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48部分

皇宋锦绣-第48部分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中国最初的长弓兵,不是如同英格兰长弓这么的简单,易于寻找,在证明长弓不适合发展之后,就没有人在里面花费心力了,也因此,中国没有出现长弓,却恰恰错过了这个比较适合北宋的武器,相对于肉碰肉的步兵对决,弓兵和重步兵的组合,才是针对游牧民族的最佳武器,他的投射能力数倍于弩车和普通的步弓。

 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

    作为一个历史学者,赵信对于长弓有兴趣,不但看了视频,也研究过中国历史上的长弓,在唐代之前,还是有一些单体弓的,不过哪一种单体弓,走的跟英格兰长弓,是完全不同的科技树,他更加重视强大的威力,普遍的弓力都大,由大力士来使用,作为战场破阵,或者精准射击来使用的。全本小说网,HTTPS://。m;

    这样的使用方式,不能说错,伴随着复合弓和反曲弓的逐步流行,同样威力前提下,更加方便携带的短弓,成为了发展的主流,单体弓,更多的是放在了弩车之上,或者是三床弩上,几乎已经失去了发展的方向。

    纯粹的蚕丝,或者亚麻丝,在天然的纤维之中,都算是弹力较大的了,跟真正的动物筋比起来,差得还是巨大的,这也是这两者,都没有成为弓弦的根本原因。

    在一般的硬弓,都超过3石的时候,相当于后世近300磅,这样是军中精锐射手常见弓力,就算是一般的军中射手,1石弓也是最起码,这也是100磅以上,可是长弓,120磅就是比较猛的了,这样的磅数,只是跟普通的弓相当,跟2石,3石,甚至是4石比起来,差得巨大,更别说落月弓这样,让人难以想象的15石硬弓,那就不是弓了,就是弩,是人工操纵的弩炮。

    长弓因为独特的结构,巨大的弓身,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力臂的作用,所以,长弓比短弓可以储蓄更多的能量,所以长弓的威力较大,反而到了拉力上面,就减小了许多。力臂更长,就越发的省力,这也是英格兰长弓的可怕之处。

    英格兰不但使用了长弓,也发明了适合长弓使用的战术,巅峰时刻,英格兰军队之中,四分之三都是长弓手,用长弓攻击侧翼,骑兵和步兵作为辅助,重骑兵数量根本不可能很多,轻骑兵和不披马甲的重骑兵,根本无法挡住长弓射出来的强悍重箭,这才是长弓发展的正确方向。

    最强的,永远不是最适合,在证明长弓不适合发展之后,就没有人在里面花费心力了,也因此,中国没有出现长弓,却恰恰错过了这个比较适合北宋的武器。

    没错,就是最适合的,因为他存在了大规模制作的可能性,就这一点,就完爆各种弓弩,因为他使用的是一种中国大量出产的,不存在稀缺性的东西作为材料,制造简单,这代表着这样的弓,可以大规模的生产。

    长弓的弓身,使用的是中国最常见的榆木,这玩意,野林子漫山遍野都是,就算是几十年大规模生产也用不完,就算用完了,还可以种,基本上10年左右的榆木,就可以成为长弓的材料,不必等到30年,50年,那个年份的也可以只不过硬度有余,可是韧度不够,反而不太合适。

    至于弓弦的材料,中国养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这个中国独特产品,几乎一直都是在中国大量的养殖,很少在国外出现。也就是到了19世纪之后,才慢慢的流传出去。

    中国的丝绸产量,哪怕是在宋朝,也相当惊人,其中,一些不太适合丝绸的蚕茧,还会丢掉,只是把这一部分拿出来,就足够用了,对于丝绸来说,断线,或者是一些粗大地方,必须要截断,截断之后,就无法纺织,可是对于最长只有1。85米的长弓而言,哪怕是断掉的,也足够长,变废为宝,这是何等英明。

    正因为产量巨大,这个巨大是相对于普通复合弓的弓弦材料的,无论是动物筋,还是陨铁丝,都不存在普遍性,一个动物身上,才有多少,必须要是牛,马,猪等大型动物的身上的才可以使用,一条筋废掉了,就没办法用,这是制约弓箭大规模出现的关键,北宋穷全国之力,也就是几十万弓,这已经是极限了,可是如果换成长弓的话,轻松过百万。

    南方的桑蚕,北方的柞蚕,赵信甚至还记得一个数据,中国在解放前,丝绸产量基本上都在2。5万吨到3。5万吨之间,其中可能会出现两三成的废品,这部分就高达5000吨,一根弓弦才使用一个柞蚕茧,10个左右的桑蚕茧,这才多少,5000吨的废品,一个榨蚕才20克左右,桑蚕更是只有两三克,每年5000吨,着代表着多少弓弦。

    2000万以上,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制约弓箭的最大的弓弦问题,再也不存在了,同时蚕丝甚至不是首选,早在汉代都开始种植的亚麻,也是最佳的弓弦,它甚至比蚕丝更多,只不过加工起来稍稍的麻烦一点,也存在着占据土地的问题。

    数量优势这一点,就足以压倒一切,后世的热武器时代,就出现了钢铁投射的能力,有效的解决了游牧民族和骑兵,长弓不能够说达到了热武器的程度,却拥有热武器的雏形,比起普通的弓箭,长弓可以射出的箭更多,钢铁投射能力更大,稍稍训练过的长弓手,就能够完成120次射击,这在普通的弓箭手哪里,是不可想象。

    中国古代,或许有人研究道理,研究文学,却偏偏没有人研究这些物理,没有形成体系化,也就错漏了这么一个优秀的武器,现在,赵信把它重现出来,只要朝堂上重视起来,以宋朝的生产力水平,这么廉价,容易制造的弓,随时就可以制造出许多,制造渐变,训练不难,这就是长弓的优点。

    复合弓的材料,也可以大量生产,以王朝为基础,可以利用各种方法控制,可是跟长弓的造价比起来,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或许大宋再挤一挤,还可以挤出来几万的复合弓的材料,可是弓箭手没有那么的多,一个训练有素的弓箭手,那不是短时间能够达到的,首先要力量够,然后还有一定的天分,最终,经过专业的训练,长时间的训练才可以,大概两三年的时间要有的。

    正因为如此,热武器的出现才取代了弓箭,初期的热武器甚至还没有弓箭厉害,可是他容易训练,只要掌握开枪的方式,稍稍训练就能够上战场,长弓也有类似的优点,相对于普通的反曲弓和复合弓的弓箭手,首先,要能够拉开这个弓,1石以上的力量,然后要长期训练形成感觉,在战场上,要参考风力,位移,甚至是提前量,这些都做好了之后,才是一个合格的弓箭手。

    长弓不同,首先,它的力量最大才1石,小的才半石不到,这就增加了选材的范围,只要是能够当兵的,除了极少部分特殊的,一般的壮年男子,都可以拥有这样的力量,精锐的长弓手,当然跟短弓手一样,需要很多专业的技术,可是战阵之中,就没有这么精细了,因为长弓,从来都不是精准设计的,它的出现,就是范围射击的。

    一两个精锐弓手,带上十几二十长弓手,形成一个团队,由他们来指挥,然后,用抛射的方式,密集的攻击,初步的长弓手,他们只要训练简单的开弓方法,知道那个角度,用多大的力量来射出,然后根据小队长的指挥,进行规律性的射击,这就完了,可能专业化的训练,还需要加强,可是这些就足以上战场了。

    长弓手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训练,弓箭手的训练,说白了,还是射箭次数,就算是孙吉这样的,连续60箭也会耗费巨大,必须要休息,长弓手在长箭的投射能力上,是同威力短弓手3倍以上,这代表着什么意义,天赋一样,都要训练相同次数的弓手,长弓手的训练效率起码是短弓手的3倍以上,甚至更长,这样也更容易积累经验,训练成型。

    在完全没有什么变化的前提下,一下子把军队的弓箭手扩大20倍,这什么概念,弓箭海将会形成,整个北宋的时期,除了少部分全重甲,连马也披上重甲的重骑兵无法对付,其他的不是横着走,最多,用四分之一左右的步兵和一部分骑兵护卫侧翼,防止被偷袭就可以了。

 第八十六章 最适合北宋

    丝绸坊中,临时抽调出来的几个手巧的妇女,对着蚕丝进行折叠,要从1200米左右,折叠到1。7米左右,不停的对折就好了,这样最节约,刚开始比较难,到了后期,伴随着长度越来越短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特别是最后的几次叠加,一次减少一半的距离,而越少的距离,速度越快。全本小说网;HTTPS://。m;

    赵信制造英格兰长弓,只是想要把它作为一个固定的底牌,一个拥有强大攻击力,还不太引人注目的弓,类似简单的木质单体弓,在普通猎户那是经常出现的,官府也没有禁用这个弓,只不过他们应为设计和使用材料的问题,威力并不大。

    开启了长弓的时候,当时想的简单,没有想过大规模的装备,就现有情况分析,长弓没有出现在大宋,是大宋的遗憾,这一个单独看起来并不强大,甚至还有些弱的弓,还真的是现有最适合的大宋的武器。

    纵观历史上的各个朝代,都是王朝末期,矛盾激化的前提下,最终破败的,宋朝却是少数不在其中统一政权,它的灭亡不是王朝破败,是归于外敌入侵。

    就实力上,哪怕是现在如日中天的辽国,未来取代辽国的金国,甚至是后来的蒙古,他们的国力,跟宋朝完全不能相比,宋朝不但是人文达到了顶峰,国力也相当的昌盛、

    有数字记载,宋朝的铁的产量是数万吨之多,这是针对一个人口上亿的大国来说,可是毫不客气的说,整个宋朝的综合国力上面,远比游牧民族高的多。

    农耕民族的弱点也就在这里,他们有强大的国力,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战斗力,游牧民族就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的日常活动,就是驯养牲畜,猎取动物,这些无不跟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骑兵根本就不用训练,直接拉起队伍,壮年男子都是兵,有多少的武器,就能够拉起多少兵马,甚至全民皆兵。

    作为北宋最大威胁的西夏,他们哪怕在立国之后,也保持着游牧民族的特性,他们的动员非常的简单,驱赶起牲口,就可以打仗,牲口就是军粮,移动的军粮,进入到宋朝国土之内,就能够就地就食,宋朝哪怕是最不发达的边境,也比他们的草原发达的多。

    这就是动员和耗费的不均衡,在强大之前的辽国,目前的西夏,都是这样的,在过不下去和受灾了之后,就跑到宋朝来了,宋朝只能够被动的抵抗,他们的反攻,往往没有多少作用,不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庞大的国土根本没用,一览无遗的大草原,到处都是可以放弃的地方。

    北宋最缺乏的就是骑兵的,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之后,失去了大规模养马的场所,再加上西夏和辽国的控制,马匹是大宋最稀缺的东西。

    没有骑兵,曾经强悍的北宋铁骑静塞军,这个可以跟辽国的铁林军正面交锋的重骑兵,消失在了大宋的军事序列之中,大宋最强力量的,最终变成了步兵,行动力大大的减弱了,对于来去如风的骑兵,只能够被动的抵挡。有规模的弓箭手大部分只能够守城,因为游牧民族的骑射跟弓箭手的射程差不多,对射他们根本不是对手。

    经济和物资的强盛,没有表现在战争上面,宋朝在军队上面,相对保持着若是,无法把经济放在军事以上面,还是依靠着普通的而战术和战法,最多让重步兵更加景亮一点,可以跟重骑兵对抗,这样只是被动的抵挡,没有办法主动出击。

    吃粮食的民族,跟吃肉长大的民族,在肌肉力量,甚至是野蛮程度上面无法相比,虽然文明推动社会发展,可是单纯放在军队上面,还是野蛮的民族更加有利一点的

    有了长弓,就不一样了,长弓拥有者可怕的射程,以现在的短弓而言,除了少数超过8石的弓,能够跟长弓比一下射程的,其他的,根本就不行。

    8石是什么概念,孙吉可以拿起,薛玉可以拿起,金枪班值之中,能够拉开8石硬弓的也不多,可能游牧民族,因为身体更加高大强壮,要多一点,却不可能形成很大的规模。

    长弓就不同了,只要有足够的经济支撑,完全可以把现在的弓箭手数量扩充20倍,真正形成巨大的规模,可以作为主力来使用,就算是骑兵突袭的,300步的射程,长弓超快的射速,也足以发出5…8只箭,骑兵再稍稍犹豫一下,射出的就会更多,在同样数目的前提下,密集的箭雨,解决大部分的敌人。

    长弓作为优势病种,不会单独行动,会跟一部分的骑兵和重步兵一起行动,当把长弓作为主要攻击手段,那么步兵和骑兵的任务就给改变了,他们就不用承担冲阵的任务,任务是保证给长弓手发射的机会,并且拖住占据,长弓集团的发射开始,战斗就已经结束了,没有人能够承受如此规模钢铁的投射。

    长弓所使用的材质,数量巨大,是中国特有的,草原之所以被称之为草原,就是以草木为主,很少有大树,用整根木材制作的单体弓,本身就是他们最大的缺陷,同样,蚕丝这一点他们也缺乏蚕丝要么是吃桑叶,要么是吃柞树叶,总之都是树。

    这些都是草原上缺乏的,就算草原上可以寻找到别的替代的方案,也制作出一批弓来,蒙古大弓,同样是单体弓,可是钢铁怎么办,游牧民族的冶炼水准相当的低,他们甚至连自己都满足不了,西夏的铁鹞子厉害吧,可是他们的铠甲,是父传子子传孙,烧掉一个,就少一个铁鹞子,每年会补充一部分,数量极少。

    铁鹞子却拥有强大的战斗力,与之相对的则是北宋,步人甲已经成为军中,比较常见的制式铠甲了,它的工艺水平,使用的铁的数量都比铁鹞子多的多。

    比拼钢铁的生产能力,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北宋强大,甚至横向的比较,向前的汉唐,向后的元明清,似乎也就是到了清朝时期,因为洋务运动,兴建的武汉钢厂这才超越了大宋的铁的产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