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81部分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81部分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1926年开始,咱们就要支付赔偿品了,先是1亿英镑(相当于20亿出头的马克),然后逐年增加直到每年2亿英镑的货品。”赫斯曼说,“如果我们不能从苏联获得足够多的资源品,我们的经济就会因为贸易逆差而崩溃!所以我现在担心的不是苏联通过这样的合作变得强大,而是担心这桩生意被美国人抢了。那样我们就完了……所以,我们必须给出美国给不了的条件!”

    赫斯曼心想:等到大萧条来临的时候,英镑借款和苏联资源这两头都会出问题,到时候就只能让希特勒先生上台来赖帐了。

    就在这个时候,客房里的电话突然叮铃铃响了起来,赫斯曼走过去拎起听筒,格鲁吉亚口音的俄语想了起来:“是路德维希吗?我是斯大林啊!”

    ————

    求收藏,求推荐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50章 汽车城

    斯大林打电话是请赫斯曼去克里姆林宫吃饭的——面子还真大,不过这是一个好现象!

    赫斯曼放下电话,娜塔莉就敲响了房门。她换上了蓝色的晚礼服,肩膀上披着貂皮披肩。

    “路德维希,汽车已经备好了。”娜塔莉对给她开门的赫斯曼说,“你一个人去还是和克洛伊、鲁道夫一起去?”

    “我一个人去。”赫斯曼说,“鲁道夫睡着了,克洛伊要陪他。”

    “那好,”娜塔莉冲着客厅里的克洛伊说,“亲爱的克洛伊,你不介意我陪路德维希吧?”

    “不,当然不介意。”克洛伊很大方地冲娜塔莉笑了笑,然后站起身拿着赫斯曼的军服和大衣交给他,又在丈夫的脸颊上亲了一口,才和两人告别。

    “路德维希,”娜塔莉挽起赫斯曼的胳膊,走在民族饭店的长廊上。走廊上没有什么人,很安静,地毯也很松软,踩着很舒服。“我告诉你一个情报……这是违反纪律的!”

    “哦?”赫斯曼好奇地问,“什么情报?”

    “有个美国人想抢了你们的生意!”娜塔莉低声说,“你知道一个叫哈默的人吗?”

    赫斯曼当然知道!这是一个很有名的美国掮客,也是列宁和斯大林的朋友,历史上还会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名叫亚蒙。哈默。

    列宁同志能在百忙之中和他一个二十出头的美国大学生交朋友,当然是看中了他的桥梁作用。而这个哈默也没有辜负列宁的信任,组织了“美国联合公司”,在美苏间牵线搭桥,替苏联拉了不少投资,也做成了许多大买卖。

    “亚蒙。哈默,美国联合公司。”赫斯曼淡淡地说,“我想他是美国大财团派到苏联来的代表吧?”

    “我不清楚这些,”娜塔莉说,“但是他的确神通广大……他最近建议我们去美国开设一家外贸集团公司,专门从事苏美贸易。还说开设这样一家公司,有利于我们赢得美国的外交承认。一旦我们得到了美国的承认,苏联的外贸公司就可以获得美国的买方信贷!”

    美国人开始发力了!赫斯曼心想:货币战争还在继续啊,由于德国支持了“金汇兑”,英镑暂时坐稳了国际储备货币的宝座,但是美国绝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不会直接和英国撕破脸,但是挖墙脚的阴招该用还得用。

    英美两国就好像一个大家族里面的老大、老二,关起门来争族长是一回事儿,和外面的人斗是另一回事儿。他们自己斗的时候比较有规矩,不会砸了盘子。和外人斗,就是不死不休了。

    现在德国暂时垮了,苏联也没起来,自然是英美之间斗法。历史上美国用《道威斯计划》确立了金本位——其实就是美元本位,又通过扶植德国和苏联给欧洲添乱,最后把大英帝国的王座砸烂。

    而如今,《道威斯计划》变成了《凯恩斯计划》,美国人暂时输了一局。于是就在苏联这里加把劲,想敲走德国的生意。而苏联领导人只要不傻,也能看出这里面的门道,该利用的时候就会利用了……

    “我知道了,”赫斯曼假装感激,朝娜塔莉微笑着说,“我会记得你的友谊,如果将来你遇到麻烦,尽管来德国找我。或者,让人给我捎个口信就行了。”

    “麻烦?”娜塔莉。列辛斯卡雅噗哧一笑,“我会遇到什么麻烦?”

    你怎么会没有难处?你是托洛茨基派啊!赫斯曼心说,你和柯伦泰都是托派成员。托派现在就不得势——是被列宁修理的——等到列宁一挂点,斯大林下手更黑……

    “路德维希,欢迎你来苏联!”

    赫斯曼在克里姆林宫里一间餐厅里见到了很快就要成为苏联第一人的斯大林。未来的独裁者有点瘦削,看上去特别矮小,穿着件很宽松的衣服上来和赫斯曼拥抱。

    “听说列宁同志病情严重,我就马上赶来了。”赫斯曼有些遗憾地说,“这两年实在太忙,都没有来探望列宁同志,没想到……”

    斯大林扬起他的粗眉毛,用一种低沉略带伤感的语气说:“是啊,真没有想到,我们的导师那么年轻,就要离开我们了。”

    “就要离开了?”

    “医生说就是这几天吧。”斯大林掏出手绢擦了擦眼睛,“对了,我们有件事情可能要请你帮忙。”

    “有什么需要,尽管说吧。”

    “我们要保存列宁的遗体,还要研究他那颗与众不同的天才大脑。”

    “啊……”赫斯曼怔了一下,斯大林在吃饭前讲这事儿不怕倒胃口?

    “我们的技术力量不够,”斯大林抽着他标志性的烟斗,“希望德国方面可以提供专家。”

    “好的,我今晚回去后就安排。”赫斯曼没有二话,连忙答应下来。

    “这太好了!”斯大林发自内心微笑着,露出了烟熏变黄的牙齿,“啊,对了,对了。娜塔莉和我提起过,你同意让奔驰公司向我们转让技术了?”

    “是的,我答应了。”赫斯曼知道美国人会来抢生意——飞机的生意他们暂时抢不了。因为目前美国人在这方面暂时没有优势,德国飞机制造公司,特别是福克和容克两大巨头远比美国的同行强大。但是苏联的汽车买卖,却是他们有机可乘的,所以一定要牢牢抓牢!

    “不过,你们和奔驰合作的工厂非常小,”赫斯曼微笑着说,“它只是一个组装厂,根本不可能变成一座汽车城。如果你们真的想发展苏联的汽车工业,那么就要准备大干一场。”

    “汽车城?”

    “是的,一座以汽车生产为核心的城市。”赫斯曼解释说,“从炼钢、轧钢、轮胎、玻璃和汽车的各个部分,直到总装都集中在一起。可以做到矿石进城,汽车出城!”

    赫斯曼说的生产方式,在20年代、30年代的美国大型企业中是很流行的。福特汽车和通用汽车的工厂都是这样布局的。在后世的中国,也有所谓的“产业园”。虽然不会从矿石到汽车,但是也会将某个产业的各个配套厂都集中起来布局,这样可以降低物流的成本。

    “矿石进城,汽车出城?这真是太吸引人了……可是整个建设周期也会很长吧?”

    “会的,”赫斯曼说,“欧宝公司和bmw公司得到了工业促进委员会的资助,准备在吕塞尔海姆建立汽车城。将会进行大规模的流水线生产,建立从轧钢到整车的大规模生产模式。如果你们需要,我们可以输出一个同样的汽车城到苏联。如果现在开工,3年后第一台汽车就可以下线,5年后就能实现100%的苏联国产化。”

    这座欧宝…bmw汽车城是《凯恩斯方案》催生出来的,计划年产15万到30万台汽车,然后将其中的一部分拿去给协约国抵债。

    “太好了,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斯大林说,“不过我们不要奔驰轿车这样的东西,我们要卡车,很多卡车!”

    “好,一言为定!”

    ——————

    求收藏,求推荐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51章 苏联航母

    丰盛的晚宴开始了。菜单用俄文和德文印在上面有镰刀锤子徽饰的淡黄色厚纸上,有鱼、汤、野味、鸡以及烤肉等等满满一长串。服务员开始上菜,都是些模样可爱的女孩子,她们拿着装了葡萄酒和伏特加的瓶子跳来跳去给大人物们的杯子里面倒酒。

    斯大林新娶的妻子娜杰日达也来到了克里姆林宫作陪——斯大林夫妇现在并不住在克里姆林宫,不过他们很快就会搬进来了。

    在晚宴上,赫斯曼又找了个机会和斯大林说起了航空母舰的事情。

    “什么?路德维希,你说你们在里加的船厂里建造了一艘航空母舰?”斯大林露出了吃惊的表情,这么大的事情他居然不知道!

    “是在一座大型船坞里秘密建造的,只是一条7500吨的小船,而且还没有铺设飞行甲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这艘试验航母的建造过程严格保密,整个船坞都是军事禁区——那里本来就是沙俄海军的一个基地,周围很容易戒备。而且也没有最后完成,并没有铺设飞行甲板,就算被人看见也认不出是航母。

    “我们想把它开到彼得格勒船厂铺设航空甲板,可以吗?”

    在里加湾里面晃悠让英国人看见了总归是个麻烦,开去苏联的地盘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苏联红海军搞艘航空母舰谁管得了?

    而且赫斯曼的确想用这条“试验”舰去忽悠苏联人搞航母——他是把美帝当成头号敌人,把约翰牛当二号反派大boss的。要打败他们,航空母舰是必须要有的。

    而造航母是个逐渐积累的过程,7500吨的试验舰好弄,美国一开始找了艘运煤船铺上木板凑合着也能玩航母。但是未来要建立真正能在大洋上称雄的航空母舰,可就不大容易了。这艘“试验”舰只是个开头,要继续发展,就只能在苏联的船厂中上马了。

    “开到列宁格勒……你们想和我们一起搞航空母舰吗?”斯大林很快就猜到了赫斯曼的想法。

    “是的,”赫斯曼喝了一口葡萄酒,“这应该是我们双方展开全面军事合作的。”

    “全面军事合作?”

    历史上,苏德军事合作也是1924年开始的。德国利用苏联的领土训练飞行员和机械化部队,为未来的德国军事复兴打下了最初的基础。

    而在这个时空,德国因为有了波罗的共和国这个不受《凡尔赛条约》制约的卫星国,因此不是很依赖苏德军事合作了。现在波罗的防卫军已经建立了航空队和坦克部队,规模虽然不大,但是足够用来研究战术和试验秘密武器了。

    不过航空母舰这种大家伙,是很难靠波罗的这个壳进行研发的。在赫斯曼的计划中,苏联、意大利和日本都是可以考虑到合作对象。

    但是要和意大利和日本合作,自己手里一定要有东西,否则就不好讲价钱了。

    “可是苏联海军目前不是发展重点,航空母舰对我们而言……”

    斯大林似乎有些为难,相比航空母舰,他现在更希望得到德国的潜水艇——潜水艇可以用来对付日本,在西伯利亚干涉之后,苏联已经将日本视为一个重大威胁了。

    “花不了多少钱的,”赫斯曼摆摆手,“我们这艘试验舰只花费了200多万波罗的马克。如果苏联有兴趣,我们可以在塞瓦斯波托尔造船厂合作建造一艘15000吨级的中型航空母舰。

    如果是部署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太平洋型的话——太平洋的风浪小,对舰体的要求比较低,因此也比较节省——包括研发费用在内,有个四千多万波罗的马克也就够了……大约700万到800万卢布吧。而且也不是一年花完,因为是研发新船,进度会比较慢。如果1925年内完成设计方案,1928年能建成就不错了,这样平均每年的花费也就是200万卢布。我们可以负担25%的费用,航空母舰建成后作为训练舰归属苏联,但是德国要派人上船进行训练。当然,如果你们要将它变成作战舰艇,还需要支付给我们相应的价款。”

    一年150万卢布对眼下的苏联而言的确不是什么大钱,他们每年花在输出革命上的费用至少十倍于此,问题是这笔钱花的是否值。

    赫斯曼又说:“我们的海军专家认为,四艘这样的航空母舰如果部署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将会对日本帝国主义构成重大的威胁。如果再配合上三百架作战半径超过1000公里的远程四发轰炸机,那么苏联在远东的形势将会彻底改变——由被动防御,转向主动进攻。”

    赫斯曼顿了一下,目光注视着斯大林,“这比部署一二百艘潜水艇更为有效……当然,我们也可以向苏联提供和潜艇有关的技术,这不是问题。”

    历史上,苏联在二战前拥有强大的潜艇部队,但是几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因为德国没有制海权,也没有漫长的海上运输线。而苏日之间的战争,直到二战将要结束的时候才爆发,没打几天就胜利了。

    而如果苏联能够在1931年9月前,在远东的海参崴部署一支以四艘15000吨级航空母舰(类似日本的苍龙级)为核心的太平洋舰队,再辅以三百架“加强型”的tb…3重型轰炸机。那么远东的局势,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日本联合舰队的基地佐世堡和吴军港,日本最重要的城市东京和大阪,将全部处于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和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轰炸机和战斗机的威胁之下!”

    “三百架作战半径超过1000公里的远程四发轰炸机?”斯大林的眉毛微微一挑,显然他对这种飞机的兴趣更大。“你们准备研发这样的飞机了?”

    “不是现在,必须等bmw公司或西门子公司在101式发动机的基础上开发出更大功率的发动机……要满足重型远程轰炸机的需求,单台发动机的功率至少要超过900马力。”

    赫斯曼轻轻转动着酒杯,“等到我们有了这种发动机,就会像苏联转让技术,同时我们再一起开发四发重型轰炸机……只要我们两国能拥有500架这样的飞机,就能有效吓阻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了。”

    “重型轰炸机可以一起研发,900马力的发动机我们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