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302部分

皇宋锦绣-第302部分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工厂,跟手工业最明显的不同,就是海量的产量,一旦开动,就很难的停下来,哪怕是亏损也是一样,没有足够的销售渠道,吧这些东西销售出去的话,可怕的生产效率,会成为整个工业的噩梦。

    类似后世,工业化之后的英国,为了殖民地,为了商品倾销地,他们甚至不惜,不远万里,打一场可怕的战争。

    战争是最耗费资金的,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因为长时间的战争灭亡,可是商业国家,不得不这么打,因为如果他不打的话,可怕的生产,造成的供过于求危机,就足以让这个国家灭亡了。

    定海军远不到这个程度,却需要居安思危,甚至要考虑的,未来可能会暴涨出来的产量,同样的,也需要为远景的目标积累人才。

    赵信要为遍布在整个北宋河运区域准备人才,这些在江河上面活动的水手,未来可以进入到海军之中,相对于河运,赵信对于海洋,期待更多。

    河运可以帮助定海军,快速的把产品,销售到北宋的各个地方,可是海运才是真正开疆裂土的,化腐朽为神奇。

    远洋已经开启,但是,最多是在招募现成水手的基础上面,进行一些强化的训练,一些新式的帆组,也会进行一定的陆上训练,大规模的投入远洋,必须暂时放开,甚至大型的造船厂,都是在筹备阶段,甚至发展的并不是快的。

    招募跟水有关,甚至是远洋船队上面干活的人,这都不难,泉州和杭州两大城市,讨这碗饭的不少,那些一年两季的船员,他们到了陆地之后,获得的只是基本生活费。

    这已经是船东的大量了,又不用出海冒险,在平地里面,甚至没有本地人方便,船东们能够做到这一切,已经是不错了。

    大部分海员,他们表现就是,季风到了,就紧张的出行,在季风间歇的时候,喝酒,花钱,或者干别的,现在有一个不错待遇的航海工作,还不用走太远,怎么可能不同意。

    单纯把这个需求放出去,就迎来了不少想要这份工作,来自海外的人员,跟海外水手相比,远洋的中国水手,还是少了一点。

    只不过,到造船这一点,就遇到问题了,北宋的远洋船舶业非常的发达,在泉州,在杭州,甚至是长江沿岸,一系列的船厂,能够造超过4000料大船的,最少有几十家。

    4000料,已经不小了,按照一料0。325吨来算,4000料高达1300吨,这在欧洲航海时代开启的时候,已经算是非常可怕的大船了,更别说现在,公元11世纪,这个时候,欧洲的那些所谓的航海家的先祖们,还在玩帆板。

    可惜这些船匠,要么集中在制造司,北宋虽然制造大船不多,可是在一些外海的卫所,还是会有一些大船的存在,最少也是2500料以上的,这些船需要船匠来建造。

    不过,总体而言,官方控制的造船坊,他们任务更少一点,控制下来的船匠不多,这些船匠,大部分都是地方上选举的,水平都不错。

    一些出色的,有名的船匠,在船东的举荐之下,在官方的考察之下,有了官面的身份,哪怕只是一个工匠,这对于底层的工人来说,也是趋之若鹜。

    这一点,也算是北宋特色,一个铁料的更迭,就让铸造司这些地方,裁撤了十几万人,北宋臃肿可见一斑。

    可是从另外的也一个方面来说,也代表着北宋待遇更好,一个禁军的士兵,就能够养活一下20多口,进入到政府序列的工匠,哪怕地位很低,可是一个铁饭碗,就足以让所有人羡慕,更别说,在体制之内,还可以继续升迁,稍稍不慎,更获得一官半职,这代表着一个质的不同。

    可是船匠不同于铁匠师傅,铁匠师傅们,已经面临着实业的危险,因为大名铁匠作坊,提供了更加廉价,质量更好的铁料,很自然的,政府就会裁撤,不然白白养着,一年下来,可能要几十万贯的支出,甚至更多。

    船匠们,没有来自定海军的竞争,再加上北宋旺盛的船舶的需求,过的可是较为滋润。

    北宋发达的造船业,官方的生意不多,可是在私人船厂挂个顾问,指导一下,每年可以获得不菲的收益,再加上官方的身份,过得不要太滋润。

    哪怕是那些私人船厂的船工,大部分都是几代人的关系,甚至还拥有一些股份,特别是一些大匠们,他们本身就跳出来成为船厂老板,这样就更难的吸引。

 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

    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可是地位和身份,是不能解决的,特别是针对封建社会这样阶层分明的时代,你用钱可以换的权利么,或许在一定层次可以,开一个大地主,大财主,在底层,还是很受追捧的,可是更高呢?

    在更高的领域,钱就有用了么,这是封建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钱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甚至可以影响到朝堂的运作,可是距离买到一切,这就有些遥远的太多了。(全本小说网,https://。)

    用钱能够换到皇位么,甚至在中央王朝之中,连最基本的爵位都很难换到,沈万三就是一个,他几乎用一己之力,建起了一个应天府,可是最终,等待他的,是抄家流放。

    因为在统治者的眼里,这个威胁太大了,在无法动用官面上很多力量的时候,赵信只能够挥舞着钞票,可是对于这些有官身的人而言,钞票能够起到的组欧勇,是非常有限的。

    哪怕是用尽全力,也不过是吸引了一小部分,还都是没有出师的学徒,能够独立建造一艘200料的小船的,已经算是不错了。

    这点,赵信也很无奈,他的影响力,暂时影响不到江南,整个大宋的造船厂的核心,就是江南了,在没办法影响到哪里的前提下,能够影响的,只能够是近一点的地方。

    海州和淮南东路,略微有些关系,他动用了一下,借调过来了20多位大匠和一部分工匠,其中有能力单独开工1000料以上大船的,一个都没有,最多拥有一些经验,或者是独立建设800料的河船。

    这已经无奈的选择了,虽然说,赵信要求的,只是最基础的制造,能够完整的制造任何一艘船,剩下的就是计算和简单的放大复制,或许,有一些类似铁匠大匠一样的秘方,这些秘方,对于科学的建造法来说,用途并不是非常的大。

    可惜,要形成体系,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建造工厂,单纯依靠这些大匠,数量还是太少了,赵信对于他们的要求也有些太高了。

    不但要完成钢骨架龙骨,还需要对于船进行调整和改变,那是真正的海船,而不是大宋的福船这样,只能够依靠着海岸线,不停的作为跳板近海海船。

    所以,组建了定海军造船厂,现在,还在紧张的建设之中,哪怕有诸多的先进工具,到投产,也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有些着急,可是却也急不得,远洋,这是关系了未来1000年发展的大计,关系着当北宋的耕种实力提升之后,能否容纳这么多的人口的关键。

    土地跟人口,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几乎永恒的话题,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那就是灭亡的根基。

    换成之前的北宋,或许一直会缓慢的增长,人口最终可能会增长到1。2亿,或者1。3亿的程度。

    在北方的土地逐步的贫瘠,在小冰河控制之下的水旱灾害,越来越多的前提下,单纯因为自然灾害而减少的人数,大规模疫病之中死去的,就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的,这也是人口难以大规模产生的根源。

    可是赵信到了这个时代,赵信会逐步改变这个时代,对于水旱灾害的抵挡更加的强大,可以获得足够的粮食,甚至拥有大量的医生,普及各种的卫生标准。

    因为各种意外,最终死去的人数,会大大的减少,这样会在短时间之中,造成人口攀升,以没有计划生育的北宋,从1亿人扩张到10亿,可能不用三五十年的时间。

    10亿这在后世,已经是一个可怕的数据,整个世界上,超过10亿人口的国家,也就是中国和印度,其他国家,甚至连这个三分之一都不到。

    可是在11世纪的中国,达到了这个人口,到时候怎么办,后世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也不过是养活了十几亿人,还是在杂交水稻,还有其他的粮食作物都大量发展的时代,赵信有何德何能,保证10亿人的消耗。

    地大物博,一直都是中国的宣传,为祖国伟大的同时,也要明白,中国的地大物博,是有选择的,一些特定的东西上面,还真的不能算是博。

    粮食是一个关键点方面,广大的土地,真正可以成为耕地的,真的就不多,

    可是在中国周边,向北不说,哪里更加的贫瘠,单纯冬天的寒冷,就不是普通人能够接受的,可是向南,那真的是一片膏腴之地,大自然赐予的乐土。

    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得天独厚的局面,却养育了一大群的懒人。

    没错,就是懒人,彻头彻尾的懒人,他们的懒不是性格早就的,是天生的地理环境早就的。

    地理条件对于一个人种特性的影响,是后世研究的一个关键,原则上面说,真正优良的人种民族,大部分都是温带造就的。

    四季分明是一个方面,不努力就会被淘汰,就是另外一个促进点,这个给温带人带来的崛起的基础。。

    热带人,普遍的懒惰,遍地都是食物,哪怕是不用动弹都可以吃饱吃足的前提下,又有多少人会很勤快。

    至于寒带,人种的优势则是身体方面,身体强大,这一点,远远高于温带,更高于热带,可是这些地方的主流是野蛮,却很难形成固定的文明。

    这也是一个特点,原因从远古时代就注定的,人停留的地方,决定了这个人种最终产生的变化。

    热带,几乎不用去劳动,躺着,就可以吃到足以填饱肚子的食物,稍稍种植点东西,就可以获得收获的,让他们有艰苦和耐劳的习惯,这几乎不太可能。

    至于寒带,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都要跟天地争斗,这样才能够勉强的果腹,活下来,在大自然的争斗之中,磨炼出来的强大的肉体。

    可是大自然的强大,远不是一两个人能够抵挡的,或许一场大自然的风暴到来,就足以毁灭一个部落,活下来的,只是极少数的人。

    在这样的自然选择之下,部落就成为最好的发展,就算建立国家,也很快的,就在自然的风暴面前,灰飞烟灭了。

    只有在温带,不算严苛,文明可以得到延续,也不算很好,不可能躺下,就可以吃饱,必须要不断努力,让日子过的更好。

    让一群懒惰的土人,连一点点的文明都没有发展起来的土人,统治着一片膏腴之地,这是赵信所不允许,赵信信奉的是民族主义,不是儒家那种仁义道德,一个民族的崛起,必然会带来另外一个民族的噩梦,当蒙古的铁骑席卷整个世界的时候,对于任何其他民族而言,那是噩梦,那是梦魔一样的杀戮者,可是对于蒙古民族本身而言,他们不是英雄么?

    陆地上面,只要是热武器发展起来,辽国,女真,甚至是蒙古,都不会是北宋的对手,可是那些地方,放牧可以,用来种田和发展,以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准,真的有些太困难了,人定胜天,也不能逆着自然的规律。

    那么,唯一办法就是向南,南方,整个东南亚,只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看起来跟北宋差不多,可是他们的可开发的耕地面积,是北宋数倍以上,更别说,一年三熟的收获,还有多变,丰富动植物群落,这些都是巨大的财富。

    他们可以丰富北宋的资源,别的不说,一旦找到来自东南亚的橡胶树,蒸汽机,车轮,一切跟橡胶有关的东西,都会得到大量的应用,一个真正的橡胶时代,就会来临。

    更别说那些多样的动植物资源,各种香料,以香料著称的海岛,当然,也少不了各种矿藏。

    或许,东南亚,不是各种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可是他们拥有的矿产资源的种类,跟世界相关的各种矿产资源的品味和储量,都是相当的高的,这是一片富饶之地。

    看起来,不算远,从最南端的广州,到东南亚,不算远,从广西的山区,就可以从陆路上过去,可是最佳的方法,实际上还是航海的。

    这些地方的海图,都是现成的,甚至,赵信已经开始着手组建船队,开始了前期的工作,通过购买阿拉伯人,还有大食人的一些海图,了解东南亚的一切,并且为以后做好准备。

    厚积薄发,要想获得跨越式的发展,要想在北宋意识之外,组建一只力量,远洋是唯一的选择,同时,如果想要从外部包围北宋的话的,解决辽国,女真,甚至是蒙古,从海上,也是不错的选择的,

    中国实际上,很早就迈向海洋,三国时期,就有尝试着远洋运输,甚至在唐朝时期,也有跟日本和朝鲜的海上交流,也曾经有征服他们的想法,只不过这些想法,都没有实质性的完成。

    现在,赵信的介入,如同一个蝴蝶的翅膀一样,首先把西夏给扇没了,现在,更是把目标放在了东亚和东南亚,这些国家,还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从那一刻开始,他们的命运,就是已经注定的了,只要定海军的远洋战舰,可以完成,那么他们将会迎来一个灭顶之灾。

 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肃州

    远洋的问题,或许需要未来在考虑,赵信现在需要考虑的是,提前让北宋开启的铁路的时代,让更加方便快捷道路,贯通北宋,然后才是考虑到定海军未来的发展的问题的。全本小说网,HTTPS://。m;

    就在赵信准备,从宿迁,前往汴梁的时候,在整个东亚大地的另外一端,一个丧家之犬,正在筹划着一个巨大的计划,一个血腥,在草原上掀起屠杀的风暴计划。

    丧家之犬,说的一点都没有错,元昊,这个西夏的缔造者,一个天才而又疯狂的军事家。

    他到现在都没有想明白,为什么漏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