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329部分

皇宋锦绣-第329部分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右的人口,其中甚至可以包括5万以上的驻军,

    西北为什么承受能力这么小,就是因为粮食的问题,封建时代,没有一个可以保证的交通,千里出兵,只是后续军粮运送,就是一件难以逾越的难关,从汴梁到边关,不但耗费巨大,路上吃掉的粮食,就数倍于运输的粮食,而且最少也要快两个月才能够抵达。

    庞大的后勤压力,不但运送一石粮食到前线,所付出代价巨大,时效性也不强。

    有时候,明明很好的机会,白白的就错过了。

    就拿辽夏之战来说,当时边关已经察觉到了西夏跟辽国的大打出手,可是边关压力巨大,如果不提前准备,根本没办法调动出兵的粮草,哪怕主将看到了机会,也不可能抓住这个机会。

    现在,一切都不成问题了,当整个灵州,可以产出这些粮食的时候,没有任何人,能够攻占灵州,这是指原来,灵州的防御体系,现在就更是如此

    而有了灵州挡在前面,整个西北都可以慢慢恢复,而这一个庞大的水利体系,是以灵州为主的,却也兼顾到西北四路,一旦彻底的完成,能够富集的范围,何止500多万亩,那是超过3500万亩的庞大土地。

    不同于北宋富庶之地,西北,常年战乱,再加上略微贫瘠的环境,这是西北贫瘠的根源,现在战乱已经被棱堡的体系挡在了外面,又有足够的人力和资金,一切就将会大不相同。

    当然了,全部变成水浇地是不可能,可是部分变成,其他地方抵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提升,这本身对于西北而依然,都是一件大好事。

    这样的功劳,可是大的没边的。借助着机会,以30多岁的年纪,攀升到了枢密副使的地步,几乎已经攀升到了文臣的顶峰,其他人,或许一辈子的极限,也就是这个程度了,可是韩琦却可以更进一步。

    没错,更进一步,这本身就是韩琦的抱负,在加入新法,升级到了枢密副使之后,因为范仲淹的关系,他必须要到地方上磨勘。

    从庆历年开始酝酿,并且以范仲淹和韩琦为首的一批变法派,入主中枢开始,影响深远的庆历变法,开始出现,可是因为阻力较大,变法者的不成熟,才一年多的变法,被仁宗紧急叫停,作为范仲淹的追随者,韩琦当然是要受到影响。

    可是现在,这个影响被这个大功所掩盖的前提下,他即便要下去磨勘,也会大大减少时间。这是必然的道路,不经历州府的磨勘,不立下奇功的话,要想升级到首辅之位,那是不可能的,就连枢密使都很难。

    本身,韩琦是准备用10年的时间,完成这个磨勘,可是西夏之战,却是天然的机会,立下了大功的他,本身就拥有了的更进一步的机会,更进一步就是枢密使,但是那个距离首富之位,还差一步。

    那么,在灵州这么一个白纸上面书画,为北宋提供一个可以自给自足,同时防御力强大的边境之州,彻底解决西北的问题,这一点,足以让他名留青史,并且为未来更进一步,奠定一个深厚无比的机会。

    就犹如道统之争来说,面对着成道之基,没有人会主动放弃,韩琦也是如此,甚至此时,如果仁宗圣旨命令他离开,他都会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中,发还圣旨,甚至逆旨。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从入冬到明年开春,这几个月的时间,对于灵州,对于韩琦来说,极为的重要,把握住了这个关键的时刻,灵州就可以奠定起雄厚的根基,一飞冲天,而当韩琦在这一切都奠定基础了之后,再行离开的话,那么这一且的功劳,将会牢牢的记载他的身上。

    一次战争,一次和谈,甚至一次巨大的收获,这只是一次,到现在,又有几个人会提起,一手推动澶渊之盟签订寇准有多么的厉害,甚至有些人还非议寇准拿下了两份丞相的俸禄。

    可是一个都江堰,就让李冰父子千古留名,建设了苏堤,清理了西湖,在江南留下了浓重一笔苏东坡,也同样是如此,韩琦敏锐的把握到了这个机会,也真正的走出了这一步,那么本就走上巅峰的他,将会跟历史,有完全不同际遇。

 第四百零一章 湖泊和铁器

    灵州繁闹的工地上面,已经全面铺开了,本身,在韩琦没有抵达之前,还是按照原来的计划,以10个施工断面为基础,开启了庞大的工程,差不多断断续续30天左右。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当然了,不是全力开启的,一个庞大的,涉及到25万人,20万头牲口的工程,不是说大撒把,说上就可以上的,其中牵扯到的东西众多。

    哪怕韩琦这样的高官,再拥有一大批的属员,都未必能在短时间,协调好。

    渭州大会相对于这个工程来说,更加的重要,灵州的设想在怎么的大,没有足够的资金,也只能够小打小闹而已,人力在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下,就是一个噩梦。

    韩琦只是留下了两三个负责人,剩下的,全部都给调到了渭州,不过在渭州大会的第一天,收益锁定之后,他就逐步的把人给派回来了,不过少了他的亲自支持,整个工程效率并不是很高。

    到了韩琦到达之后,整个工程才算真正的进入到了快车道,在雄厚的资金的支持下,30多个断面,最少250个大小部分,全面的开启,整个灵州大地,充满了挥舞铁锹的声音。

    在距离西平府最近的一个断面上,这实际上是连接黄河的一条重要的主干渠道。

    在西平府西北地方,有十多个大小湖泊,沼泽构成的庞大区域,这里本身,是一片禁区,是草原上面的禁地,就只要从这里经过,稍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陷入其中,别说是人了,就连动物也是如此。

    这个总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的庞大区域,此时,却成为了整个工程的核心。

    最深超过12米,大部分的地方,都有挖掘和扩大的可能,只要把十几个湖泊滩涂,变成一个,这个计划之中,深度超过10米的湖泊,将会容纳1亿立方米,也就是0。1立方公里的庞大需水量。

    听起来不多,可是实际上,这对于周围改变巨大,庞大的水量,直接的补充地下水,同时,可以为周围提供足够的水源。

    按照一亩地需要补充200方的供水量来说,仅仅这一个庞大的湖泊,可以支撑50万亩土地,从普通旱地,变成水浇地。

    灵州的发展,也不可能如同面粉一样,面面俱到的撒到,西平府未来作为灵州制所,必须要提到很重要的位置,以这么一个庞大的湖泊为基础,可以给西平府的未来奠定基础。

    这么一个首要的工程,连韩琦也相当的重视,在用了三天的时间,处理完了整个遗留的事物之后,就首先到了工地上视差。

    作为整个灵州,最为庞大,也是土方量最大工程,这么一个工程使用的人员最多,1亿立方米的需水量,如果是一个平地上,直接挖掘这么庞大的湖泊的话,加上上面堤坝要空下来,最少也是在一亿以上。

    不过个低洼地方,加上这些湖泊,节约了差不多5成,这里实际上,可能在几百年,甚至千年之前,本就是一个湖泊的,只不过因为时间的关系,地理的变迁,这个湖泊消失了。

    可是在降水量较少的草原地带,依然可以保持着小规模的湖泊,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灵州的做法就是,在这个湖泊的基础上面,疏浚,让水深进一步的增长,并且增加需水量。

    湖泊需要足够深,才能够在枯水的季节,容纳足够多的水,要修建的相对较高,才能够在蓄满水的前提下,向周围的水渠注水。

    在电力和抽水机没有大量出现之前,调动水就非常的困难,传统的水渠,也就是依靠着自然的高低和重力来工作的,这中间,对于位置,还有走向,要求的非常高。

    这是第一个重点工程,最少1万多的西夏俘虏,正在军队的监控之下,干着体力活,同时,还有最少三四千其他人员,他们密集的分布在周围。

    人上一万,浩浩荡荡,在高处看下去,一万多人如同蚂蚁一样,这些俘虏,他们的工作相当的简单,就是挖土。

    挖土是一个技术活么,显然不是,说白了,这就是一个简单的重复劳动,几个人在画好的部分,开挖土地,然后把土放在牛车上面,然后拉走,会运送到不同位置的盐碱地上,对于土地进行处理,这也算是一个土地的综合性的运用。

    哪怕是从来都没有从事过这样的工作,只要鞭子和伙食,还是让他们很容易的服从,他们能够投降,当然想要活下去。

    不少壮年的西夏人,曾经是西夏军队的一部分,他们对于北宋来说,看法是复杂的。

    西夏一共才多少人,几百万人而已,可是几次攻击北宋,动用的都是几十万大军,抛开女人,老人,还有孩子,基本上成年的西夏人,都曾经有过侵略北宋的经历。

    这也是把他们当做奴隶,没有引起任何的问题的根本原因,这些都是敌人,不把他们弄死就好了,还要什么待遇,就算是在迂腐的大臣也不会这么做,更别说灵活和心狠手辣的韩琦。

    当然了,韩琦也不会涸泽而渔,在赵信那里知道了人力的重要性之后,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西北的荒凉,如果单纯依靠西北的本身的人口,是不足以支撑这么一个庞大的工程的。

    这种情况下,把这些西夏人压迫的太厉害了,甚至造成这些西夏人的死伤的话,最终还是没办法完工。

    到时候怎么办,难不成把宋人也拉过来,从事这么繁重的劳动,足够的食物,适当的降低一下劳动强度,这将会成为他们生存下去的关键,并且提升一些劳动效率。

    灵州不缺粮食,之前为了准备这一战,当然不可能只在军事设施上面准备,粮食这才是关键。

    没有军事设备,会让防守的能力有些下降,却不是不能克服,可是没有粮食,再怎么坚固的城防,也会被打破。

    棱堡是很强,你让他们三天不吃饭,甚至7天不吃饭,饿都饿死了。

    当时是为了30万的军队,准备了差不多6个月的粮草,军队上面,对于粮食的消耗较大,这些提前运送过来的粮草,在这一次西北之战之中,基本上没用。

    没错,就是没用,西北本身是有固定的消耗的,这一批军粮是额外的,现在这一批军粮正好用于了这个大型体系工程上面,给开挖的这些沟渠提供了基础。

    这些西夏奴隶,他们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他们不但可以吃饱饭,同时可以拿着全部的铁器的工具。

    前者是在西夏都没有享受过的,西夏条件恶劣,高纬度和寒冷,给了他们健壮的体魄,却没有足够的粮食,肉类生长速度的较低,一个人全部要吃肉的话,一年最少要三四百斤肉,这种情况之下,怎么可能,羊要10头,还是平均到每一个人。

    特别是到了冬季,大雪峰山,对于热量的要求又相对提升,这种情况下,本就有些稀少的肉类,难不成,都给他们吃下,吃了之后,第二年开春怎么办,怎么放牧,怎么生存下来。

    吃饱饭只是一个方面,另外一方面,更加重要,全部都是铁器,而且是精铁的工具。

    要知道西夏缺铁,铁的价格非常高昂,为什么铁鹞子是主力,就是因为他们有一套传承的铁甲,可是其他人,能够有一个铁质的枪头都不错了,一些二线部队,甚至连基本的铁都不能保证。

    这也是西夏除了铁鹞子这样的精锐部队之外,其他跟北宋军队作战之中,处于下风的根本原因,武器上面就不是代差了,按时一方的全副武装,另外一方的赤手空拳。

    连军方,都没有足够的武器,更别说是民用,要知道,这些工具使用的铁,一点都不少。

    铁锨是耗费铁最少的,只是一个薄铁皮一样的,可是铁锄,铁镐之类的,特别是最后那个,足足有一尺半以上的大小头,单纯头部的重量,就是七八斤的重量,这个在军队之中,普通的长枪枪头,这可以制作几十个了。

    不过这些看起来浪费的东西,对于整个攻城而依然,非常重要,这些工具,哪怕是在冻土上面,也可以轻松的挖开一系列的土地,让他们的效率很快,每天大概工作六七个小时,就可以完成既定的工作,享受到食物。

    他们也算是明白,为什么强横的西夏,没有打赢北宋,连自己都已经被灭了,跟奴隶和农民手中,都拿着精铁制作的工具,怎么可能不赢。

    他们还真的是想错了,没错,他们手中的确实是精铁,那是因为大名府提供了足够的精铁。

    当然了,这个西夏人意识上的精铁,只是比起普通的最基本的铁,高出一个档次的,比如说硬度在4。5左右的,比钢要低,却比一般的铁要好很多,这是大名府的招牌,在不断的熟练,并且逐步的熟悉的前提下,大名府生产量越来越大,同时,各种,质量也越来越好。

    这些铁料,本身就是已经打造好的,或者是得过来的铁料,经过了军营的铁匠,紧急加工出来的,质量不能给大名府的相比,可是实际上,通过商会的订购,最少20万只各种精铁工具,已经在运送的路上,同时还订购了一批其他的器材。

 第四百零二章 统筹体系

    让军械司来打造农具,那是很奢侈的行为,效率也不高,用军方使用的铁,或许不会的很差,却会相对比较浪费,因为这些不是专注于农具的,更别说,什么表面掺碳和组合钢铁的技术了。/全本小说网/https://。/

    术业有专攻,有时候,不是说钢就不如铁好了,在同样资金的前提下,合适的使用,不但成本会下降,效果也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大名府的铁的产量,已经相当的可怕了,别说是的二三十万各种的工具,就算是几百上千万,也不过是一段时间,就可以生产出来。

    不过从大名府到灵州,需要的路程相对比较遥远,哪怕是用800里加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韩琦一共送过来了两封信,都是在来渭州之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