏伯公司支持您的提议……如果协约国真的不给我们活路,那就只能这样干了!”

    ——

    还有没收藏的吗?能给罗罗推荐票吗?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十章 德国的灾难是怎么开始的?

    由于西线的鲁登道夫攻势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而且美军已经大举抵达,因而自六月份开始,德军就转入防守,胜利变得遥不可及,失败仿佛也是时间问题了。

    在1918年6月初和古斯塔夫。克虏伯的第一次见面之后,直到这年的8月下旬,赫斯曼频繁地和工业促进委员会的委员们见面会谈,讨论搬迁工厂和兴建里加工业区的事宜。期间他还陪同正在追求玛格丽特的安东尼。福克和巴伐利亚机械制造厂(bm…福克公司。这家公司的主业并不是大量生产飞机,只有小规模的生产车间,但是会建立一个大规模的实验中心,包括机场、风洞、靶场和发动机测试中心。根据计划,未来德国军用航空项目的设计中心还将放在本土,实验基地和试生产的基地都会迁往里加。

    另外,在赫斯曼的推动下,工业促进委员会还准备设立了一个专门的航空发展理事会,这个理事会将会在停战后正式组成,由德国最出名的飞机设计师和空战英雄组成,控制一笔秘密的产业基金,专门用于促进德国航空工业发展、民用航空发展和飞行员的培养。波罗的联合公国同样会成为未来德国空军飞行员的摇篮。

    与此同时,得到美军援助的协约国军队开始转入反攻。由于在之前的鲁登道夫攻势中损失巨大,德军从7月份开始就陷入了困境。8月8日,协约国军队在索姆河一线发动猛攻,投入了456辆坦克和数十万进攻部队!防守薄弱的德军阵线很快土崩瓦解,头一天就有1。2万人被俘!

    而且,英法军队在这场攻势中,使用了从德军那里学来的渗透战术。让士气低落的德军措手不及,整个前线正面临灾难性的后果!

    8月30日下午,赫斯曼和罗森堡一起,带着bmw…福克公司在里加建立工厂和研发中心的计划书回到了柏林。在柏林的街上,他们再一次看到了让人忧心的场面——由于赫斯曼和罗森堡并没有穿着军服,因此他们刚一走出车站,就有人塞给他们每人一张传单。

    “为了德意志!”那人喊了一声,然后又匆匆离开。

    “该死的犹太人,那人是个犹太人!”阿尔弗雷德。罗森堡看了看传单,发现是反战宣传的内容,就骂骂咧咧起来了。

    “快点走吧,上面还等着看我们的计划书呢。”赫斯曼看了眼人头攒动的火车站广场,发现不少穿着打了补丁的西服的中年人,四下游动,他们手中都拿着一叠叠传单。

    很显然,德国反战分子又开始活动了!他们中间有一部分或许是犹太人,但是更多的还是日耳曼人。

    身为史塔西的局长,赫斯曼当然知道是什么人在反战——和俄国二月革命前的情况差不多,德国国内同样存在强大的社会党势力。虽然在战争开始之后,大部分德国社会党人也和俄国的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一样,采取了“护国主义”路线,只有一小部分左翼激进分子成立了德国***,和俄国布尔什维克一样比较坚决地反战。但是那些支持战争的社会党人,他们的态度并不是坚定的。而且他们对军方统治德国的局面同样非常不满,如果按照议会多数派组阁的原则,他们这些社会党人才是国家的领导者……

    如果战争进行的非常顺利也就算了,可现在偏偏败局已定。德国的社会党人怎么可能什么都不做,放弃这个可以让他们上台执政的机会?

    在赫斯曼的记忆中,魏玛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艾伯特就是德国社会民主党人。

    所以现在德国的“和平运动”,主要还是社会党人的支持者在闹——出头的不一定是艾伯特这样的大人物,但一定有他们在背后支持。

    不过今天火车站广场上的“和平人士”仿佛有些多了!而且赫斯曼也没有发现军事情报局指挥的军警……施莱彻尔的人都上哪儿去了?今天是特务休息日?没有接到通知啊。

    带着满腹的心思,赫斯曼和罗森堡上了一辆出租马车,半个小时后就抵达了大总参谋部。

    “中校,出了什么事?我在火车站遇上好多捣乱分子了。”

    在军事情报局的走廊上,赫斯曼看到了无精打采的治安处处长施莱彻尔中校。

    “是的,我知道!”施莱彻尔扫了赫斯曼一眼,叹了口气,“因为我的人不能出动,这是上面的命令……”

    “上面?”赫斯曼一愣,“上面”是谁?兴登堡?还是……德皇威廉二世?

    “到底出了什么事?”赫斯曼追问。

    施莱彻尔在走廊里面扫了一圈,没有发现什么闲杂人等,这才压低声音道:“上面已经通过秘密的渠道向协约国求和了,但是美国总统表示:协约国不能和一个军事独裁政权谈判!如果德国要求和,那就应该先成为一个民主国家……”

    “什么?美国人要我们成为民主国家?”赫斯曼的脸色顿时大变,经历过俄国革命的他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上面同意了?”

    “还没有。”施莱彻尔有些不确定,“但是态度应该有所松动,要不然我的治安处也不会无所事事。”

    ……

    “阴谋!元帅阁下,这是美国人的阴谋!”

    在兴登堡元帅的办公室里,赫斯曼大声疾呼:“如果军队放弃自己的责任,那么革命就将席卷德意志帝国……到时候绝大部分军队会丧失意志,我们将失去对外的抵抗能力。敌人将会把最苛刻的条约强加给我们!”

    对于一战中的德国是如何突然丧失抵抗能力,乖乖屈服于协约国,接受了根本无法履行的《凡尔赛条约》的问题。赫斯曼在后世也不甚了解,他只知道是奥匈解体在先,德国革命在后,德军最后崩溃。失去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德国自然就从张牙舞爪的猛兽变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但是几百万军队瞬间崩溃,还是让人匪夷所思。要知道在德国战败之前,还没有一个敌人踏上德国的土地。西线战场还在法国和比利时境内。按照一战西线的打法,推进几公里得死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真要打到德国腹地,协约国怎么都得再死伤几百万。美国或许还能承受,法国和英国可就难说了。

    如果德国还有抵抗能力,和平的条件绝不会那么苛刻。

    不过现在,赫斯曼已经有点明白德国是怎么一步步陷入灾难的——同样的事情,他在后世见过太多了。想要民主来解决危机,结果却将原本不算太严重的危机,变成了不可救药的崩溃。

    实际上,俄国在二月革命后的崩溃,同样是由一场注定不会成功的民主化进程引起的——民主解决不了战场上的失败,而且民主化过程中出现的权力真空还会加剧军事失败的程度。俄国二月革命引发的民主化浪潮毁掉了俄军,让德国可以在军事上不断逼迫毫无抵抗能力的苏维埃政府。

    而现在,类似的灾难很快就要在德国上演了!

    ——

    求收藏,求推荐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十一章 玩火

    “赫斯曼中校!德意志军队并不是要放弃自己的责任,这是不可能的……”兴登堡元帅脸色阴沉,眼睛里面布满血丝,看上去非常憔悴。“但是现在的情况非常糟糕,西线战场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奥匈帝国形势不稳,而保加利亚又有可能在下个月退出战争!”

    西线打不赢,奥匈国内的mz矛盾又日益激化,本来就是同盟国一边打酱油的保加利亚又想退出战争。形势已经很明朗了,拖延下去对德国非常不利。所以大总参谋部和德皇威廉二世都希望可以通过政治改革取得协约国的谅解,同时也化解国内的危机。

    “……所以,我们现在必须要做些什么,创造一个可以进行和谈的条件。”兴登堡元帅靠在椅背上,脸色前所未有地凝重。“不过军队是不会瓦解的,也不会放弃自己的责任。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事情,绝不会在德国重演!”

    元帅的语气斩钉截铁,不过以他的身份居然向赫斯曼这个中校解释,恐怕就已经说明问题了——他不是要说服赫斯曼,而是要说服自己。因为欧洲历史发生过太多因为匆忙实行政治改革而引发的混乱。政治改革这种事情,一旦开始就很难刹车,欧洲发生过太多的类似事件了!

    所以,兴登堡元帅和威廉二世并不想马上启动改革。他们只是想稍稍放松一下高压统治。释放一些政治f,放松一下舆论管制,做个样子给协约国看看。

    “元帅,这是福克飞机公司和bmw公司在里加合作建设工厂和实验中心的计划书,请阁下过目。”赫斯曼知道自己阻止不了第二帝国的沦陷——不过没有第二帝国的崩溃,何来第三帝国的崛起?他刚才的一番话只是在尽人事。

    “先放在这里吧。”兴登堡元帅看了眼赫斯曼送上的厚厚一叠卷宗。工厂和实验中心建设计划是非常复杂的,不仅要迁移设备、人员、库存的零部件,还要在里加寻找厂房重新开工,还要有大量的基础建设。

    “中校,现在是时候启动《库尔兰计划》的第二预案了。”兴登堡元帅说着话就叹了口气,“如果德意志真的要遭遇不幸,那么我们至少要保住波罗的联合公国……这是我们在这场战争中唯一的收获,为此我们付出的太多了!”

    一个褐色的文件袋被兴登堡元帅从自己的抽屉里面取了出来,放到了赫斯曼的面前。里面应该就是《库尔兰计划》的第二预案和启动这个预案的命令。

    和大总参谋部制定的大部分计划一样,《库尔兰计划》也是由多个预案所组成的。其中的第二预案就是建立以奥加丽。尼古拉耶夫娜女大公为君主的波罗的联合公国——这意味着要放弃由梅克伦堡…什未林公爵弗里德里希。弗朗茨四世出任大公的第一预案了!

    如果第二预案再行不通,那么就只能采取第三预案……那就是放弃爱沙尼亚自治邦,让库尔兰自治邦加入波兰联邦。真的到了这一步,形势可就非常不利了。毕竟库尔兰自治邦没有独立国家的主权,而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