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447部分

皇宋锦绣-第447部分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目前11世纪的科技水准,哪怕是有卡牌系统支持,风帆战舰的吨位,极限也就放在5万料,也就是极限为的1600吨左右,这是极限。

    对于中国式帆船,吨位的增加,不过是载货量,还有人员的增加,可是对于风帆战舰,吨位的增加可是非常可怕的,300吨,500吨,700吨,1000吨,这个代表着战列舰档次,一等战列舰跟三等四等战列舰遇到的时候,数量优势的,已经不能成为重点了。

    定海军的人员,不怀疑,定海军会在短时间,拥有这样的船,赵信会创造这么的神奇,赵信也不怀疑,一些甚至在21世纪,都相当先进的技术的出现,达到风帆战舰的巅峰标准,只是时间问题。

    作为海岛,特别是工业化为标准的海岛,一个巨大问题就在于运力,哪怕是定海军距离海州非常近,只有四五十里的样子,可是波涛汹涌的大海,还是让运输相当不利,哪怕是这已经成为了北宋沿海,最为繁忙的航道,也同样是如此。

    定海军之前,只能够依靠着本身自有的海上运输能力,来支撑定海军的需求,最多是来自于南方的一些商船,就算是赵信,也没有意识到,在北宋海商,拥有这么庞大的运力。

    这一次的木材进口,一下子把这个运力给释放出来,众多国外海商的加入,让丁海军的各种货物更加的充足,运输力一下子提高了数十倍的,无论是原材料,还是货物的运输,都有巨大的提升,定海军的工厂,终于可以全力以赴的发展,不用等待原材料,制造出来的商品,也不用左右衡量,选择最佳的产品,而是寄托着这个运力全部的运出去。

    定海军位于整个北宋各地的合作伙伴,还有直营的一些商铺,成为了这一运输措施的直接受益人,特别是南方的。

    本身,定海军在洪泽湖建立了一个周转基地,以洪泽湖为中心,借助着淮河,进入到京杭大运河,然后输入到整个中国的北方。

    这是定海军的重点和命脉,从秦汉开始,中国的北方,都是发展的重点,这里历史悠久,开发的深度也高,只要稍稍的休养生息,就可以获得庞大的人口和财富。

    可是在三国开始,这种情况微微的发生的偏转,特别是东晋,几乎是以南方跨江而治,这种被动的南迁,直接影响了南方,南方开始开发。

    中国的南方,本身在气候条件上面,比起北方要好很多,只不过因为多年没有开发,原始森林,还有一些因为炎热气候,形成传染病和瘴气,这让南方成为了一片死地,从汉唐,南方都是被流放的所在。

    中国民族是勤劳的,他们在生存压力的逼迫下,面对死亡尚且不怕,更别说是一些瘴气,瘴气只要不靠近,未必会死人,传染病也是如此。

    瘴气会随着人类活动的发展,逐步退散,这么一步步的从湖北南部开始,湖南,一直到江南,现在的长江流域,除了少数地方,已经成为了鱼米之乡。

    之前,定海军也考虑过江南,以现在长江的贯通程度,从定海军开启的船只,可以直接运送到长江的腹地,通过几个港口转运,可以迅速的深入到长江中下游。

    只不过,之前运力有限,只能够兼顾的江南的几个重要城市,最多就是上到建康。

    现在,有了海船的庞大运力,整个长江流域都可以兼顾,定海军商品的营业额进一步的提升。

    同时,这些海商的出现,代表着更广阔的的市场打开了。

    每一个远渡重洋的海商,就代表着一个地区的富豪,能够拥有超过万料大船,并且装满了各种货物来到北宋的,他所掌握的财富有多少,更别说北宋的产品,在当地的价格,比起北宋本地的,不知道翻了多少倍。

    这些市场的大开,代表着定海军的产品,传播的更加的广泛,可以为定海军获得更多的收益。

    丁海军的产品,是立足于北宋市场的,不少的产品,价格相当的低,只有足够的广度,才能够获得巨额的利益。

    比如说,定海军铁器,酵母,各种的基础物资,这些老百姓生活中,必须要接触的东西,才是定海军获得利益的关键。

    这些东西,在这个时代,不符合海商需求。

    海商船大小有限,哪怕是2万料以上的大船,甚至是3万料的,他们的载重能力有限,远渡重洋,必须要带上最小的,利润率最高的产品的。

    定海军的这些产品不错,或许运送到海外,也可以获得不菲的利益,比如说,铁器酵母之类的,可是这些东西,全部装在一起,装满一艘三万料的船,可能也就是几百上千贯左右,获得收益,也就是几千贯。

    这个时代,因为独特航海形态,万里海疆而来的成本相当的高,甚至船员水手们,滞留半年的成本也相当高,一次航海,如果不能够获得数万,甚至是更多的利润的话,根本没办法持续下去。

    海商们选择的,要么是量大,较为昂贵的产品,要么是稀有的奇珍异宝,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足够的利润。

    为什么中国会在相当长的时间,成为世界商业的中心,原因很简单,中国拥有远洋所必须要的商品,可以跃升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利润的商品。

    别的地方,可能一个,已经足以让一个国家立足,可是在中国,却拥有三个。

    三个已经是极限了,哪怕是经过了千年的发展,到了十八九世纪,中国对外主打产品,依然是丝绸,茶叶和瓷器。

    这些才是能够获得巨额利益,单纯是从中国运送到阿拉伯地区,都可以获得数倍,甚至是十倍的利益,可是这些利润,从阿拉伯地区,运送到了欧洲,还会翻上几番。

    整合下来,从中国,送到了欧洲,瓷器丝绸这种高端产品,翻一百倍,也算是正常,就算是茶叶,也有几十倍的利润。

    这样的产品的,在整个世界,都相当少见,从原产地到另外一个销售地,能够有10倍的利润,已经算是不错了,100倍,却是寥寥无几。

    不过,丁海军也有高端产品,比如说玻璃制品,丁海军的水晶坊,在汴粱掀起了狂潮,吸引了整个北宋的贵族的目光,这不单单是玻璃镜,还有其他奇思妙想设计。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人力的作用下,更加的精彩绝伦,在玻璃还没有普及和大众化的时候,显得异常珍贵的。

    这并不是丁海军产品的全部,武器才是最关键的,在知道了这些海商们的国籍分布之后,开始有针对性的进行开发。

    富含印度佛教的一些装饰品,比如说玻璃,钢铁,还有其他的,看起来简单,却符合各国的国情,还有就是武器,不是普通的武器,而是神兵利器。

    普通的武器也可以,一两件武器,或许入不了海商们的眼,可是成千上万件武器却可以。

    只不过,在热武器没办法普及,定海军没有熟练的掌握热武器的前提下,大规模的向外出口武器,还是不被允许的。

    不过这些难不倒定海军,既然普通的武器没办法,普通武器在小于万的前提下,根本就吸引不了海商的注意力,无法符合海商们的要求,但是神兵利器就不同了。

    神兵利器,在冷兵器时代,是至高无上的,一个勇猛的武将,再拥有一把合适的武器,所爆发出来的战斗力,一定是倍增。

    不过斗将之说,多处于唐之前,甚至到了唐的后期,就没有多少人斗将了,原因很简单,弓弩不停加强。

    汉唐早期弓弩,只要有一身出色的铁甲,再加上不错的武力,就可以无视弓弩,猛将的作用,发挥都了极致。

    可是汉唐之后,伴随着制作弓弩的技术的提升,弓弩的威力也越来越强,任你强如关羽吕布,也不是血肉之躯的,面对着三国时期的箭弩,还可以抵挡,北宋时代,强弩层出不穷。

    比如说,神臂弩,可以力破700步,力量起步就是20石以上的,血肉之躯,再怎么强横,又怎么跟钢铁比较,特别是大量聚集在一起,形成的钢铁防爆,任何人都难以抵挡。

    按道理说,因为斗将的逐步没落,可是武将们,对于神兵利器的追求更多了。

    虽然没有了斗将,没办法彻底的发挥出神兵利器战斗力,可是在混乱的战场上,神兵利器的作用还是很大,一件神兵利器,或许能够在战场上救命的。

    甚至如果有钱的话,大规模的装备神兵利器,也是有很强的作用的,一些精锐,人人手持着神兵利器,是可以改变整个战场上面的格局,甚至主导两个国家的命运。

    就一如之前,辽西之战时候,哪一个重甲骑兵,哪怕只有2000人,却可以凿穿数万人的阵营,在十万,甚至是更多的战争之中,取得了巨大的作用。

    小范围的销售神兵利器,对于定海军和北宋的影响,远没有数以万计,甚至是十万计的精良的武器那么的大,原因很简单的,因为定海军有优势,不说热武器。

    一旦换成热武器,那就不一样了,除了弓弩这样的神兵利器,其他的面对着热武器的强势,跟普通的武器比起来,没有多少的区别。

    就说目前定海军普及长弓,也可以压制住这些神兵利器,从某种意义上面,这样的神兵利器,对于长弓为主的北宋新禁军,也没有多少的效果,神兵利器,可以力破重甲,这个力破,是针对普通的铁甲来说。

    铁甲再厚,面对着这样的神兵利器,也没有太多的效果,可是钢甲就不一样了,特别是通过了定海军生产的,表面处理过的钢甲。

    因为大量生产的关系,他们的硬度在58到59之间,这样的硬度指标,或许不如神兵利器,可是相差不多的。

    神兵利器的效果,只是针对普通的铁甲,铁跟钢巨大的硬度对比,再加上通过了合理的范围,切割和磨练出来的刀锋,足以显示出切金断玉的神奇。

    钢甲就不一样了,本身的硬度相差不多,最多也就是0。5左右,再加上厚度和整体性能,就算是不如神兵利器,也可以抵挡一二,最少不是简单的一两刀能够劈开的。

    这就可以了,在长弓为主体的部队之中,重甲步兵所起到的作用,不过是延迟一部分攻击部队的锋芒,然后,就是长弓洗地的时候,这个时候,哪怕是拿着神兵利器,面对着穿透力强横,甚至有破甲作用的长弓,结果不言而论。

 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

    冷兵器时代的作战兵器,在不断的发展,不过总体的发展,是逐步的走向远程,大名鼎鼎的蒙古骑兵,也是弓骑兵,而不是单纯的骑士,而且在政府了回回之后,获得了攻城武器回回炮,这才对南宋保持了强大的压力。全本小说网https://。

    原因很简单,早期的步兵之间的攻击,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是很正常的。

    除非是正规士兵,对上毫无防护的轻步兵,否则的话的,以一当十,以一当百这种的,很少出现,都是正规军,而且装备差不多的前提下,双方的伤亡数量也是差不多的。

    真正攻击力强,而且无损的,就是远程,从唐朝开始,伴随着对于弓弩的研究的深入,弓弩的作战能力也开始提升,到了宋朝,辽夏宋三国,都有远程攻击武器。

    远程的攻击,总是比近战,效果好很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无损的获胜,比起一般兵种来说,要强横很多。

    正是有这些基础放在前面,长弓这才可以在北宋大规模的普及,在以长弓为主体的作战方法之中,无论是重甲步兵,还是重甲骑兵,它们的所有的作用,就是为了帮助长弓拉开空间,在保持距离的前提下,长弓的威力,可以尽显。

    神兵利器,或许对步兵和重甲目标有一定的杀伤力,它增加的是杀伤力上面的,对于防护能力,没有多少的增加,赵信当然不可能把精心打造的钢甲,给流出去,这样的话,哪怕是拿着神兵利器的将领,面对着长弓,也跟普通人没有任何的区别。

    正是清楚这一点,赵信把这个神兵利器摆上了商品台,甚至不惧怕流入到辽国。

    在赵信看来,流入辽国一部分的神兵利器,对于北宋没有太多的影响,反倒是可以获得一些利益。

    辽国跟北宋不同,以武立国,神兵利器,对于辽国将领的吸引力,远在北宋之上。

    在过去的一年多之中,赵信陆续已经送给仁宗超过100把的神兵利器了,并且推荐了这些神兵利器的去向。

    或许,仁宗没有认识到神兵利器的鸡肋作用,可是在发现了北宋最顶尖的匠人都没有办法仿制,不存在泄露的前提下,当然是按照赵信的建议来,其中的8成,已经通过各种的渠道,流入到了辽国。

    神兵利器,那是切金断玉的武器,本身就比较难得,价格非常高昂、

    神兵利器,在北宋大名府的拍卖价格,都超过2000贯,到了辽国,留更上一层楼,翻了十几翻,最少也达到3万贯,这还不是现金,而是一些辽国特产,比如说骏马,比如说各种珍贵的药材。

    这些商品放在北宋,同样是紧俏的商品,只要稍稍的降低价格,就能够轻松的销售出去,比起在辽国的折算价格,最少翻两倍,扣除其中路上的运输费用,还有必要的打点花费,一把武器利润几乎可以达到7万贯左右。

    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刚开始,仁宗或许会想着,对这些流出控一控,别流出太多了出现问题的。

    可是当第一批10把,经过了一个月的时间,成功的销售出去,并且拿到了辽国的一些特产品回来的时候,仁宗蓦然了,10把70万贯,这些武器也是白得到,虽然他不知道赵信哪里的本钱是多少,可是肯定会比拍卖的价格低,按照一千贯的标准,10把1万贯的成本,换到了70万贯。

    70万贯,绝对不是一个小钱,哪怕是对仁宗这么一个富可敌国的皇帝,说实在的,北宋的财务紧张之后,北宋的皇宫就没有宽裕过,在整个封建王朝之中,也只有北宋,是没有大规模的兴建和修缮宫殿的。

    宋朝在历史上,留下了波澜壮阔的清明上河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