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219部分

天下豪商-第219部分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不是清末,共和这个词儿没那么负面……不仅不负面,而且还是比较正面的。毕竟西周共和的结果还是归政于王。武好古用“共和”二字形容商市的政体,似乎也预示着商市最后是要归大宋朝廷的,这没有什么不对的。

    只是武好古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这本事是不是大了一点?把商市给他管真的好吗?

    “无非就是多了一家将门。”张商英看出了章惇的心思,笑道,“武好古所求的,无非就是将来平辽复燕后能封个贵官,哪怕给他当节度使又如何?开封府那么多将门,也不多他一家。”

    张商英说的节度使当然不是拥兵据地的那种节度使了,而是个武官的阶官,太尉以下就是节度使。武好古现在是武官,将来能当上节度使,想来也该满意了。

    可别说大宋文官喜欢欺负武人,大宋文官欺负的只是狄青那样起于孤寒的武人。武好古是近幸豪商出身,他弟弟武好文眼看就中进士了,好像还和相州韩家联姻。所以他这个武人有谁去欺负?自己人啊!而且武好古又不会真的带兵打仗,他只是做生意搞后勤拉关系的将门,谁会怀疑他造反?说出去也不像啊,现在满开封都是这种将门,要是会造反大宋早给造没了。

 第360章 假的权相

    (全本小说网,HTTPS://。)

    回到开封府的第二天,武好古睡了个大大的懒觉,直到将近午时才从床上起来。全本小说网,HTTPS://。.COm;

    洗漱了一番之后,武好古直接就去了一家人用饭的厅堂。潘巧莲、西门青都已经到了,阎婆儿却不在,看来是去开封府城内的怡红院了。她的这处窑子要发卖,自是要忙活一阵子的。

    他的好徒儿杜文玉也不在,一大早就去了自家的宅邸向祖父杜用德汇报了——给武好古当外室,还能在界河商市拥有自己的宅邸,看上去也不错啊,至少不用受潘巧莲和西门青的气儿。

    武好古没有让两个怀了孕的妇人起身,而是自己走到她们中间坐下。

    “大姐儿大约何时生养?”

    西门青正在抚摸自己的肚皮,里面的胎儿又在“调皮”,听到武好古的发问,便笑呵呵道:“年后就该生了,说是十月怀胎,其实就是九个月,我的身体壮,怀上孩子后也一直在活动,胎儿应该能呆到足月的,生起来多半也不会太难。”

    她虽不会接生,但到底是个妇科高手,对怀孕生子的事情并不陌生,知道一味将养休息对生育并不有利,也知道孕妇食补过度一样不利胎儿。所以在她的安排下,她自己和潘巧莲这些日子都有一定的运动,饮食结构也比较合理,两个女人并没有胖得不像话儿。

    生育的日期,自然可以算出来,西门青自己是年后的一月中旬到月底。潘巧莲要晚一些,要等到明年的四月或五月。

    从目前的情况看,两个孕妇的胎儿都比较健康,西门青的胎位也比较正,潘巧莲的胎位还不知道——现在要查胎位只能靠接生婆的手里摸,潘巧莲才三个多月的身孕,根本摸不出来。

    另外,一组接生婆也已经到位了。是西门青写信从徐州召来的,都是三十多岁的妇人,干接生婆的时候约在十年上下。经验丰富,但是也没到守旧的地步。

    西门青把产钳和“韩氏消毒法”传给了她们,还让她们在开封府城外给将门客户的孕妇们接生时试用了产钳和消毒法。效果仿佛不错,据说还救了一个难产孕妇的命。

    武好古算了算日子,笑道:“那我就等大姐生完了再去界河商市,安排一番后寻个借口再回趟开封府……这样就能赶上十八姐生孩子了。”

    潘巧莲点点头,柔声笑道:“嗯,大郎在门外,奴就安心了。”

    “奴也是。”西门青只是在附和潘巧莲,她没有那么依恋老公。男儿大丈夫要建功立业的,不必总守着老婆。

    武好古点点头,刚想接着说话,就听见罗汉婢在门外嚷嚷着报告:“老爷,端王府的高大官人来了。”

    高俅来了!

    武好古笑道:“哈哈,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真打算下午去寻他做买卖呢。”

    “买卖?”潘巧莲眨了眨眼睛,“又有甚买卖要做?”

    “大买卖!”武好古笑道,“而且还是个斯文买卖。”

    说着他已经站起身,大步往门外去了。高俅的官儿虽然没有武好古大,但是人家的主子是赵佶,将来是要做官家的!不过高俅却没有傻愣愣等在大门外,而是径自入了梨花别院。

    所以武好古才到内外宅间的月亮门处,就看见高俅笑容可掬的站在外面,见面便拱手唱了个肥喏。

    “大郎你这一趟可是走的忒久了些,怎到现在才回来?也不怕开封府的佳丽们等得心焦?”

    武好古是正人君子,不过在外人看来,他一定没少利用潜规则和开封府的花魁娘子们牵手。

    武好古也拱了拱手,笑道:“高大哥莫要取笑小弟了,小弟可是规矩人啊。”

    “知道,知道,照规矩一个个来嘛!”

    这话听着还是不对!

    武好古摇摇头,“高大哥,你来的正好,家里面才开饭,来尝尝梨花别院的饭菜如何?”

    “嘿嘿,这可太好了,梨花别院可是潘楼的手艺!不知有没有家伎作陪?还有那个二锅头酒也不能少。”

    “家伎真没有,阎婆儿刚回城去了。”武好古一边带着高俅往一间偏厅而去,一边苦笑道,“不过二锅头酒是有的,但是不能让你畅饮,免得你喝醉了没法谈正事。”

    “阎婆儿不在就没别人了吗?”高俅笑道,“不会在去清州的差事中都发送完了吧?

    对了,你要和我说甚底正事儿?”

    “等进屋再说,一边喝一边说。”

    两人很快就进了偏厅,是外宅的偏厅,不是刚才武好古和潘巧莲、西门青吃饭的内宅厅堂。

    现在是宋朝,官宦贵族的家眷不能随便见外人,更不用说陪着外人一起喝酒吃饭了——这活儿是“姬”和“家伎”干的,不是妻妾干的。即便是高俅这样和武家关系密切的朋友,最多也就是让潘巧莲和西门青出来打个招呼。

    不过现在两个女人都怀孕了,行动不便,自然就不必多礼了。

    “大郎,有甚正事儿且说吧。”在偏厅落座后,高俅不等上茶,就先和武好古聊了起来。

    “自是画册的事儿。”武好古说,“我想替春闱大比后高中的进士一人画一张写真,然后印成画册。也好让普天下人有幸得见我大宋新科进士的容颜。”

    “这是好事儿啊。”高俅点点头道。“有甚底要我帮忙的么?”

    武好古笑道:“这事儿我不大好提出,得请端王上个奏章。”

    武好古官小,提出来也不可能引起重视,没准就搁置了。赵佶是亲王,又是未来的官家热门人选,他要上奏可就没人敢不当回事了。

    “行啊,”高俅笑道,“你求端王,端王怎么会不帮忙呢?”

    “还得求端王揽下绘画和刊印画册的差事。”武好古笑道,“这样才能让花魁行做了这笔大买卖。”

    让赵佶接下绘画和印画册的差事也是武好古盘算一番后决定的,因为赵佶在元符三年春季就要即位做皇帝了。

    到时候《文曲星》画册就等于是大宋皇帝亲自创立的买卖,将来才容易转变为报纸啊。

    高俅笑了笑:“不如今晚上你自己去和端王说吧,端王是不会不答应的。”

    “今晚上?”武好古愣了愣,“端王邀我去王府?”

    “去撷芳楼。”

    “撷芳楼?那可是青楼啊!”武好古眉头皱了起来。

    “青楼才叫你去啊。”高俅嘻嘻一笑,“撷芳楼的花魁你都认得吧?”

    “不,不,不。”武好古连连摇头,“端王殿下不该去青楼,至少现在不该去。”

    “怎么啦?”

    “他是亲王啊。”武好古说。

    “亲王怎么不能去了?”高俅还是一脸懵懂。

    武好古皱眉道:“官家的身体可不好啊!万一……”

    “万一……”高俅的脸色一变,压低声音道,“你是说官家他,他很快就要……”

    赵煦病病歪歪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本来大家都挺看好赵佶接班。可是自打赵佶的老婆怀上后,大家又有点吃不准了。没准赵佶就是个“皇上他爹”呢?

    当然了,对高俅而言,巴结上“皇上他爹”也是好的。如果赵佶能当上皇帝,那他可就要飞黄腾达了!

    武好古摆摆手,低声道:“不可说,不可说。但是只要这种可能还存在,只要有向太后在……所以端王这些日子就该正经一点,不能把自己当成将来的皇父啊。”

    如果赵佶肯定是“皇父”的前途,那不必说,天天睡在青楼里才好呢!可他如果有可能当皇帝,那可就得稍微正经一点,免得被“大权在握”的宰执们讨厌挡了通天路。

    不过武好古现在想要规劝端王倒也不是怕他当不上皇帝,而是怕章惇头脑发热去挡赵佶的路。武好古现在已经知道,赵佶即位的问题是向太后乾纲独断的,权相章惇根本没有办法对抗。

    因为章惇的这个权相根本就是个假象!

    他现在可不是刚刚魂穿的时候了,他是当过一段时间翰林图画院待诏直长的,经常入宫,自然知道宫廷内部的权力构架了。

    和唐季宦官控制宫廷的情况不同,北宋宫廷中真正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不是入内nei侍省,而是閤门司。而閤门司里面清一色的都是开封将门,他们全是亲旧党的。

    一旦赵煦驾崩,在新党的宰执和旧党的太后之间,閤门司的将门子肯定拥护太后。他们只要把住宫门,暂时封锁消息,先派人请赵佶入宫,再将皇帝驾崩的消息通知宰执,那么皇位继承问题就没有什么好讨论的,就是已经入宫的赵佶黄袍加身了。

    哪怕赵佶的儿子已经生出来了,只要向太后有决心,一样可以立赵佶做皇帝。章惇和支持章惇的内侍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

    因为不仅閤门司是旧党将门的地盘,连开封府的三衙禁军也是将门在控制。章惇兄弟能够影响的武装力量远在陕西,根本管不了开封府的事儿。

    所以章惇这个“权相”根本没权——因为他不能练兵啊——真正有权的是赵煦,赵煦死后就是向太后有权,“以文御武”的宰执们的权力在閤门司和三衙禁军的刀把子前都是纸糊的。

 第361章 科举界的旗帜

    (全本小说网,HTTPS://。)

    下午的时候下了一场雨夹雪,黄昏方停,开封府的气温随之骤降,街道也变得有些泥泞湿滑。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开封府内城大部分的街道,路况都是很差的,用后世的话说,也是一个“首堵”。这主要和开封府的底子有关,现在这座开封府城的内城始建于唐德宗建中二年,由初代宣武镇节度使李勉在原汴州城的基础上增筑扩建而成的。

    也就是说,开封府的底子只是一座节度使的治所,并不是大国都城。一个节度使的治所能够容纳十万二十万人就是差不多了。可是现在挤在开封府内城里的人口,只怕不下五十万啊!

    而且宋朝皇帝向来优待开封府的市民,根本不可能强拆民居进行城市改建。所以开封府内城的街道大多歪歪扭扭的,还有不少占地摆摊和违章搭建,使得本身就不大够用的街道变得更加不堪,不仅格局变得更小,而且道路也愈加难行了。

    武好古骑在马,跟着高俅一起慢悠悠的走在号称大街,实际上却非常局促的汴河大街上,心中却盘算起了要怎么才能把《文曲星》的创刊号搞成一场大宋科举界的一面旗帜。

    在深刻感受了一番大宋的科举狂欢气氛之后,他现在对《文曲星》已经有了点新的思路。这本刊物不应该再走“写真集”的路线,毕竟那些进士老爷中多的是歪瓜劣枣,在长相上没有多少吸引力的。而且会买《文曲星》的人多半也是读书人,他们是不会把那些高中进士的家伙当成幻想中的牵手对象……呃,至少大部分不会有这样重口味的想法。

    所以《文曲星》的定位应该是一本科举界的旗帜性刊物,是科举界人士人人必看的读物!进士写真只是初期打响品牌的噱头,想要成为旗帜,并且成为未来科举改革的喉舌,光靠写真是不够的。

    是的,武好古现在还想要改革科举,而不是完全废除科举。

    因为科举制度不是没有可取之处的。这套取士制度提供了一条屌丝逆袭的上升通道,而且也可以将屌丝中比较聪明且比较好学的人挑选出来——能考上举人、进士的主儿虽然不一定能安邦治国(基本上是不能的),但是他们肯定很聪明也很好学。

    武好古的那个弟弟武好文就是其中的代表,他要是生在后世,那也是北大清华随便进的高考状元啊!

    而且武好文的自律能力还特别的强!他可是大宋“娱乐圈”王者的弟弟,不知道有多少花魁娘子想勾搭他。可是他都不加理会,只是一心一意的苦读。

    这样的人要在后世,一样会成为精英的!

    此外,在武好古看来,将四书五经作为上升的阶梯,也不是完全不可以。毕竟学习四书五经的成本比较低,是平民百姓可以负担的。君子六艺那是贵族富豪才玩得起的,如果将君子六艺当成上升路径,那可就将绝大部分人排除在外了。

    不过四书五经只能当成上升阶梯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譬如可以用四书五经作为大学入取考试的内容。将所有的读书人中,比较努力,也比较聪明的人选出来。让他们进入大学,而大学就不必再教四书五经了。

    四书五经的牛角尖还是留给专业搞学术的人去钻吧,要做官从政的人还是要学点实用的知识。

    入了大学之后,生员们应该学算学,学工学,学商学,学法学,学政治外交之学等等的实用之学。大学毕业后再根据所修的科目去做相应的官,这才是人尽其才,学有所用。

    而大学的教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