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790部分

皇宋锦绣-第790部分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的,一共有21节,是一个完整的列车的状态的,其中,装甲只是8节,分别是位于头尾和中间的位置,他们的火力足以笼罩周围。

    12节的车厢,足以把仁宗,还有一些随行人员给容纳下来,因为是装甲的缘故,每一节可以容纳的大大降低,大概每节60人左右,一共可以容纳720人。

    仁宗既然选择前往定海军,就不会大张旗鼓,本身,定海军是准备3列这样的列车的,可是考虑再三之后的,还是只要求了一个。

    仁宗是带着贵妃一起出行的,在所有嫔妃之中,他只是携带了贵妃一人。

    不是说,仁宗不想携带更多的嫔妃,这是前往定海军,是唯一的儿子的地盘,赵信对于贵妃的孝顺,就连仁宗都有些的吃味,对于仁宗,对于福康公主,那都是爱屋及乌的。

    连为了福康,都敢于跟仁宗对抗,更别说对于贵妃了,在北宋皇宫,赵信管不到,可是放在的定海军,属于赵信的地盘之中,赵信还有什么做不出来了的。

    与其到时候左右为难,还不如就这样的不带。

    仁宗的这些后妃们,稍稍聪明一点的,都不会追着前去,那些蠢笨的,大部分,都是地位非常低,那些人,也没有资格被仁宗带着去的。

    仁宗只是携带了30多个内待,还有贵妃身边四五十人,加在一起,不过是百人,之后,就是一些侍卫,负责保护他们的安全,就算是加上一些宗室,还有大臣之类的,总人数也不过是400人左右,远低于一列列车所能够装载。

    这倒是让定海军的松了一口气,因为一节列车,看起来能够容纳720人,可实际上,装甲列车上面,需要一个整体的防护,有时候,堡垒什么,大部分都是从内部攻破,为了避免的防护的问题的,所有的连接处还有关键的部位,都是需要的定海军负责安保,这样最少需要一两百人,才能够保证安全,北宋派出400多个,也算是合乎数据的。

    一列装甲列车,几乎周围,都是50毫米以上的均值钢板,这种特种钢板,并且经过了表面掺碳的处理,整体的防护比一般的钢板超过了3倍,几乎绝大部分的武器,除了定海军穿甲的武器,都可以无视。

    列车,当然不可能全部封闭,这样不适合,特别还是针对仁宗来说,可是定海军早已经在玻璃研究上面,继续的推陈出新,已经出现了防弹玻璃,这种或许对于炮弹,防护力度不强,可是流弹之类的,是没有办法对付它的。

    一旦遭遇了攻击,对方有重武器的前提下,还可以给窗户加上众多的钢铁护栏和外罩,以保证安全。

    底部也是厚厚的钢板,这也是减少了乘员数量的根本,它太重了,这样可以防护上面和下面的攻击,就算是地雷和炸药,也有一定的防护力度。

    为了保证安全,无论是定海军,还是北宋,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安全布置,在位于北宋和定海军的这几千公里的铁路上面,派遣了最少20万的大军,几乎每公里就有几百人之多,这些人进行拉网式的警戒和搜索,最少说,在列车经过的时候,不会有人动手脚,也就保证了一定程度上面的安全。

    事无巨细,几乎是后世的安保强度,保证了仁宗的顺利出行,在三月的这一天,在经过了前期的准备之后的,车辆也经过了认真的养护,终于开始出行了。

    装甲列车,加入了许多的装甲,所以总重量比起普通的列车,要重40%以上,再加上考虑到舒适度和安全,整个的速度会降低到80公里左右,这样的速度之下,一天下来,大概是1500公里左右,加上中间停下来的时间,算是一天一夜的时间。

    比起特快的速度,降低了三分之一以上,可是还是可以接受的,最少说,对于仁宗来说,是比较高,比较快。

    这不是仁宗第一次离开皇宫,仁宗虽然没有大范围的出行,巡游,可是偶尔的情况之下的,还可以离开皇宫,到外面散散心,只要是在侍卫的保护之下,又不离开汴梁,一般而言是安全。

    进入到汴梁之外,依稀记得,应该是在少年的时期,出过汴梁城,可是那时候,根本就没有闲暇看壮美的风光,跟现在这样,时速80公里的,在平原上快速的行进,看到庞大的平原,还有河流湖泊之类的,这绝对仁宗所没有见过的景象。

    在这么一天多的旅程之中,仁宗根本就没有停下来,虽然已经五十多岁了,身体机能下降了,可是在中医的保养还有自身的锻炼之下,仁宗的身体还可以,最少说,斜躺着看外面的风光,还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一日三餐,当然是由定海军来提供,虽然说,装甲列车上面空间较少,可是承担仁宗和贵妃两三个人的,还是可以的,定海军的美食甲天下,现在已经形成了风格了,虽然说对北宋有些支援,可是他们等于另外一层,现在吃到正宗的,当然是让仁宗吃的开心。

    一天的时间,并不长,特别是进入到夜间,速度会降低到60公里,甚至以下,以保证休息的质量,而仁宗和贵妃得车厢,还进行了特别的处理,进行了两次隔音和减震的,就算是外面声音轰天,关闭房门之下,传到内部的声音,也可以降低到很低的程度,这些都极大限度上面加强了舒适度。

    大概是在早晨8点钟左右出发的,到了第二天中午,就已经抵达了沈阳了。

    仁宗的心情,略微的有些激动,虽然说,到达定海军国境线的时候,是夜间,因为睡觉的关系,仁宗并没有起来观看,可是到了清晨,用过了早餐之后,他看到了定海军最为精华的区域,一个跟北宋完全不一样的地方。

    北宋,也就是吸收了定海军的一些东西,这才对汴梁进行改造,不但更加的整齐干净,而且彻底的掌握在其中,没有所谓地老鼠之类。

    可是这个北宋只是学习定海军,定海军,却是从最开始,就完善的布置,城市规划,产业布局,还有发展的眼光,这些,或许前面的规划和布局,可以通过某些方法来学习的,可是之后的发展,那就没办法了,就没有什么发展,怎么来发展。

    如果说,外围的城市,还算是普通,惊艳也有限的话,那么进入到沈阳城市带,那就是另外的一个景象。

    在整个沈阳城市带之中,有众多的农田和牧场,可是更多的还是城市,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这里已经成为整个定海军,甚至是整个世界的,最为庞大的工业带,人口密集程度也是最高。

    整个定海军,一共有2。5亿人,其中最少有40%的人口,生活在这么一个城市带之中,这个总人数就可能就是占据世界上除了中国的之外,其他国家的大部分的人口了,人口优势非常明显。

    同样的,沈阳,又是一个城市带的精华,整个沈阳,人口已经突破了6000万,这么庞大的人口,就算是沈阳的城市范围,放在21世纪也是庞大来说,但是整体的密度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仁宗明显是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在进入到沈阳的范围之中,就集中了精神,认真的来观看,表情专注无比,而贵妃就在旁边,她似乎了解仁宗心中想什么的一样,一直都没有说话。

    好久好久,从沈阳的外围,到内环,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在内监报告,距离沈阳车展只有不到2公里的时候,仁宗终于站起来的,长叹一声,悠然的说道:“老了,是该退一步了!”

    不远处的沈阳车站,为了迎接仁宗一行,不但沈阳车站的进行了管制,就连赵信,也亲自的来到了车站,仁宗尚且罢了,贵妃来临,他肯定要亲自迎接了。

    不断电报把位置传递过来,赵信知道行程的位置,对于这个生理上面的父亲,对于这个已经有17年没有见过的父亲,他没有一丝的紧张,反倒是有些跃跃欲试,多年的等待,终于要等待出了结果,从仁宗出行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知道,中国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北宋和宋朝悲剧不会重演,而属于亚洲,属于中国的时代,终究来临了。

    。

    w23051412

 第八百零九章 新宋中国

    火车站上,热闹非凡,仪仗队,检阅,欢迎仪式,这些脱胎于后世的仪式,在定海军绝对是耳熟能详的,特别是奏乐曲和鸣礼炮21响,这个最高标准的,还是第一次,毕竟,在目前,整个亚洲,除了北宋,大部分的地盘都被定海军拿下的当口,能够够级别这样的欢迎仪式,还真的不多,这中间,仁宗绝对是其中之一。(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北宋皇帝的身份,生理学父亲的身份,这两者哪个调出来,都是够格的,更别说,还有贵妃的出现。

    仁宗在下了火车的第一瞬间,不用别人介绍,眼神立刻被身着这明黄色服饰的年轻人所吸引,这是他的儿子,也是他最大的骄傲。

    曾经,在16年前,面对着刺杀,他不得不冒险的让他出宫,消息泄露,千里截杀之下,他以为自己要失去这个儿子,可是幸运的度过了难关。

    之后,一个个的劫难,赵信放弃了皇子的身份,成为了定海侯的,这也是仁宗所不能接受的,什么时候皇帝的儿子还需要这样。

    当时的仁宗,无数次的想要掀翻牌桌,可是他不能,一个不断的咄咄逼人的西夏,一个一直在重压的辽国,仁宗作为一个成熟的,掌控了北宋政权的皇帝来说,他很清楚,他不能掀桌子的。

    如果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为了子女,可以冲天之怒,可以的跟对方血拼,可是他是皇帝,还是一个负责的,北宋的皇帝,本身就处于劣势,无数的问题的北宋,再出现内耗的话,谁会得利的。

    是西夏,是辽国,唯一不可能的,就是北宋,北宋再也经历不起一次澶渊之盟了,这就是当时,仁宗打断了牙往肚里塞的原因。

    谁曾想到,天赋异禀的儿子,居然把定海军当做了破局之笔,不但没有在仁宗这里获得多少好处,一穷二白的基础之下,完成了跨越式的发展。

    先是成为了富甲一方的侯国,然后,更是取代了辽国,正式立国定海军,最后,现在已经包围了北宋。

    在看到了韩琦拿过来的地图的第一时间,仁宗就知道,赵信为什么没有攻击的,北宋,一方面,仁宗和贵妃,是赵信的父母,另外一方面,恐怕就是人口了。

    或许,在最初的时候,北宋不知道人口到底有什么用处,可是伴随着大量工厂的建立,特别是在地方,各种小手工作坊和大手工作坊的建立,工业,哪怕是最初级别,把手工业者给集中起来的工业,它们所创造的价值,都比的农业和其他的产业多的多,而这样的工业,在小范围之中,集中了大量的工人,只要不停的扩张下去,对于工人的需求量非常的巨大。这个或许就是定海军,似乎无穷的需求与工人,并且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的根源。

    正是明白了这一切,仁宗才有这一次的出行,他要真正的了解赵信的心意,并且,把北宋交给赵信。

    任何一个皇帝,都愿意自己的儿子来继承,之所以不放开,眷恋权势是一个方面,可是仁宗绝对不是这样,他的想法,只是怕做不好。

    赵信已经在定海军上面,书写了一个满意的答卷,又年轻,又精力充沛的,他放开又有什么问题。

    之前或许还考虑到,会产生动荡,可是从韩琦,到参知政事们,只要到定海军走一圈,还有什么动荡会产生,定海军的强绝实力,让一切都不复存在。

    按照定海军的规矩,仁宗平静的参加了欢迎仪式,然后到了定海军的皇宫,仍然是一系列的仪式,当一切都做完,仁宗顾不得劳累,专门把赵信叫到了面前。

    这一场两个皇帝之间的谈话,没有任何人参与,包括贵妃,还有闻讯赶来的福康公主,整个谈话历时时间很长,足足4个小时。

    贵妃就等在外面,福康公主陪在他的身边,哪怕是年年回去,福康公主也相当的依恋母亲,不过,苗妃却发现,福康公主的成长。

    跟公主府不一样,跟北宋也不一样,福康是来做人妻子的,定海军也没有什么老爷之类的,虽然有贵族,可是这个只是名义上面的,并不存在奴役和附属,甚至贵为皇帝,有时候赵信也会亲自做一些家务,比如做饭什么的,人人平等,最起码表面上的人人平等,才是工业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石。

    福康的成长,让苗妃心中感慨,一儿一女,都这么的出色,虽然福康不如赵信,可是也自己走出了幸福,特别是在诉说跟夫君的生活之中,那种小女子的姿态,从来没有在女儿身上看到,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幸福吧。

    苗妃并不知道,在里面,两个皇帝,父与子之间,是一场平静而睿智的谈话,仁宗讲了自己的感慨,赵信也回答了抱负,虽然说,跟仁宗的想法稍稍有些差别,可是具体的结果却差不多。

    在一场交谈之后,仁宗宣布,他退位了,禅让皇位于定海军皇帝,而赵信也承诺,新的国家,定国号还是宋,不过会加上中国的称号,也就是说,不改朝换代的。

    这是仁宗的底线,也是一直守护的东西的,当然了,对于赵信而言,这个是可以接受的,宋也好,中国也好,只是一个称号,而只有统一了北宋,所有的汉族加在一起,会达到可怕的2。8亿以上,这才是中国的底气,未来,当北宋也实行了定海军的政策,平稳两三年之后,汉族的数量会更加的增加。

    什么王朝变化,什么朝廷更迭,只有民族和人口,才是关键,而庞大的人口,才是赵信未来一系列计划根基。

    北宋随员的重臣们,早知道有这么一天,却不知道这么快,可是在京城官员们,都是留下仁宗信任的,他们也知道仁宗的想法,在接到了仁宗的命令之后,两国合并开始进行了。

    这是一个声势浩大的工程,关系到了众多的管理,体系,可是看起来繁杂的事情,在定海军这里,就不是问题。

    定海军在过去的10年时间之中,早已经做好了一系列的预案,而庞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