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643部分

皇宋锦绣-第643部分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海产品,都相对比较的便宜。

    如果说生活成本的话,在北宋汴梁,现在的程度之下,生活成本确实降低了,升斗小民,他们单纯吃饭上面的花费,平均减少15到30,这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绝对是好事情,他们的生活成本是降低的。

    可是官员,并不只是生活的成本,在北宋的发展速度,开始激增了之后,特别是生意好做,又有了工厂这种新的事物之后,底层民众的日子是好过了,只要勤劳,愿意去劳动,日子过的不错,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这是一个好事情,让没有工作,或者过不下去的人,不会因为的没有钱而饿死,或者是铤而走险,可是对于汴梁而言,闲着的人少了,一些服务行业,还有一些零散的工种,人就少了。

    哪怕是封建王朝,也要遵循一些客观规律,比如说,工人和仆人的工资水平的提升,比如说,一些服务行业的价格的提升,这些或许对于升斗小民,最底层的,是没有意义的,可是对于官员来说,都是有意义的。

    除了吃,其他的每一个项目都在提升,平均支出提升50%以上,已经吃掉了关于吃上面的增幅,如果再加上其他的支出,那就更高了。

    比如说,之前的支出之中,是没有日用品的支出的,也没有各种成衣之类的支出的,甚至也没有马车和牲口之类的支出的,伴随着北宋的巨大变化,这些都有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是人之常情,面对着更加方便,更加舒适的方法,你让他还按照以前北宋的过,怎么可能,就算是意志力很强的,都做不到这一点,更别说自诩精英的官员。

    原来,100贯,就足够一个官员,在整个汴梁可以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现在,却最少提升了50%,这样还是捉襟见肘的那种,北宋底层官员大部分的借贷,甚至是想别的方法的,比比皆是。

    这种情况,当然不可股息,韩琦亲自签发处理的都不少,可是你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这也说不过去啊。

    经过了比较系统的调查,三品以下的官员,整体的缺口,在30%到50%左右的,这个缺口是实实在在的,特别是针对一些家境不怎么好的,在汴梁做官,那几乎是噩梦。

    必须要提升,当然了,要看看钱够不够,北宋的财政状况,钱够么?

    当然够了,太够了,这些年来,6年的时间,北宋的财政状况,开始疯狂的增长,6年4倍的提升,虽然支出也多,可是盈余更多。

    特别是最近两年,前年的盈余达到了1500万贯,达到了整个北宋发展以来的新高,去年更是惊人,达到了3700万贯。

    三司的工作,已经从之前的压缩开支,变成了寻找项目,这中间,肯定是不必要的花费是不允许花费的,叶清臣形成的习惯,也不支持他这么做。

    关于提升工资,之前就有人提到过,可是不是什么重要的,对于读书人来说,谈钱,总是不那么的名正言顺的,也就没有多少人关注。

    现在从韩琦的立场上面,提出了这个问题,顿时引来了朝野的一大片讨论,韩琦从过去的风格来说,还是比较务实的,他为什么讨论这个问题。

    整个朝中重臣之中,学习定海军,学习的最到位的,就是韩琦,他的不少奏折,有着很鲜明的定海军的风格,从提出问题,到问题的原因,再到解决问题,非常的简明扼要。

    实际上,在仁宗接到了韩琦的这个奏折之后,就已经准备提升月俸了,从后唐到仁宗,几乎官职没有多少的变化,零散的修补,反倒是让整个官职体系,有巨大的漏洞,正好这么补一补。

    一场由月俸引起的整个官职体系的大改革,开始在北宋轰轰烈烈的展开了,后世到了神宗才开始的官制改革,提前到仁宗,无论是资金状况,还是对朝堂的控制能力,都非常出色的前提下,迅速的得到了讨论通过。

    官制体系没有太大的改变,只不过把很多的临时的部门,变成了常规的部门,比如说,铁道局,单独列出来,是独立的一个部门,直接针对中书门下负责,而三司也分出了一些独立的部门,唯一没有多少改变的是枢密院。

    在和平时代,钱和权,才是最重要的,军事,那是次要的部分,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没有被重视。

    增加的部门众多,更关键的是,官职体系变的更加的明晰,原来虽然有九品到一品的官职体系,可是真正重要的,是七品以上的,县令是一个,可是通过调整,特别是北宋越发庞大的体系和管理职能,县令反倒是降级了,降低到了八品,而其他的体系和升级脉络,也开始明晰。

    跟这些权利和任务相适应的,则是月俸的大规模的提升,这个提升幅度,主要集中在中低品。

    官员的薪俸较低,主要是三品以下的,三品以上可以称之为朝廷高官了,这个延续后唐的体系,他们的薪俸相当的高,一个宰抚,不说其他的收入,爵位,职权,就说宰抚本身,300贯的薪俸,150贯左右的粮食,衣服,绸缎之类的定例,加起来每月就超过了500贯,如果再有几个虚职和爵位,月入2000贯不成问题。

    哪怕是汴梁这么高的消费环境,几百贯都足以解决问题,2000贯,真的有些高了的。

    韩琦很清楚这一点,他不单单是提升,也有减少,在保证提升幅度不足3成的前提下,促进了整个月俸体系的变化。

    在月俸体系改革之后,一般六品以上的京官,他们的月俸可以达到150贯左右,并且对于不同级别的,还有补助,比如说,仆人之类的薪水,可以由朝廷负责,这就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支出的。

    同时,整个体系也更加的细致,一部分是月俸,一部分是实物,这些实物都是北宋控制的工厂产出的,既保证了薪水提升的幅度,又让这些产品有了一定的销量,这种情况下,自然是皆大欢喜。

    韩琦不是铜钱,不是人人都喜欢,但是这一次的官职改革,却让他得到了相当大的认可,让整体的威望更高,权利也更加的稳固了。

    大的调整,只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体制彻底改变,一些新的部门也开始挂牌,名正言顺的来管理,可惜更加细致的改变,还在进行。

    这个俸禄,是针对京官的,很多的数据,是针对汴梁居住的不易而来的,可是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不同的环境,生活水准不一样,官场消费也不一样,不可能一刀切。

    要保持官员的体面,又不能浪费,这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汴梁的调整,只是一个第一步,在整个北宋的官职体系改革的,这才刚刚开始,只是有一个基础数字,具体的,还要看各地汇总了之后,在这个技术场面,进行添加,然后才能够实施下去。

    不过现在,最困难的已经完成了,汴梁不但是官员人数最多的,也是最复杂的,牵扯到了东府,枢密院,三司等庞大的职权部门,他们调整完毕了之后,从上到下,调整也就顺理成章了。

    一个体制改革基本上告了一个段落,不知不觉,从韩琦观看定海军的演习开始,已经有4个月的时间了,韩琦动身的时间越来越近了,而赵信等登基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第七百七十五章 情感牌

    官制的问题,是因为富弼的提起,突然冒出来的,在韩琦发现,事情已经到了不能不改的程度,这才开始了一系列的修改,一两个月的时间,关于管制的问题,最少说开封,还有京畿的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了。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taiuu。com;

    因为准备的完善,包括北宋官场,对于京畿这边的管理相对比较的强,在上下都比较的合拍的情况之下,这个官制很快就获得了通过。

    待遇提升,加上各种的官制的体系完成的非常好,以前是谁都能管,具体怎么管,就要看想不想管,现在,却是责权分明,单纯这一点,就很大的提升了北宋的效率。

    从开封府到地方上面,哪怕出了京兆到河南府,都有众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地方的特例,甚至连生活水准和工作强度,都有极大的不同,要全部的落实到位,需要的时间繁多。

    韩琦此时此刻,已经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了,在不知不觉之下,4个多月的时间,就已经过去了,富弼也过去超过2个月了,半年的时间,对于一个普通的人来说,都不算是一个很长的时间,对于国家来说,就更加不是一个很长的时间了。

    富弼前去结果,应该说是不错的,之前的北宋,对于定海军的了解,还局限于过去的印象之中,正是富弼的前去,有很多的值得启发的东西回馈回来,这中间,有很多是对北宋有所启发的,比如说,薪酬系统的调整,官职的调整,还有一些新的技术的应用。

    这些都会对北宋产生一些比较积极的作用,保守估计,当官制还有技术上面的调整告一个段落,北宋的财政收入,会提升1200万贯到1500万贯之间,加上北宋固定的增长,预计在今年,整个北宋的财政收入,会达到1。5亿贯。

    这个数字,换成4年前,5年前的朝堂,根本就不敢相信,当年三司的叶清臣上任,就是为了把每一分钱都给用到实处,都给节约起来,为了节约每一分的财富,叶清臣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在朝野之中,怨声载道,被称之为酷吏。

    正是依靠着叶清臣的抠,这才让北宋的财政状况,不会直接爆出来,可是就算是这样,远水解不了近渴,北宋已经不是用九个盖子盖10个瓶子的问题,那是用六个,甚至是五个盖子,来盖十个瓶子,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方面的财政问题,越来越多的爆出来,几乎是此起彼伏的。

    到了后来,叶清臣也无法彻底的解决问题,只能够把某些问题給搁置了下来,最终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袱,这个包袱,在仁宗朝并没有彻底的爆出来,而是到了神宗才爆出来。

    这种财政赤字,掩饰下来,破坏力会更强,积蓄已久的问题,最终彻底的爆发出来,同时,在很短的时间之中,连续死掉了两个皇帝的,单纯是丧葬费用,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也因此,造成了神宗朝的的问题,仁宗时候,还可以支应,到了神宗,就没有办法支应下去了,所以选择了冒险的变法,最终,皇帝的控制力不行,主导变法的大臣的能力不行,最终葬送掉了北宋的最后一份元气。

    这一个事情,在赵信穿越之后,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赵信不但自身推动着定海军的发展,也通过一些影响力和双方之间的交错,影响了北宋的发展,最少说,大量工厂和工业在北宋,甚至是在整个封建王朝,雏形都是在几百年后的明朝末年出现,真正大规模的兴建的话,要到清朝末年。

    一两百年的元朝,几百年的明朝,几百年的清朝,差不多八九百年才出现的东西,提前在的北宋出现,这个改变,让北宋一举解决的问题,当财务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了之后,其他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这是北宋最好的时代,财务上面的不停的增长,朝堂上面的官员,也是最鼎盛的时代,如果没有定海军的横空出世,恐怕过不了多久,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北宋,是可以灭亡辽国,统一整个东亚的。

    定海军的出现,以碾压的态势,灭掉了辽国,同时给北宋巨大的压力,让北宋丝毫都没有放缓的感觉,反而巨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了解定海军,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发的大了,从定海军,从沈阳,获得了不少的东西,赵信和定海军的态度,几乎是无遮掩的让富弼去看,学到了很多东西,却更加看到了定海军的实力。

    连富弼这样高的官员,这么有能力的能吏,都感觉到无力,其他人,面对着强大的定海军,更多则是茫然,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定海军的势力,远比他们想的更加的可怕,在基本的战斗力确定的同时,生产能力,后勤补充能力,甚至是民众的积极性,幸福感,都是超过想象的。

    这也是定海军强大的根源,却成为了北宋的噩梦,这不是一个方面的强大,当年的辽国,或许在军队上面,可以碾压北宋的,可是在前和物资这两个方面的短板,让北宋有机会,跟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也因此取得了长期的和平,澶渊之盟之后,或许,辽国会采用威逼和威胁作战的方法,逼迫北宋的,拿出更多的好处,可是真正的大规模作战,却是没有,这也是澶渊之盟最大的好处之一。

    这一个方法,对上辽国,是没有问题的,一百多万贯每年,都可以让他们满足,甚至一定程度上面依赖这一点,让北宋度过了澶渊之盟之后最危险的时刻,可是定海军,本就是以赚钱著称的。

    哪怕是在定海军刚刚成立的时候,依靠着大名铁匠作坊,还有一场声势浩大的拍卖会,获得了庞大的资金,当时上千万贯,甚至更多资金,通过拍卖获得,不但让的整个北宋的富豪,都看到了的定海军的强悍,也为定海军提供了足够多的资金。

    后来,一步步的发展,定海军把各种的产品卖到了整个北宋的各个地方,然后,定海军的就没有缺过钱。

    给仁宗的零花钱的,几十万,上百万,不停的上涨,手笔之大的,简直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到后来,甚至为了仁宗,重新兴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宫殿,比起北宋的宫殿,不知道大了多少,绝对称之为大气凛然的,单纯这个,就可以看出来,定海军手中的财富,应该是比北宋更多,可是具体多多少,谁也说不清楚。

    但是现在,北宋的参知政事的,已经了解了一个确切的数字,虽然这个数字,很多参知政事都不愿意相信这个数字。

    一年可以创造出500亿,甚至是1000亿贯的资金,富弼得到的那个推算的数据,最终还是写到了奏折之中,提交了参知政事商议,可是绝大部分人是不信的,北宋1。5亿的财政收入,已经让人无法置信了,定海军才多大地方,北宋有多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