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114部分

天下豪商-第114部分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此之外,武好古还在为使辽谍画工作操劳。他对燕云和辽西、辽东地形并不是一无所知,因为前世的职业,他曾经画过一些油画风格的地图,其中就有中国地图。由于反复画过多次,所以还有一点记忆,现在可以把这些图样从脑海中捣腾出来,画在纸上。等到了燕云,再和马植提供的地图对比,再实地考察一番,差不多就能画出一幅逼真形象的《辽国南面地图》了。

    这可是大大的一份功劳啊!

    另外,武好古琢磨着还可以把燕京城“搬”到纸上,画个几十纸上百纸的铅笔素描,再从马家拿到燕京平面图。等回了开封府后,就能做一个按比例缩小的燕京城模型了。

    有了这模型,理论上就能一比一复制出个燕京城……

    “忆之兄,你寻我有甚事情?”听到纪忆的话,武好古就笑着发问。“可是又有大买卖要照顾小弟。”

    “不是,哪有那么多大买卖?而且……你现在哪里忙得开?有买卖也做不了啊。”纪忆笑着摇摇头道,“是章相公要见你。”

    “啊……”武好古一愣,“忆之,你说章相公要见我?”

    “没错,”纪忆说,“明日你在佳士得行等着,等我忙完了公事就来带你去相府拜见。”

    “忆之兄,可知章相公因何召见在下吗?”

    武好古有些忐忑地问。

    章惇肯定比赵煦、赵佶两兄弟难伺候!后面这二位终究还是青少年,而且长在深宫王府,阅历和章惇相比可差着等级呢!

    而且章惇在官斗中出了名的凶狠难缠,对待下属也颇为严苛,稍有失误就会受到惩罚。而武好古这些日子疏于翰林图画院的本职工作,整日忙着私活和勾搭端王赵佶……

    纪忆笑了笑道:“章相公自然是为了使辽的事情召见你我的……说起来这事儿还真和你脱不了干系,那位马良嗣不就是你从海州带到大名府的?要没有你,童大官也见不着他。若马良嗣真的出身辽国大族,又心向我朝,你也会有份功劳的。章相公素来是赏罚分明,有功是必赏的。”

    “这个……”武好古闻言突然脸色一变,压低声音问,“莫非章相公有意恢复燕云?”

    他可不记得历史上章惇提出过北伐燕云的建议——也许是他没机会提出,也许历史书上没有记载这方面的谋划。

    纪忆一笑:“这事儿谁不想?只是过去做不到,如今嘛……有几分可能了。”

    有可能吗?

    武好古心道:这事儿在赵佶和童贯手中可搞砸了!不过……章惇可不是赵佶和童贯之流。前者是什么都会,就不会当皇帝,而后者其实有点将才,但他毕竟不是章楶这样的阃帅。

    童贯只能指挥十万北伐大军,而且还只能通过西军和河北军的将主指挥,根本指挥不动河北东、西两路的地方文官。指挥不了地方文官,北伐大军就很难得到河北东、西两路地方的全力配合,而宋军在对西夏作战中惯用的“堡垒推进、步步为营”的战术是根本离不开地方民伕配合的。

    历史上河北地方对于战争的支持能力,根本不能和陕西相比。宣和北伐的时候,河北不少地方还闹起了民变……这说明宣和北伐的准备工作搞得太糟糕了,根本支撑不了一场长期而且艰苦的伐辽战争。

    如果宣和北伐可以让章惇来主导,肯定会进行充分的准备,先整顿河北,然后再沿着界河—桑干河一路“堡垒推进”,稳扎稳打地磨过去,耶律大石就算三头六臂也是没办法的。

    历史上耶律大石和萧干仅仅凭着万把人同童贯的宋军在反复血战。靠这点兵力,野战突袭还能打打,打堡垒战肯定不行的。那可是实打实的消耗,在横山之战中小梁太后的几十万大兵都打不下只有五千人守卫的平夏城。耶律大石的几千万把人还能打出花儿来?

    如果宋军能稳扎稳打,把堡垒一路修到燕京城外——理论上是可能的,因为桑干河就从燕京城西流过,而且这条河还是辽东粮食海运入燕京的通道,在丰水季节的通航能力不会太差,足够支持大军后勤——宣和北伐的结局恐怕就可以改写了。

 第198章 孺子可教

    (全本小说网,HTTPS://。)

    对身为翰林图画院待诏直长的武好古而言,见官家、见太后,肯定都比见章惇要容易一些。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这位章相公可不是那种只会“取圣旨”、“领圣旨”和“已得圣旨”的三旨相公,而是真正大权在握的权相。

    每天去他府上求见的官员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哪里轮得到武好古这个“大吏”去见?

    不过例外的事情总是有的,武好古跟着纪忆,刚一入相府,在门房通报了一番,很快就有个操福建口音的章家老仆,领着武好古和纪忆在又大又旧的府邸中七拐八弯了。很快就到了一间堂屋之外,章惇就在里面坐着。不过武好古和纪忆都不能进去,门口有章家的家仆守着。

    把武好古和纪忆两人带来的那名章家老仆吩咐了一声:“二位官人稍后,容老儿去通禀一声。”

    “老丈辛苦了。”武好古连忙摸出一张私交子递了上去。

    那老头却一愣,连连摆手道:“不可,不可,相公不许的。”

    说完便迈步入了厅堂。

    一旁的纪忆则低声对武好古言道:“章府、曾府这等宰执重臣府上都是家规森严的,你不必如此。”

    宋朝官场当然也是腐败的,不过眼下的哲宗朝还不是“无官不贪,无事不贿”,还没到了进个宰相的门就要给多少贿赂的地步——这要是给御史老爷们知道了还不得批斗成宰执级大老虎?

    过了不到半刻钟,那个章府老仆就出来了,冲着纪忆拱拱手:“纪官人,相公叫你先进去。”然后又对武好古说,“武员外,你稍等片刻。”

    说完,他就引着纪忆走进了章顿所在的厅堂。

    “下官纪忆,见过章相公。”

    纪忆走入厅堂,冲着坐在书案后面低头批阅公文的章惇施了一礼。

    “坐。”

    章顿头也不抬,只说了一个字。

    厅堂里面摆着待客的茶几和玫瑰椅,纪忆挑了把椅子,端端正正就坐了下去。

    “蔡元长告诉老夫,你结交上了端王殿下?”

    章惇的语气显得颇为严厉。

    其实纪忆这个级别的文官巴结亲王也没什么要紧的,又不是宰辅重臣,连进士都没中呢。不过章惇已经将纪忆看成自己一党的人物了,他背着自己去结交亲王,当然要敲打一番。

    “相公,”纪忆倒是不慌不忙地说,“下官是在武好古那里结识端王的,当时端王自称是赵小乙,下官并不知他的真实身份。”

    知道不知道都已经结交上了,而且纪忆还替章惇打摸了摸赵佶的底牌。

    章惇顿了顿,“下不为例。记住,近幸之路是邪道,你是读书人,读书人当走正道,走正道,才能做大事。”

    “相公教诲,下官谨记。”

    章惇又道:“马植此人如何?他也是武好古的朋友吧?你和他结交过吗?”

    “下官和马植见过几面,并无多少交情。”

    纪忆这些日子忙得很,又要拍赵佶的马屁,又要巴结蔡京,还要准备使辽,哪有功夫去顾及马植?

    “那就去结交!”章惇道,“马植这条线关系重大,不能让给童贯独占了……另外,你去探一探他的口风。”

    “口风?相公的意思是……”纪忆顿了顿,“相公是想知道医巫闾山马家想要的到底是甚底?”

    纪忆是读书人,但绝不是书呆子。他当然不会相信马植仅仅因为不甘心让燕云汉人被契丹奴役就冒险南来联络的。他很可能是医巫闾山马家,甚至是燕云汉人四大家族派到开封来探路的使者……

    孺子可教!

    章惇轻轻点头。纪忆能问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的胸中还是藏着机谋的。如今大宋的文官,道德文章都是好的,可是外交军略却普遍差着火候……科举考孔孟之道,不考鬼谷之术啊!

    “先探一探,”章惇说,“然后再来报我。”

    “下官明白了。”

    章惇道:“叫武好古进来。”

    “喏。”

    马上有守在堂内的章家仆童应了一声,出去把正在外面等候的武好古叫进来了。

    “晚生武好古,见过章相公。”武好古走进了昏暗的厅堂,看见一个穿着青布儒服,头戴黑纱的幞头老者坐在书案后面,知道一定是章惇,于是便深深一揖。

    “武大郎是吧?你不错啊,已经和端王玩在一起了。”

    章惇开口了,他也不抬头看武好古,只是是一边看着不知道什么公文,一边和武好古说话。

    借着放在章惇书桌上的油灯,武好古打量了一番老宰相。他看上去很老,须发皆白,满脸皱纹,比后世六十多岁的老头要老得多,看着足有七十多岁。

    苍老的面孔上没有任何表情,语气也平稳的没有一丝波动。

    “端王酷爱绘画,恰巧和在下趣味相投。”武好古斟酌着回答。

    “哦。”章惇低声应了一声,然后就是一阵沉默,再开口已经开始说正事儿了。

    “你说说,去辽国能画甚底?”

    “画山川、画河流,画城池,画人物。”

    听了武好古的话,章惇才放下手中的文书,抬起头看着立在堂下的武好古。

    “你都能画?”

    “我都能画,”武好古也看着章惇,“而且都应该把这些画下来,带回大宋。”

    章惇一阵沉默,只是看着武好古,也不知他在想什么?

    过了一会儿,老宰相又道:“你知道界河、白沟河、拒马河、无定河和桑干河吗?”

    章惇说的其实就是后世的海河流域,界河大约就是后世的海河,白沟河和拒马河大约就是后世的大清河,无定河则是后世的永定河,是海河的支流,桑干河则是无定河上游的支流。和后世海河流域水量不足的情况不同,此时海河流域来水充足,特别在黄河北流入界河后整个流域的通航能力大增。

    “知道一些。”

    章惇点点头:“这几条河就是你此行的重中之重!特别是黄河入界之口,界河入海之口,无定河入界河之口,桑干河入无定河之口,都必须画仔细了。河口地形,辽国有无城池,以及城池的样子,通航的船只的样子,都给老夫一一画下来。可明白吗?”

    “明白了。”

    武好古心想:章惇真的在谋划攻辽?听他的意思,仿佛要以宋辽界河为北伐燕云的出发线,还想要沿着无定河—桑干河向燕京城逼近?也许还要建立一支水军,沿着黄河北上进入界河吧?

    这个北伐路线,比历史上宣和北伐的路线,是不是要稍稍靠谱一些呢?

    章惇又道:“除了这几条河,燕京城也须画上一画……尽可能画仔细了。另外,有可能的话,辽国平州境内的滦河入海之口,辽国耀州境内的辽河入海之口,以及辽东苏州关的情况,也都给老夫画下来。”

    要画的东西还不少啊!这一回出使恐怕画不完啊!

    章惇仿佛知道武好古的疑问,接着说:“这次画不完没有关系,以后有的是机会让你去辽国。”

    这大辽国还得常去?武好古心道:这章惇仿佛要认真准备伐辽了……不过这位的宰相宝座仿佛坐不了多久了!就算因为自己的蝴蝶翅膀有所改变,他多半也战胜不了自然规律,他都六十多了,等到阿骨打在白山黑水之间举起反旗,他老人家在不在世可都不好说了……

    没有了章惇,也没有了宋哲宗,大宋的宣和北伐,还会按照章惇现在制定的方略进行吗?

    仿佛还是不大靠谱啊!

    “武大郎,你好好去做事吧,”章惇这时又开了口,“若有功劳,朝廷自不吝赏赐!”

 第199章 萧好古

    (全本小说网,HTTPS://。)

    哗啦啦马蹄声响,几十骑雄俊健马疾驰在开封府城北的官道上。(全本小说网,https://。)马上骑士,全都穿着左衽长袍,头上戴着帽遮上翻,帽耳同样上翻,帽盔略尖的契丹风雪帽。这样的打扮,在开封府左近虽不常见,却也不算稀罕。路上的行人看到这些胡服裘帽的骑士,也不大害怕,只是闪避在了路边,让这些纵马疾驰的胡人快些通过。

    这几十名骑士,都是契丹武士,他们簇拥着一个蓄着一部大胡子的中年人。他个子挺拔,略微显得有点消瘦。看起来似乎应该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儒生,可是却披着契丹锦袍,骑在马上纵马疾驰,身体随着战马奔驰自然起伏,宛然就是个马背上长大的北朝英豪。

    此人姓萧,名好古,官拜大辽国高州管内观察使,北枢密院都承旨,是这一次使宋贺正旦的正使。

    辽国的官制和宋朝一样复杂,也分本官、职官、功臣号,有时还有什么试官,还有虚授官和遥领官,非常复杂。而这位萧好古的“高州管内观察使”则是个本官,是个高级武官,只是用来标示官阶的,实际上高州并不需要他去观察——有时候授下的某某州某某使中的某某州,都不在辽国境内,而是在宋朝,想去观察一下都不成……

    萧好古的职官则是北枢密院都承旨,这官儿看上去好像和蔡京的枢密院都承旨差不多,但实际上却比蔡京官大。因为辽国是重武轻文,枢密院的地位在中书省之上,枢密使也比宰相官大。实际上,北、南枢密院才是总理朝政的衙门!

    目前总管北、南两个枢密院的就是辽国的皇位继承人耶律延禧。顺便说一下,耶律延禧是辽国当今皇帝耶律洪基的孙子,不过他并不是皇太孙,而是辽国的天下兵马大元帅,总北、南院枢密院事,加任尚书令。

    在北、南两个枢密院中,又是以北枢密院为尊的。所以萧好古这个辽国北枢密院都承旨是个足够分量的贺正旦使。

    而担任贺正旦副使的,则是个汉人文官,中大夫,北面林牙承旨刘云。

    这位刘云虽然是文官,而且还是进士出身,可是长得却是又黑又壮,还蓄着络腮胡子,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