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交锋 >

第875部分

交锋-第875部分

小说: 交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邦藩还想通过董正,确定孙明华是否为公鸡。然而,此事关系机密,就连董正也不知道。“公鸡”是重庆直属的情报员,他的身份,恐怕只有“鹅卵石”一人知道。如果董正真的知道孙明华的身份,李邦藩反而会怀疑。

    “下次,可能会换人与你联络。”李邦藩要走的时候,对董正说。

    “为什么?”董正诧异的说,他只希望与李邦藩一人联系。

    “政保局的内奸应该都清除了,‘公鸡’和‘鹅卵石’,竟然都藏在政保局。他们暴露后,你的安全更有保障。我们之间,也确实需要一个联络员。否则,我离开古星与你见面,迟早会引起注意。”李邦藩说。

    之前孙明华当情报处长,他自然不会把这个任务交给他。也幸好没有作这样的决定,否则他的内线,将全部被军统掌握。

    但现在,李邦藩有一个绝对信任之人:郑思远。不管郑思远对他是什么样的态度,郑思远的忠诚是没有问题的。他希望,郑思远能接过这个任务。

    “那还不如直接电话联络呢。”董正说,他总觉得,多一个人知道自己的身份,就多一份危险。

    “电话联络也有弊端,特别是长途。不但会被人窃听,而且白天经常打不通。”李邦藩摇了摇头,如果董正在古星,用电话联系勉强行得通。可是在古昌,真要碰到重要情况,用电话只会误事。

    “好吧。”董正无奈的说。

    “放心,他绝对值得信任。”李邦藩说,在政保局,他最相信的人有两个,朱慕云和郑思远。如果连他们都不能相信了,政保局就再可信之人。

    “我当然相信这一点。只是,‘鹅卵石’对古星组的安排,特别的谨慎。这段时间,怕是难得提供重要情报了。”董正叹息着说。

    其实,他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自从苏思明离开后,他就觉得五分队的气氛有些诡异。比如说报务员雷荣光,对电台守得相当严,平常基本上不会给自己机会。

    “此次我还给你准备了一部电台,除了定期联络,电台联系也是有必要的。”李邦藩说,之前董正工作的地点不固定,想要给他电台也无处可藏。

    “有了电台就好多了。”董正笑着说,虽然他单独出来的机会少,但有电台总比没电台方便。李邦藩为了让他顺利传递情报,真是煞费苦心。

    李邦藩知道,自己在古昌最多只能待一天,否则明天早上,朱慕云来汇报工作的时候,找不到自己,又会四处寻找。况且,身为政保局的局长,也不允许他长期在外面。

    下午,李邦藩回到政保局后,将郑思远叫到办公室,向他介绍了自己在古昌的内线。

    “董正的情况,连特高课都不知道。以后,每隔五天,你就要去趟古昌,与他交换情报。”李邦藩向郑思远介绍董正的情况。

    “此人值得信任么?”郑思远说。

    “怎么,你怀疑我的安排?董正为破获古星站提供过重要情报。可以说,没有董正,罗泽谦不会如此轻易被捕。”李邦藩见郑思远怀疑董正的忠诚,脸上露出不悦之情。

    “我只是觉得,这些中国人都不可信。”郑思远说,他一直城军统没有安插过内线。

    郑思远之前的办法,是侦察到军统的人员后,采取放长线钓大鱼的办法,尽量跟踪、监视。这种办法倒也让颇有收获,但是,并没有抓到真正的大鱼。

    “他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跟着我们。每为我们提供一次情报,就更加不可能回头。”李邦藩说,当初让董正杀军统的人,并且拍照“留念”,也是控制的一种手段。

    可是,随着董正等人提供的情报越来越多,他的这种担心越来越没有必要。甚至,董正在得知他受伤住院后,反而很担忧。

    朱慕云每天早上,依然保持着向李邦藩汇报工作的习惯。出院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政保局,而非经济检查班。在朱慕云眼里,政保局永远比经济检查班重要。

    朱慕云目前已经卸任二处处长,二处交给张光照。从警察局看守所的所长,到二处副处长,张光照终于熬出来了。但是,朱慕云在离任前,只跟张光照说了一件事:注意宋鹏。

    宋鹏脑后是长了反骨的,张光照想要坐稳处长的位子,必须要打压宋鹏。不但不能给他机会,还要尽量排挤宋鹏。因此,在担任处长后,张光照做的第一件事,是给五科配个副科长。

    朱慕云建议他提拔那个康范二,不管康范二会不会效忠,只要他与宋鹏不是一条心就可以了。张光照与康范二谈了一次话后,很快就接受了朱慕云的建议。

    “怎么样,身体都复原了吧?”李邦藩见到朱慕云后,关心的说。这段时间朱慕云住院,每天早上没有听到朱慕云的汇报,他还真有些不习惯。

    “基本康复了。”朱慕云感激的说。

    “我听说,顾家的保镖自尽后,你就收手了?”李邦藩说,这不太像朱慕云的性格。以朱慕云的手段,不把顾家搞得倾家荡产,是不会消停的。

    “顾德铭是我的同学,他现在又是经济检查班的翻译,总不能不给面子吧。”朱慕云苦笑着说。

    “如果你想追究顾德铭的责任,甚至找顾家的麻烦,我会支持你的。”李邦藩说,只要朱慕云愿意,他甚至可以去宪兵队给朱慕云打招呼。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迁

    一直以来,朱慕云对李邦藩的工作非常支持。此次朱慕云遇袭,虽然不是抗日分子所为,但李邦藩也要拿出足够的诚意。

    听到李邦藩的话,朱慕云也有些感动。不管如何,这一刻李邦藩对他还是很真诚的。他相信,有李邦藩的支持,想要让顾家消亡,弹指间就能做到。

    “多谢局座,有你这句话,我就知足了。但现在是强化治安,维护经济秩序的关键时刻,不能因为我的私事,而影响到古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朱慕云“感激”的说。

    不管顾传儒有多老奸巨滑,与政保局和宪兵队的这些特务相比,还是不值一提的。朱慕云坐拥多层身份,想要对付顾家,甚至都不用自己动手。

    之所以忍而不发,除了顾忌自己的名声,以及与顾德铭的同学之谊外,朱慕云也是想借顾德铭这个真小人,替自己做点事情。

    古星沦陷后,顾家的钱庄与中江实业银行合并,实际上已然成了汉奸。而顾家的当铺,更是大发国难财。多少人家,因为他们的盘剥而破产?

    “你能这样想我很欣慰。”李邦藩点了点头,朱慕云的觉悟,什么时候都不会让他失望。

    “跟在局座身边这么久,受局座熏陶,这点觉悟还是有的。”朱慕云谦逊的说。

    “之前你与武尚天的关系,好像搞得不错吧。”李邦藩突然说,他在陆军医院的这五个多月时间,朱慕云过得很艰难。

    回到政保局后,很多人向他汇报了朱慕云在那段时间的表现。原本李邦藩以为,朱慕云会被曾山排挤出政保局。

    没想到,朱慕云采取合纵连横之术,与武尚天结成同盟,共同对付曾山。也幸好如此,才没有让曾山得逞。

    “当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李邦藩回来后,我们之间就没怎么见过面了。”朱慕云连忙说,这可是很敏感的事情。

    朱慕云与武尚天结成同盟,竟然可以对抗曾山。这固然是朱慕云借助了李邦藩的余威,才能团结李邦藩留在政保局的这帮人。但同时也说明了,朱慕云确实有些手段。

    “我没有怪你的意思,你能想到与武尚天结盟,没有让曾山完全控制政保局,已经很不错了。”李邦藩说。

    当时曾山最感兴趣的,是他安插在军统的内线档案。甚至,曾山还与山木见了面。幸好山木也只是一个紧急电话的守护者,要不然这些内线极有可能暴露。

    “当时完全没想这么多,只是下意识的认为,不能让曾山为所欲为。”朱慕云谦逊的说。

    “武尚天控制的安清会古星分会,将要扩大为安清会华中总会。”李邦藩缓缓的说,这让他很是担忧。

    古星有两个最大的帮派组织,安清会和正义会。正义会中有日本人当顾问,他们的人员由日本人训练,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安清会则不然,全部由中国人担任。

    李邦藩早就野心,要将安清会归于政保局的领导。事实上,武尚天这个安清会的会长,担任政保局的副局长,也是控制安清会的第一步。

    然而,安清会如果升为华中总会,武尚天将统一华中数省之安清会成员,政保局再想控制安清会,就不那么容易了。

    “这是好事啊,说明我们的力量又强大了。”朱慕云微笑着说。

    怪不得这段时间武尚天忙得脚不沾地,原本是安清会要升为华中总会了。一旦武尚天当了华中总会有理事长,怕是不会把政保局这个副局长放在眼里。甚至,就连李邦藩这个局长,也视若无睹。

    “有件事你可能还不知道,根据南京方面的要求,古星治安形势明显好转,政保局可能会迁往安徽合肥,古星只保留一个直属组。”李邦藩又说道。

    “什么?”朱慕云惊讶的说,安清会升不升华中总会,他一点也不在意。

    然而,政保局要迁往安徽,对朱慕云的影响就太大了。此事他之前一点风声都没听到,就连植村岩藏也没跟他说起。

    “在离开古星前,一定要把安清会的事处理好。”李邦藩郑重其事的说。

    “局座,到时候去安徽,谁会留下来?”朱慕云问,他并不在意安清会的事情,只关心政保局迁往安徽之事。

    朱慕云如果随政保局一起行动,古星的工作就要全部调整。许值和董广宁,是不可能轻易离开古星的。而华生和诸峰,是不是也会去安徽呢?

    “怎么,你想留下来?”李邦藩似笑非笑的说,朱慕云是在古星成长起来的,如果跟着政保局去了安徽,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我还没想好,但局座去哪,我就去哪,这辈子跟定局座了。”朱慕云马上说道,不管如何,说这种话都不会出错的。

    朱慕云是否留在古星,必须组织决定。如果组织让他去安徽,哪怕那边再有艰难险阻,他要会义无反顾。如果组织让他留在古星,就会想尽千方百计留下来。

    “我肯定是要去安徽的,到时候你要作好准备。”李邦藩微微颌首,就算朱慕云不想去,他也会把朱慕云带在身边。

    如果朱慕云不在身边,李邦藩还真的很不习惯。自己在陆军医院昏迷五个多月,朱慕云每天都来汇报工作,这件事让他很感动。在他以后的生活里,不能没有朱慕云。否则,真的会很不习惯。

    “随时准备着。”朱慕云郑重其事的说。

    “离开古星前,得把安清会的事情处理好。”李邦藩说,如果政保局迁走后,政保局反成了安清会的附属,他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把安清会的头目,全部招到政保局不就行了么?”朱慕云说,李邦藩的意思是想吞并安清会,虽然安清会会众多,但只要把那些主要头目拉拢进政保局,整个安清会不就成为政保局的一分子么。

    “说得简单,他们岂会轻易加入我们?”李邦藩叹了口气,朱慕云的想法太过天真,如果所有人都愿意加入政保局,那政保局早就一统天下了。

    “既然他们不愿意加入我们,那我们可以加入他们嘛。华中总会的机构应该比较正规吧,只要我们掌握一定的话语权,武尚天就算是总会长又如何?”朱慕云又说道。

    “华中总会的机构当然会很正规,没有总会长了,总负责人为理事长,下面会有几名常务理事,还有十一名理监事,以及一批干事组成。权力主要集中在理事长长常务理事手里。”李邦藩眼睛一亮,朱慕云这个办法倒是值得一试。

    与其让安清会的所有人加入政保局,不如让政保局的人进入安清会。之前,李邦藩在安清会也挂了个顾问的头衔。如果政保局能在安清会的常务理事占据一半,再拉拢几名原来的常务理事,就能架空武尚天了。

    “当初钉子在安清会,已经成为干事,如果有我们支持,现在至少也是个理监事了。”朱慕云突然想起了杨志,日本人为了消灭痕迹,将郭造时和杨志全部除掉了。

    “还说这些事干什么?你跟武尚天关系有所改善,正好借机接近安清会,与那些常务理事搞好关系。能拉拢的拉拢,不能拉拢的,哼!”李邦藩眼睛露出一抹杀机,古星的特务活动,只能由政保局来主导。

    “这没问题,既然局座有令,我多与他们接触便是。”朱慕云说,他与武尚天接触都很谨慎,特别是李邦藩回来后,两人都没有跟以前那样,一起好好聊过了。

    “此事就交给你了。”李邦藩点了点头。

    朱慕云走后,李邦藩将郑思远叫来。政保局准备迁皖之事,他也是刚刚得知。留给他的时间不多,因此,在政保局迁走后,他希望古星是一个政清人和,没有抗日分子活动的地方。

    “趁着‘鹅卵石’不在古星,有必要对古星组进行抓捕,如果不能将他们一网打尽,至少也要让他们不敢在古星活动。”李邦藩将政保局可能要迁往安徽之事,告诉了郑思远。

    “可我们对古星组的行动一无所知。”郑思远叹息着说,他也很想将古星组一网打尽,可是之前古星站被破获后,他掌握的那些情报站都停止了运转。

    “很快就会有消息的。”李邦藩笃定的说,除了廖振宇外,他还有另外一名线人。

    “鹅卵石”将古星组分成十来个小组和小分队,每个小组不发生横向联系,从理论上说,只有“鹅卵石”才知道所有组员的情况。而且,每个小组经常集体活动,进入古星后,所有组成尽量外出。

    这些措施,都让他的内线无法及时联系。李邦藩发出见面的信息两天了,可依然没得到回应。

    如果是以前,李邦藩会很有耐心的等待。这就像钓鱼,只有足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