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625部分

皇宋锦绣-第625部分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样。

    那么弄清楚这些东西,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就尤为重要。

    这个念头,不但韩琦有,一部分精明一点点大臣,也都注意了这个问题,如果说,北宋可以复制,或许以北宋庞大的财力,可以装备一部分,或许无法如同定海军那么出色,怎么说,也能够有一点抵抗之力吧。

    很快的,就有人提出来,把韩琦带来的20 把枪给分了,由专门的工匠来研究。

    韩琦留下了2个作为纪念,18个都研究不出来什么,恐怕20个,也很难的研究出来什么,剩下的都分给了那些出色的匠人。

    北宋目前,不但各方面发展平稳,匠人的待遇也因为定海军的出现,得到了提高,虽然大部分都被定海军挖走,可是剩下的,也得到了重视,不但待遇提升了,个人的手段也提升了。

    最少说,不会出现,在作坊不紧不慢,到定海军就飞起来的那种,在通过学习和总结之后,比起之前的生产效率提升了好多倍。

    虽然说,他们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武器,可是单纯枪而言,没有什么困难的,甚至在定海军打靶的时候,拆卸枪支这一个基本的技巧,定海军还传授了。

    整体的枪械不容易仿制,可是基础的结构都可以把,拆开了之后,确实的,很多东西都可以用铁来替代,一部分可以用目前工部比较好的精铁替代,可是两个东西没办法解决,枪管和弹簧。

    这是北宋从来都没有研究的领域,前者是柔韧性和硬度超高的钢铁,就算是在定海军都是在高端地位,类似北宋这样,连普通的粗钢都不能够达到量产的,根本无法做出满足需要,当然了,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加厚,这个意见有人提出来,可是却被韩琦否决了,因为如果加粗加厚,这个重量就太大了,真的一把枪的重量,超过80斤的话的,这对于使用者,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弹簧也是一样,硬度足够,又有足够的弹性的弹簧,这个算是钢铁之中的高端货色,在后世也是如此,更别说是北宋了。

    枪械算是进展顺利,可是到了子弹上面,就卡壳了,赵信曾经随口说了一句,枪械不过是最基础的东西,有了枪,如果没有子弹的话,那就是一个烧火棍。

    在韩琦看来,枪械很大,也很复杂,有众多的部分构成,又是钢铁的,应该难以复制的,可是真正研究下来,难以复制的是子弹。

    小小的,比起枪械来说,小的多的子弹,打开之后,是简单的弹壳和弹头,而在中间的部分,则是不同颜色,不同分布的粉末,这些粉末,让任何一个工匠过来,都认不出来,这是什么。

    发射药,还有整个发射的机制,这是整个定海军最核心的东西,也就是在绝密实验室之中,由赵信的引导下进行,以硝化棉为核心,然后加入了一些不同的东西,做成的无烟火药,不但威力大,还没有残留,是最佳的发射药。

    整个就算是到了正常的历史上,也是用了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慢慢的走过的路,只不过定海军多了赵信这么一个金手指,这才可以做出来,北宋缺少了太多太多的东西。

    实际上子弹和枪械,他们的技术含量,差的相当的远的,在拥有几个机床,拥有一些钢材之后,就算是小作坊,也可以加工枪械,可是子弹,除非是复装的那种,真正的子弹生产线,整个世界上,拥有制造能力的,没有多少。

    18把枪械,分成了不同的小组,分别的进行研究,可是成果很小,甚至连提到都不太可能,子弹更是如此,不知道拆卸了多少子弹,最终只是弄明白了,子弹之中的药粉,应该是一种火药,可是到底是什么,就不知道了,威力很大,比起黑火药要高的多,如果用黑火药来替代的话,根本就打不响。

    赵信用金手指,跨越了不同的枪械,最终做出来的东西,北宋连看都看不懂,更别说仿制了,技术的碾压,带来的结果就是如此,这样的结果,让对仿制寄予厚望的北宋高层,一下子心都凉了。

    在御花园的展示,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东府也好,枢密院也好,都开会,大规模的会,从参知政事这个级别,一直到普通的中层官员,毕竟,定海军在拿下了辽国之后,这个也瞒不住了。

    这下子消息立刻扩散开了,之前,只有朝中重臣知道,就算是对定海军保持敌意的贾朝昌,在这个节骨眼上,也不敢胡乱的说,要知道,之前是觉得定海军是韩琦的助力,为了打断韩琦的臂助,这才下手的,谁知道定海军这么厉害。

    取代辽国,成为皇帝,跟仁宗平起平坐,这个也倒罢了,关键还有,他是仁宗的亲儿子,天知道未来怎么发展。

    现在,扩散开来,第一个知道的就是那些被送入宫中的宗室子弟,他们被挑选出来,在过去的几年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因为到现在,最大的才不过十几岁,还没有学成的,仁宗的年纪还不算大,身体还很好,没有必要挑选的,还是按照固定的规则,慢慢培养一段时间再说。

    可是现在,本来早已经退出来,完全没有可能回来的,现在却异军突起,他们是关心则乱,没有想着,赵信已经成为实际上辽国的控制着,跟北宋可以平起平坐了,他们想当然的认为,赵信夹着灭辽的功劳,重新回归北宋,拿回继承人这个位置,这让为了这个位置,已经努力了几年的人,怎么可以接受。

    这些储君们首先就乱了,先是通过各个渠道,开始影响中小层的官员,然后通过向高层求救,一下子局面混乱了起来,这下子,赵信的身份,从少部分人知道,一下子转成了大部分人知道,本来不应该知道这个身份的中小官员,甚至是汴梁的一些财大气粗的地主,也通过方面明明知道了,这个消息无法控制,瞬间,汴梁的局势,有了失控的迹象。

 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沈阳

    这些局面之中,有些是那些为了追求皇位的继承者,殊死一搏的,当然了,也掺杂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对于很多人而言,一成不变的环境,是没有进步的可能性,必须要让他们乱起来,就这样的前提下,整个北宋的政坛混乱了起来。

    如此混乱的局面,让仁宗震怒,作为皇帝,他是有逆鳞的,这些人混乱的目的,是针对这个皇位,别说仁宗现在,因为各方面的顺心,身体的素质远比历史上更好,一些洗脑血管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赵信不是医生,却因为后世全民养生的关系,对于养生学还是涉猎过的,作为历史研究者,封建时代,永远都无法绕过皇帝,以北宋为例,除了太祖之外,仁宗绝对算的上一个最值得研究的皇帝,除了璀璨的文人之外,还有大量戏说之中的内容,包青天,狸猫换太子,诸如此类的种种。

    关于仁宗的死因,也是历史学家研究的一个点,根据一些历史上面的记载,还有一些药方之类的,仁宗应该是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后期疯癫就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例子。

    赵信不懂治病,却知道养生,把后世一些预防心脑血管的东西,比如说,减少脂肪的摄入,增加运动量,多服用一些心脑血管的养生方子,最重要的是,银杏的摄入,这些或许无法直接治病,却可以减缓,再加上整个北宋一切向好,心理上面没有那么多的压力,也没有那么多繁重的工作,当然是身体更好。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算是平息一些东西,选了几个继承者,可是这些还在培养的阶段,远没有到实际的应用阶段,在这个时候,这些人制造的这个混乱,他们到底想要干什么?

    更别说,现在自己的儿子刚刚有了一些起色,正在为他长脸呢,这个到底是想要干什么。

    不管如何,这些人触怒了仁宗,带来的结果,却是这些人无法承受的,仁宗的庙号是仁,可是在整个历史上面,仁宗对于朝政的控制,那是绝对数得着强悍。

    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经历了这么多的首辅,无论是吕夷简,还是范仲淹,在到韩琦,这么多有能力,并且有手腕的人,可是朝政依然是在仁宗的控制之下,这就可以看出能力。

    因利是导的妥协,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北宋的皇帝,没有那么大的权利,可是在目前,定海军横空出世的这个大环境之下,有这么的跳梁小丑蹦出来,当然是要打灭下去。

    短短的几天,最少有200位京官分别被贬谪,其中也包括了不少东宫教舆,所有的殿下全部都被圈禁,这本应该会引起朝野巨大波动的手段,却没有一点点的风波冒起。

    有头脑的,或者身居高位的,都看的出来,这样的闹是没有意义,现在,就算是他们求着赵信回来,赵信都不会回来,可是未来,那就不好说,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从力量上面,赵信跟定海军,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很多的事情,只能够走一步算一步了,这个时候,除非仁宗的身体出现问题,否则的话,讨论这个继承的问题,岂不是搞笑。

    在仁宗的高压之下,在高层的默许之下,这件事情,就这么的尘埃落定了,本来有可能,成为将来焦点,很可能在其中会诞生以为帝王的存在,就这么无声无息的被覆盖掉了,虽然他们有所不甘,可是在帝国的意志之下,他们翻不起任何的风浪。

    能够在汴梁立足的这些人,没有一个是傻的,如果说,之前众说纷纭的时候,还可以掺杂一下,可是现在,从上到下的重压,连那些皇族,甚至有可能登顶的殿下,都被圈禁了,他们这些小小的商人,怎么敢。

    至于那些家族和官场的人员,谁都不傻,仁宗和高层已经明确表达了意思,这件事情,如果介入进去,会非常的麻烦,那些被赶出去的200多的人,就是明证。

    就这么,一场混乱,就在重压之下,不翼而飞了,可是关于定海军的问题,却一直都压在宰抚们的心中,该如何应对这么一个突然出现的强者,这个定海军,从表现出来的实力来说,比起辽国更加可怕。

    辽国再怎么说,也有弱点,也没钱这一点,就是最大的弱点,每年,北宋拿出一小部分的收入,比如岁币,加起来,也就是几十万,上百万左右,却换来了一年的平稳,可是拿这个给定海军,不怕定海军笑话。

    单纯每年,赵信直接给仁宗的资金,就超过千万,加上零零碎碎的支持,还有比如翻建皇宫的费用,几年下来,可能平均也超过2000万了,按照信中所说的,那只是九牛一毛的收入的。

    一个这么有钱,现在又解决了领土和人口的问题,该怎么对付,甚至之前,他们想办法,把人给弄回来,动作稍稍大了一点,不但没有把人给弄回来,反倒是让定海军的名声更加响亮了,之前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去的人,现在更是决定了,单纯这个,就让人口再一次的流失。

    不过,北宋的基层,可不是辽国那么的薄弱的,在发现这个征兆之后,立刻进行了地方的干预,控制住了人口流失的这个问题,可是就算如此,也已经失去了50万人口了。

    50万人口,这几乎是十多个大规模的县,由此可见定海军的影响力,3500万人口,这些都是从北宋一点点的弄过去的,这些人之前过什么日子,现在过什么日子,每一次探亲,都是定海军组成的大规模的游行炫耀,这样打下的底子,甚至惊动了北宋高层,如果不是北宋下手的快,恐怕这个数字要翻10倍,20倍。

    一个人口庞大,有钱,赚钱能力比北宋还要强大,生产能力更是强悍的可怕的定海军,真有一种无处下手的感觉。

    辽国跟北宋,全面的接壤,如果加上西北原来属于是西夏的那一片领土,接壤的总长度超过了数千里,在这么庞大的边境线上,到处都是突破口。

    如果说,之前,还可以以30里一个棱堡,密布各种的防线用于抵挡,可是这个对于定海军来说,不起任何的作用,定海军有足够的武器,可以攻克棱堡,更别说长城了,一旦对方有了敌意,那么对北宋来说,就是一场噩梦。

    北宋还在纠结,甚至不知道如何的面对定海军,而北方,定海军在占据了整个辽国之后,初步是为了攻击和稳定,在攻击和稳定了之后,开始了真正的国家的建设,准备把定海军各种的生产能力,向辽国这边的大陆迁移之外,还有就是完善整体的区划。

    定海军说是一个势力,不如说是一个岛国的结合体,最初的时候,在定海军,300平方公里的土地,甚至不比一县之地大,定海军发达的交通条件之下,根本就没有什么区划。

    到了后期,在占据了琉球,济州岛和北海道之后,算是形成了一个简单的区划,只不过,这个更加适合海岛,到了占据辽国,才把这个问题提上来。

    不能继续沿用辽国的制度,要知道,辽国的制度弱到了极点,连元昊都在草原上面,烧杀抢掠这么久了的,都把几百万的人口都给屠杀了,还不知道,一直到杀的太多了,接近辽国都城的位置了,才被发现,这在北宋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照搬北宋,也同样不行,辽国的体制跟北宋这是两个概念,就算是照搬,也需要相当的时间,北宋的对于北宋而言,非常的完善,是否适合定海军。

    答案是肯定的,既然不适合,还需要耗费大量的功夫去改造,还不如另起炉灶,再开启一个新的制度体系。

    赵信的模板很多,无论是近代的一些制度,还是现代的制度,甚至历史上,世界上各国的制度,都可以被它制定下来,只不过,暂时,赵信还没有想好,到底使用哪个。

    在定海军的基础上,先确定一个大的框架,沿用以前定海军的制度,根据出现的实际情况,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但是在做所有的事情之前,有一个事情需要确定,那就是新的国家的首都。

    哪怕现在赵信还没有称帝,可是一个中枢所在的位置,必须要确定下来,定海军当然可以,但是对于治理辽国不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