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506部分

皇宋锦绣-第506部分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环绕在定海军周围的棱堡,丧心病狂到五六百米一个,加上的特制煤油灯,在夜晚照明,几乎白天黑夜,都没有任何的死角,风帆战舰本身使用强弩,已经足够强大了的,如果加上火炮的话,以这个时代的水军,短短的几十里的海峡,将会是一条天谴。

    可是,定海军的发展,是外向型的经济,对市场的依托非常的大,目前200多万的人员,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内需市场,可是这个内需市场非常的薄弱。

    定海军只是一个拥有300平方公里的小岛,没有腾挪的余地,人口上面,也就是200万,一旦发生问题,引发恐慌,2年的时间,还不足以培养忠诚。

    只有等夷州拿到手,然后开发起来,坐拥两个岛屿,还有最少800万人口的时候,赵信才会选择暴露。

    同样的,因为仁宗的关系,就算是暴露了之后,他也不会撕破脸,北宋是一个文名昌盛的王朝,如果有可能的话,他更希望是和平接管,而不是战争。

    现在,把触角向着更多的地方,现在定海军人口的来源,已经从两淮,两浙,京东两路,逐步的延伸,目前人口来源,已经增加到了18个道,而且总人口超过5万的,也增加到了12个道,也就是说,再来一次跟今年过年时候的扩张,定海军,一定可以获得更多的人口。

    唯一有些可惜的是,路途越远,类似两淮,或者两浙这样,过来看看,看看之后就留下来的,就非常少了。

    所有过来的,都是过不下去,或者是寻求改变的,他们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也最为薄弱,却不是最大的数量,因为,路程的关系。

    在封建王朝,30里,50里,已经算远路了,按照步行的速度,30里就要一天,50里,基本上是两天,就算有牲口的帮忙,最多也就是50里一天。

    这样的距离,就算是两淮,也有很多地方,达不到,更别说其他地方了,就说京东路,最远的地方,几乎有1000多里,这对于这个时代的贫苦人员来说,是一个很艰难的路程。

    赵信当然没有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动上面,这是不可能的,他准备在过年的时间,筹备一些马车之类,前往那些地方,然后把愿意来的接过来,这对于定海军而言,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这个时候,赵信无限的期待铁路,如果现在北宋有着发达的铁路,哪怕只是在马拉火车的推动下进行,每天的速度也都能够达到400里以上,千里的距离,不再是遥远的殊途,而只是两天半的时间。

    时间成本,在任何时候,都非常的有用的,特别是针对贫苦的人们,如果有铁路的话,哪怕这些前往定海军的人,本身没有钱买票的,定海军也可以通过在各地兴建代办点,只要把人送到火车上面就可以了,自然有人在海州这边接待。

    可惜,现在的铁路还在修建之中,这个关系到未来,甚至是对北宋的提升都非常巨大的项目,现在还在进行之中,定海军派出的人员不少,也使用了大量的机械,可是一条从东京到应天府的铁路的,最起码也需要40天到50天的时间完工。

    这还是乐观一点的想法,在目前的状态之下,铁路建设的容错率非常的低,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铁路的建设。

    哪怕身在千里之外的定海军,这么一个关键的项目,赵信也是很关注,几乎每周,都会有关于铁路的进度,一旦出现问题,他会尽他的能力来解决,不过还好,一切都没有什么问题。

    不过就算是东京到应天府的这一条铁路,完成的兴建,对于这个移民也没有任何的好处,这只是一条不足300里的铁路,而且处于是整个北宋的核心,从东京到应天府。

    那是连接北宋两个京城之间的铁路,或许在繁忙性上,非常的高,他会成为汴河的一条有利的补充,解决枯水季节和封冻季节,从运河到汴梁的运输问题,却对定海军,吸收人口,没有什么好处。

    未来的几年,将会成为定海军飞速发展的几年,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定海军未来的人口,是300万,500万,还是1000万,就要看这几年的吸收状态。

    赵信已经跟西北谈好,会组织近2万匹马,同时,在定海军的工厂之中,在整个北宋,不少的木工作坊之中,都被定海军下达了订单。

    一共1。5万辆马车,虽然还是传统的两轮马车,整个北宋的道路环境,平整的路面,还有官道,并不是很多,四轮马车虽然在栽重能力上面,比起两轮的,大了4倍,舒适度也更高,可是在北宋,除了少数官道,也只有在定海军修整过,并且用水泥抹平的道路上面,才能够顺利的开行。

    1。5万辆马车的运输能力非常的惊人,如果不考虑携带大量的家具,一辆马车最少可以坐下8个人,一次性完成12万人的运输,这个壮举,也只有定海军能够做到。

    这样远程的,超过1000里的,可以用四五天的时间抵达,近一点的,可能只要一两天,在春节前后1个多月,甚至是两个月的时间之中,平均可以来回15次,这就是差不多180万人。

    理想状态是这样,赵信也知道,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这么多的人数,可是他会向着那个方向努力,只要明年春节,能够增长100万人口,加上全年增长的,预计明年,定海军的人口会达到400万,这才算是初步满足定海军的需求。

 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请港口

    定海军的运河,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开挖固定,终于到了即将贯通的时候了,这么一条15公里长的运河,几乎贯通到了定海军的大部分地方,在开凿的时候,动静也非常的大,不少的市民,曾经在闲暇的时候,过来观看,看看这个定海军目前,最庞大的工程,到底是怎么一个样子的。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经过了最少5万人力,动用了3000多个大型机械,最少有200多位工程师,全程监控的运河,终于到了结束的时候了,而在此之前,大量造船厂已经完成了奠基的工作,只要把跟运河相连的水道贯通,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在这个时候,定海侯府,突然接到了大量的申请,这些申请无一例外,全部都是申请开凿港口的。

    负责运河方面的幕僚,刚开始没有在意,可是这样的申请越来越多,到后来,几乎超过了100多个申请,几乎遍布了整个定海军的方方面面,这下子有些着急了,立刻通报到了赵信这里。

    港口,这是定海军的基础,定海军作为海岛城市,还是一个作为工业化和外向型经济为主体的港口城市,港口的存在,对于定海军来说,是命脉,有时候,赵信宁愿少赚一点钱,都会尽可能的给港口的让路。

    在定海军,在现在,已经拥有的4个港口,特别是前面三个,是定海军最好的位置,甚至可以说,在后世连云港,都未必有这些港口这么好。

    不是说,连云港不好,这个中国后世中部,最重要的一个港口,天然条件得天独厚,可是他是在岸上的港口,跟海岛不同的,在前面三个深水良港,只要有机会,都可以改造成为千万吨级,甚至是更高的港口,这在目前的这个时代,非常的罕见。

    不过这一次,申请港口的,不是海港,而是河海一体化的港口的。

    赵信有些哭笑不得,如果说在运河开挖之前,这么申请,或许他还会考虑,毕竟,这是对定海军有好处的,现在这么申请,不是添乱么?

    未来,赵信已经定下来了目标,定海军必然会走向海洋,而海洋离不开造船业,这种情况之下,在原有的造船业的整合之下的,赵信把这个新开挖的运河,当成了造船中心,不但尽可能的为造船创造条件,并且新建立了15个烘干房,也都平均的分布在运河的两岸,一旦运河完成修建,这个造船厂就可以全力以赴的造船了。

    在这个节骨眼上,为什么提出了大量的兴建河港。

    河港跟造船,这或许在某些人的眼里,这是一体的,有河港,有水,才有船,可是在赵信看来,这并不适合融合在一起。

    造船需要的是环境,是各种的材料,是方便进入到海洋的便捷,可是河海一体化的港口,他们本身就是跟海洋相连,相当吨位的船只,不用在外面的大港口停泊,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厂的实际需要,直接把货物送到各个工厂,以定海军目前的繁忙程度,到时候,别看这么宽广的运河的,肯定都会被挤满的。

    这不符合赵信的计划,在看完了大部分的要求之后,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赵信果断的否决了这些要求。

    这下子,整个定海军乱了,申请的工厂更多了,甚至包括了几个重点的工厂,比如说,钢铁厂和水泥厂。

    如果说,目前定海军,还有什么工厂重要的话,那就是钢铁厂和水泥厂,这两个工厂,几乎是重要的原材料工厂,不但生产的产品,在北宋销售广阔,同样,也是定海军发展的重要支柱。

    其他的企业,也倒罢了,钢铁厂和水泥厂都参与进来了,于情于理,赵信都需要来了解一下,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一通了解之下,赵信知道了原因在哪里了,这还是经济发展惹的祸。

    定海军目前的发展,是经济挂帅,而不是政务,或者是什么诗词歌赋挂帅,文采再好,发展不了企业,搞活不了经济,也是白搭,军队上面,稍稍纯粹一点,可是职务不多,真正的政务上面,都是经济搞的好,占据优势。

    这一个理论,在最初的时候,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最初进入到定海军的管理人才,基本上,都是在大名府招募的秀才,举人,一个领导,起码要识字,要看得懂报表,看得懂文件,这样才能够领会上层的精神。

    秀才也好,举人也好,这些都是在北宋的人文环境之中成长起来,他们更熟悉北宋的那种环境,对于定海军的情况非常不适应。

    在定海军发展的初期,毫不客气的说,赵信有绝对的权威,连基础的生态和圈子都没有形成的前提下,又有什么人能够对方赵信的身份。

    必须要按照这个来,不愿意的,那就换人,定海军大规模的开启夜校等教育,加大力度的扫盲,再加上一系列的专属技术人员的崛起,这才度过了最初的阶段。

    到后来,随着一个个的人员被换掉,这些领导者和文人,发现是来真格的,他们虽然很不习惯,却还是遵从了的,这里是军州,哪怕只有一县之地,却也是集权度非常高的军州,节度使有这巨大的特权。

    不过,学习了之后,经济为上的方法,虽然最开始有些接受不了,却没有什么猫腻。

    或许人的汇报,因为各种侧重点的不同,最终汇报出来的结果,会略微的有不同,可是报表上面的数字,这真的骗不了人。

    你说用春秋笔法,用云山雾罩,那是在北宋,在定海军,从一开始,报表和汇总都是确切的数字的,甚至一些数据,还需要交给审计局和税务局交叉来审核的,在定海军建设之初,非常的廉洁,数据都非常的准确,那些云山雾罩的,或者更改数据的,要么被逐出的定海军,有一定的经济错误的,甚至还被打入大牢里面。

    定海军的待遇很高,这些工厂的负责人的权利很大,地位也相对较高的,无论是钱,还是权,都不会有人主动放弃这个地位,最终,经过拉锯之下,还是普及了这个方法。

    经济和效率,成为了定海军的最重要东西,那些负责人,除了学习从上面发下的一些先进理论,自己也会充实学习,并且研究,怎么的提升效率。

    在最初的时候,运河开挖的时候,都有些争议,在高层,赵信几乎是一意孤行的推动了,因为总体的体量不算很大,最起码对于定海军来说,几百万上千万的投入,真的不算什么,赵信对于定海军的贡献巨大,他想要,就由着他了。

    最初没有人看出来什么,只觉得赵信好大喜功,伴随着运河逐步的延长,一些工厂,多多少少看出来了一点什么。

    这一条河,在定海军穿行了15公里,在15公里之中,除了少部分,大部分都是在工业区,几乎出了少数的工厂,其他的工厂,都是在运河很近的位置。

    目前工厂的负责人,秀才举人和其他的一些专属技术领域的人才各占一半,他们都是经过了长期的挑选,最终成功留任的,到了定海军之后,才认识到工业化的好处,也在跟定海军一起的成长过程之中,学到了很多,如何提升效率,如何降低成本。

    工厂需求,不单单是把产品运出去,因为定海军是一个岛屿的关系,他们的工业原料,还有其他的东西,都是依托着运输才能够运过来,没有这些原材料,工厂就会停工。

    虽然说,工厂的生产,有一定的极限,可是足够的原材料,才能够支撑工厂运转。

    定海军,经过了调控,一些重点的企业,他们的原材料是够的,却称不上的足够,甚至一些时候,海运出现少许的问题,或者是运输的一些问题,还会出现暂时的缺货。

    这种情况不经常出现,却会略微的影响效率,这也是所有负责人急需要改革的。

    可惜,他们能够起到的作用有限,在海岛之上,最方便的运输就是海运,虽然现在,定海军修建了环岛铁路,在一些关键性的工厂之中,也设置了铁路线,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先是送到了铁路上面,然后通过铁路到了港口,然后装船运出去,物资运过来,也是如此的。

    看起来,不错,在合理的调度之下,他们也很容易的利用这个方便的交通,把定海军的无数产品运出去,送到了北宋的各个地方,可实际上,一次货物的运出,就牵扯到了两次的搬运。

    一次搬运,是从的工厂内部,送到火车上,这中间,稍稍远一点的,还需要先把货物送到了马车上,然后用马车把货物送到火车上面,这就牵扯的步骤更多了。

    就算是送到了火车上面,也不算完,还需要在港口,把他们运送到船上,不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