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244部分

皇宋锦绣-第244部分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汴梁,这恐怕是最为热门的城市之一了,百万人,首都,集中了整个北宋的贵族,世家和大商人,过来的巨商之中,有三分之一,都是来自于汴梁的。

    他们也知道,汴梁这个市场有多么可怕。

    他们在走访了大名府,才知道,目前,大名府,铁匠作坊开设的店铺之中,已经获得了每月50万贯的销量,对比一下价格,在对比一下他们的利润,他们最少有三分之一的利润。

    一个只有汴梁五分之一城市,就有如此的销量,那么更富于,更集中,更加有市场的汴梁,会怎么样。

    这个稍稍对比就做出来了,汴梁的盘子,每月最少可以做到300万,哪怕是几个人平均,也最少有20万贯以上的利润的,这个没有人不动心。

    没错,大商人之中,有些人是拥有千万以上的家产,甚至随时随地,都可以动员出200万贯以上的财富,用于投资某一件事情上,在这一点上面,连三司都未必是他们的对手,可是一年最少是250万贯,最多独占的话,可能就超过1200万贯的利润,这笔财富,没有人不动心。

    这还是第一年,这还是铁匠作坊,刚刚推出的新产品,未来,当铁匠作坊的技术,进一步的领先,生产处更多的产品的话,会是如何。

    他们也听牛大力说过,最近,正在研究一种搪瓷。

    也就是说,在铁器上面,上一层陶瓷,一旦完成,廉价,美观,并且可以大量生产的搪瓷,必然会取代瓷器,成为市场的宠儿。

    现在,铁器相对比较低端,就是因为,样子普通,就如同原来的黑陶一样,之所以没落,不是因为他使用性能的不好,就是因为他太难看了。

    美丑是自然的评价标准,人们天然的就喜欢接近美的东西,厌恶比较丑的东西,这是天性,是骨子里面的东西。

    可是一旦,用美丽的搪瓷,遮盖铁器黑黝黝的表面,那会是怎么的笑过呢?

    按照牛大力的说法,只要不是高温容器,比如说,需要加热的那种,都可以用搪瓷,从被子,水壶,再到各种各样的日用品,搪瓷的用途非常广。

    牛大力所说的搪瓷,也正是接下来的重点,找到合适的,用于涂抹到铁器表面的搪瓷才是重点的,只不过,这个工作,进行的只是最初的阶段。

    单纯找到合适的搪瓷材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一个全新的工艺,甚至跟陶瓷不太完全一样的工作,并且,这个陶瓷材料,是不是廉价,是不是易于加工,是不是的方便上色,这些都会成为问题。

    赵信不是工业工程师,也不是理工科的科学家,他最多就是拥有了一个卡牌系统,在有就是高中的化学知识。

    这些在搪瓷上面,一点用都没有,作为后世曾经用的最为普遍,整个家里面的日用品,大部分都是搪瓷材料21世纪,他知道搪瓷是怎么一回事,可是加工,就是一头雾水了,最多指点一下,让研究者有一个简单的方向,剩下的,就凭运气了。

    拥有了卡牌系统之后,唯一最大的好处就是,再怎么低的良品率,再怎么复杂的工艺,只要能够生产出一个,那就一定可以生产出来,这就是卡牌系统给予他的百分之百信心。

    搪瓷是一个愿景,关键是现在,没有足够的利润,前景,吸引到大商人,他们也不会踊跃,经过了5天的参观考察,2天准备,表格回收开始了。

    从第一张开始,王松就看到了钱,没错大量的钱。

    争夺最激烈的就是汴梁,一共有49位商人,提出了意向,最高的,居然不是巨商,而是一个名叫的陈三富的中等商人,他的家产不多,大概就是200万左右,这一次携带的资金却不少,达到了40万贯,几乎是假足能够动用的全部流动资金了。

    而且他的目标也非常明确,要在汴梁插一把手,没有多点捕鱼,而是终点把盘子定在了汴梁,而且一次性,把40万贯,都砸在铁器产品上面。

    要知道,汴梁起步的标准,不过是订购5万贯货物,他一下子砸了8倍,并且同意了月销售达到12万贯这个条件,当然是第一名。

    除开陈三富这个变数之外,最大的变化实际上是贾德永,他放弃了汴梁,河南府和应天府,反而在四川,陕西等地下手,这些远离航道,也是不发达的地区,没有多少人争夺,居然让他成为了经销商数量最多的一个人。

 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

    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诉求,一些人把宝压在了汴梁上面,另外一些人,则把宝压在了更多的城市上面,最终,当一切的选择尘埃落定的,160个名额,平均的为了这个名额付出的金钱是6万贯。全本小说网,HTTPS://。.COm;

    也就是说,仅仅是160个名额,这些人就会订购接近960万贯的产品,这其中,绝大部分,都还是第一个季度的。

    赵信不怀疑,只要越来越多的铁器产品,投入使用,这个数额会更大一点,不过,另外一个问题出现了,960万贯,按照平均价格75文的价格来说,这代表这接近1。3亿斤的铁料,虽然说铁匠作坊的生产能力非常可怕,按照一天400多万斤的话,也需要近一个月才能够完成。

    按照订购数量的不同,首先给予了一半的订单,剩下的,在半个月之后完成,这一点,众人都是认可。

    这部分商人,除了很少一部分,是为了其他的产品而来,也有一部分,是为了那些奇珍,其他的大部分,都是冲着铁料的而来的,现在,已经达成了目的了,东西也订购下来了,谁还会在这里多待。

    这是一个新奇的产品,未来怎么样,还不知道,可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说,这些东西必然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利益。

    在大量的富商们,带着他们的产品离开,在经过了简单整合的,按照方向和位置的不同,一部分使用了800料的官船,一部分则使用其他船只,大量集中的运货,也降低了运费。

    这其中,动作最快的,还是贾德永,他的身份,还有准备,是最为充足的,他在短时间之内,联络了大量的运输力量,把东西运往陕西和四川,水路不可能全到了,接下来是陆路运输。

    不过这一笔生意,这的是贾家最正确的选择,失去了枢密院每年12万贯,却得到了大量的销售地区,还有空白地区,特别是河南和四川的大量乡村,这是传统的,人口密集的地方,在众人的注意力,还没有看向那些地方的时候,贾德永就首先占据了市场。

    不是没人看出来,赵信当然知道,在封建社会,农村包围城市的可怕,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地方,工业化的产品,从来都不是非要找富裕的地方,有些东西是必需品,基本上每个人都要用的。

    汴梁那些核心的大城市,可能总量会非常的高,可是在四川,在陕西,这些人们没有意识到的地方,也有相当的销量。

    如果赵信能够有足够的人力的话,还用弄这个招商大会,直接把店铺开到每一个稠密的地方,当一个遍布全国,3000家,甚至是5000家的大型连锁市场形成之后,才是最大的销售。

    不过,在此之前,铁器的销售就只能够这样了。

    超过150万贯的保证金,接近千万贯的直接受益,虽然,没有把这一次流入的钱,全部都给留下,这已经是铁匠作坊的极限了,

    赵信不可能长时间的待在大名府,实际上,在这里这么久,已经超过他的计划了,要知道,现在最关键的东西,是定海军的建设,前期已经开始了,如果他不在的话,天知道会产生多大的偏差。

    可是铁匠作坊的重要性,还是让他留下来了,从大量生产,到北宋的订单,再到现在,完成了大部分订单,铁匠作坊所生产的产品,在未来的几个月时间之中,将会在整个北宋进行销售。

    这就可以支撑铁匠作坊长期的下去,现在,单单是这些订单,北宋政府的和民品的,就可以每年收获1500万贯左右的利润。

    虽然距离建设一个现代的城市和港口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可是起步已经够了。

    工业话的可怕,就是在于,工业可以迅速的自我蜕变,自我生产,自我创造价值。

    一个突然起意的铁匠作坊,就变成了可怕的巨无霸,只要平稳下去,每年的收益,几乎跟北宋的岁入差不多了,那么在定海军,会是怎么样。

    这一场拍卖会,证明了一点,北宋的潜力巨大,1200位商人,就带了超过1。2亿贯的资金前来,虽然这已经是北宋大部分的巨商了,可是这些资金也不是他们全部的资金。

    按照从王松哪里得到的情报,最有钱的100位,他们每一个人家族都拥有500万贯以上的财富,想象都觉得可怕。

    北宋的经济总量,就是这些可怕的巨富们,撑起来的,如果把他们纳入到的定海军的建设之中,会怎么样。

    这个时代的商业发展,已经到达了封建社会的一个巅峰,却并不代表这他们就一定的先进。

    商业,还是走的原来的道路,从一个地方购买产品,贩卖到另外一个地方进行销售,只有少部分手工业,进入到了商业化的程度,也仅仅是陶瓷,茶叶和丝绸。

    他们还没有走投入代表产出的,主动的去投资和创造一些产业的地步,可是赵信会逐步的培养的。

    大名府不算是直接控制的区域,有了这么多产业,已经足够了,未来会逐步的调整,转移,一直到全部的弄到定海军去,未来大名府这边,会成为一个集散地。

    未来,会按照地域,大名府,应天府,江南,甚至是四川,分别的建立集散地,定海军如果真的走商业化工业的道路,棉布,丝绸,日用品,还有其他的一些海上贸易之类的东西,都需要销售出去,而商业才是主要方法。

    还有两件事情,一件是纯碱和肥皂的经销商,另外一个就是珍宝拍卖了。

    前者感兴趣的人少一点,不过,也可以类似铁器的方法,提前把经销商给定下来,至于后者,说实在的,在铁匠作坊的产品,大部分都销售出去,有了上百位经销商之后,这个拍卖会,就有一点点的鸡肋了。

    说实话的,拍卖会会拍卖的货物总量,或许会相当的大,因为除了他们提供的,还有一些海商们提供奇珍,可是这些东西,他们只是抽取一部分的佣金,哪怕是总量高达百万贯,也不过是三四万贯。

    有铁匠生意1500万贯打底,三四万贯,真的不是什么大钱。

    王松突然进来,告知赵信,叶清臣,韩琦,欧阳修连块而来。

    他们来的消息,早就抱出去了,也是让拍卖会增色基础,只不过,现在目的已经达成了,拍卖会,成为了一个比较鸡肋的选择,可是这些人还是要见一见。

    韩琦和欧阳修不用说了,之前在保州的时候,就已经见过了,叶清臣却是没有见过。

    叶清臣在仁宗朝非常重要,看起来,他只是一个三司使,要低于东西府的首脑,可是财权这个非常重要的权利,对于一个政府,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没有叶清臣调整,可能不必等到神宗,变法就势在必行,甚至是范仲淹的变法,也会成为现实。

    仁宗的掌控能力,比起神宗要高的多,可是北宋的顽疾,加上士大夫与官家共治天下这一点,也让很多看起来很好的办法,没有方法实行下去,说不定的,北宋会变的更加的糟糕。

    叶清臣对于赵信,也是非常好奇,作为财相,叶清臣是见过赵信的,当时在宫中的惊鸿一瞥,可是没有感觉到赵信有什么的不同,却没有想到,赵信在短短时间之中,涌出来了这么大的动静。

    一个抽身而退,解决了的皇位的争夺问题,这个仁宗都感觉到头疼,并且九龙夺嫡,这个天才的创意,直接让朝堂上的力量,从内耗的相互争夺,引向了平稳的发展,有序的争夺。

    更别说,水泥和棱堡,改变了战争形态,又创立了这个铁匠作坊。

    之前的那些好处,作为文臣的叶清臣,没有太多的感觉,可是这个铁匠作坊,可是感触良多的,不但一下子解决困扰他多年的北宋经济问题。

    可以节约千万贯的支出,虽然属于三司的资金可能只有数百万贯,却可以让北宋的经济向好,只要不再出现一些问题,北宋的就会逐步的好转,甚至一些不属于三司的支出,也属于财务的资金,这样从侧面变相的减少了一些支出。

    这些都是赵信做出来,同时,他也听说了赵信的民品生意,可怕啊,千万贯的销售,民品的利润肯定是要高于政府订单。

    更别说平均价格75文,其中肯定有一定的人工成本,可是更多的应该是利润,想到可能会创造出几百万贯的利润,他就有些心痒。

    要知道,现在北宋的经济向好,可是支出在短期是增大了,这些都要三司来承担,要到未来,最少是明年,当一切都展现出来才会有减少,如果能够得到赵信的部分支持,那就太好了。

    三个人之中,也就叶清臣是最迫切的,然后是韩琦,他有一些需要询问赵信的,之前赵信也说过,用钢铁骨架的棱堡更好,现在铁匠作坊已经有了较为廉价和大量的钢铁了,不知道可不可以用,到时欧阳修,纯粹是恰逢其会,他的态度最为轻松。

 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见和西北布局

    叶清臣是公元1000年生人,到现在,不过是44岁,比起韩琦来说,才大八岁,可是不过是36岁的韩琦,看起来还如同青年人一般英姿飒爽,如果不说年纪的话,二十五六岁都有可能,可是比他大八岁的叶清臣,已经是垂垂老矣了。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赵信一阵感慨,对于叶清臣,也就多了一份怜悯,如果记忆之中没错的话,他应该是4年后,庆历八年逝世的,虚岁才不过五十,之所以这么早,就是因为心力接瘁。

    一个小小公司的财务问题,都要由专门的会计出纳共同出马,更别说,千疮百孔的北宋,叶清臣多方奔走,别说是十几万贯,就算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