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149部分

天下豪商-第149部分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六艺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一定会跟着武好古去“勤王”,没准在武好古的一番运作之下,女真根本打不到开封府呢?

    所以武好古还是会将考取武进士作为“六艺书生”们的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

    武好古正想和钟哥儿说说六艺书院的事情,他和钟哥儿居住的禅院大门就被人推开了,就看见西门青脚步匆匆走进来,见到武好古就行了个福礼:“官人,马世伯刚刚遣人来报,说大宋使团今日就可到达析津府城,会入住城南的永平馆。”

    永平馆位于析津府的城南,属于宫城范围,哪怕有马人望和马植的配合,武好古也很难进入。不过马植却可以入内,他是辽国的官员,有是接伴使马人望的侄子,自然可以入使馆办事。

    所以武好古可以通过马植,向永平馆内的大宋使团传递消息。如果有可能的话,再约出一两个不大重要的随员。这样武好古就能把在析津府进行特务活动的成果,一一告知使团了。

    说实在的,成果还是非常丰厚的!

    另外,武好古还要和使团说一下自己不打算去给辽国皇帝和燕王耶律延禧写真的决定——他在析津府城可有不少更要紧的事情要做呢!

    最后,马植和纪忆的去向也要交代则个。这二位现在应该到了医巫闾山的马家私城参观访问了,不过他们是能赶上去鸭子河春捺钵地的行程的。

    只要使团能在析津府稍微多呆几天。

    “马二哥现在还在玉河县城?”武好古问西门青。

    “对。”西门青笑道,“他如今才做了县令,可有一大堆事情要办呢,不过现在官人的事情可比甚底都重要。”

    武好古点点头:“那就去告诉马家的来人,明日下午我和他在北市坊的韩家丰乐楼见面。”

    “好的,奴这就去。”

 第252章 星星之火

    (全本小说网,HTTPS://。)

    析津府城,玉华门外。(全本小说网,https://。)

    大旗招展,虎贲如林。

    数千名汉奸侍卫亲军,顶盔贯甲,手持兵刃,腰挎弓箭,一声不吭的肃立成了两列,从桑干河码头,一直延伸到了玉华门。

    玉华门是析津府城的两座西门之一,在靠西南的位置上,进入玉华门后就是辽南京的宫城了。

    辽南京析津府的宫城布局也有点奇怪,不是在城市的北部或是中心,而是缩在城市的西南角,距离桑干河并不远。

    除了没有什么人居住的宫殿——析津府理论上是辽南京,不过辽国的皇帝整年在四个捺钵间和上京间转悠,根本不会来南京。所以析津府的宫殿其实是空的,宫殿之外的一大堆官署,除了南京留守司、南京三司使司和南京转运使司之外,也是虚置的。

    除了以上这些,析津府的宫城内还有两个巨大的兵营,分别属于驻扎析津府的契丹宫帐兵和汉奸侍卫亲军。

    接待宋使的永平馆也在析津府宫城内,就挨着侍卫亲军的大营。这个时候,大辽国的南京留守韩资国和留守同知萧保先,已经领着一大群辽国的官员,袍褂整齐,在永平馆前等候了。

    韩资国的年纪和马人望仿佛,因为投胎水平过硬,所以官运好了很多,现在已经做到了和辽国的宰执重臣肩碰肩的南京留守。

    虽然官做得不小,不过韩资国现在的心情却是一点也不好。因为如今大辽国的国势正在走下坡,而走得很厉害。

    燕四家中的赵、马、刘三家对于辽国的衰弱,兴许还存在什么小算盘。可是玉田韩家却是真正与国同休的!

    韩家并不是单纯的汉人了……实际上,韩家嫡流的汉人血统已经非常稀薄了,因为他们都赐了耶律姓氏,入了横帐季父房,和萧氏后族婚配。而且他们家族理论上的族长(韩德让没有子孙,这一支其实是皇族耶律家过继给韩德让的)还世袭着文忠王府,是契丹十一宫一府宫帐之一。

    所以他们更多的是契丹贵人,而不是汉人了!一旦大辽有难,玉田韩家恐怕是要和契丹人共存亡的!

    前一阵子宋辽关系紧张的时候,留守在析津府的韩资国就没睡过一个踏实觉,生怕哪天一睁开眼睛,宋军就杀到析津府城下来了。

    还好,现在来到的只是大宋的使团……

    就在韩资国稍稍松了口气儿的时候,南京道统军司统军刘洪突然凑了上来:“留守,刚刚得到快马急报,龙烟铁山的渤海奴正在闹事。”

    龙烟铁山是辽国的冶铁重镇,同时也是辽国兵器的主要产地。地点并不在南京道内,而是在西京道的可汗州境内,就是后世张家口的位置。

    此处虽然不属于南京道管辖,但是距离南京道非常近,所以可汗州的官员发现龙烟铁山有变后,就立即向南京道求援了。

    “闹得很大吗?”韩资国眉头一皱,属于西京道管辖的龙烟铁山出了乱子,居然向南京道求救——这个乱子恐怕小不了啊!

    “说是有几千矿徒和锻奴起事,好像还打出了‘宝剑王’的旗号。”

    “甚底?起事……”韩资国一怔,“在可汗州?这些渤海奴疯了吗?”

    这事儿的确不可思议!

    可汗州的全称是可汗州清平军,州治是怀来县,龙烟铁山就在怀来县境内。因为属于燕云之地,周围大都是汉人的地盘。他们渤海人在那里起什么事啊?难不成还想占领析津府统治汉人?这些渤海奴疯了吧?

    “搞错了吧?”韩资国不大确定地问了一句,“会不会是一闹?”

    矿徒和工匠闹事儿在辽国非常多见,通常是为了生活在闹,因为辽国朝廷给这些“官奴婢”的待遇很低。

    “有可能,”刘洪说,“要不先派一队骑兵去查明情况?”

    “就这样!”韩国资点点头,“宋使就要入城了,可别闹得鸡飞狗跳的,让人家看了笑话。

    另外,析津府内也有不少渤海奴……派人去盯着,千万别让他们闹起来。”

    “喏!”

    辽国的南京留守韩资国和南京道统军使刘洪两人做出了一个很官僚决定。

    他们想当然的认为渤海奴不会在龙烟铁山和析津府这样的地方起义,因为这里是汉人的地盘,要起义也是汉人起义啊,他们渤海人要起义也该去辽东起义。

    既然不大可能起义,那多半就是闹事。现在又是宋使入城的时候,兴师动众调兵镇压,是会让宋人误以为辽国的江山岌岌可危了……

    所以韩国资和刘洪就这样错过了镇压起义的最佳时机。不过,这并不是他们俩在最近这段时间会犯下的最大的错误!

    ……

    “宋军北来,渤海将兴!”

    “大宋渤海,共伐契丹!”

    从三月二十七日深夜开始,龙烟铁山突然乱起!铁山的渤海奴打起来“宝剑王”的旗号,夺取了铁山库房内储存的刀枪弓箭(龙烟铁山本身就是打造兵器的所在),四下并起。看守铁山的少量契丹兵丁因为疏于防范,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被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的渤海奴消灭。

    到了中午的时候,也就是韩资国、刘洪接到快马急报的时候,龙烟铁山和周遭地方,已经完全在起义的渤海奴的控制之下了。

    除战告捷的渤海奴并没有忘记“团结”汉族同胞,所以就根据计划,喊出了“宋军北来,渤海将兴”和“大宋渤海,共伐契丹”这两个口号,试图蛊惑附近的汉人农民参加起义。

    燕云汉人大族是不会上当的,而且他们也没有造反的动力。但是燕云一带的底层汉人,其实也和渤海奴一样,都是生活在地狱之中的!

    所以一听说“宋军北来”,还真有不少不明真相的汉人贫苦农人上了当,拿起刀枪农具,加入了渤海人的起义队伍。

    可能是因为害怕某个吃错药的汉人大族突然暴起夺取龙烟铁山怎么个军工重镇。

    所以在铁山附近,是不允许汉人堡寨存在的。而没有什么防御能力的汉人村落,又抵挡不住声势浩大的渤海奴起义军,大军所过,这些村落就纷纷沦陷了。

    而怀来县城内的可汗州清平军节度使司,更是一筹莫展,这里可是燕云腹地啊,谁会想到龙烟铁山的渤海人会吃错药造反了?因而可汗州清平军的武备极差,几乎是空有军号。

    变起之时,也无从调集乡兵,而且也没有什么乡兵可以征调——所谓一百二十万京州兵,是必须建立在国家拥有大量自耕农基础上的。

    可如今燕云地区的自耕农早就绝种了,土地和人口都被世家大族控制,哪里还有京州兵可用?

    无兵可用的可汗州清平军节度使也只能一边求援,一边死守怀来县城了。

    到了当天夜间,起义的渤海奴已经扫荡了周围的村落,在谎言的作用下,人数也扩充到了三万之众——不仅是精壮,也包括了老弱妇孺,不过声势还是非常巨大的。

    山野之间,到处都是火把星星点点!

    ……

    ……

    析津府城此刻也笼罩在乌沉沉一片的夜色中了,乌云在夜空当中低低的垂压着,不时有隐约的闷雷声在天空当中滚过。

    伴着不时响起的雷声响起的,还有响成了一片的“闭门鼓”。辽国的许多制度都是学习唐朝的,其中也包括宵禁,每天晚上大约两更天(晚上9点到11点)的时候,辽国的所有城市中都会响起“闭门鼓”。析津府当然也不例外!

    析津府的闭门鼓敲600下,敲完以后城内的大街小巷上,就不允许无故行走了,否则就要触犯“犯夜”之罪,要打二十下屁股的。

    而每天早上五更三刻之后(早上5点多),析津府城内又会擂响400下“开门鼓”,开门鼓毕,才可上街行走。

    当今夜的闭门鼓响起来之后,整个析津府城的街头,已经是一片黑暗,除了打更的更夫和巡逻的兵士之外,基本上就没有行人了。除非是公务在身,或者是为了家中病人买药请医,否则是不允许在闭门鼓后上街的。

    析津府城内的二十六坊,这个时候也都已经四门紧闭,整个城市,就这样被分割成了二十几个单独的区域,显得空空荡荡又安安静静。

    哪怕是析津府内最繁荣的商业中心北市坊,此时也安静得犹如一座鬼城。不过和其他二十几坊稍有不同,北市坊中还有几条街巷的房屋中透出灯火,还传出丝竹歌唱之声。这几条街巷,就是析津府的青楼楚馆集中之所在。

    在靠近北市坊南门的一条“柳巷”中,有一处位置偏僻,外观也显得破旧的大青楼,名叫海东馆的,是析津府中档次最低的一座青楼。背后是几家渤海右姓,在里面卖身不卖艺的,也都是从辽东来的渤海姬——在大辽,渤海姬几乎就是最低等的存在了,根本入不了契丹贵人和汉世家子的眼,就是到析津府经商的宋人、高丽人和回纥人都看不上他们。所以光顾这里的,也就是一些下等的苦力匠人。

    有时候,比如今晚,也会有远来的商队包了场子,让那些许久没有尝过女色的汉子们尽兴享乐一番……

 第253章 苦难的力量

    (全本小说网,HTTPS://。)

    被人包场的海东馆现在也是门窗紧闭,没有一丝灯光透出,只是隐约有响动的声音传出来——这样的表现并没有什么异常,灯光在这个时代可是个“奢侈”的物件儿。全本小说网,HTTPS://。.COm;对武好古这样的富豪来说,点灯自不是问题,但是对于普通人而言,灯火通明可是不菲的开销,进海东馆玩乐的客人又不是什么上档次的富贵人,怎舍得花费几十文钱去点上一灯?

    不过大概不会有人想到,今夜的海东馆的大堂之内,却是灯火通明,只是在窗户和破损的地方,都用了黑布遮挡起来,一点亮光也透不出去。

    屋子里面满满当当的都是人,或蹲或坐,每个人都神色兴奋。几乎没有人在交谈,只是心神不属的在那里沉默等候。

    不时有穿着长袍的汉子站在大堂通往二楼的楼梯上,拿着张写满名字的纸点名叫人。叫到的人马上兴高采烈的答应,然后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一溜烟的上楼,去享受他们所剩不多的人生……

    将近三百个人,就这样静静等候着被喊道自己的名字,然后欢天喜地的上楼,最多两刻钟后,则一脸舒爽的从楼上下来。

    诱人的煮肉的香味,这时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了,让等候的人们更加兴奋,几乎每个人都大张着嘴努力吸气,仿佛想把这香味儿统统都收入肺腑。

    有肉,有酒,有女人……传说中的极乐世界也不外乎如此了吧?苦了一辈子,现在临死总算享受过了,死亦无憾了!

    死亦无憾的人们,自然是死士!

    是渤海死士!

    不必怀疑他们的死志,因为他们本来就活在地狱之中,活着都不怕,还怕死吗?

    而像他们这样活在地狱中的人们,在契丹人统治下的大辽国中,还不知有多少!

    后世研究这段历史的人们,常常喜欢挑大宋朝的种种不是,却有意无意忽略了少数民族统治的辽国,其实已经是地狱一般的末世了。

    绝大部分的渤海人、女真人、阻卜人和汉人,都活在水深火热的地狱之中。

    而当几百万地狱中的人们在绝望中奋起一搏的时候,处于末世的辽国和处于安逸富饶中的大宋,都是不堪一击的!

    苦难,也是战斗力啊!

    ……

    海东馆的二楼,一间原来算是很上档次的雅间里面,并没有女人的影子,被人称为“光明君”的渤海反贼首领正坐在一张书案后面,刚刚写完了一封不知道给谁的书信,拿在手里,似乎在仔细斟酌。

    他的对面坐着一个汉人打扮的青年——其实在析津府的汉人和渤海人穿着类似,只是发型不同。这青年没有梳辫子,而是将头发梳成了个发髻,用一根玉簪穿了起来。

    “光明君放心好了,我现在是中京道派来的接伴宋使的随员,可以自由出入永平馆的。”

    说话的青年姓高,名永昌,虽然是汉人打扮,但却是个渤海人,是渤海右姓高氏的嫡系子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