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109部分

天下豪商-第109部分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潘家兄妹到达的时候,丰乐楼的院子里面的小亭子、小棚子差不多都快坐满了,女使和小厮们往来穿梭,端着好酒好菜点心茶水,流水般的送往各个亭子棚子。

    “居然恁般热闹!”潘孝庵瞧着这场面着实有点惊讶。

    他是为端王赵佶而来的,可院子里的这些人知道赵小乙就是端王吗?

    他们凑什么热闹啊?

    “大武哥哥真是有本事,”潘巧莲拍拍手道,“居然可以运营出这么个局面!”

    “嗨,那是他的本事吗?”潘孝庵现在可听不得这个话,“那是赵小乙、米元晖、苏大郎、纪忆之、李师师和墨娘子一起合力做出来的局面。”

    潘巧莲笑吟吟看着哥哥,“大武哥哥能把这些人拧在一起做事,还不是本事吗?”

    潘孝庵一愣,仿佛是这么回事啊!

    武好古说起来除了画画别的什么都不行啊,文不能考科举,武不能入行伍,生意做得也不算太精明吧?上次和十八姐出去一圈也没赚到什么钱。

    可这次怎么就做出恁般大的事业了?

    光是今日一次唱卖,这佳士得行就能赚到两万以上吧?

    真正的日进斗金啊!

    ……

    日进斗金当然是武好古的人生目标,斗金差不多有三百多斤重,五万多两,相当于五十几万缗铜钱。日入五十几万,一年就是两亿……两个小目标就有了!

    不过赚到两个小目标是救不了惶惶大宋的,只有把这两个小目标烧好了,才能救了大宋朝那个什么都能当就是不能当皇上的赵佶。

    第一个需要烧钱的项目现在已经开始了,这个项目的名字叫大学!

    而要办大学,首先得有教材。

    就在丰乐楼唱卖前几天,米友仁的爸爸米芾从涟水军回开封府了。他还带回了整整三十卷的《梦溪笔谈》。

    在听说武好古和赵小乙还有他儿子米友仁准备将这部奇书分拆、整理并且出版之后,米芾二话不说,马上就把《梦溪笔谈》送到了佳士得行。

    在他老人家看来,这可是个天才才能想出来的马屁啊!

    《梦溪笔谈》是奇书更是杂书,对这部书进行分拆和整理其实是一种创作,把一部大杂烩一样的书,变成分门别类的十几部“专业类书籍”,这可是门大学问啊!

    而且《梦溪笔谈》是不可能大量发行的,三十卷的大部头谁买?但是拆分成十几部书后,就能大量印刷和发行了。

    到了那时,沈括不过是这十几部书的作者之一——分拆、整理还要加入别的书籍上的内容,这就是一种创作,而主持这项工作的人,如赵佶、米友仁和武好古同样也是作者了!

    这就等于让端王赵佶成为了十几本书的作者……著书立说,这得多大的学问啊?

    而武好古想得也和米芾差不多,无论如何都得把赵佶拉进大学教材的编修工作中来。

    只有这样,“大学生”才有可能做官,而能做官,才能让大学吸引到足够是学生。

    所以就趁着今天和赵佶见面的机会,武好古把自己和米友仁、魏四海、谢尚宾四个人花了好大劲儿才编出来的“大学教材”目录拿给赵佶过目了。

    “这有意思,这是谁想出来的?”

    赵佶拿到目录,没有看里面的字儿,就在研究写目录的本子了。

    因为这是一本线装本!

    这年头大宋的书只有蝴蝶装、折经装和旋风装,没有线装的。其中又以蝴蝶装最为主流——这是一种最接近于线装的册页装订法,是将书页依照中缝,将印有文字的一面朝里、对折起来,再以中缝为准,将全书各页对齐,用浆糊粘附在另一包装纸上,最后裁齐成册的装订形式。

    这种装订方法有三大缺陷,第一是只有一面是有字的,另一面是白纸,造成了很大的浪费;第二是靠浆糊粘连书脊的方式成册,是很容易散乱的,不利于翻看和保存;第三则是装订起来很麻烦,又进一步提高了书籍印刷的成本。

    如果将蝴蝶装的书改成线装版,不仅利于保存,而且成本至少可以减半。

    “这当然是我师父想出来的,”米友仁在旁说道,“这办法一出,全天下的读书人可就都能受惠了。”

    “不错,这线装本的确订得牢靠,不容易散架。”赵佶对金钱概念不深,只觉得这线装的书比蝴蝶装的不易散落。

    接着赵佶又翻开了书页,仔细看了起来。里面的内容是目录,武好古和米友仁给《梦溪笔谈》分了类,将原本比较杂乱的内容归纳为:文学、算学、格物、礼学、军学、律学、史学、地理、医药、乐律、书画、天文历法、农桑渔林、营造、器械、冶金、杂谈、辩证等十八个门类。根据武好古的计划,《梦溪笔谈》将会被拆分成十八个部分,同时还要加入不少其它相关书籍的内容,从而整理出十八部由浅入深的“大学教材”。

    而赵佶、武好古和米友仁,则将会成为这十八部教材的总编纂……

 第189章 山寨要来了

    (全本小说网,HTTPS://。)

    “佑之,你真的不做书画行了?”

    “不做了,做不成了……”

    “怎就做不成?你可是从九品的文官呐!”

    “那又怎地?你真以为我是惧怕他人的下作手段吗?我家也是几代的书画世家,就没一点路子可以自保?”

    “那佑之你……”

    “我是怕佳士得行!”

    “怕佳士得行?”

    “对,就是佳士得行!佳士得行的唱卖早晚会挤得我们没有立足之地……”

    “会吗?”

    在丰乐中楼马道的一角,刚刚验完卖品的陈佑文在黄字区也有一张靠着角落的桌子,他是今天的大卖家,总不能辇到院子里去吧?

    所以苏大郎就给他安排了张靠边的桌子,桌子很小,除了陈佑文本人外,还可以坐三个人。全本小说网;HTTPS://。m;陈佑文就请了自己在画院时的同僚杜用德,以及画院的艺学,书画世家出身的勾处士两人。

    和陈佑文、武好古一边经营铺子一边做待诏一样,杜用德和勾处士家里也都有诺大的买卖,自然也是书画文玩行的。

    特别是后者更号称是翰林院鉴赏(眼力)第一!眼力之好,连陈佑文都自愧不如。如果不是身份低微,仅仅是一介艺学,他在掌眼这一行的名气,绝不会在米芾、王诜之下。

    本来在陈佑文出职后,杜用德会升待诏直长,而勾处士也会升待诏。可是武好古的空降让两个人的如意算盘都落了空,所以现在两人都有点不服气,因而就和陈佑文走得比较近了。

    不过他们也不敢公开去怼风头正劲的武好古,只敢搞点小动作,给武好古挖几个小坑。拖着不让武好古出任书画行首,就是他们俩扇出来的阴风。挑武好古去和赵小乙斗也是他们在给武好古挖坑……可别以为他们俩这么干是鸡蛋碰石头,实际上他们也不简单。

    杜用德的资格很老,在开封府的勋贵圈子里朋友很多,还收了许多名门子弟当徒弟。而且他家的杜家老铺里面还不少豪门子弟的暗股,武好古根本动不了他!

    而勾处士其实也是端王府的门下走狗,专门替赵佶搜集书画,不久前还寻到了徐熙所画《碧槛蜀葵图》四扇屏中遗失的两幅——这就是驸马王诜一直在寻找的宝贝《蜀葵图》,赵佶得到之后,就转送给了老朋友王诜,准备让他带着去云台山了。

    所以武好古想要对付他们俩也麻烦,而且他们俩的小动作和陈佑文买凶杀武好古还是不一样的——武大郎就算要收拾他们,也得排在陈佑文之后。而要收拾陈佑文,在开封府是不能下手的。

    陈佑文大小也是个从九品文林郎,武好古在开封府能拿他怎么样?

    而陈佑文也不笨,也早就看出了武好古不会放过自己,所早早就在预备后路了。

    在预备后路的同时,陈佑文也不忘了给武好古挖个坑抹点眼药……

    “会不会,你们等着看就是了!”

    陈佑文冷笑道:“书画文玩这一行,以往都没有明码实价的。而且手里有东西的卖家,和有钱想要东西的买家,通常是很难见着面的。东西只有打我们手里过一过,才有可能变成钱!

    至于我们在中间赚多少,呵呵……

    可是如今,武好古弄出恁般大的唱卖市面。这等于让买家和卖家直接接触了,唱卖行就是帮助唱卖和鉴定真伪,从中的抽水也明码实价……对于卖家而言,唱卖所得肯定比卖给我们要多得多。而对买家而言,出价也许会贵一些,但是真伪有保证,而且不大会错过想要的东西。

    所以唱卖这种书画文玩的交易方式一旦推广开来,传统的书画文玩店铺不说都得关门大吉,能够获取的利润肯定也大大减少。

    “那可怎么办?”杜用德这老头听完陈佑文的分析就急了,他的铺子里面有不少世家的股份,每年的分红可不能少!

    勾处士显得比较镇定,没有吱声。他有一对能捡漏的招子,所以唱卖行对他来说是喜忧参半,一方面会抢他的生意,另一方面也方便他把捡来的“漏”出手。

    陈佑文看了满脸焦急的杜用德和不动声色的勾处士一眼,笑了笑道:“你们也可以开个唱卖行啊!”

    “对啊!”杜用德轻轻拍了拍桌子,“他能开,我们就不能了?佑之,二郎(勾处士),我们一起干吧!”

    勾处士笑了笑,一指台上的墨娘子,“杜老,唱卖快开始了,我们先看吧。”

    ……

    “小乙,唱卖快开始了,我们要不要上台去看看东西?”

    武好古这时也正在对赵佶说着差不多的话,客人陆陆续续到齐了,丰乐中楼的底层里面坐得满满当当,几十张桌子周围有两三百号人物。

    潘孝庵和潘巧莲两兄妹来了,就坐在武好古身边的天字三号桌旁——座次都是武好古和苏大郎安排的,潘家兄妹当然要挨着武好古坐了!

    而在赵佶身边的天字二号桌旁,坐着的是向太后的两个兄弟向宗良和向宗回,两兄弟装得不认识赵佶,不过他们随身带来的招文袋里面都塞满了“私交子”,足足有两万缗!

    这是专门用来给赵佶捧场的……赵佶的画,怎么都不能比武好古的画便宜吧?

    蔡京和蔡攸两父子此时也已经到了,不过他们不是坐在天字号区,那样就太尴尬了——向家兄弟和潘家兄妹陪着赵佶玩玩没什么,蔡京可是文官,还是重臣,还是要保持清高的。

    所以蔡京父子都坐在地字一号桌旁,和天字一号桌隔着个拍卖台,是看不见对方的。和蔡京、蔡攸坐一块儿的,还有一个礼部尚书蹇序辰。他其实不大清楚赵佶、赵小乙什么的,就是清楚也不会去结交。一方面因为他是礼部尚书,朝廷重臣,结交亲王是大忌;另一方面他就是章惇的一条恶狗,紧跟章相公,替章相公咬人办事才安身立命之道,不需要去攀附端王。

    他只是想见见李师师,所以才找纪忆要了张贴子——李师师对他而言,就是年轻时代的一场春梦。

    这是情怀!

    至于蔡京,他和蹇序辰不一样,他是新党干将不假,但是章惇不是王安石啊。他弟弟蔡卞可是娶了王安石的女儿的,因而在新党内部,蔡家兄弟也是个大山头,不在章惇、曾布之下,不存在蔡京给章惇当走狗的问题。

    不过蔡京一样不能明目张胆的去巴结赵佶,所以也装成了李师师的“粉丝”,这会儿正在和蹇序辰大谈特谈自己当年怎么和李师师交往的趣事,听得蹇序辰满脸惊讶。

    蔡京可是少年得大志,23岁就登进士第了,李师师大红大紫的那几年,蔡京都知开封府了……这样官和李师师这么个花魁小娘子交往,肯定会变成一段佳话(要搁后世就是丑闻)的,怎么在当时一点消息都没有?难道蔡京也和他弟弟蔡卞一样怕老婆?

    就在这时,蔡京之子蔡攸突然插话道:“父亲,蹇尚书,有人上去看书画了,我们也去看看吧。”

    蔡京抬起头往拍卖台上望了一眼,笑着点点头:“好!就去看看吧,授之,一起去吗?”

    “好,一起去看看。”

    说着话,蔡京、蔡攸、蹇序辰三人就一起走向了通往拍卖台上的阶梯。而与此同时,武好古、赵佶、米友仁、纪忆也从另一个方向上台。身材高大的米友仁故意走在赵佶前面,而赵佶则垂着脑袋,似乎这样别人就不会把他认出来了……

 第190章 知音蔡京

    (全本小说网,HTTPS://。)

    丰乐中楼马道(就是底层)的采光不大好,位于大堂中央的唱卖台面因为远离四面的窗户,就更显得幽暗了。//全本小说网,HTTPS://。)//为了让买家可以看清书画,苏大郎和墨娘子让人在每一张画案旁都点了栀子灯,就是用一个栀子果实样子的灯罩套着个半人多高的灯台,里面点上巨烛或灯油。因为灯罩是用薄纸和纱布糊起来的,非常容易点燃,所以还在每盏栀子灯旁安排了一个掌灯小厮,既掌灯,又看着画案,不让客人碰翻了栀子灯或是拿走画卷。

    武好古、赵佶、米友人和纪忆当然不会去看《李师师写真图》和《墨娘子舞蹈图》了,他们上台后就直奔苏东坡的《海上书怀诗帖》而去了。

    如果排除炒卖和马屁的因素,在今日所唱卖的物品中,这幅字算得上是最有价值的物件了。

    在中国古代的艺术品和文物收藏中,书法作品的价值向来是高于绘画的——什么原因不好说,反正定价机制就是这样的。

    而苏东坡的字,在大宋元符年间已经拥有很高的价值了!不仅因为他是宋四家之一,当时有名的大才子,而且还因为他在绍圣四年,以62岁“高龄”被放逐到了儋州,也就是去“亚龙湾看海”了。当时的海南岛可不是什么国际旅游岛,就是个瘴疠丛生的偏远岛屿,以62岁的年纪过去,基本上就回不来了。

    因此苏东坡的字,是拥有相当的稀缺性的极品!

    不过赵佶对苏东坡的字没有表现出什么兴趣,不是不喜欢,而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