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178部分

皇宋锦绣-第178部分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林党是什么,是代表着江南大商人,盐商,大地主和士绅利益的,他们是在明帝国身上的毒瘤,不停的吸食着明帝国的血液,这才成为的巨富,魏忠贤和天启帝的做法,不亚于断掉他们的后路,他们怎么可能人有这件事情发展下去。

    阴谋论,早已经因为历史,而不知所踪,明史也是后来清朝书写的,甚至就包括了投降满清的东林党人,天启也是被抹黑的最厉害的,可是在一些流传下来的文字和书上,对于他的评价相当的高,比如对袁崇焕,对毛文龙,甚至是对满清跟蒙古勾结可能性,绕开山西进攻中原的可能性的遇见。

    他才是一个21岁的皇帝啊,历史没有如果,不管是什么原因,天启还是死了,崇祯上位之后,东林党成了气候,整个朝政被东林党一手把持,无论是五年平辽的袁崇焕,还是其他,万历累积下来的资金,迅速的被消耗,到了后期,崇祯甚至连骑兵的钱都拿不出,大量的而明朝军队,因为钱和物资的关系而崩盘,成为了压倒的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历史无法改变,却可以给人惊醒,甚至是一个皇帝,帝王心术本就是平衡,一家独大才是最可怕。

    仁宗之前一直都做的很好,哪怕是吕夷简有很多人反对,有那么多的不足,他依然可以控制下来,借助着不同力量之间产生的平衡,最终让整个政局比较的稳定,实际上,吕夷简的执政能力相当的可以的,他也让整个政坛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反倒是个人操守很好的范仲淹,虽然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当他甚至开始影响科举,实现他的权利,以做到改革的时候,连仁宗都害怕了,他信任范仲淹的操守,却不信任范仲淹信任的这些人,一旦整个朝政就成为了变法的一言堂,那他这个皇帝,也到头了。

 第二百八十六章 航海的野望

    皇子的身份,看起来不重要,实际上很重要,赵信真的想要退出了这个皇位的争夺,其他的方法都不行,必须要以假死脱身,只要在皇室度牒之中,清理掉的他的名字之后,那么在合理性上面,就有了问题。//全本小说网,HTTPS://。)//

    这一点赵信很清楚,之前,在不放弃这个身份的时候,他避免让孙吉带着他逃出北宋去,就是如此,真的出现了一点疏漏,被对方抓住了,只是这一点质疑,就有巨大的问题。

    更别说以身死的方法,去掉了玉蝶上面的名字,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是仁宗明知道他是儿子,也没有办法把他推上去,这等于说,他就跳出了这个皇位继承的泥潭。

    看起来,噩梦一样的,对他有影响么,只要通过仁宗,假死之后,他不还是仁宗的孩子,是亲生骨肉,这一点是任何都无法抹杀的,反而他可以跳过这个争夺,有一个平稳的发展机会。

    这个机会必须要把握好,甚至于这个机会他必须做好规划。

    苗家庄太小了,也太靠近内陆,哪怕有海河流域和京杭大运河发达的水运,也不足以展现他的能力。

    那么很自然的,他必须要选择一个沿海的区域,作为发展,有卡牌系统,有仁宗的支持,还有穿越者的见识,还能够发展不起来。

    就跟日本战国时代太阁一样,哪怕出身贫寒,拥有足够的实力,依然是共主,只不过,要名义上要低一个档次。

    穿越者和卡牌系统,共同形成的碾压,还能够不把他推到那个位置上面,真的拥有了无敌的实力,比如说普及了热武器,甚至是燧发枪和火炮,还能够失败么的,结果肯定不是的。

    赵信越想越高兴,这似乎是改变现状唯一办法。

    在这一场保州兵变之中,他越发的感觉到,现在实力不足的问题他空间也不足,勉强弄出来水泥和棱堡之后,再深入的研究,无论是火枪火炮,还是钢铁等等,都需要长时间的研究,他也想看看,卡牌系统跟整个北宋结合之后,会是什么样的变化。

    矛盾已经彻底的激化了,双方之间几乎不可调和,已经暴露的王家,甚至是已经上船的王德用,必须会相近一切办法,对付赵信,因为仁宗或许不可怕,但是一个继位者,在继位之后,对他们王家下手,他王德用到时候已经垂垂老矣了,一个不好,整个王家都会灰飞烟灭。

    更别说背后的主使者的,兵变这个头已经开启了,接下来,会更多么兵变,对方为了这个皇位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可是他不能,他热爱着这一片土地,也热爱着这一片土地上面的人,甚至连保州的几十万损失,他都能够记在自己的头上,更别说让北宋烽烟处处。

    历史上,北宋并没有大规模的造反和农民战争,原因就是北宋的控制力,可是多了这么一个内部的因素,他们肆无忌惮的破坏,量变迟早会成为质变,当真的北方打成筛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时候,说不定,北宋会比历史上,更早的灭亡。

    这是一个死结,一个只有他退出这一步,才能够解开这个死结,只要他跳出来了,让历史归于历史,让这个皇位继承成人依然悬空,才能够让他们的目标转移,不在用破坏和突破底线的方法。

    按照他所记得的,仁宗最少还能够执政接近20年,仁宗在位41年,可以说,是大部分皇帝之中在位时间长的那种。

    20年的发展,还不足以让赵信拥有压倒性的有事,相对而言,皇位带来的有事,根本没什么,连赵匡胤都可以黄袍加身,他一个根正苗红的皇子,为什么不能。

    北宋对于军事上面的控制非常的强大,或许在交换条件之中,他可以拥有一定的自保武力,却绝对不会多,而且对这个自保的武力会反控制的非常严格。

    这不是对方的限制,虽然他们会有所堤防,可是整个北宋的制度,哪怕是他可以分封到城市,民生上面没问题,军事上面,肯定是要受到限制的。

    这是北宋制度决定的,纵观整个北宋,还没有出现过多少兵变,哪怕是领兵的大将亲兵的队伍也局限在一个很小的数据上。

    哪怕一个人打十个,3000人,甚至是5000人规模,也拼不过倾国之力,可是赵信为什么要把兵力放在陆地,甚至说,他在陆地上,绝对不会超过限制。

    这样一来,赵信有能力黄袍加身么,结果当然是有,他之所以选择海港,原因就在于如此,大海更加广阔,海上贸易代表着比陆地上贸易更多的钱,也代表着更加广阔的市场。

    几乎必然,新的城市,是要进行产业改革的,工业化生产所爆发出来的生产力,可怕到了极致,虽然会背靠大宋这个市场,可是当生产力过剩的前提下,输出是唯一的选择。

    同时,海上也是另外一个储备力量的场所,从海军成为了一股居住轻重的力量之后,海军的强大,就开始展现出来。

    在21世纪的时候,有一个纪录片叫做大国崛起隶属了数个国家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和美国。

    这是世界上的主流强国,可是他们并不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最初的几个国家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还有后面的日本,都不算是什么大国,在人口和位置上面,他们属于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国,为什么会崛起,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航海世纪的到来。

    西班牙国土才多大,他算的上是第一个日不落帝国,然后是葡萄牙特别要说荷兰,只是一个弹丸小地,却成为海上马车夫。

    没错,一个新兴的行业,会带起一个可怕的区域,航海业就是如此,作为大陆国家的北宋,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航海业能够做到多么大的程度,对于相对较小的陆地来说,海洋,才是无边无际。

    更别说,在不远处,还有一个台湾,沿着朝鲜半岛下来,一系列的岛屿,他们只要发展起来,就会成为他天然的基地。

    这一点,别说是那些背后的势力想不到,那些宰抚们,那些在历史上脱颖而出的天之骄子们,也不会想到。

    一艘船就是一个出色移动武器平台,借助着航海,海外基地,储备兵力,训练士兵,根本不会引人注目,海上贸易可怕的收益,会轻松的掩盖其中数字。

    北宋的控制是两方面,一方面是看到的,另外一方面是从钱粮上面,当这两个方面,都控制不住的时候,最终的结果是注定的,当千万帆船,载着数万,数十万,甚至是数百万的大军,重归陆地的时候,又有谁能够挡得住。

    甚至说,赵信的目标放的更远,辽国,只是日暮西山的,甚至西夏,也只是跳梁小丑,只要是北宋普及了棱堡,拥有了长弓和棱堡这两者之后,西夏的边患基本上就是笑话的。

    冷兵器时代,连擅长攻城的大宋,在准备了各种成熟的攻城器材,在十倍于守军的前提下,都攻占不下棱堡,西夏有什么,哪怕一个棱堡,消耗5000人,西夏能够攻占10个,还是20个。

    精锐的部队,损失三两万,就足以让他们一蹶不振了,就拿立国三战来说,他们碰到的,是优柔寡断的指挥官,真的换一个稍稍冷血一点的,拼着消耗,不纠结于一城一地的损失,以歼灭有生力量为主,当这个比例达到一比一,甚至是一比二,弹丸小国的西夏,拿什么跟北宋相比。

    或许这样消耗会大一点,瞬间的抚恤,会让北宋过的非常艰难,可是北宋却会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一次决战,用40万的伤亡,换取西夏20万左右的精锐,足以让西夏20年不敢再犯边关。

    西夏和辽国不成问题,那么更远的北方,才是赵信必须要看到,在没有发展航海业之前,北宋不可能有这样的眼光,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总不能从辽国和西夏跨越过去,可是只要发展航海业,这就成为了现实。

    从山东半岛,穿过渤海,进入到辽东半岛,最窄处,可能只有三四十公里,甚至绕过的朝鲜半岛,直接杀到白山黑水之间,也不过是一两千公里,这并不是一个很长的航程。

    未来崛起的金国,还有正在崛起的蒙古,这才是心腹大患,有了航海业,他们可以跨岛甚至是跨大陆攻击,那些完全没有经验的战士,只是护卫着商船的战士,他们没有经验,战斗力不强,可是当这些战士,在北方,跟更强的女真和蒙古,在大陆上面,进行正面的厮杀,锻炼一个的血与火的队伍的时候,还有什么是他的对手。

    如果真的能够从北向南,灭亡辽国,灭亡西夏,还有什么理由,他不拿下这个皇位,什么正统性,什么伦理,在绝对的势力面前,那是不存在的,手握百万大军,灭亡西夏和辽国,这是赫赫战功,哪怕是为了铭记史册,宰抚们都会推动这一切。

    他是仁宗的儿子,只要是到了一定程度的宰抚,都会知道这件事情,从仁宗接下来来的反应就会知道,韩琦和欧阳修肯定会知道,他们知道了,就在小范围内,是会扩散的。

 第二百八十七章 港口选择

    运河之上,在遇到截杀之前,他点亮的第一个卡牌就是沙船,200料的沙船,在运河上,是庞然大物,可是在海上,最多比一些小帆板稍稍的强一点。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北宋造船业,在唐代的基础上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拥有了4000料以上的大船,这样的船,换算成,吨的话,差不多就是1300吨,这不是一个很小的数字,这是很庞大的数字。

    欧洲在航海时代之前的,几乎都没有多大的发展,虽然地中海流行的各种船舶,都是一些小船,也就是到了西班牙时代,西班牙大帆船,英国盖伦船,这才掀起了帆船的革命。

    甚至要到16世纪,才出现了轻型盖伦船,真正超过北宋吨位的轮船,要到17世纪才逐步的出现。

    点亮沙船卡牌的时候,就考虑过航海世纪,现在,要退一步,并且还拥有一个基础的话,在苗家庄这样的内陆,已经不行了,内陆无法支撑起他的盘子。

    现在,赵信已经把航海,作为了一个关键点,一个获得金钱和实力的关键点,这是最容易获得金钱,并且最容易积累力量的一个方式。

    一旦实力够了,就跟赵匡胤一样,你不黄袍加身,恐怕底下人都不会愿意了。

    航海可以带来大量的财富,扩张和战争,也会让他的手下的实力越来越强,当实力出现了碾压的前提下,还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在众多的夺嫡者,都沉浸在一亩三分地之中的时候,却不知道,他已经在外面,在中国之外,打下了一个大的地盘,夹着这样的力量,再一次的回归到时候,会是什么结果。

    赵信就更加不能待在保州了,必须寻找一个海港之地,到底是什么地方,他还在犹豫,距离不能太近,因为太近的话,很容易受到影响,也不能太远,他必须要游离在核心之外,却不能太远。

    以这个目标的话,那么发展基础较好,甚至拥有的一定程度的江南就不选在内,虽然通过京杭大运河,可以快速的从江南到汴梁,可是实在是太远了。

    从开封到南京,直线距离就超过了600公里,到杭州的话,更是接近900公里,这个时代,可是没有后世,那么发达高速公路,如果是水运的话,蜿蜒曲折,可能就超过了2000里。

    这个距离,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一个可怕的距离,最少要2个月,还是一切顺利的前提下,这是赵信所不能接受,真的有什么事情,黄花菜都凉了。

    江南哪里,也有些太引人注目了,没错,哪里是现在的富庶之地,苏湖熟天下足的还没有成为至理名言,江南是中国手工业的核心,瓷器的一大部分,丝绸很大部分,茶叶和其他的一些手工艺品,几乎都集中在江南,哪里也出现了一些大型的作坊,最多的甚至可以达到的1000人的规模。

    腰缠万贯下扬州,奢华的享受,是江南的代名词,他跑去那里,肯定会受到掣肘。

    同时赵信在发展的时候,也必须要考虑未来,辽国和西夏,暂时不放在眼里,女真和蒙古,就必须要重视了,那么也不能够离北方太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