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158部分

天下豪商-第158部分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端王府的书房内,赵佶正在案前运笔疾飞,一位美貌女子的头像很快出现在了雪白的纸面上,转眼就已经完成了。坐在赵佶对面充当模特儿的是赵佶的宠爱的侍女春兰。李师师不方便来王府,所以在王府里面,赵佶宠爱的还是她——只是她不知被宠幸了多少回,肚皮就是不见隆起!

    也不知道是她的问题,还是赵佶的问题,真是让人有点担心啊!

    为此赵佶还去画仙观找郭道士和刘道士算了命,两个道士都说他命中多子,但是上天还不能让这些儿子前来,他们现在就来,是会妨到端王殿下的前程的……

    至于原因,则是天机不可泄露了。

    为什么会“妨”到自己前程呢?难道是因为自己太小,不会带孩子?

    赵佶放下铅笔,然后抬头看了眼“不会下崽”的春兰,重新拿起笔,想再画一张的时候,房门被轻轻的敲响。赵佶又放下笔,道:“进来!”

    高俅应声推门进来,先冲赵佶行了一礼,然后才道:“殿下,武大郎的确下落不明了……”

    原来高俅刚从陈佑文租住的宅院里面过来,这位前任的翰林图画院待诏直长仿佛度过了人生的低潮期,又得到了转官的机会,从文林郎升到了登仕郎,还刚刚授了权枢密院编修的差遣。

    真是峰回路转,人生得意了。

    于是家里面又一次门庭若市,原本绕着他走的书画行的朋友都又和他好上了。

    不过他再得意也不敢给高俅脸色看,很客气的把他迎了进宅子,还原原本本的把燕京之乱的情况都告诉了高俅。

    “怎就下落不明了呢?”赵佶这下也没心情再画图了,挥挥手就让春兰退下。

    “殿下也别着急,”高俅道,“武大郎是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安然返回开封府的。”

    赵佶站起来了,在书房里面跺了几步,摇摇头:“高俅,话虽如此,但我总有些不放心啊。”

    高俅想了想道:“殿下若不放心,不如去佳士得行总店坐坐,看看他们会不会有甚消息?”

    佳士得行总店里面的人们,这几日也有点心神不安了。现在的佳士得行按照后世的标准,还是一家创业期的公司。别看钱赚得盆满钵溢的,但是商行的底蕴并不深,经营管理也非常粗旷,之所以可以发展的那么快,完全是因为有武好古这么一个灵魂人物。

    如果武好古就这么消失了,佳士得行的路大约也就到了尽头,不会再有辉煌的未来了。

    另外,佳士得行现在还拥有两棵大摇钱树,绝对是让人觊觎的产业。武好古在的时候,旁人忌惮他的关系网——武好古既是赵佶的哥们,又是蔡京忠党的一员——不敢动佳士得行,现在武好古似乎不在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磨刀子呢!

    高俅是完全明白其中关键的,所以一有机会就会鼓动赵佶去佳士得行总店坐一坐。

    只要他这尊大神还在力挺佳士得行,那就没人敢公开对这家会“印钱”的商行下嘴。

    不过不敢公开下嘴不等于不敢在私下割佳士得行的肉……就在武好古“失踪”的消息传来之后,盗版的《花魁》画册立马就大量出现在市面上了!

    不仅在开封府有发卖,连大名府、应天府、洛阳府、徐州、海州甚至扬州的市面上,也出现了盗版《花魁》发售。

    而且这盗版的《花魁》印得非常精美,几乎和正版的一模一样!

    另外,一家新的唱卖行,最近也在筹建之中,名字都起好了,叫什么“保利得行”,也开在潘楼街上,摆明了要和佳士得行来一场龙争虎斗了……

 第266章 最强军师

    (全本小说网,HTTPS://。)

    正在筹备中的保利得行当然是有背景的,开封府这个地方从来不缺有背景的人士,所以各种赚钱的大买卖背后,都会有相应的保护伞。(全本小说网,https://。)

    官商勾结,在开封府从来不是一个问题。

    而站在保利得行背后的人姓向,就是当今太后向氏的两个兄弟,向宗良和向宗回!

    他们是最早注意到佳士得行唱卖业务的开封府权贵,凡是佳士得行的书画唱卖,他们几乎每次必到。见多了一日成交十万二十万的大场面,如何能不动心?现在佳士得行可是两天收五点佣金的,加起来就是百分之十!另外还要收一些鉴定费用。

    也就是说,一天二十万的成交里面,佳士得行至少抽两万!

    这买卖,说日进斗金都不为过啊!

    向家两兄弟因为有个太后姐姐,所以在官场上就是混日子,掌不了实权,因此就只能把精力用在“家产经营”上了——真的是经营,不是贪污受贿。向家现在又没实权,皇帝也不喜欢他们,上哪儿贪污去?

    而向家的经营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土地!向家在河北东路拥有大片土地,其中一多半还是官府账册上没有的,也就是不必纳税的土地——河北东路被黄河水“冲没”了十几万顷土地,大多都“冲”到了号世家豪门的名下。

    向家的第二个产业,则是金银交引绢帛铺以及配套的当铺了。在界身巷上也有一家修建得非常富丽的向家金银绢帛交引铺,就是大名向家的产业。

    不过向家兄弟并不直接出面“开银行”,而是通过两个家奴向保、向利经营金银绢帛交引铺。

    而现在,向家兄弟又盯上了唱卖行的厚利,由向保、向利出面成立了保利得行,准备和佳士得行抢生意了。

    为此向宗良、向宗回还找上了武好古的对头陈佑文。他的画技虽然不能和武好古相比,但是鉴赏的功力可比武好古父子都强。

    而且他还一直是开封府书画行里面的头面人物!

    “陈登仕,我兄弟也不须你在保利得行做甚差事,你现在是文官了,还有了差遣,不适合做买卖了。”

    在向府大宅的客堂里面,向宗良对前来拜访的陈佑文说:“不过保利得行的书画文玩方面的事情,你得帮一帮……我兄弟也不白叫你帮忙,你和武好古的过节,我们替你担当。”

    “对,”向宗回也笑道,“你的两个儿子现在在哪里?这么都不见了?叫他们都到保利得行来吧,一人一个管事……对了,等武好古不做待诏直长了,就让陈宝去翰林图画院做学生,可好吗?”

    陈佑文大喜道:“好,好,佑文多谢两位观察了。”

    向宗良和向宗回现在的武阶官都是观察使,一个是相州观察使,一个是利州观察使,因而陈佑文称呼他们为“观察”。

    自打从辽国回来,陈佑文已经有点喜欢上武好古这个死对头了。他先是托了武好古的福转了一官——一个没出身的选人要转官可是非常困难的,陈佑文去年才转了一官,今年又转了官……这个官运就是进士出身的文官,大多也比不上啊!

    而现在又因为佳士得行的红火巴结上了太后的两个兄弟……这下可好了,再也不怕被赵铁牛牵连了。

    当然了,想要向家哥俩一直保护自己,陈佑文还得好好努力,怎么都要让保利得行能够和佳士得行一样,财源滚滚才好。

    而最理想的结果,自是武好古真的死在燕京的乱军之中。陈佑文心说:武好古啊,武好古,你就死了算了,那样我才能真的高枕无忧。

    ……

    “阿嚏!”

    武好古这个时候突然猛打了几个喷嚏,手中的毛笔一个没捏稳,也被震落在了纸面上了。

    他摸了摸鼻子,皱眉道:“怎无端打起喷嚏了?莫不会遭了风寒吧?”

    一想到风寒,他脑海中就浮现出了西门青当日给他诊病喂药的场面……谁能想到,这位西门小乙竟然是个女流,现在还成为了自己的妾室,真是人生如梦啊。

    可就不知道潘巧莲会怎么看待这场梦了,是春梦乎?是噩梦乎?

    武好古轻轻摇头,将身上披着的衣裳紧了紧,然后又埋首到正在书写的宣纸上了。

    他现在正坐在一艘慢悠悠前行的木船上,船是林冲在沧州雇来的。这位林教头俨然是个精细人儿,到哪儿都把自己的黄牒随身带着,还带了不少金叶子(都是武好古给他保管的),所以众人入宋后就都变成了他的“随从”。由他出面在界河边上的一个小镇子里买了骡马,一路骑着南下到了沧州城,在沧州城又雇了船,沿着浮阳水—无棣河一路往柴家庄而去。

    在往柴家庄而去的途中,武好古则开始准备自己的奏章和关于建设“灯塔市”的建议书。其中后者是为慕容忘忧老儿预备的……也不知这老儿现在有没有到达柴家庄?

    如果他已经安然抵达宋朝境内,那么灯塔市就得落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上了。

    理由武好古已经想了不少,首先是吸引辽国的人才和资金进入宋国——在往沧州的路上,武好古通过和钟哥儿的交流,对燕云大族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些家族虽然普遍重武轻文,但是族中真正掌权的也不是军事领袖,而是血统高贵的政客。现在毕竟还不是天下大乱的时代,军头在辽国的汉人大族中也是属于不得志的人物,完全可以拉拢一批!

    而要达成这一目的,灯塔市就必须在民事管理上采取有别于大宋其他地方的,比较灵活的政策。要不然那些辽国人物根本就没法入境,更不用说通过灯塔市这个渠道被大宋朝廷延揽任用了。

    其次是用灯塔市和析津北市坊抢生意,以便打击辽国的经济。因为析津北市坊现在是陆上丝路的,也是东北亚国际贸易的中心,每年为辽国贡献大量的税收,如果这个和中心转移到了大宋境内的灯塔市,那辽国可就要损失很多税收了。

    而要使得灯塔市具有强大的商业竞争力,就必须在商业和税收管理上采取特殊的政策。榷场和买制度肯定不能在灯塔市实行,各种专卖专营也不能实行,要不然辽国的商人不来怎么办?

    再次则是把灯塔市作为一个搜集辽国情报和对辽国进行渗透的大据点来经营。因为这个据点将会对辽人完全开放,但又在辽国朝廷权贵的势力范围之外,所以能够给辽国国内政争的参与者提供一个安全的避风港。

    这当然需要大宋朝廷设立专门的情报机构,执行对辽国渗透和情报搜集的使命……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灯塔市做为一个来日伐辽的大据点和物资储存地。打仗打后勤,对大宋朝的那帮见钱眼开的兵老爷更是如此。要是不让他们吃好用好,再恶狠狠的犒赏,他们能打仗?

    因此伐辽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后勤问题!

    在武好古的设想中,伐辽的后勤问题完全可以靠灯塔市来解决。

    为此灯塔市应该是占地比较广阔的,肯定要比析津府的北市、南安、东安三坊加一块儿还要大,最好能和析津府城一般大,这样才摆得开,日后也好屯兵。

    同时,灯塔市应该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和改造成堡垒的可能。只有这样,灯塔市才能作为北伐的据点……或者抵御北军南下的重要支撑点存在!

    由于现在的界河是辽国东京道粮食输往析津府的必经航道,所以灯塔市一旦被经营成一个“自由市”,那么它就完全会变成大海和内河航运的一个中转站。

    也就是说,所有从东京道运来的粮食,都会在灯塔市的港口卸载,然后改用内河船只运往析津府!而依托粮食中转港的优势,灯塔市就可以被经营成一个粮食交易和集散中心……这意味着大宋朝廷可以秘密的在灯塔市,通过粮食交易囤积军粮。

    可以用钱购买辽国东京道的粮食用来供北伐大军使用!光是这一项,就免了河北东路数十万民伕的转运之苦——如果运作得法,河北东路甚至不会知道发生了战争!

    另外,如果能够允许奴隶制(奴隶的来源当然是辽国)存在于灯塔市,那么连北伐辽国的炮灰都有了——直接解放奴隶从军,说不定十万之众转瞬可得,即便不能把他们当成正兵使用,当辅兵转运军粮修造城堡是不会有问题的。

    而且这些辽国来的奴隶对大辽肯定是苦大仇深,真上了战场一定比宋朝的效用士更卖力气……

    也就是说,只要把这个灯塔市经营好了,那就能用辽国自己的力量去攻打辽国的燕云十四州。

    大宋……出点钱再加上五六万西军精锐就万事大吉了。

    “真是太高明了!”武好古看着宣纸上一条条的计策,真是佩服万分,自言自语道,“世界上怎么会有恁般高明的计策?诸葛亮也想不到吧?恁般高明的计策居然是我想出来的,真是太聪明了……”

 第267章 搞出人命了

    (全本小说网,HTTPS://。)

    东南风刮起来了,无棣河上激荡起了浪潮。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武好古站在船头,风卷起他的衣襟,飘飘荡荡,很有一点吴带当风的意思。

    四处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一片绿色,不知道有多深多远。一道蜿蜒的碧水,就在他的脚下。穿着粗布短衣的宋朝农人,在河岸边上的农田中劳作,戴着斗笠,星星点点散布在绿色的海洋之中。

    终于要到柴家庄了,这些日子没有西门青相伴,过得还真是没滋味啊。也不知道西门青有没有安全抵达柴家庄?这一路她一定也吃了不少苦,若是能在柴家庄团圆,一定要好好宠宠她,然后就再也不分开了。

    想到和西门青再不分离时,武好古的脑海中有浮现出了潘巧莲的倩影。

    这位潘大小姐虽然是宋朝的女人,可是三从四德什么的似乎都不大讲究,多半是容不得自己纳妾的。如果她知道自己有了西门青会不会大发雷霆?

    这事儿,还真不好说啊!

    可是要怎么才能让潘巧莲接受西门青这个第三者呢?

    自认为智比诸葛的武大郎,这下也没了主意,诸葛亮能拿黄月英怎么办?

    可武大郎也不能让西门青再受委屈了,人家和黄头女真丫头罗汉婢是不一样的,罗汉婢是奴隶,妾的名分也不必给,留在身边当个陪床的丫头也没什么不乐意的。可西门青也是大家闺秀,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