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460部分

皇宋锦绣-第460部分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原别的都好,一旦遭遇到台风天气,受到影响是最大,一旦台风登陆,连现代化的房屋和钢铁都能够掰断,更别说原住民的房子了。

    或许,在早期,原住民们都是在平原居住,可是伴随着自然的影响,逐步逐步迁移到了高山之上。

    抵御风力,最好就是山脉,逐级抬高的山峰,再强大的风,在山峰面前,也会大幅度的衰减,特别是复杂的山区,强风最多影响到外围。

    哪怕山上有危险,自然环境也比不上平原的,却没有风球的危险,面对着伟岸的自然之力,原住民只能做出选择,这是残酷的自然选择,也是在无数血泪造就的结果。

    原住民,无法解决,并不代表着丁海军无法解决,在琉球,山脉是主体,中部的山脉,几乎占据了琉球大部分领土,可是边缘还有北部的平原,面积也非常的广大。

    传统木屋石屋,因为强度的关系,无法抵挡住强大的台风,可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可以,同样的,一些独特的设计,还可以减少风对建筑物的影响,这样,就可以建立城市了。

    当然了,台风到来的时候,肯定还会有影响的,就算是发达的后世,一旦台风登陆,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可是跟工业和土地比起来,一切还是可以接受的。

    目前,丁海军在琉球上面,只有一个定居点,在选择上面,定海军派出的人员,就是在琉球北部,后世台北的地方,建立了临时的据点,这里不但有港口,还有广阔的盆地,是整个琉球最好的一个地方。

    暂时因为人手的关系,没办法开荒种地,这里的土地是荒地,长期的各种植物的生活,相当肥沃,只要种植,肯定是会获得不错的收获的。

    台北虽然是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因为日照和海洋气候的影响,气候条件相当的好。

    现在,定居的人太少了,还有相当多的人,是必须要负责的安全保卫的,剩下的,需要建设,没有时间开荒种地。

    不过大自然的长期恩赐,让这里拥有很多的食物,野外的食物,在无法辨别是否有毒的时候,不会贸然的实用,采集的效率也相对较低,可是仅仅是这个盆地上面的野生动物,就可以解决不少问题。

    在最初的时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的,派出一部分的士兵去打猎,都可以解决几百人的伙食问题,这些人在最初的运输条件下,在琉球扎根了下来的。

    不过到了后来的,伴随着丁海军解决了运输的问题的,大量运输力量的到来,基本上打猎很少了,最多是打打牙祭。

    运力的提升是一个方面,各种的脱水食物和罐头的出现,极大的减少了补给,相对于原来,直接运送粮食和各种食物的情况下的,处理过的食物,特别是脱水之后,重量大大的减少,可是营养价值却没有减少多少。

    以碳水化合物和油脂为主体构成的食物,经过了脱水处理之后,整体的重量,可能只有之前的四分之一,只要加水,就可以补充一天的消耗,等于说,原来的保障条件,同样运力的前提下,可以保障四倍。

    定居点暂时没有扩大,还是原来的人员,哪怕是运力足够的前提下,也没有扩张。

    这个琉球,在赵信的计划之中,有这非常重要的用途,真的弄些海商们上岛,也麻烦不是,赵信不会怕,未来的丁海军海军是天下第一,在陆地上,或许有人能够呲牙,在大海上面,绝对没有。

    真的有人争夺了的,大不了打回来,可是没有这个必要,为丁海军增加一些难度,暂时,只有值得信任,才会被派往琉球,而关于琉球的信息,也只有少部分人知道。

 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余量

    这是为了控制,也同样的,定海军开发琉球的脚步,没有那么急切,定海军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可是现有的面积,已经够用了,没必要开启琉球计划。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在几个月的时间之中,这些前期上岛的,着实吃了不少的苦。

    前期,运输不稳定,甚至有时候,因为风浪或者意外,晚上一两天,甚至好几天,他们会面临着食物都无法补充的威胁,打猎人员不得不每天出动,用捕猎野味来补充所需要,甚至某些时候,不得不是大部分。

    后面,运力稳定了,特别是一些方便食品的出现,在减少了重量之后,食品有了保证,不过因为人员没有增加,补给减少的吨位,都给了物资了。

    后者是重要的,可是在没办法本地完成需求的前提下,建筑物资的运输的,可是要了老命了。

    一座20多米高的棱堡,按照一楼面积为2000平方米来计算的话,大概重量为3万吨左右。

    在后世,也就是是几艘万吨级的轮船,就可以送过来,可是在这个是时代,那是好多船才可以。

    琉球跟定海军,相隔数千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只能够依靠几艘船来运输,这些船只,慢慢的运上来的,一次性,也就是一两百吨的样子,就算是四艘船,平均一周过来一次,从开启这个项目到现在,也不过是来了的十几次,算下来,总数也就是三四千吨。

    这个数字的,连棱堡的十分之一都达不到,要想节约,必须要本地烧砖,技术不成任何的问题,红砖从出现之后,就已经达到相当程度,在人力的帮助下,达到了极限,可是却没办法。

    在这里,就算是的明火,都是严格的限制的,在夜间,会有专门哨所,保护这里的安全,炊烟和火光,都是严格控制。

    毕竟,他们只有几百人,还肩负着开拓的任务,不引发土人的注意的,就不引发,他们还远没有到完全开拓的地步。

    因为运力不足的,没办法起棱堡,却运输了一部分的水泥和钢材,这已经是定海军的极限了的,这部分的物资,也被严格的利用上来,用于定居点的兴建。

    这些钢材,都不是最简单的那种,而是专门经过了挑选,定海军目前的建筑,分成高层建筑,最高可以兴建13层的建筑,多层建筑,大概是6,7层,还有普通两层小楼。

    在这中间,因为钢铁厂的出现,整个定海军的钢铁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程度,高品质的钢材不断的出现,也建设了钢构的建筑。

    钢构,比起普通的住宅来说,有巨大的优势,那就是建设更快。

    以钢铁作为骨架,重量比起一般的建筑要重,却不用考虑水泥凝结的速度,说白整个钢构住宅,他们的所有受力点,都是在钢铁上面,四周填充的,只是墙体,只要稍稍建设几天,水泥干掉,这个住宅就可以入住了的。

    在棱堡没办法成为标准的配备的时候,钢构,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考虑到了这些建筑的军事用途,外围的墙壁,必须要用高标号的水泥,还有最少四层的砖头兴建,以保证他的防御强度,可是内部的一些构造,那是能省就省了。

    以钢构为主题,组合的钢材,搭建了骨架,然后用水泥和石头组合,构筑了第一波的营地,从开始施工,到建设完成,只用了20天的时间的,这还是在等待材料之中,总共用去了各种材料1200吨左右。

    因为高度的关系,整个楼是15米的,却不是5层,而是3层,钢构没办法建立太多的层,在定海军,四层已经是极限了,可惜没有足够的人员和装备,简单点修建了三层。

    好在,有大量组合式床体,最多3层,4层的高低床,5米的层高跟3米的层高,容纳的人员区别不大,可是建设的难度却简单了很多。

    一个3层左右的楼房,却拥有可以把400多人都给容纳下来的,总算是摆脱了最初帐篷的生活。

    要知道,最初的时候,完全是在帐篷之中居住,每天,最少有50人,必须要值夜,帐篷在其他的一些东西的配合之下,主要是铁丝网,这样才能够起到足够的预警作用。

    可是帐篷,总是比不过墙壁,一把刀都可以划破帐篷的,可是对于建筑物,特别是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用冲车,都很难的打破。

    不是棱堡,又出于居住的方便,没有如同棱堡那样完全密封,大部分的房间,还是有窗户的存在。

    好在,不是全面的开放,每一个窗户,都经过了处理,用大量的螺丝固定了窗户的。

    一个个的大螺丝,需要用众多的扳手固定,就算是熟悉螺丝,用工具来拆,都需要半天的时间,更别说这些土人根本不知道。

    每一个钢条都是酒杯粗细,高碳钢组成,非常坚固,不是简单就能够破坏,就算是有窗户,也让敌人不容易攻击进来,在战时,可以关闭的精钢所制作的三个大门,保证足够防御能力。

    大楼是最后的防线,能不动用,还是不动用,在建设完了大楼,有了一个基本的支点之后,更多的是放在外围。

    在外围,用铁丝网,兴建了第一批的防御,铁丝网是新的产品,通过拉丝机,拉成一个个细长条,在拥有一些简单的木材的前提下,就可以拉成一个防护。

    这种本身是在自动武器和火枪出现之后,才出现的防线结构的,却在11世纪出现,虽然没有走向战场,却可以对长弓队进行保护。

    在有专门的工具的前提下,可能不足一炷香的时间,就能够布置完毕,这个时间,或许在之前的北宋,不可能拥有这么长的反应时间,可是在拥有了望远镜的前提下,让反应的时间,从几公里,增加到了十几和二十公里,完全可以在发现对手之后,立刻进行布置。

    铁丝网,对于行进的目标,有巨大的阻止作用,骑兵的威力,是在速度上面体现,高速之下,哪怕是细细的一条铁丝网,也可以变成锋利的刀具,割裂一切。

    有铁丝网,还有重步兵的帮助,阻止对手的时间就可以大大增强,实际上,在废掉了重骑兵快马冲阵这一点,重骑兵的优势就减少很多,在没有速度的情况下,跟重步兵硬碰硬,本身就不占优势,再加上长弓在背后,威力倍增。

    这个,也被利用到了这里,无论白天夜里,都会布置密密麻麻的铁丝网,三层的网络,足以在夜间,避免被人偷袭到的近处,给守军反应的时间。

    接下来是陷阱和这个楼本身,这些立体性的防御,足以抵挡住10倍正规军的攻击,更别说土著了。

    毫无防护,使用的只是最简单的武器,甚至连铁器都没有多少的土著,他们根本啃不动,武装到了牙齿的守军。

    未谋胜,先谋败,这是定海军最擅长的,从保州之战,就形成的传统。

    赵信或许在攻击这方面,没办法帮助定海军很多,可是能够给的装备上面,各种辅助物资上面,已经做到了机制,他始终相信,给与士兵足够的防护,先罩上一层乌龟壳,是可以提升的战斗力。

    在有了稳定的基地,并且逐步的扩大这个定居点的前提下,这些守军,才选择向外探查。

    他们的第一任务,就是建立一个牢不可破的定居点,第二个任务,才是立足在这里,搞清楚周围的情况。

    在最初,连自身的安全都没办法保证的前提下,他们根本不敢乱动,一直到安全性能有了保证,因为发防护的关系,负责安全的士兵数量大规模的减少之后,才四处探查。

    不过四下探查的范围,仅仅局限于,盆地附近,主要是弄清楚盆地的具体范围,到底有没有土著活动的迹象,并且绘制出比较详细的地图。

    盆地,代表着山脉环卫,在特定的地方,设立防卫点,就可以把整个盆地纳入其中,成为安全的所在的。

    在初步稳定了之后,派出了差不多50人组成的队伍,分成几批进行探查,他们都是军队之中的佼佼者,也进行过野外生存能力的培训,可以深入到密林深处。

    留在营地的人员,除了一部分,依然负责警戒,保证整个定居点的安全之外,其他的人,也没有停止劳动。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继续的建设房屋,为以后大规模的进入做好准备。

    现在,定海军因为运力的关系,不可能大规模的派遣人员上来,可是也做出了承诺,一旦运力得到满足的时候,必然会大规模的派遣人员上岛的,到时候,这里就会逐步的密集。

    他们的任务,是在目前的状态之下,再兴建4…6个楼房,还有一系列洽谈的建筑,以保证整个定居点,能够容纳3000人以上的人员。

    在大规模的修建房屋的同时,也开始修缮了码头,以目前简陋的条件之下的,无法让2000料以上的大船停靠,最起码,要可以停靠1000料的船只停靠。

    没有一个码头的前提下,又没有开发出移动的码头的,之前的运输,更多的是这边,利用小木船慢慢装卸。

    在营地之中,有四艘足以容纳12个人的划桨船,这样的船只,在过去的几个月之中,完成了所有的物资装卸和补充。

    这样的小木船,在大海之上,是非常危险的,同时效率相当的低,只有码头,哪怕是停靠小船,也足以解决问题。

    1000料的船只,在海船上,不算很大,却已经可以横跨海洋,目前,定海军已经在泉州附近,租下来了一大片的地盘,用于兴建仓库和码头的,到时候,从定海军过来的大海船,可以直接在这里装卸,转运,然后换成1000料左右的帆船,进入到台湾海峡。

    或许,1000料的船,不如大船那么的抵抗风浪,却可以直接进港,停靠下来的装卸速度,不是在外海,一点点周转能够相比的。

    琉球的发展,恐怕连最初都算不上,却已经是定海军能够做到的全部的,赵信一直都关注着这里,这会成为定海军扩张的基础和腾飞的基础。

    实际上,最初在开发琉球的时候,赵信的想法相当的激进,这么庞大的一个岛屿,必须要发挥作用。

    可是先头部队上岛,中间遇到了无数的问题,特别是因为风浪,造成一艘运输船耽误了7天,才上岛,按照计算,岛上的食物已经断了5天了,如果不是当时的负责人,看到天气情况,当机立断的,冒险派出2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