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66部分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66部分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国还没有做好准备去打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如果现在撕毁《凡尔赛条约》,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不是现在,上将。”赫斯曼说,“目前几个j右工人政党都非常弱小,但是他们会在未来的经济危机中迅速壮大。”

    “未来的经济危机?什么时候会发生?”

    “1921年5月1日以后,”赫斯曼说,“情报显示,赔偿的最终数额肯定会超过2000亿金马克!”

    “2000亿?”赫斯曼哼了一声,“全世界的黄金都给他们也不够!”

    “其实他们根本不想要黄金,法国人想要的是永远占领莱茵区!”赫斯曼说,“但是他们不会成功的。”

    “对,英国不会同意的!”冯。塞克特说。

    英国和德国的关系正在缓和,因为法国人在欧洲大陆上显得过于强势了,这是由于大波兰联邦和匈牙利战争造成的。

    赫斯曼拯救了一位俄国女皇,结果造成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在1919年上半年的战争中极为不利,白军有了共主,红军又将大量的兵力部署于彼得格勒,造成了邓尼金的白军在顿河下游和左岸乌克兰的战役中取胜——不过现在形势已经扭转,由于布尔什维克割让右岸乌克兰换取和波兰和解,让他们可以集中兵力。所以在1919年9月和10月,红军在莫斯科附近重创了邓尼金的军队,然后又在彼得格勒附近打败了尤登尼奇。

    而这一连串事件的收益者,却毫无疑问是波兰人。一个涵盖了波兰、加利西亚、右岸乌克兰、立陶宛、西白俄罗斯的大波兰联邦,在1919年横空出世。而波兰又是法国最铁杆的同盟。

    同时,赫斯曼和列宁勾结起来支持匈牙利革命的行为,表面上看也壮大了法国。法军现在虽然还没有消灭匈牙利布尔什维克,但是却开进了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还组成了一个“巴尔干联军”,准备一起去攻打匈牙利。

    一个大波兰,一个巴尔干联军,从地图上看,法国人差不多要主宰欧洲了。英国这根搅屎棍当然要稍稍拉一把德国了。他们不仅在协约国的军控委员会和赔款委员会里倾向德国,还准备承认实际上由德意志人控制的波罗的共和国。

    “还有苏俄也可以依靠!”赫斯曼说,“上将,这次我在里加会见了列宁的代表柯伦泰夫人,他邀请我在方便的时候,以德国军队代表的名义出访俄国。”

    “讨论什么事情?”

    “讨论波兰战争问题和军事工业合作问题。”

    “哦,他们一定认为自己会在右岸乌克兰取胜吧?”塞克特说到波兰的时候,语气和神情都很冷酷。“最近的战况似乎对俄国人比较有利,不过要最后取胜恐怕也不容易。”

    “是的,所以他们想购买一些我们的先进武器。”

    苏波之间重开战事是1920年4月份的事情,不过和历史上的情况不同,这次的战事主要在右岸乌克兰境内进行。

    因为在之前的苏波议和中,右岸乌克兰被割让给了波兰。所以波兰已经统治右岸乌克兰有大半年了,这足以让波兰人扶植起以彼得留拉为首的乌克兰自治邦政府。并且建立起比较巩固的统治,还组建了一支乌克兰防卫军。

    但是从4月份开始至今的作战,看起来还是对红军比较有利。

    ————

    第二更奉上,再狂求一边推荐票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21章 插上翅膀去俄国

    清晨五点多钟,路德维希。冯。赫斯曼坐在一架刚刚被制造出来的容克尔f13轻型客机里面,正一边等着起飞一边看着克洛伊从荷兰鲁尔蒙德寄来的信。克洛伊在1920年2月怀孕了,于是就留在安定富足的荷兰,由她的母亲伊丽莎白和克洛伊的妹妹玛格丽特负责照料。克洛伊在信里面和赫斯曼说起了孩子在肚子里面蠕动的感觉,还预测肚子里的孩子是个男孩。看着这封信,幸福和满足的感觉萦绕在他的心头。

    跟赫斯曼一起坐在这架波纹铝蒙皮小飞机里的,是很快就要成为赫斯曼妹夫的安东尼。福克和总参飞行办公室的库尔特。斯图登特还有赫斯曼的秘书的保卢斯。福克、斯图登特和赫斯曼现在都是航空委员会的委员,这次他们将会和赫斯曼一起去苏俄考察。

    两个穿着皮夹克的人钻进了机舱。其中一个是和赫斯曼同年的艾尔哈德。米尔希,历史上希特勒的犹太元帅长得有点矮胖,一张圆脸上总是堆着和气的笑容,不大像是个军官。

    他原本是炮兵出身,在大战期间成为飞行员,以上尉军衔退役。现在创办了一家小型航空公司“劳埃德运输”。专门从事但泽—里加—塔林之间的航空快递业务。赫斯曼现在乘坐的这架小飞机就是属于劳埃德运输公司的,艾尔哈德。米尔希本人就是驾驶员。

    而另外一人是个六十出头老者,面孔非常严肃,他坐在了副驾驶座上,然后转过身对赫斯曼点了点头,“中校,欢迎您乘坐我们容克公司的飞机,我保证它是您乘坐过的最舒适的飞机。”

    这老头也是航空委员会的委员,容克飞机公司的创始人胡戈。容克斯。

    “容克斯先生,”赫斯曼可不觉得这架小飞机是他两世人生坐过的最好的飞机,不过还是恭维道,“这的确是划时代的产品,一架全金属无支架、无张线的单翼张臂式飞机。它会成为全世界飞机制造商的模仿对象,也会成为未来战争中军用飞机的参考。”

    这时,飞机的发动机开始发出轰鸣,紧接着螺旋桨也开始转动起来。

    “要飞了!先生们,旅途愉快!”艾尔哈德。米尔希扯着嗓子大喊,随后赫斯曼就感到飞机开始滑行,很快就摇摇晃晃地上了天。

    机舱的密封性很差,因此非常吵闹,如果要在里面谈话,就只能扯开嗓子喊叫了。

    “容克斯先生,容克尔f13能不能改装成轰炸机?如果能行的话,布尔什维克至少会购买50架。另外,cl…1对地支援攻击机也是布尔什维克所需要的,至少有100架以上的需求。”

    赫斯曼带着容克斯、福克和斯图登特一同前往苏俄,自然是想推销飞机给红军。红军快要赢得内战了,白卫军的冒险遭遇惨败后,红军趁机反攻,几天前夺回了俄国的重工业基地顿涅斯克。

    虽然那里的煤矿和钢铁厂早就因为战乱破败的不成样子,但是那里的人口是白俄所控制的地盘中最多的。一旦失去顿涅斯克盆地,“哥萨克女王”的大势就相当不妙了。而在这个关键时刻,本来应该力挺奥丽加的英法两国却临阵退缩,从黑海沿岸撤出了军队。

    但与此同时,远东的日本人却是一副不肯罢休的样子,投入的兵力多达七八万之多。还在4月份的时候向克里米亚的奥丽加女皇提议,请她去海参崴建立政府,继续对抗苏俄,不过那已经不是争夺俄国中央政权的斗争,只是分裂和反分裂的战争。

    而苏俄和波兰的短暂和平,也随着白俄大势已去而宣告终结。4月初,红军就同时从两个方向包抄基辅——一路自白俄罗斯南下,一路自基辅以南的切尔卡瑟一带渡过第聂伯河,完成了对基辅的包围。

    和另一个时空的情况不一样,因为波兰得到基辅已经有好几个月,并且扶植了彼得留拉为首的乌克兰自治邦政府,将乌克兰自治邦正式并入了波兰联邦。所以基辅被波兰军队当成了一个重要据点经营,不仅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还驻守重兵(包括乌克兰防卫军),囤积了粮食和弹药。

    因此,基辅并没有被波军放弃。从4月份开始,苏波双方就围绕基辅展开了一系列的争夺战。在这种情况下,赫斯曼觉得可以向苏俄推销一些比较先进的飞机——苏俄红军和波军都是有空军的,地面部队交战的同时,天空中也在进行激烈的交火。

    “f13改轰炸,还要生产cl…1……军控委员会的人可看着呢。”容克斯摇摇头。他的年纪虽然大,但是创业比较晚,一战结束的时候他的厂子才开张。所以没有被列入工业促进委员会的重点保护名单,也没有获得在波罗的开设分厂的机会。

    “可以让fk…bf联合体代工,”赫斯曼早就有了解决的办法,“容克公司负责设计轰炸型的f13,cl…1的改型也由容克斯自己来做。试验可以放在fk…bf的研发中心进行。那里对整个德国的飞机制造商都是开放的,只需要支付很少的租金。”

    “代工?”容克斯仿佛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儿。

    安东尼。福克接过问题,解释道:“就是由我们fk…bf根据容克公司的设计图纸和要求进行制造,产品贴容克的牌子,由容克公司进行销售,fk…bf只赚取少量的代工费。”

    这种商业模式当然是赫斯曼从后世带来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让每一家德国飞机制造商都保持军用飞机的设计能力——现在大部分德国飞机制造商都在转向民用,有些甚至还会暂时退出飞机制造领域。而这些公司原本拥有的军用飞机设计能力都会渐渐失去,最后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而要让所有的飞机制造商都去波罗的开分厂,显然也是不现实的。毕竟在德国军方本身不会购买军用飞机的情况下,德系飞机制造商们也拿不到太多的军工订单。所以在波罗的开设许多分厂也是浪费。有fk…bf一家就足够了。

    因此赫斯曼就想出了多家设计,一家代工的模式。各家的生产制造能力依靠民用飞机保住,军机设计则依靠fk…bf的代工来保全。

    “另外,我们还要准备向俄国人输出飞机生产线。”赫斯曼是军迷嘛,自然知道后世的美帝和大毛的军火商是怎么蒙钱。“我们可以先卖飞机,再卖生产线,同时搞合作开发。飞机可以少赚点,但是生产线和合作开发一定会利润丰厚的。”

    “可是这样一来布尔什维克会掌握设计和生产飞机的本事。”容克斯说,“说不定他们会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

    “但是我们也会因为俄国市场而壮大,从而继续保持对英美法的领先优势(其实对英法没多少领先)。”赫斯曼斟酌着说,“而且这种出售战机的模式在苏俄取得成功之后,还可以推广到其他国家。容克斯先生,您知道的,飞机总装的难度并不是很高。许多工业不发达的国家也能做,而德国则可以通过向他们出口零部件或者配套工厂,持续获得丰厚的利润。”

    ——

    求收藏,求推荐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22章 市场换技术

    赫斯曼乘坐的这架容克尔f13飞机,从柏林起飞,中途在但泽和里加两次降落加油,花了大约12个小时才抵达彼得格勒。降落在“儿童村”(就是原来的沙皇村)附近的一个军用机场。

    在飞机场上迎接的是赫斯曼的老朋友柯伦泰夫人和苏俄副外交人民委员拉科夫斯基,娜塔莉。列辛斯卡雅也在机场上,身边站着一个有点秃头,身材不算高大,戴着小圆眼镜,穿着黄绿军装的中年男子。从f13飞机的机舱里面钻出来时,赫斯曼注意到这个秃头的中年人正目不转睛地盯着飞机在看。

    他一定是个飞机设计师!赫斯曼心想,这个戴着眼镜家伙看上去也不像是飞行员。柯伦泰夫人的介绍很快证明了他的猜测。

    “路德维希,我来给你介绍,这位是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的图波列夫同志。”

    竟然是图波列夫!赫斯曼如何没有听说过此人的大名,那可是苏联最优秀的飞机设计师之一。

    在赫斯曼这次访俄之前,就在里加和柯伦泰讨论过“考察苏俄航空工业”的问题——考察当然是为了进一步开展合作。所以图波列夫这样的苏俄航空专家出现在儿童村军用机场上,也就一点不奇怪了。

    “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这是设计飞机的吧?”赫斯曼明知故问。

    “目前只能说是研究空气动力学的理论,还谈不上设计飞机。”图波列夫回答。

    俄国在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上起步很早,莫斯科大学风洞是欧洲最早的风洞之一,早在1902年就已经建成。而德国的第一座风洞是在1913年建成的(容克斯主持建造)。

    而俄国在飞机设计和制造方面虽不能说领先,但也不算落后。在一战时期和之前至少比美国、日本强不少。著名的西科斯基就是俄国飞机设计师,在1913年底他就设计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重型轰炸机“伊里亚。穆罗梅茨”a型。

    在十月革命后,苏维埃当局也非常重视航空工业,不仅在1918年创立了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院。还接管了沙俄的飞机工厂。其中,著名的杜克斯工厂和彼得格勒工厂早就已经开工,现在已经开始生产飞机了。

    而且,据赫斯曼所掌握的情报,苏俄航空工业还在1920年得到了2500万卢布的研发经费。

    “图波列夫同志,我给您介绍两位同行。这是安东尼。福克,这是胡戈。容克斯。”赫斯曼满脸微笑,非常友好的将两位在眼下名声极大的飞机设计师介绍给了图波列夫。

    “福克先生,哦,您真年轻啊!”图波列夫就像见到了心中的偶像一样,连忙上前去握手——这可是安东尼。福克啊!虽然只有30岁,但是在航空界却已经是明星般的人物了。

    然后图波列夫又上前去和容克斯握手,“容克斯先生,这架飞机就是您设计的容克尔f13吧?真是划时代的杰作啊。”

    “过奖了,你们的西科夫斯基才是真正的天才。”容克斯的回答却让人有些尴尬。看来他并不知道西科夫斯基已经不在俄国了。

    “西科夫斯基先生现在不是我们的,而是美国人的了。”副外交人民委员拉科夫斯基倒是足够坦率。“容克斯先生,我们的航空工业因为内战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倒退!”

    “没有留在俄国是西科夫斯基的损失!”赫斯曼说着话瞥了自己的未来妹夫福克一眼,“因为航空工业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只有在国家的扶植和支持下,才能产生出伟大的飞机设计师。西科夫斯基如果留着俄国,他很有可能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的飞机设计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