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233部分

皇宋锦绣-第233部分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温度计

    曹刿在交付工人的时候,还小心的跟赵信进行商量,如果赵信不能够全面接受,可以先把4000名工匠和帮工收下,他们也怕赵信接受不了,这是几万人,几万张嘴要吃饭,总要给点时间,不然挤在一起,肯定是要出问题的。(全本小说网,https://。)

    换成之前,没有完成枢密院和大名府的订单的时候,或许赵信还会考虑一下,毕竟大量人工涌来,会带来巨大压力,可是现在,当这个订单完成,大名府和枢密院的第一批拨款过来,一切都不成问题了。

    就算是依然欠着这些工人的工资,只要日常生活不出现问题,有朝廷背书,这完全不成问题。

    仁宗朝不是后来的徽钦二宗,那时候北宋的信誉已经破产了,在这个时代,却是相当坚挺。

    也跟北宋的财务状况有关系,北宋的财务状况已经出现了问题,却还没有道无法解决的程度,虽然已经有了隐忧,可在叶清臣和仁宗的努力下的,还没有恶化的,整个北宋还是那个发展不错的北宋,最少在给付能力上,相当的出色。

    赵信,早就等着这一批铁匠了,虽然说专业的,差不多只有4000人左右,其他的劳力,也很重要,比较的青壮,另外一方面,他们本身就是在铸造司和工部局工作的,对于铁匠很熟悉,很容易经过培训,成为正式的铁匠。

    虽然说,在铁匠作坊,已经有了3万人左右,再加上2万人,也不一定能够支撑起后世庞大的炼钢厂,但是再多就不一定了。

    在交付人员的时候,曹刿还告诉了赵信一个,让他惊喜的事情,那就是在汴梁,还有超过20万人员,其中铁匠最少有2万,剩下的是助手和劳力。

    真的是瞌睡了,就送来枕头了,有了这么差不多25万的壮年劳力,如果再忽悠他们的家庭的,一些亲近的亲属的话,可能会有百万,加上从淮南东路获得了几十万人口,可以说,首批的150万人口是没问题的。

    只要解决了建设定海军的钱的问题,再加上这些人的吃饭问题,定海军的建设,将会插上翅膀。

    人是最神奇的东西,北宋可怕的gdp,就是亿万勤劳的民众们,共同的创造的。

    工业化的生产能力,更是可怕的要命,这一点,只有亲自见过的赵信才知道,拿铁匠作坊作为例子,在苗家庄的时候,在铁匠作坊投产的初期,有谁能够想得到,铁匠作坊,会有如此可怕的表现,一个在这个时代,可能45万吨产量的钢铁联合体,就要出现了。

    都是官方的人员,最少说,工匠和帮工,他们是在册的,甚至一定意义上面,能够被官方留下来的帮工,也各个不简单,他们大多数,都有一技之长,或者精通于炼钢的某一个环节。

    对于人力的渴求,已经到了某种程度的前提下,赵信有些迫不及待,直接的接受过来这些人的,开始了盘点和清点。

    之前那些大匠们的表现,让他看到了希望,现在,大名府这里,有官方身份匠人,他们的水平都相当的高。

    果然,800工匠之中,有100位,是真正的大匠,他们对于铁的理解极深,在加入铁匠作坊不到三天时间,就已经熟练的掌握了铁匠作坊的整体运作规律,可以单独操作了。

    其他普通铁匠虽然稍稍差一点,可是最多5天之后,也能够独立的运作,总体的表现,也在水准之上。

    这一批2万人,融入到了铁匠作坊之中,哪怕在学习的过程之中,铁匠作坊都显得有些拥挤,不过这也没办法,谁也没想到,大名府毫不犹豫把这些人都给推了过来。

    整个铁匠作坊全力的运转,不但成功的把人接受下来,还进行了培养,并且很快的展现了实力。

    这些新加入到铁匠作坊的铁匠们,实际上的,还是有些忐忑的,他们一是怕,这个待遇没有之前听说的好,二是怕融入不了这其中。

    他们也听说过一些,铁匠作坊是采用计件的方法,以每天完成的数量来计算的,这样的话,在他们看来,秘诀什么的,都应该是敝帚自珍,毕竟,你能够生产的多了,你的奖金就高,别人学去了,又分不到你一点。

    可是到了之后,才发现,有一个完整的培训过程,每一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诀窍传授给他人,因为小组还有更大分队和大队,都有一定的任务,完成了之后,就会有高额的奖金。

    人都是自私的,特别是封建社会的这些工匠们,往往把自己的秘诀,当成是压舱底的东西,轻易不传授给他人。

    可是工业化的生产,赵信需要这个,除了订立了高额的独创奖励之外,还有整体的奖励,这也是推动整体提升的一个方法。

    10个能够单独生产2000斤的人,不如100个单独生产1000斤的,必须要把绝大部分的人,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之下,才会去考虑别的。

    这也是工业化的视角,不过在纳入了这些人之后,特别是熟练了之后,这些大匠们,还是给他了惊喜。

    正在壮年的大匠,他们或许经验上,不如年老的大匠,可是各方面的能力,明显是在他们之上的。

    初期,多多少少,有一点敝帚自珍的想法,可是在同伴和工友们,都拿出了能力进行教导的时候,他们的一些心得,也开始在铁匠作坊之中流传。

    同时,那些重奖的传闻,也让他们震惊,整个铁匠作坊获得奖励最多的那个铁匠,甚至获得了4次奖励,总收入超过8000贯。

    这可是北宋中期,不是后期和南宋,8000贯的购买力非常坚挺,最少相当于80头牛,或者是数百亩地。

    正是这样天价的奖励,让他们很是心动,在朋友亲人的推动下,也毫不犹豫的拿出来。

    其中甚至还有一个5000贯的奖励,是一名叫牛大力的大匠提供的。

    牛大力贫苦出身,才6岁就被送到铁匠作坊当学徒的,天资聪明的他,一路的提升到了现在,差不多35岁,已经是整个铁匠作坊之中,有数顶级大匠。

    实际上,铁匠作坊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发展,很多方面都提升的非常的明显,已经很少有提升的余地了,其中的几个大匠,也掌握跟之前提供的差不多的催化剂,可是验证之下,已经提供过了。

    这就是没办法的事情,先到先得,这个时代,是没有所谓版权或者专利,个人的秘方,都是自己保存的。

    这个牛大力提供的,不是一个催化剂,或者冶铁的方法,这是一个状态的把握,这个看起来不怎么起眼,可是实际上,在整个冶炼的过程之中,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情的。

    冶铁需要的温度,也不是越高越好,在清理杂质之后的,这个温度没办法判定,一般的铁匠,只能够根据经验来。

    可是这个经验,并不能够代表一切,铁矿石的不同,含铁量的不同,加上一些周围环境的不同,都会有细微的差别。

    赵信知道确切的温度,可是没有一个标准,也没有专门用于高炉炼钢的温度计,这个标准的温度,不能够推广。

    牛大力就是在观察,特别是其他的几个大匠提供的催化剂,已经被提供的前提下,拿出来的这个方法。

    这个方法也是他的偶然间发现的,当时只是把一个矿石混入到了冶炼之中,矿石不能溶解,在铁溶液之中,也相当醒目,就被发现了。

    这是一种的天然矿石,通过一定的处理,不会溶解,却会改变色彩,他在炼铁的时候,都是用这种石头的才操纵,

    这可是天然的温度计啊,虽然他只是色彩变化的,而且区间非常大,不可能精确都1度,甚至连10度都不可能,却可以显示出大致的温度,会在100度左右。

    用于精确的温度计,绝对没有用处,可是对于炼钢和冶铁来说,已经足够了。

    为什么铁匠师傅,必须要大匠,只有大匠,他们对于冶铁相当的熟悉,根据经验,判断出什么够了。

    这种主观的东西,别说是大匠了,就算是神匠,也不能够做到每一个都准确,多多少少是有些误差的,这个误差,就反应到了材料的品级上面,出色的大匠可以保证九成,甚至是九成五以上良品。

    可是在这个温度计的帮助下,再加上科学的统筹和计算,完全可以保证,良品率达到百分之百,甚至对于以后的炼钢,都有不错的知道作用,甚至所有跟100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有关的冶炼,比如玻璃,水泥,这个应用的范围很广。

    赵信很清楚,他的广泛,甚至说,之前提升巨大的催化剂,都没有这个有用,精确的判断温度的区间,哪怕只有100度,也可以让很多只能够凭借经验的炼制量产化。

    玻璃,水泥,还有传统的陶瓷的炼制,这些都可以应用起来的。

    没办法给更高的前提下,赵信把这个人给记下来,同时批准了最高的5000贯的奖励,重奖的牛大力。

 第二百六十四章 现金压手

    牛大力拿到5000贯的奖金的时候,依然有些发蒙,从这个温度计的效果上面,到了目前工业化的大生产的程度,对于整体的提升,还是有,却不明显。(全本小说网,https://。)

    做不到跟之前的催化剂那样,要么产量大幅度的提升,要么成本大幅度的降低。

    可是在赵信眼里,这是完全不亚于之前的一个创新发明。

    精准的控制,就代表着良品率高,代表着的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这对于大规模的生产来说,相当的有用。

    他的这个发明,最多只是节约整个成本2文,从17文降低到的15文。

    可是这已经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在往前,每压缩一文都是非常可怕,正是多种多样的压缩,最终才形成了现在的成本,每一项对于后来都有很大的作用,更别说这个的,在目前的订单环境下得,2文代表着每年获得80万贯的。

    仅仅是这个,就足以重奖了,更别说他带来的体系的提升,铁的质量会提升15%,钢铁会提升7%,看起来细微的提升,让整体的质量,在价格没有大幅度的增长的前提下,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同时效率有所提升,炼钢可以节约时间12%,炼铁是7%。

    在炼钢和炼铁上面,反过来的的表现,也是正常的,铁的温度比钢的温度高,这个温度计,更加适宜的,是炼钢,而不是炼铁。

    虽然说,这个铁匠作坊,目前最主要炼制的是铁,可是未来,伴随着炼钢炉和工人的进一步熟练,一定会进入到钢的领域,只有大面积的钢的普及,才是这个冶铁作坊最佳的选择。

    牛大力更加不知道的是,这么一个温度计,天然的,可以测量1200度以上温度的温度计,他可以应用于很多的领域。

    这些领域,有的是北宋拥有的,烧制陶瓷,特别是瓷器,基本上都是1000度以上的高温。

    北宋的瓷器非常的发达,可是成品率一般不高的,甚至窑变比比皆是,原因就在于温度和配方,没有精准的配方,没有足够精确的温度控制,可能会创造出稀世珍品。

    有些窑变的产物,甚至是后世都无法的复制精品,那些文物爱好者在感受着瓷器的美轮美奂,不可思议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为了诞生这么一个窑变的产物,废掉了多少瓷器。

    一个成功的将军,是亿万士兵的累累白骨铸就的,出色瓷器也是同样,不知道他的背后,多少瓷器的废掉,同时多少窑主家破人亡。

    给窑主一个选择,他肯定会选择稳定,大量生产的普通瓷器,而不是虚无缥缈窑变。

    对于这么一个的天然的温度计,赵信也很是好奇,他好像没有听说过类似的东西,后世中国,在高温领域,多是红外成像,和热阻温度计,多是利用热的一些效应,对于温度产生精准化的控制。

    而天然的,有些类似物理的温度计,还从来没有过,是因为他的误差太大,才没有被利用,还是根本就没有发现。

    借助着卡牌系统,点亮了这种石头,是一种复杂的矿物合金,主要成分是钨钼等难以溶解的金属,含量并不算多,还有铜铁等众多的成本,以一种很特别的形式,形成的石头,这种石头,在赵信的知识领域之中,自然界里面不算多。

    实际上,也真的可以说相对比较稀少,就这个铁匠所知道的,也就是在河北的一些山里有。

    赵信在知道的第一时间,就派人前往寻找,那是一片地形比较特别的远古火山,经过了亿万年的风化,最终形成的特殊地貌,只有在几个山谷之中,发现了这种石头,已经够了的保守估计,可能有100万斤以上。

    对于一种矿物,特别是矿石这种东西,100万斤,这不是一个大数字,一般比重在5以上的石头,一个立方,就是5吨,也就是1万斤,100万斤,不过是百来个立方,对于矿藏来说,是很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10米方圆的正方形,体积就是1000方。

    赵信那这个,又不是为了提炼其中的钨钼,虽然他们的含量不低,要这些东西,只是辅助冶炼的温度,控制在可控的局面之中,而不是多么精确的温度计,那是不可能的。

    高温温度计,在1000摄氏度以内的,在世界上都是一个高精尖的问题,多是借助着红外和热阻等方法,而不是简单变色,可是这些,在这个时代就可以了。

    很快,在这个铁匠的帮助下,开采了那些石头,不是很多,可是如果只做城温度计的话,可以使用的好多年。

    最关键的是,那不是一个地方,在仔细考察了一个生成的年份之后,还有一些地质上面的条件,总算是有了初步的了解,会在一些特别的,地质条件详尽的地方进行寻找,中国地大物博,这样的东西,应该还有很多。

    5000贯的奖励,顿时让大名府来的铁匠们,目瞪口呆,之前,因为催化剂重复的事情,有些人传言,这个奖励是骗人的,是之前的铁匠作坊,为了弄到他们的秘方,做幌子。

    可是真正的钱,摆在他们面前的时候,那是完全不一样。

    5000贯,一贯8斤,差不多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