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382部分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382部分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我们手中有一位俄国女皇,”希特勒说,“她是俄国的合法君主,总会有人支持她的……那些布尔什维克可相当残暴。”

    托了赫斯曼的福,在对苏政策上希特勒可打的牌比历史上要多多了,不仅大部分波兰人和乌克兰人都能为德国所用,连白俄都因为有了奥丽加女皇成为可以利用的对象。但是赫斯曼却不认为奥丽加和她的白俄能摆平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形势非常复杂的俄罗斯。

    “不会太多,”赫斯曼摇摇头,“她不过是个软弱而且失败的女皇。而俄罗斯人拥护的强硬并且能够为国家带来胜利的领袖……现在的斯大林正是这样的领袖,所以苏联人民是爱戴他这个暴君的,至少在他遭遇到和尼古拉二世一样的失败之前,绝大部分苏联人是不会抛弃他的。

    而且苏联人就算抛弃了斯大林,多半也不会去拥护和斯大林一样失败的奥丽加。如果我们硬要扶植奥丽加或是别的什么在苏联国内没有任何基础的政治势力上台,将会付出极大的代价,这是得不偿失的选择。”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对付那些布尔什维克?”希特勒沉着声问。

    “不以灭亡苏联为目标,只打一场有限的战争,并且追求一个对我们有利的和平条约。”赫斯曼说,“蓝色方案中早就有了安排……我们不能在苏联打一场无法结束的战争。而要让战争可以在我们筋疲力尽前结束,就应该制定一些容易达成的胜利目标。

    如果我们的目的是推翻布尔什维克在俄罗斯的统治,恢复罗曼诺夫王朝。那么我们就必须占领整个苏联,至少要将战线推进到乌拉尔山区,夺取苏联的主要工业区。然后我们还要帮助白俄建立军队和政府……我想奥丽加女皇必然会建立一个腐败、不得人心,上上下下都是蠢货的政府。到那时我们还得替一亿几千万俄罗斯人的生计操心,还要面临长期的游击战争。”

    在赫斯曼主导下制定的“蓝色方案”中,对苏作战所要实现的也仅仅是一个或两个“小目标”,分别是乌克兰…西白俄罗斯和高加索产油区。

    也不是要同时实现两个目标,而是能够实现夺取整个乌克兰以及原属于波兰的西白俄罗斯就算胜利了,高加索产油区则视情况而定,能拿下最好,拿不下来就算了。

    而左岸乌克兰和右岸乌克兰的几十万平方公里(一共60万平方公里出台,现在有大约7万平方公里属于加利西亚…西乌克兰王国,由德国统治)在战后将会和西乌克兰合并成乌克兰王国,然后以共君联盟或邦的形式成为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

    这样德意志帝国的本土面积,包括德意志邦、奥地利邦、波希米亚邦、波罗的邦、西奈半岛保护区、塞浦路斯保护区、卢森堡大公国、波兰王国(包括西白俄罗斯)、乌克兰王国、立陶宛大公国、斯洛文尼亚大公国、斯洛伐克大公国在内,将会超过180万平方公里。

    虽然不是特别辽阔,但掌握的都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富庶地盘,人口数量也比较适中,有1。5亿…1。6亿,其中日耳曼或日耳曼化的人口接近1亿。以1亿同化5…6千万,一代人两代人也就成功了。

    真要拿下整个苏联欧洲部分,那德意志人就会变成未来德意志帝国中的少数民族了。用不到1亿德意志人去同化2亿多斯拉夫人,怎么看都不会成功。所以还是选择少吃一点,容易消化的路线为上。

    而以180万平方公里和1。5亿…1。6亿人口的基本盘,再加上克罗地亚…匈牙利、芬兰、荷兰、丹麦、挪威、比利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这几个铁杆小弟,再加上被打服的英国和法国,就可以在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用个几十年时间构建一个以大德意志帝国为核心的欧洲共同体,甚至有机会把欧洲共同体变成一个联邦制的统一国家。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627章 斯大林是叛徒

    “我看过蓝色方案的全部文件。”希特勒撒了个小谎,以他的水平根本看不懂蓝色方案中的大部分内容。

    他接着说:“但是我没有发现任何同布尔什维克缔结和平条约有关的内容……帝国元帅,你到底有没有办法让布尔什维克接受一个对苏联极为不利的条约的把握?”

    “蓝色方案中的确没有,”赫斯曼点了点头,“因为蓝色方案仅仅是一个军事作战方案,而不是政治解决的方案。和政治解决方案有关的研究,向来是由陆军政策会负责的。”

    “陆军政策会?”希特勒哼哼了一声,“娜塔莉。列辛斯卡雅那个波兰女人会有办法?”

    赫斯曼耸耸肩,“陆军政策会是由我,而不是列辛斯卡雅女士负责的。而且……列辛斯卡雅女士对苏联政治的了解非常透彻,因为她本人就曾经是苏联政治的一部分。我和她以及另外一些苏联问题专家已经商量出了一个政治解决的方案,一个结束苏德战争的方案。”

    战争还没有开始,就应该想好怎么结束,要不然就会一脚陷进个大泥潭——特别是对付苏联这种洲际国家。幻想用一场成功的突然袭击就解决问题,那是完全不现实的。

    而赫斯曼和娜塔莉商量了很多种办法后,还是想出了一个最有可能成功的方案。

    “我们和苏联的分歧,应该是社会主义阵营内的路线分歧。”赫斯曼用非常严肃而又认真的语气说,“国家社会主义和苏联奉行的科学gc主义,都是社会主义的分支。因此德国和苏联是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同志加兄弟,两国两党是没有根本性矛盾的。”

    “没有根本性矛盾?”希特勒瞪着灰蓝色的眼珠打量着赫斯曼。

    “当然没有,”赫斯曼一本正经地说,“过去二十多年的合作和1939年的《解放者宣言》,都说明我们和苏联是同一战线的伙伴,两国的共同目标都是推翻资产阶级对人类的统治,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这当然是胡扯,但是德国和苏联的宣传机器在一段时间内就是这么忽悠人的。在地中海战役前,德国每取得一场胜利,苏联国内都会进行庆祝,宣称是“社会主义和世界革命的伟大胜利”。不过在地中海战役结束后,苏联明显倒向英美,国内宣传的口径也开始变化。

    “二十多年合作和宣传的影响,不是一夜之间可以消除的。”

    赫斯曼说:“根据苏联在1941年前的宣传口径,苏德是社会主义同志加兄弟,苏德友谊是列宁同志所开创,为斯大林同志所继承的。苏联和德国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共同的目标——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团结,共同向资本主义敌人开战。

    这次世界大战在1941年前的《真理报》上,还是世界革命的开始!而现在,我们德国社会主义者还在和资本主义敌人美国、英国斗争,斯大林却要联合英美向德国社会主义者背后捅刀子了!这说明什么?”

    “说明我们被斯大林欺骗了!”希特勒恨恨地说。

    “说明斯大林是叛徒!”赫斯曼说,“斯大林背叛了列宁的路线,背叛了社会主义革命,背叛了全世界劳动人民,背叛了苏联布尔什维克党!”

    “呵呵,”希特勒几乎被赫斯曼的话逗乐了,“这样的宣传有人会相信吗?”

    “有!”赫斯曼说,“只要斯大林的冒险失败,就有人会相信!就有很多苏联布尔什维克党的忠诚党员会相信!”

    “布尔什维克?”希特勒冷笑,“这些人统统应该枪毙!”

    如果顺了希特勒的意,逮住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员大部分是要挨枪子儿的,特别是部队中的政治委员。

    不过在这个时空他不能下这样的命令,国防军效忠的是皇帝,不是他这个总理。

    “如果我们要在苏联找到合作者,”赫斯曼说,“只能是排除了叛徒斯大林的布尔什维克党!

    如果我们要消灭布尔什维克党,那么就不是打到莫斯科的问题,而是要打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如果我们只是要打倒背叛了列宁路线的斯大林,那么只要完成蓝色方案,战争就会胜利。因为失败的斯大林会失去布尔什维克党的支持,他会被布尔什维克党消灭掉。”

    “他是独裁者!”希特勒冷冷地说,“在布尔什维克党内只有他消灭别人,从没有别人消灭他。”

    “会有人来消灭他的,只要他成为了布尔什维克全党和红军的公敌。”

    “全党和红军的公敌?这怎么可能?”

    “他一定会成为布尔什维克全党和工农红军的公敌的!”赫斯曼极有把握地说,“只要他不停的打败仗,他就会成为人人憎恨的存在。而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他就必须在党内、军内展开更大规模的清洗,造成人人自危。到时候他就会成为公敌,如果他不死,布尔什维克党和红军都会灭亡。”

    这样的局面,娜塔莉认为是很有可能存在的。因为斯大林的权力基础归根结底还是拥护他的布尔什维克党政军干部。而这种拥护的前提是国家实力日益强大,而个人提前步入gc主义。

    说白一点,就是斯大林真是有办法,能把苏联的一国社会主义建设起来,无论国家还是个人都能得到好处。要不然光靠大清洗斯大林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坐稳江山的。

    如果因为斯大林的“背叛革命”搞到国家丧师失地,广大革命干部、革命军人小命不保,那斯大林还想要坐稳江山可就不容易了。

    而这个时候德国再不以灭亡苏联和布尔什维克党为目标,只拿斯大林背叛革命说事儿,让斯大林成为布党保江山和党员干部保命保权保富贵的最大障碍,那么斯大林被除掉的概率可就颇大了。

    ……

    “什么?鲁道夫。赫斯在瑞士见了美国大使肯尼迪?”

    向斯大林报告赫斯和肯尼迪会面事件的是莫洛托夫,因为是苏联驻日内瓦国际联盟的代表团最先上报此事的。

    “是的,我们的人在白鹤饭店里看见他们两人在一起。”莫洛托夫回答。

    鲁道夫。赫斯的长相很容易让人记住,而且他经常作为希特勒的代表在日内瓦国际联盟大会上发言抨击英国。至于肯尼迪这个大富翁当过美国驻英国和德国的大使,早就是欧洲外交界的名人了。这次他人一到瑞士,就立即引起了苏联大使馆和驻日内瓦国联代表团的注意。

    而且肯尼迪选择和赫斯举行秘密会面的白鹤饭店还是各国驻日内瓦外交人员常去的地方,他们哥俩碰头的时候正好有几个苏联外交官在那里喝咖啡。

    “知道他们谈了什么吗?”斯大林一边问话一边在低头看戈利科夫从爱尔兰发来的报告。

    戈利科夫告诉斯大林,爱尔兰岛上的战斗非常激烈。德军的一个空降师和一个装甲师已经抵达都柏林,打退了英军第11装甲师和第3步兵师的进攻。现在英军退守伯伊恩河沿线布防,同时英国人还从英格兰南部抽调了大量的陆军和飞机增援爱尔兰,贝尔法斯特港内挤满了装满部队和辎重的船只等待卸船。而德国的飞机则没日没夜的来贝尔法斯特丢炸弹,从5月3日开始一天24小时都有空中战斗发生。

    而跟“戈利科夫观察团”中的空军专家发现,德国人在贝尔法斯特上空投入了几种新式战斗机和轰炸机,性能都非常优越。其中有一种据说作战半径可能超过2000公里的双发远程轰炸机非常危险——可以从波罗的地区出发去轰炸秋明的第二巴库油田!

    而且根据戈利科夫打听到的情报,这种远程双发轰炸机还是一种高速高空轰炸机,航速和升限都有可能超过了米格…3战斗机。

    得知了德国拥有可以威胁第二巴库油田和乌拉尔工业区的轰炸机,斯大林对战争又有点犹豫起来了。

    就在这时,莫洛托夫对他说:“现在还不知道赫斯和肯尼迪讨论了什么,但是赫斯一直负责和英美进行和谈,是希特勒的和谈代表。而肯尼迪在担任驻德国大使时也负责过美德和谈。有消息说,他们之间的秘密谈判一度接近成功。”

    “一度接近成功?”斯大林抬头看着莫洛托夫,“既然是秘密谈判,我们又是怎么得到消息的?”

    “这是传闻,在日内瓦外交圈子中有很多人在传。”

    “哼,”斯大林冷哼了一声,“这是罗斯福放出来的消息!”

    他猛地合上了戈利科夫的报告,“他是在提醒我,如果苏联不加入战争,美国就会在英国本土沦陷后和德国讲和。这样,我们可就要单独面对德国的进攻了!”

    莫洛托夫一怔,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连忙低下头不言语。斯大林沉默了一会儿,才用细不可闻的声音喃喃道:“苏联不能单独对抗德国,打不过的,是打不过的……”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628章 斯大林的决心

    苏联布尔什维克党的政z局扩大会议,几乎就是苏联这个国家的最高决策会议了。斯大林决定的事情,往往会在政z局扩大会议上拿出来讨论,形成决议,变成党的决策。而党的决策,自然也是苏联国家的大政方针。

    1942年5月8日、9日、10日三天,布尔什维克党的政z局委员和列席会议的中y委员,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赫鲁晓夫、安德烈耶夫、日丹诺夫、卡冈诺维奇、加里宁、米高扬、贝利亚,还有总参谋长朱可夫、副国防人民委员沙波什尼科夫、副国防人民委员诺维科夫(主管空军)和海军司令员库兹涅佐夫等人,全都聚集在一间屋顶很高,灯光阴暗的长屋子里面。

    屋子的墙上挂着一排地图,显示的都是北方军区、西方军区、西南军区、高加索军区和阿富汗战场的情况。从这些地图上不难发现,在苏德(势力范围)接壤的前沿地区,工农红军大多集中于第一线——懂得军事的人都知道,这是攻势部署!而对面的德军则采取了纵深布局——按照被枪毙的苏联军事家图哈切夫斯基的理论,德国人采取的是大纵深防御,是一种以空间和炮灰部队消耗敌方机械化部队冲击力的防御战术。

    很显然,德国人目前没有想要进攻苏联的意图,但是他们对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