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133部分

天下豪商-第133部分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环庆路也将在横山修建三座堡寨,还将在距离西贼韦州监军司仅十里的地方增筑一寨。

    在泾原路方向,将由平夏城向北,一直扩展到西贼南牟会行宫之地,占据整个天都山,并且在天都山设立西安州。此西安州距离熙河路通会堡仅五十里,边面连接,一旦巩固,西夏天都山监军司将不复存在!而且天都山附近有盐州盐池,此地也已经被我军占据。据报,仅此盐池,每月所产青盐就价值十四万缗!此盐池归属我方,西贼财力将大大受损。”

    都是好消息啊!

    小梁太后这次真的是把内裤都输掉了,除了乖乖到开封府做人质,恐怕没有别的什么活路了。

    不过,小梁太后似乎还在坚持,并没有回应章楶的信函。

    “至于西贼梁氏,”章惇说,“若不出奔我朝,必会死于内乱,已不足为虑了。”

    梁氏兵败于宋,失信于辽,已经是走投无路了。投靠大宋,还有荣华富贵可享,若是留在西夏硬撑只有死路一条了。

    现在就看梁氏心意如何?是愿意作为太后而死,还是作为臣妾偷生了?

    赵煦想了想,又吩咐道:“叫章楶再给小梁太后去信,告诉她若肯来开封,必不会受辱。朕已经给她修建王府,供她居住,一切供应,都依亲王之例。”

    大宋的亲王供应,比起西夏的太后可好多了,不过小梁太后的确值这个价!

    所以在场的大臣也没什么异议。赵煦又开始和宰执们讨论下一个议题——论功行赏的问题。西线将士的功早就论过了,现在要论的此次对辽交涉之功。

    无论小梁太后最后是入朝还是被杀死,定计的章惇,献策的蔡京,直接布署骗局的纪忆,以及画了《小梁太后写真图》的武好古和米友仁,统统都是有功的。

    章惇、曾布和蔡京昨日就拟好了一个论功的奏章,呈给了官家赵煦。而赵煦现在心情大好,所以今天的崇政殿奏对上就和宰执们说起此事了。

    章惇其实没什么好赏的,他的官职没什么好升的了,无非就是升个爵位或增加点实封的食邑再给几个荫补做官的额度。

    蔡京则是晋升枢密副使,当了曾布的副手——曾布之前一直想堵蔡京的路,这次蔡京立了大功,自是堵不住了。

    纪忆原本是就是将仕郎,给他的奖赏是转两官,从将仕郎迁登仕郎。文资转官不易,而且纪忆去年才授了将仕郎,几个月就连升两级迁登仕郎,实在是厚赏了。

    至于他的差遣还是原来的枢密院编修司编修官,因为这个职司本是授予从八品文官的,纪忆正式的职官名称前其实还有个“权发遣”,是权发遣枢密院编修官。

    米友仁这次也沾了光,授了个将仕郎的文官,不过没有职司,也就是差遣。如今天下官多阙少,往往是三四个官争一个位子。新晋的选人,更是必须去吏部左选司缴三代家状,同时还有时间限制,必须在四季的第一个月的十五日以前去吏部左选司登记,才能排得上号。可见一个职司有多难得!

    以上这几人的论功,赵煦都没什么异议,不过在武好古的论功上却提出了异议。

    “武好古画中第一人,又是翰林图画局待诏直长,应该是风雅之人,怎么论功授了个武官?”

    原来蔡京给武好古定了个武资转三官的奖励,授正九品右班殿直,同样没有给职司,所以他还可以继续干翰林院待诏直长。

    这个奖励,可是蔡京收了武好古送的范仲淹的真笔字帖《师鲁帖》后定下的。当然是深思熟虑过的——蔡京虽然是奸臣,但是人家奸在路子上,收了好处,就会把事儿办妥。

    虽然宋朝是文贵武轻,但是真正的“贵”的文官必须是科举出身,如果武好古一辈子考不上进士,那么在文官路子上是走不远的。没有出身的文官,是很难晋升的。即便升上去,也会被士林视为异类,大加排挤,日子不会好过。

    而且蔡攸还把潘孝庵提出的“嫁妹条件”(这事儿在开封府亲贵圈子里不是秘密)告诉了蔡京。在蔡京看来,武好古若是没有一个出身,想要升到京官那得猴年马月了。还是走武官的路子容易升官。宋朝的武官是升官容易,降级也容易。立了功就是七级八级的升也是小意思,犯了错一撸到底也常有的事儿。

    不过武好古一个画谍画、画地图的,不大容易犯下大错——只要有蔡京罩着就行了,所以高升到大使臣没啥困难的。

    至于文贵武轻什么的……蔡京觉得武好古文采不错,完全可以考个进士出来。中了文进士照例就能武换文,大使臣直接就变成京官儿了,多好啊?

    若是考不上进士,那就老老实实做个武官,武好古不会打带兵也没关系,禁军里面有的是不会带兵打仗的武官,也不多他一个。只要他舍得花钱,一样可以步步高升,没准将来还能做个地方官。

    武好古的赏赐既然是蔡京定下的,现在天子的问题,自然要由蔡京来回答了。

    蔡京出班答道:“陛下,武好古虽是风雅之人,但是其所长之谍画乃事关军略,将来难免还要随军而动。因此臣以为,武好古今后应该多多研习武艺兵事,授其武资正是为了激励其习武。”

    赵煦听了这番解释,也觉得有理,便点点头道:“那就先授他一个右班殿直吧,你去和他说,将来若真做不了武官,再让他换文也可。”

    宋朝文官换武官很容易——因为没有什么人要换,反之则很难。在历史上的哲宗一朝,只有很少量的武官转换成了文资!现在赵煦等于开了金口,给了武好古一个武换文的机会!

    “陛下圣明!”

    蔡京脸上闪过一丝喜色。金口是皇上开的,人情却是他蔡学士的。武好古今后若真的中了进士,那必然就是蔡氏忠党中人了……这武好古的文采怎么样不好说,但是理财的本事是很大的,这样的人物如果能收到门下,将来是可以派大用处。

    ……

    黄昏时分,武好古和往常一样,骑着走马和小瓶儿一起走在热闹的街道上,小瓶儿骑着毛驴,手里拿着个羊头签儿,美美的吃着。

    羊头签是一种小零食,就是用猪网油裹着熟羊头肉,里边拌上调味料一通油炸,出锅后外焦里嫩,飘香四溢。

    小瓶儿正是嘴馋的年纪,看到这种好吃的就忍不住要买了吃。而且她现在也有钱了,武好古可不敢亏待她这个“小奴隶”,每个月给她开了十缗的例钱……比开封府劳动人民的“平均工资”高了几倍!

    所以刚才在路上她瞧见有卖羊头签儿的,便掏钱买了几串儿。

    武好古则在偷眼打量这小姑娘,其实她也挺漂亮的,就是小了一点,才十三岁,不大好下口……小姑娘,你快快长大吧,等你长大了,就可以收房了。

    “东翁!大喜啊!”

    “东翁!大喜了……”

    武好古正琢磨着什么时候可以收了小瓶儿的时候,突然听见有人在喊“东翁……大喜”什么的。

    他抬头一看,发现已经到了自家宅院门前……自家大门口又挂上了大红灯笼!而且老林教头又在点鞭炮了!

    这回是谁高中了?武好古一想,脸上马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武二郎已经中过了,再要中等明年春闱大比吧。

    这回应该是自己做官了!

    林万成已经跑了上来,到了武好古马前就行了一礼:“给官人贺喜!宫中刚刚来人,宣了敕命,给您授了正九品的右班殿直!

    东翁,您现在是大官人啦!”

    武好古吐了口气,终于做官了,而且还是个正九品的武官,再转六个官就是大使臣了,到时候就能娶潘巧莲啦……

 第228章 小梁太后

    (全本小说网,HTTPS://。)

    夜色当中,大白高国太后梁氏,一身戎服,抱着胳膊站在兴庆府的城楼上,高挑而丰满的身形站得笔直,秀美的面庞上笼罩着愁云,两只眼眸在黑暗当中,显得深邃如渊。(全本小说网,https://。)

    她此时身在兴庆府城北的德胜门城楼上,面向北方,在目之所及的远方,是星星点点的火光,仿佛是天上的繁星,然而却是在地面上的。

    那里是数万辽兵的宿营地!

    这些辽兵本来是她三次遣使苦苦哀求请来的,可是现在他们却成了扎在她心头的一把利刃了。就在十八天前和十二天前,她先后接到了来自渭州的大宋泾原路安抚使章楶和督军援夏的大辽北枢密院使耶律阿思的手书!

    两封手书的内容都大同小异,全都指说小梁太后遣使赴开封请降,还奉上了自己的画像。现在让她赶紧启程,去开封府向大宋官家赵煦请罪……

    这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可是无论是章楶的信使还是耶律阿思的信使,都带来了一幅小梁太后本人的画像。

    画像是真的!小梁太后自己左看右看,都觉得没错啊,图上的人就是自己啊!

    这是自己的画像……可是这画像是什么时候画的?小梁太后却一点也记不得了。而且她更想不明白,这画像是怎么落到大宋官家手中的?

    她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那就更没办法去像大辽国的耶律阿思解释了。

    若是在以往,小梁太后也不惧几万辽兵。辽国现在困于北阻卜之乱,自己都有点焦头烂额,怎么可能真的对西夏用兵?

    可是偏偏小梁太后刚刚输掉了一场输不起的战争!丢掉了整个横山和天都山。现在西夏和大宋的东部边境已经从横山一线移到了大漠戈壁——这意味着西夏基本不可能向东和向东南出击攻打宋国了!

    而宋国则可以通过向青唐吐蕃发起进攻来包抄西夏的南部。而一旦青唐吐蕃再次降伏大宋,西夏就会陷入东南两面受敌的困境中。

    虽然不会一下子亡国,但是日子会过得很苦很穷。西夏将无法通过河西走廊获取商业上的利益,也不能通过掠夺宋朝的陕西诸路获利。

    而且还得在东南两路部署重兵,时时刻刻防备宋军的“浅攻”和“堡垒推进”。这将西夏陷入没完没了的持久战之中。

    所以,横山之败就标志着小梁太后十三年执政的全面失败……

    她被大宋的昏君奸臣打得一败涂地了!

    在这种情况下,辽国就是西夏唯一的救命稻草,而现在这根稻草变成了绞索,要求小梁太后把权力交给儿子,自己去开封府向宋朝的昏君请罪!

    不去行吗?

    还能打下去吗?

    自杀呢?

    脑海中各种各样的思绪翻来覆去,让站在德胜楼上的小梁太后最后只是长长的吐了一口气,烦躁的挥动粉拳砸在了城墙的垛口上面。

    看着姐姐愤懑,最为心腹的梁乙毗不出声的走到了小梁太后身边。

    不用回头,小梁太后就知道是自己这个最信得过的弟弟过来了。他虽然没有哥哥梁乙逋的本事,但是胜在忠心耿耿,就好像一条狗一样听话。

    所以在梁乙逋死后(是被小梁太后除掉的),小梁太后最倚仗的梁氏族人就是他了。

    “三哥,兴庆府没问题吧?”

    放在平日,小梁太后绝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梁氏控制西夏大权已经三十年了!兴庆府内外早就遍植亲信。拱卫兴庆府的中右厢朝顺军司又在梁氏一门的梁永能、梁格嵬控制之下。卫戍军统军也是梁家的梁讫多埋。可她还是觉得随时可能会祸起萧墙……

    梁氏党羽虽然遍植兴庆府内外,但是西夏的国族毕竟是党项人!而且自小梁太后的姑母梁太后掌权至今,西夏实行的都是“胡化”国策,大力推进“去中国化”。虽然最高权力被汉人掌握,但是西夏党项人的势力却没有任何削弱。

    这种讨好党项人以稳定统治的政策,使得梁氏政权在西夏的根基非常薄弱。一旦梁氏的统治不利于党项人,马上就会祸起都门。哪怕梁氏族人担当了兴庆府内外各军的都统和监军也没有什么用,因为这些军队的中层和基层军官都是党项人。

    梁乙毗看了姐姐一眼,这个时候,他已经感觉到了大难临头:“太后,我有梁氏族兵三千,都已经调入兴庆府城,将皇宫遮护得严密……若是太后准备东去,这三千人足以一路护卫周全……”

    “你说甚底?”小梁太后怒喝道,“你难道也要把哀家卖给宋主?”

    “姐,”梁乙毗都快哭出来了,“大宋的章楶今日又遣使送信,说只要二姐肯去开封,宋主将待以亲王之礼……一切供养,都循亲王例,荣华富贵,绝不会比在兴庆府少。”

    “你……”

    看见弟弟这副熊样,小梁太后也知道指望不上了。可她现在也没了主意,和城外的辽兵开打是不可能的,命令一下达,城内的党项人就要炸毛了。

    既然大辽不容,西夏又呆不下去,不投宋难道去跳黄河啊?

    她梁太后是不怕死的,可梁氏一门恁般多人,都肯跟着一起死?大家死光光又有甚用处?

    还不如逃去大宋,没准将来还有出头之日呢?

    想到这里,小梁太后哀叹了一声:“各家都整理好行装了吗?”

    西夏虽穷,但是梁氏毕竟掌国三十年,总归能搜刮到不少的。即便没有多少黄白之物,好马、宝剑、瘊子甲之类的可有的是,若带去开封府,总能卖不少钱吧?

    “好了!全都准备好了,随时可以走……”

    小梁太后点了点头,“好吧,天亮就走……派人去辽军营中告知,就说我明日就还政给国主,然后启程赴宋谢罪,请他们退兵五十里。”

    “好,我这就去。”梁乙毗送了口气,刚想扭头去传令,又被小梁太后叫住。

    “等等,你再去告诉各家,都要做好死战的准备。”小梁太后正色道,“只要一刻不入宋境,我们都有灭族的危险!”

    “知道了。”梁乙毗得令而去了。

    小梁太后则继续在城楼之上站立,只是将目光转向了东方,口中喃喃自语:“到底是谁把哀家的画像交给宋人的?这画像,又是谁画的呢?要是哀家寻到了那人,一定要千刀万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