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525部分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525部分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去年秋收的时候,普斯科夫州南部地区并没有被德军和白俄军队完全占领,许多集体农庄都没有组织秋收,任由大批庄稼烂在了地里面,因此就造成了今年的春荒。

    同样的情况,在西白俄罗斯和右岸乌克兰也是存在!被残酷的战争和社会变革(从公有制倒退回私有制)所破坏的农业生产,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恢复。那些分配给私人的土地,大多都抛了荒,还留在当地的老百姓基本靠欧洲共同体从南美洲和埃及进口的小麦糊口。而俄罗斯帝国因为不是欧共体成员国,所以暂时得不到救济,才出现那么多要饭的。

    不过俄罗斯女皇奥丽加本人才不在乎有多少臣民在要饭,反正她已经把能免的税都免了。下面的人就自己想办法活命吧——据说俄罗斯这地方从来就没有饿死的!

    在4月30日,德军开始炮击和空袭的时候。这位不顾一切想要回到彼得格勒的女皇,则在彼得格勒(列宁格勒)近郊的亚历山大宫内写信——写很多的信,有的是给彼得格勒城内几个红军将领的,向他们封官许愿;有的是写给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的将帅们的,褒扬他们的勇敢和为俄罗斯帝国复兴作出的贡献,还承诺在攻破彼得格勒后给他们授予俄罗斯的贵族爵位;有的是写给德国最有影响力的几个企业家的,邀请他们参与俄国石油资源的开发;还有两封信是写给赫斯曼和克洛伊夫妇的,其中给赫斯曼的信写得非常低声下气而且非常暧昧,而给克洛伊的信中则提出了把尤苏波夫亲王和伊琳娜公主的独生女儿伊丽莎白嫁给赫斯曼的儿子鲁道夫的建议……

    快到下午2点钟的时候,女皇的信已经写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她的近卫军司令官尤苏波夫亲王快步走进了她的办公室,手里面拿着刚刚收到的电报——是德国国防军总参谋部发来的战情通报。

    “陛下,好消息!德国人的国防军第3装甲掷弹兵师和党卫军第5装甲掷弹兵师刚刚突破了韦利卡亚河和普里皮亚季河(是第聂伯河的支流,著名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就在这条河畔)。”

    “突破了普里皮亚季河?”奥丽加知道德军会从大卢基南下攻打韦利卡亚河,但是却不知道他们会突破普里皮亚季河。“在什么位置?白俄罗斯还是乌克兰?”

    “在乌克兰的基辅附近。”尤苏波夫亲王说,“然后德军会突破到第聂伯河东岸,再北上斯摩棱斯克,这样白俄罗斯突出部的红军就陷入包围圈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855章 大决战——突出部

    由于德军在1942年冬天占领了整个右岸乌克兰,而且历史上的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早就是德意志帝国的波罗的邦。因此在1943年4月底的苏德战场上是存在一个白俄罗斯突出部的。

    这是一个三面受敌,南北宽度超过400公里,东西长度超过300公里的巨大突出部。同时这里也是苏联红军西方面军(司令员是库利克元帅)的主要防区——西方面军现在之所以还是“西方面”,而不是“白俄罗斯方面”,则是因为这个方面军现在还管辖着被围困在华沙的红旗华沙集团军(司令员是华西列夫斯基上将)。

    包括被围困的红旗华沙集团军在内,西方面军司令员库利克元帅麾下的大军人数超过了150万,是目前苏联的十大方面军(西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北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预备方面军、远东方面军、西伯利亚方面军、中亚方面军和印度方面军)中最多的。

    但是在扣除了被困在华沙的近70万大军后,库利克元帅在1943年4月底时拥有的兵力只有80多万。而这80多万红军需要固守的战线却从俄罗斯的斯摩棱斯克州和加里宁州的结合部,一直延伸到乌克兰境内基辅附近的普里皮亚季河和第聂伯河交汇处。防线的总长超过了900公里!

    而且,库利克元帅也不能将所有的兵力都平均部署在这条900公里长的防线上面。因为最高统帅部(实际上是斯大林的意志)还给出了两个必须防守的重要城市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

    根据最高统帅部的指示,库利克元帅在要塞化的明斯克放了精锐的第4集团军(下辖步兵第28军、机械化第14军、第62筑垒地域、独立第4坦克歼击旅等部,总兵力超过12万人),还组建起了人数超过8万的明斯克民兵部队(这8万人也在西方面军的150万大军之内)。

    在斯摩棱斯克,库利克元帅则放了方面军司令部和司令部直属的第5坦克集团军(司令员是卢金)、步兵第22军、第51筑垒地域等部队,同样也组建了人数超过5万的民兵部队。

    而在斯摩棱斯克…维捷布斯克一线(位于白俄罗斯突出部的北面根部),库利克部署了精锐的第3集团军;在维捷布斯克…明斯克的半月形战线上,库利克则部署了第10集团军;在明斯克…普里皮亚季河(靠近平斯克)一线,库利克摆了第11集团军;在普里皮亚季河…第聂伯河一带,库利克放上了第13集团军。

    此外,在位于白俄罗斯突出部中央的切尔文,库利克又摆了一个第16集团军作为预备队(由方面军司令部直辖)。

    这样,6个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现在的苏联红军规模比历史同期要大,共有60个普通的合成集团军、5个坦克集团军和5个突击集团军),1个步兵军、十几个民兵师,以及一些独立的炮兵、火箭炮兵、坦克和骑兵单位,以及空军第2集团军,就是西方面军可以用来守卫白俄罗斯突出部的兵力了。

    这些兵力在方面军司令员库利克元帅和方面军参谋长波克罗夫斯基中将看来当然是非常不足的。可是他们却没有频频向莫斯科求救,因为他们很清楚西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突出部的作用仅仅是吸引德军注意力的炮灰!

    白俄罗斯虽然重要,但是和北面急需解围的列宁格勒,以及南线必守的东乌克兰工业区相比,实在不值一提。而且在西方面军的后背还有一个兵力强大的预备方面军存在,即便西方面军陷入重围,预备方面军也能完成包围莫斯科的艰巨任务。

    所以库利克和波克罗夫斯基在白俄罗斯突出部防御的时候,就没有打算和德国人硬拼,而是做了一线部队向明斯克、斯摩棱斯克且战且退的计划——白俄罗斯突出部的大部分地盘可以丢,但是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两座城市最好守住。只要守住了,从西白俄罗斯通往莫斯科的大路就不好走,德军也就不可能放开手脚去进攻苏联的首都了。

    不过制订计划,永远比执行计划要容易。在1943年4月30日晚上的时候,库利克和波克罗夫斯基两人就在为是否要马上收缩兵力而烦恼。

    在4月30日白天的战斗中,白俄罗斯突出部南北两个根部的第一道防线都被德国人的装甲集群打出了缺口——这并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苏联的4个集团军(差不多40万人)要防御900公里的漫长战线,而且还是多层次纵深布署的,第一线的兵力非常有限。根本不可能挡住德军集中兵力进行的突破!

    同样的,由于采取了大纵深布署,苏军在白俄罗斯突出部的第一线兵力单薄,在被突破的过程中也很难试探出德国人的虚实。

    “司令员同志,根据第3集团军和第13集团军的报告,突破的德军并没有投入大量的虎式坦克。”波克罗夫斯基拿着一叠报告一边看一边对库利克说道,“事实上,德国人投入的坦克和强击火炮数量也没有想象中的多,倒是炮击的力度出乎意料。打得第3集团军和第13集团军的炮兵连还手的力气都没有了。”

    大炮不烧油嘛。对于整合了大半个欧洲工业能力,而且还有充足的稀有金属供应的欧洲共同体而言,制造大口径火炮的能力是非常过剩的,甚至超过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土豪。

    现在美帝的钢铁号称年产1亿吨,实际上就年产8000万吨而已。而德国的钢铁年产量已经突破了3200万吨,法国在1942年生产了820万吨钢,比利时生产了700多万吨钢,英国则产出了1300万吨钢,克罗地亚…匈牙利产出了150万吨钢,欧共体首都(指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产出了230万吨钢铁,剩下的欧共体国家的钢铁年产量还有约100万吨,总共就是6500万吨!

    另外,瑞典、荷兰这两个明显偏向德国的中立国(它们都是欧洲关税同盟的成员)在1942年还总共产出了约500万吨钢铁。

    因此在钢铁产量上,欧共体(还没算拥有300多万吨钢铁的罗马帝国)和美国几乎不相上下。而在机床、电力、各种有色金属(包括铝和铜这样的大类)的产量方面,欧共体也丝毫不逊于美国。

    这些产量反应到了军事方面,就造成了只要不烧油的武器,德国(欧共体)拥有的数量一定比美国还多,苏联那就更不用去比了。

    而牵引式火炮,则是所有不烧油的武器中威力最大的,所以到了1943年4月底时,德军(包括法军、克…匈军、芬军等等)拥有的大炮的数量远远超过了苏军。

    而且,苏军的大炮还因为受到来自空中的威胁而不大敢开火,因此在4月30日白天的战斗中,完全是德国的大炮兵在欺负苏联红军的步兵。

    不仅是守在两个仿佛是德军集中突破口的地区的红军被德军大炮轰了个晕头转向,而是整个战线(包括白俄罗斯突出部战线和第聂伯河防线)上的红军都在挨炮炸。而且在许多重要地段上,德军的炮击力度都前所未有,几乎打出了一战的风格!

    所以从红军最高统帅部到下面几个方面军的司令部,在4月30日晚上的时候,谁都不知道德国人主要突破方向到底在哪儿——虽然看形势仿佛是要先吃掉白俄罗斯突出部,但谁也不敢那么肯定。

    看着地图,库利克元帅的眉毛拧成了个川字,让他那张本来就凶相的面孔看着更加吓人了。

    元帅思索了片刻,突然对身边的参谋长波克罗夫斯基说:“敌人从白俄罗斯突出部根部进行突破的目的也不一定是为了包围突出部的红军。”

    “不是为了包围我们?”波克罗夫斯基看着地图上两个黑色的箭头,也发现了问题。“那是为了突破第聂伯河?”

    “对!”库利克点点头说,“第聂伯河防线的主要布防地段在普里皮亚季河和第聂伯河交汇处的下游。在两河交汇处以北,西南方面军并没有布署重兵,而且河道也比较狭窄,很难抵挡德军的突破。从普里皮亚季河突破的那一路德军完全可以在切尔尼戈夫一带突破第聂伯河,从我们和西南方面军的结合部突入西南方面军的右翼。如果西南方面军的防线采取纵深布局,这样的突破并不是致命的,但是现在西南方面军的主力都集中于第聂伯河防线上。一旦德军从第聂伯河防线右翼进行包抄,很可能造成西南方面军的主力被围。”

    库利克元帅顿了顿,缓缓地说:“所以……我们不用担心从韦利卡亚河突破的德军,大不了把第3集团军撤回第51筑垒地域(斯摩棱斯克周围)。但是从普里皮亚季河突破的德军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们要有在第聂伯河以东的切尔尼戈夫或布良斯克举行会战的准备!”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856章 大决战——尽在掌握

    “巴甫洛夫同志,沙波什尼科夫同志,你们怎么看库利克同志的建议?”

    克里姆林宫内,伟大领袖斯大林叼着烟斗,站在巨大的沙盘台旁,提问的时候语气温和,仿佛心情不错。德国人这次的动作似乎都在斯大林和红军最高统帅部的预料之中。看来德国狐狸再狡猾,最终还是斗不过gc主义猎手的。

    “总书记同志,”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巴甫洛夫元帅说,“库利克同志提出的意见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我建议加强第聂伯河中游的防御,可以调集第9、第12两个集团军去切尔尼戈夫布防,防线可以沿第聂伯河…杰斯纳河(第聂伯河的支流,东西走向)布置,以掩护西南方面军的右翼……”

    “等等,”斯大林打断了巴甫洛夫,“我们难道只能进行防御吗?”

    巴甫洛夫和沙波什尼科夫互相对视了一眼,斯大林提出的问题他们当然也早有准备了。

    巴甫洛夫说:“总书记同志,我刚才说的只是一种方案,另外我们还准备了一个方案。”

    实际上德军在普里皮亚季河的突破早就在红军最高统帅部的预料之中。而且早在德军进攻开始前,应对的预案已经准备好了。

    “另外一个方案是在布良斯克州和切尔尼戈夫州同德军进行决战。”

    沙波什尼科夫说:“计划组成布良斯克…切尔尼戈夫方面军,采取诱敌深入,然后进行迎头痛击的战术,沉重打击渡过第聂伯河的德军机械化集群。”

    “嗯,嗯,这样很好。”斯大林连连点头,“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可以对抗虎式的坦克的武器,所以不应该处处都被动防御了。”

    “不过这个方案将会进一步削弱西方面军和预备方面军。”巴甫洛夫皱着眉头提醒说。

    成立布良斯克…切尔尼戈夫方面军当然是基于德军要从北面迂回包抄西南方面军这个前提的——就是德军主攻方向在乌克兰。

    如果德军的目标是莫斯科,那么从普里皮亚季河突破的德军就不是主力了。而且在突破之后,他们肯定是北上攻打斯摩棱斯克。这样红军就应该加强西方面军、预备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在斯摩棱斯克和普斯科夫一带同德军展开会战。

    斯大林抽着烟斗,陷入了沉思,过了半晌,他才说:“那么就先成立布良斯克方面军吧……同时再第9、第12两个集团军去切尔尼戈夫布防。”

    他采取的是一个折中方案。布良斯克州位于斯摩棱斯克州南面,距离明斯克也就三百多公里。如果德军在中路采取了大规模的攻势,那么布良斯克方面军随时可以加入西方面军或预备方面军。如果德军的主攻在南路,那么布良斯克方面军就能攻击从西南方面军北面进行迂回的德军。

    但是斯大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