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544部分

皇宋锦绣-第544部分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棱堡,只拥有棱堡基本的防御,就连高度也才20米左右,一些建在高山上面的堡垒,可能都接近这个。

    后来修建的两个,是在前面两个的基础上,在合理的位置,修建的真正的棱堡,光是高度就是30米以上,体积和防御能力,更是大上了几倍。

    一加一并不一定等于二,合理的布局,甚至会大于2,当这两个棱堡完成修建的时候,4个棱堡会把整个山海关防护的水泄不通,不但堵住了缺口,对任何方向,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因为所有的行动都是秘密的行动,辽国根本没有意识到,偷袭辽东半岛的是宋人的,因为短暂的交战,并没有暴露身份的,他们也就没有意识到,北宋的攻击目标的,丝毫都没有注意到山海关这边的变化。

    同样的,辽兴宗动用了25万大军,加上留在东京的军队,总计超过了40万,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种谔能够对付的极限了,甚至这么庞大的兵力,让辽东半岛能够回旋的余地都不大了的。

    辽东半岛的面积并不大,也就是三四万的样子,也就是台湾和海南岛的面积的,比起内陆的任何一个省都要小的多的,这样的面积,对于骑兵大范围的机动来说,并不适合。

    种谔在得到了枢密院的提醒之后,思考再三,决定继续向北,顺着白山黑水,一路的向北,去体味一下东北的风光,等到把辽兴宗的主力,调动的团团转之后,再回来。

    对于此,薛玉除了佩服之外,就没有别的可以做的,这样的一个调动,最起码,要1个月,两个方面,都不需要的他,听说了的赵信要前往琉球,这就调动了一艘快船过来。

    因为北伐的关系,丁海军专门派遣了2艘快船,用于北方的情报和信息传递,这些船多是传递信息,可是只要是船,就能够载人,关键是人多人少,舒服不舒服的问题。

    为了最快的时间过来,再加上海船不可能调动,必须要留在渤海,应对变数,只能够少数人过来,选择这些快船是最好。

    对于薛玉的解释,赵信也有些无奈,好在,薛玉也不是被任命负责运输的,他只是静极思动,想过去看看,整个船队另外有人负责,再加上薛玉跟孙吉之间的关系,过去看看也可以。

    多了薛玉这个意外,其他的就没有什么,一队五艘船,开始向深海航行。

    琉球,毕竟有些遥远,哪怕是从长江口出发,也最少有900公里以上的海上距离,换算成海里的话,是500海里。

    季风也算照顾,不是直接的风向,却也给与了不低的船速,平均时速超过了9节,也就是说,一天可以航行一百海里以上。

    因为赵信的关系,只是在深海航行,到了夜间的时候,不会继续航行,而是选择在岸边停靠,这样安全有保证,花费了6天的时间,抵达了福州,在福州新开辟的港口,修整了两天,跟随着另外两只船队,一共组成了20艘大船,300艘小船的巨大船队,开始前往琉球。

    到了福州之后,就简单很多,这个海峡相对比较的平稳,比起其他的外海,要好很多,又是经过了测算,不会有大规模的风暴出现,同样的庞大的船队也是如此。

    海水逐步的变深,然后又渐渐的变浅,因为没有走澎湖线,是直达的,中间没有经过几个岛屿,差不多用了一个白天的时间,早晨出发,接近傍晚的时候,才看到了庞大的陆地。

    在一览无遗的海面之上,看到陆地,这种感觉的不同,相对于赵信的平静,其他的船长和船夫们,可是紧张的要命。

    能够执行这一条航线的,都是丁海军最值得信任的,他们对于丁海军的情况,也了解的最多,整个丁海军,几乎都是赵信一手缔造的,几百万人,加上可怕的财富,赵信要是出点什么问题,那么乱子可就大了。

    台北港在望,几个月的发展,在清理掉了土著们的威胁之后,第一个的修筑和扩建的就是台北港,万料大船,可以直接的停靠,同样增加了效率,各种运来的物资,也可以迅速的装卸,投入到了琉球的建设之中的。

 第六百五十七章 发展数据

    在赵信靠岸的时候,并没有很大的欢迎仪式,在内心深处,赵信是很反感这样的仪式的,现在还没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他的琉球之行,也只有少数几个高层知道,在琉球,也仅限于最顶尖的几个人。(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这些人很清楚赵信的想法,并没有来到港口,他们到港口,跟公开没有什么区别,就算是定海军,任何一个中高层抵达港口,港口这边的人也知道是有大事发生了,更别说,人口只有十万,目前只是限于台北平原发展的琉球了的。

    不过,必要的准备还是有的,十来辆马车,用于隐秘的把赵信送到台北,只不过没有那么张扬而已。

    赵信的船,不是第一批停靠的,前面还有一批,并且,还有几艘船,还在卸货的过程之中,他们是之前的几天到的,因为装载的货物过于庞大,卸货的速度较慢。

    目前,整个琉球,仅有的几个大型的吊车,全部都放在了港口,用于吊装这些大型的部件的,赵信扫了一眼,略带吃惊的问道:“原来是炼钢高炉!”

    如果说,定海军,有哪一个项目,是最让赵信满意,并且最超过这个时代很多的,就是这个钢铁厂。

    从手工的作坊,每年几百上千吨的程度,一下子增加到了数百万吨,还不单单是铁,还有钢,这个跨度是惊人的,在别的国家,包括辽国在内,都把钢作为宝贝的时候,北宋在定海军的支持下,甚至可以毫不心疼的浪费,一场战争,发出无数的钢铁,都不带回收的。

    这样说有些夸张,可是真的把这些钢作为兵器,作为护甲,武装起百万人来,并且支撑长时间的消耗,这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这也是工业化的底蕴所在。

    定海军的环境,在赵信的努力,还有从各地的收集的铁矿石运送到定海军,这才支撑了庞大的产量。

    定海军先天不足,还有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就算是全部的用于,建造钢铁厂,也不可能让产量扩张到很大,况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原料。

    定海军那么小的地盘,就算是有铁矿石,也是品味很低,不存在开采的可能的,大部分的铁矿石,都是通过外面进口。

    在后世知名的一些矿山之中,定海军都投资,建立了矿山和选矿厂,把一些低品位的,进行选矿,减少了体积和重量之后,运到了定海军。

    可是,按照钢铁厂的产量,年产200万吨,单纯铁矿石,就需要500万吨以上,加上煤炭和其他的一些东西,单纯这个,每年就几百万吨,平均一天要1万吨。

    听起来不大,一天一万吨,后世一艘万吨货船,就是万吨,还有5万,10万吨级的,可是在这个时代,万料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更别说是万吨了。

    一天一万吨,加上其他的一些运力,钢铁厂几乎不可能扩大,因为扩大的话,需求就非常大的增加。

    琉球这边,是没有高品位的铁矿的,中国最高品位的铁矿,是在海南,可是在北方,特别是目前的台北平原附近,就有煤矿,品味还不低。

    这可是好事情的,解决了一部分的问题,并且把航程缩短,未来,如果海南得到了开发,也可以在海运利用上海南的铁矿,这一点上面,就值得搬迁了。

    目前,定海军的钢铁厂,还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无论是建设,还是铁路,都离不开钢铁厂的生产。

    好在,经过了钢铁厂的建设,对于整个高炉和其他的设计,已经有了心得了,像耐火砖,其他附属材料这样,几乎在每一个地方都有,就放在琉球本地来生产,高炉这样,技术含量较高的,就由定海军来生产。

    定海军大规模的登陆琉球,已经超过了2个多月的时间了,在众多人员和后续支持的开发之下,已经拥有了承接工业的基础,之前琉球最大的水泥厂,台北第一水泥厂已经兴建,接下来是钢铁厂。

    最初,会兴建一个年产30万吨左右的小型钢铁厂,未来,到发展到一定程度,拥有了承接能力的时候,会逐步的扩大的,一边建设,一边承接,最终让定海军的钢铁厂完成转移的过程,未来,在定海军,还会保留一座钢铁厂,但是年产量不会超过30万吨。

    看起来是缩小了,可是实际上,这个30万吨的钢铁厂,是特钢厂,也就是说,通过实验室之中研究的最新的技术,最出色的钢材,都会在这个钢铁厂之中生产,包括不锈钢和其他的一些高技术的钢铁。

    至于原来占据总量较大的粗钢和生铁,则放在了琉球,甚至一定程度上面,在原料和运力可以支持的前提下的,钢铁厂的规模还会扩大。

    钢铁是国民经济的脊梁,也就是从钢铁时代开始,各种的机器开始使用钢铁来铸造,未来,铁路,火车,还有其他的一系列的改进,都需要钢铁作为支撑,200万吨听起来很多,可是实际的使用上面,还是太少了。

    巨大的吊车,吊起庞大的机件,或许,在定海军建立之初的时候,还有一些的小高炉,经过了定海军的逐步发展,各方面的技术的进步,这种小高炉逐步的被淘汰,到现在,整个定海军,各种的高炉基本上都是400吨以上的,并且进行了氧气吹顶的改进的。

    效率增加,产量增加,并且易于控制使用的人员减少,这是两年来,无数的研究人员,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最终获得的提升,这些都会应用到了琉球钢铁厂之上。

    赵信稍稍看了一下起重机的作业,然后就悄然的离开,到了现在的前提下,他对于定海军的发展,只是抓总量,抓大局,如果连一个钢铁厂的兴建,都需要他来做,那还不累死,定海军也发展不到这么大。

    一连串的马车,悄无声息的离开了港口的,港口这边,热火朝天的装卸,没有人意识到,这么一个大人物的到来。

    此时,几个月的时间,整个台北变成了一个大的工地,10万人,几乎都集中在了这里,他们兴建了大量的房屋,所有的设计,都是由定海军设计院设计出来,在定海军的基础上面,考虑了城市的职能,把以前在定海军走的弯路进行弥补的,看起来规模并不大,可是10万人相当的有序。

    在庞大的办事大厅的顶楼,赵信在一个庞大的办公室里面,接见了定海军的文武官员,文官以周重为首,却不是全部,定海军在琉球,选择的是扁平化管理,军政首脑的他们不是分级管理,下面就是相对独立一些单位,比如说,分成了不同的区,不同的厂,还有农业上面,下面平级的有的七八个单位,用垂直和监督相结合的方法。

    定海军,有赵信坐镇,不担心问题,金字塔的形态,有利于的加强管理,可是琉球距离太远了,如果说,定海军拥有一支庞大的,足以震惊七海的舰队,还可以,但是没有之前,小心点是没有任何的错误的。

    简单的鼓励了几句,赵信成为上位者的这么长时间,特别是在定海军,一言九鼎之下,也形成了个人的风格,简单的几句宽慰,就抓住了整个节奏,然后一一的汇报。

    赵信最为关心的,依然是琉球的基础发展。

    登陆琉球的时间较长,不过最初的时候,因为运力和其他方面的不足,只是几百人,不足千人,他们最多是建设和稳固了一个定居点。

    之后,在第二批,第三批支援和建设时候,琉球才开启了建设。

    目前琉球的常住人口,大概是10万多一点点,可是总的人口却不少,差不多有23万左右,其中的13万,是掳掠的土著。

    虽然说,从后世,人权社会走来,对于奴隶什么的,有些洁癖,可是在目前的这个情况下,奴隶是最好的选择。

    土著们没有受过现代教育,文盲是绝对的,就算是有些出色的,也是在杀戮和打群架上面,这些定海军都不需要。

    对于工业社会而言,人口永远是无限需求的,不能因为这些人不稳定,就杀了他们,索性,把他们集中到一起,做一些体力劳动。

    工业社会,哪怕是作为奴隶,也不会有奴隶社会的压迫,干活就可以了,只要不偷懒,是可以吃饱的,甚至可以获得一点点微薄的心水。

    跟压榨努力获得的绳头小利相比,只要努力工作,在不破坏东西的前提下,获得的收益会更多。

    在最初的时候,没有驯化,甚至有攻击性的奴隶,当然不能少了管束,高压政策,才是化解矛盾的根本,当他们适应了这样的生活之后,才再给一点的甜头,比如说,增加一些福利待遇,减少辱骂,顺便的,有一些可以晋升,甚至是自由的渠道。

    对于赵信而言,完全没有任何基础,连字都不认识的文盲,只能够充当普通的劳力,他们创造的价值并不大,只有完成了最初级的培训,达到普通工人的程度,才能够不断的创造,而工人的等级越高,创造的价值越大。

    在琉球开发的初期,13万的奴隶,对于琉球的建设,相当的重要,他们补充了最基础的劳动力,虽然不懂的说话,也不识字,却可以在皮鞭和约束之下,完成一些简单的体力的工作,这种工作,让台北的发展非常快。

    城市建设,绝对是值得书写的,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一个拥有着10万人居住的城市,已经拔地而起,虽然说,工地还有很多,可是基本上,保证了每个人都能够居住。

    这个每个人,当然是常住人口,对于奴隶,大通铺就是他们归宿,可是就算如此,对于这些土著来说,也是难以想象。

    明窗净几的楼房,不必受风吹雨打,蚊虫叮咬,窄一点也没有关系,土著们原来的房屋也没有多宽敞的,最关键的是伙食。

    定海军目前的收入,已经彻底的解决了粮食的问题,江南送往定海军有些的远,可是从福州,还有长江流域输送到琉球,不但不远,还很近。

    加上土著也不过是23万人,收购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