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346部分

皇宋锦绣-第346部分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前有零星的死亡,数量太少了,可是总数不少,在2000多万的总数之下,几乎每个月,会死掉几百上千,这是养殖必须要出现的问题,同时,也生出来足够多的。

    只不过在统计数据了之后,韩琦隐隐的感觉到不好,普通的牧民,不懂得这个统计,可是在他的简单数字之中,这个死亡率在逐步的上升,已经证明了危机已经在积蓄。

    可是,他找不到任何的解决的办法,畜牧,对于他,甚至对于北宋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课题,别说一下子庞大数量的牲口,就算是的少量的,也是一个很难以解决的问题。

    灵州和西北,天然拥有畜牧的根基,这么一片庞大的地区,也算是河套的富饶之地,水草丰美,完全拥有大规模养殖的条件的,使用的,也是原来西夏的牧民加上西北的番户,他们对于放牧非常的熟悉,为什么死亡率会出现,积蓄着危机呢,这让韩琦很是想不通。

    实际上,原因很简单,灵州虽然拥有大量的牧草,却没有原来西夏五州之地那么大,在数量庞大的牲口,必然要半圈养的,比如现在这个牧场,就有30多万头牛马,羊的数量更多了。

    在原来的西夏,哪怕是再怎么富裕的部落,也不可能一个部落,就集中了这么多的牛羊,这种情况下,使用完全游牧的方法,就根本无法让这些牲口完美的生长,半圈养是唯一的方法。

    圈养,在后世,被证明,是最适合养殖牲畜的方法的,21世纪,虽然还有在草原上面放牧的,可是在中原地带,提供副食品最多的,就是养猪,上市公司之中的好几个,都是以养猪或者是处理猪肉为主的,这样大规模的企业,全部都是圈养。

    圈养是最适合畜牧业发展的一种养殖方法,可是在科技和养殖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前,集中养殖,那不是科学的方法,那是噩梦。

    集中养殖,在各种的粪便大量堆积的时候,容易滋生更多的细菌,和传染病,不好好处理,肯定要出问题,这也就是牧民所说的长生天的惩罚。

    在没有科学研究的时代,无法用普通的理由来解释的东西,只能够被视为是长生天的惩罚,或者是某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来解释,可实际上,都是细菌在作怪。

    哪怕是健康的人体内,都有无数的细菌,甚至说,某一些细菌的作用,到了了21世纪,都没有的找机理,可是不耽误赵信在北宋进行指点。

    一个良好而通风的环境,一个封闭而干净的养殖场所,同时,一些必要的消毒手段,还有畜牧用药品,这才是后世中国,养殖业大发展的根本原因。

    这个时代,没有科学棚舍,没有便利的通风条件和设计,连人的药品都不全,别说牲口用的,但是这里也不是后世大规模的养殖场,而是一个半放养的草原环境,只要搞好卫生,就能够让效果提升很多很多。

    如果说,对于棚舍的清理,只是一个简单的手段的话,他只是一定程度的增加畜牧业的产量的话,另外一个手段,就是黑科技了。

    牵扯到了微生物,肥料的堆积,甚至是基础绿肥的处理,这三者之中的任何一个,对于北宋来说,都是非常难以理解的东西。

    对于粪便的处理,在21世纪,他的学名是积肥,是对粪便这种天然的肥料的一些处理,让他的效用更强,更适合土壤的吸收。

    动物的粪便,或者是人的粪便,这是最天然的肥料的,早在春秋,甚至更早的时候,人类已经开始吧这些放到的土地之中,增加肥力。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也从粪便的使用,开始逐步的深入人心,肥料可以增加粮食作物的产量,这一点,谁都清楚。

    不经过任何处理的粪便,不但效果很低,还容易出现问题,比如不利于装甲的吸收,效果也不强,很容易散失掉。

    积肥的方法,是在近代才出现,以前是被动的使用,有时候好,有时候坏,科学的积肥,要一定的温度,通风,还有各种的菌类,通过发酵和细菌改变,把生肥变成熟的,更容易上到土地上面,还不容易的散失,会长期的增加土壤的肥力。

    这些如果要从科学上面来讲的话,就算是赵信也讲不明白,可是21世纪咨询发达的时代,带来了无数的信息,哪怕是在网上看小说,都可以看到这样的黑科技,他哪怕只是记忆了一点点,都可以使用到这个时代。

    灵州的牲口种群是非常庞大,2000多万头的牛马,在一个相当的长的时间之中,会在灵州长期的存在,牛马这样大型牲口,吃的多,当然也就拉的多的,他们的粪便数量非常庞大。

    如果换成西夏的时候,只是以放牧为主的话,随便丢在哪里,粪便缓慢的在土里面释放,增加的是牧草的产量。

    可是这是灵州,在整个西北的水利建设完成之后,可怕的水利工程,会带来数目庞大的土地,这些土地,在水浇之下,获得水浇地的面积惊人。

    在这样的天然条件之下,亩产激增已经可以预期的时候,再加上这个肥料,那就真的完美了。

    只要这个畜牧的种群逐步的的扩大,单纯数量可怕的,这些牛羊马,能够源源不断的提供肥料,这些肥料,甚至可以供给整个西北数量庞大的土地。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这句话,就是农民的种田的真实写照。

    水在庄稼的种植之中,非常重要,他却不能直接的代表着产量,它只是代表着一个有跟没有,还有基础产量的提升,在总量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再多的水也就没有什么作用了。

    有水和没有水,代表着是否能够获得收成的问题,但是如果的同样的地方,同样种植者不同的土地,好于坏之间,一方面是种植技术和勤劳程度,可是另外一方面,就是这些肥料。

    有经验的老农民,往往会寻找这样的一些东西,或者把自己家的粪便,拿过来使用,可是这些,并不是一个科学的方法,有时候,稍稍的过一点的话,还有可能,让这些肥料,全部的都浪费掉,甚至是会烧掉这些的庄稼。

    有经验的老农民,对于肥料的处理,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这个经验,不具备推广性,可是因为缺乏花费而整理出来的农家肥的方法,却具有很大的普遍性

    土地肥力的问题,对于植物的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江南的淤田,为什么那么的热门,不就是因为大量的淤泥构成的农田,天然拥有各种的肥料,产量很高么!

    这些肥料,或许不如那些淤田,可是在西北现在的水利条件之下,再加上这些肥料,一个可怕的产量,还真的有可能诞生。

    韩琦不知道这些堆积粪便的好处,可是从清洁棚舍这一点,已经证明了赵信建议的好处,赵信也在其中明确表明了,这里会处理变成肥料。

    在询问了老农民的前提下,韩琦也明白了粪便肥料的的好处,这可是提升庄稼产量的秘方。

    他只是没有想到,这个粪便,经过了科学的处理,杀菌,并且潮湿的发酵之后,一些土壤里面不容易吸收的部分,变成了容易吸收的,这些天然的肥料,效力比之前,最少提升了三五倍,然后在定海军科学的指引之下,西北的农田真的爆了。

    本身水浇地的平均产量,也就是在2。5石到3石之间,这个相对于普通的旱田来说,已经提升了很多很多,可是相对于江南的淤田,那就不如了,甚至远远不如。

    江南的淤田,最顶级的,甚至可以达到5石,甚至是6石的产量,任何一次淤田的开发,都会引来很多官宦和贵族的争夺,有时候,在动用了庞大的人力物力之下,最终获得的,可能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可惜江南的淤田很少,而且伴随着开发的继续,他们的产量,还是呈现出逐步的降低。

    这是这些北宋人看到的,甚至他们不理解到底是因为什么,可是对于21世纪的赵信来说,这很简单,肥力减少。

    植物的生长,需要的元素不一样,种植不同的庄稼,对于土壤之中的有效成分,吸收也不会相同。

    长期的种植的同一种作物,会伴随着大规模的种植,而渐渐的散失,这种情况之下,淤田除非再淤积一次,否则,他们的肥力就跟不上了。

    肥料是一种提升土壤肥力的办法,休耕和深耕,也是类似的方法的,也是修养土地的方法。

    西北的土地,本身就没有种植过庄稼,但是没有足够的腐败物质,只能够称之为生地,生地的产量有限,就算是有水浇灌,能够达到2。5石这个最低的数据,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

    可是哟了这个肥料的添加,那就大不一样了,最终,当大半年之后,整个种植的季节,最终的结束了之后,西北以平均接近4石的产量,震惊了整个北宋,一个边陲贫瘠之地,在如此的变化之后,变成了富饶之地,接近4石的产量,那也是南方最上等的水田,才能够提供的产量。

    这一点,韩琦根本没有意识到,可是单纯从清理棚舍这一点上面,他已经看到了好处,这个庞大的牧场,比起一个多月之前,他得到的数据,不知道好了多少,所以,他忘记了来到这里的目的,深入的跟牧场的负责人攀谈了起来。

    按照整个西北5000多万亩的水浇地来计算的话,接近1石的提升,会带来5000多万石的粮食,仅此一项,单纯最低的价格,也多达数千万贯。

    粮食对于西北至关重要,水利工程可以解决有跟没有的问题,可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面,投入相对没有增长很多的人力,却可以让的粮食生产大大的增加,这对于韩琦来说,也是至关重要,代表着灵州可以发展的更好,这个产量,进一步的夯实了整个西北的基础,让韩琦的根基更加的深厚。

 第四百二十七章 真正原因

    韩琦是一位很有想法的官员,同样的,他也非常的务实。(全本小说网,https://。)

    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带来的粮食,可是单纯的种粮食,只是能够解决温饱的问题,不能让他富裕起来。

    江南为什么富裕,粮食保证了可以养活足够的人,真正让江南富裕起来的,却是江南的茶叶和丝绸。

    这个从古代就兴起的中国的强势的外贸物资,一直都兴盛了千年以上,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几乎奠定了在古代,交通不方便时代交流。

    中国的不少的好东西,也是依靠着海上和陆上的丝绸之路,流传到了欧洲。

    比如说,火药,纸,印刷术这样的四大发明,对于整个世界的影响的,是革命和历史性的。

    韩琦在最初的时候,只是准备保证灵州的粮食的,边陲军州,一旦粮食可以自给,并且有一定盈余的话,对于这个军州的地位提升,非常的关键。

    在灵州和西北的农田水利建设成功的开展,耕地可以预期的时候,韩琦就有了更多的想法,比如说,让灵州富起来。

    灵州和议带来牛羊,最开始放在灵州,是一个困扰,可是在合理的利用,并且兴建了众多牧场,养起来之后,就变成了增长的来源,同时,跟西夏那边的药品和各种毛皮特产的交易,也是另外的一个方面。

    畜牧和农田,这代表着未来灵州的两条腿,也是西北的两条腿,商业则会盘活这些经济,一旦这些全面的获得推进的话,灵州的未来一定一片坦途。

    这段时间,韩琦注意力,更多的是放在应付这些保守派上面,可是来到牧场之后,却发现,快一个月不见,牧场的发展,比他预期的还要高,而且是高很多。

    在赵信的建议之下,牧场跟农田之间,居然有了相互促进的迹象,牧场可以产出的农场需要肥料,哪怕是最基础的底肥,需要的数量也很大,可是2000多万的牲口,不说全部供应,最少可以供应很大的一个部分。

    至于农场,赵信只是想到了青储饲料这个方法,并且在保州的时候曾经尝试过,或许种植产生饲料,不能够解决全部的饲料,却可以解决一部分,增加牛羊肉的产出。

    看起来完全没有关系的两者,联合起来,居然可以保证废物利用,从侧面增加了收入,有这两者作为基础,未来,跟辽国还有中原的交易,一定让灵州重现过去的辉煌,这让韩琦非常的满意。

    韩琦满意了,当然,讨论的就有些跑题了,本身,只是撑一撑这些保守派,伴随着的谈话的深入,韩琦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个畜牧业的提升,每一头牲口的肉长的多了,生的小牲口更多,同时长的更快。

    在2000万头这个巨大的基数面前,任何一点点微小的提升,都会创造出可怕的财富,更别说这样大幅度的提升,保守估计的,应该是3成以上,最多,甚至可以达到五成。

    原来,百分之三左右增长率,提升五成,差不多一年增长的几十万头各种的牲口,这对于灵州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本身可能需要调整,才能够在未来吸引移民的时候,把几百万头牲口给调整出来。

    现在,完全用不上,庞大的产出,不但可以让西北获得足够牲口,还会形成一个繁荣的市场,甚至在两三年之后,当这些牲口固定下来之后,会成为灵州一个固定的收入。

    正因为如此,韩琦的谈话,更加的深入,不单单是关于牛马之类,到底吃了多少,平常的基本数字,用这个来点醒这些官员,可是谈着谈着,发现自然的增长率非常的高,牧场的一切都很喜人,就偏离了主题,更多的是到了牧场的经营上面,甚至连清理粪便也关注了很多。

    说实在的,这些保守派的人员,本身是在韩琦的威逼之下,前来看看韩琦到底想要搞什么,可是当韩琦到了这个牧场之后的,却一直都在做别的事情。

    那些牛马,那些肥料,甚至是打扫卫生,韩琦本人也饶有兴趣的来打扫卫生。

    这些他们都懂,大领导的作秀,就跟皇帝耕田一样,说白了,只是一个象征的意义,真的让皇帝去耕田么?

    韩琦也是如此的,恐怕除了这一次,他来到牧场的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