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235部分

天下豪商-第235部分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还是得收一点,还给人帮点忙……这就是大宋的官场了。封建主义嘛,你还真的清得更清水似的,那得多讨人厌啊?

    ……

    当上了官家心腹的人忙着收钱,而干了蠢事的纪忆,这个时候自然就要破财了。

    把家传的《笔阵图》交给了高俅之后,他又备了一份厚礼去求章惇原谅了。虽然赵佶已经放过他了,可并不代表赵佶会为了他去和章惇交手。谁让他出卖章惇的时候太晚了?要是一见到赵佶马上就卖章惇,现在他也是心腹了。可是他偏偏等到谎言被撞破才卖,这就不值钱了……

    不过章惇倒是没有“抛弃”他,还是在书房里面见了他这个大叛徒。

    “岳祖丈,”纪忆这个时候倒是又恢复了昔日的风度,向章惇行了一礼,“晚辈做了小人了。”

    “哦。”章惇面无表情。

    纪忆道:“不过晚辈也是迫不得已,晚辈怕死啊!”

    “哦。”

    “晚辈在端王府遇上了武好古,后来又有潘孝庵带着甲士到来。”纪忆说,“不过……晚辈并没有把遗诏的事情透露出去。”

    章惇笑了笑:“你总算还不是太笨。”

    赵煦的遗诏可是个要人命的东西,如果章惇昨天能从朱太妃那里得到遗诏,向太后就得吃瘪。曾布、蔡卞、许将、蔡京这些人都会一边倒站在章惇一边。而且三衙管军和知閤门事的将官也会马上倒戈。

    可问题是章惇没有拿到遗诏,也没说有遗诏!

    所以这个遗诏就当它不存在了,如果纪忆把这事儿捅出去,他现在已经被被自杀了。

    纪忆叹了口气,说道:“晚辈自是不笨的,而是聪明过了头。”

    章惇笑了起来:“是啊,你这个人就是太聪明了,少了一股子傻气和糊涂劲儿。做官光有聪明是不够的,该犯傻的时候就要够傻,该装糊涂的时候就要糊涂。在犯傻这方面,老夫就比你强多了,武好古也比你要强。我们都认准了一个方向,一条道走到黑,不像你有恁般多的算计。”

    “机关算尽,反为所误啊!”纪忆苦苦一叹。

    “现在怎么办?”章惇看着纪忆,“陪老夫走一趟儋州吗?”

    纪忆苦笑:“若是有这份傻劲,也不至于如此了。”

    “那可由不得你。”章惇笑道,“老夫的孙女对你可是颇为钟情,老夫也看你顺眼。莫不如就随老夫流连天涯海角,观尽海国风光吧。”

    听了章惇的这番话,太爱算计的纪忆又开始算了。章惇的意思还是要把孙女嫁给自己?这是为什么?难道老头子觉得自己还有利用价值?可自己的价值又在哪里?

    去儋州路上伺候章老相公?

    不大可能吧?

    还是章惇不想去儋州,想要自己帮忙解困?

    可是这困,又要如何去解呢?

    纪忆思来想去,终于猜到了章惇的心思,于是便问:“岳祖丈不想去儋州走一遭?”

    “老夫连长江都不大想过。”章惇幽幽地道,“老夫如今也没甚可想的,就想舒舒服服的安度余年。”

    你想舒舒服服安度余年,你干嘛反对立端王?就因为先帝的遗命吗?你这不是在犯傻……纪忆想到这里,忽然明白了章惇为什么可以七载独相了。就是因为他“傻”啊!

    章惇的“傻”是出了名的!想当初都中了进士了,还因为考得不如自己的侄子章衡好,就不去做官,蹉跎了三年又考一回。这样的“傻子”在大宋朝一百多年历史上都难找出第二个。

    在第二次中了进士后,还没授官之前又犯了傻,和长辈家的美姬通奸,被人撞破时居然翻墙逃走,还正好落在个老太婆头上,结果被人拘去开封府,坏了自己名声。

    后来和苏东坡一块儿游山玩水的时候又来了个“章惇书绝壁”,也不怕摔死……这事儿也是在犯傻!要真摔死了算怎么回事儿?

    而且章惇做了官以后官声很差,到哪儿都能闹个鸡飞狗跳,活脱脱的恶吏一个。在纪忆看来,这么干也是犯傻。别人都是好好先生,就你一个是恶人,不是傻瓜是什么?

    可有时候,就是“傻子”能做事儿。朝堂上一群成了精的狐狸,没有一个凶得要死的傻子首相,那还能做事吗?

    章惇笑了笑:“忆之,你是个聪明人,那就去替老夫这个傻官寻个出路吧。对了,这一科春闱大比也要考好了,一个进士总是要的。有了进士,将来才能大用啊。”

    将来还能大用?

    纪忆将信将疑,给章惇行了一礼:“晚辈这就去想办法,总不能让岳祖丈晚年受苦的。”

 第385章 出路还是有的

    (全本小说网,HTTPS://。)

    元符三年正月十五,上元佳节。全本小说网,HTTPS://。.COm;

    今年的上元节是过不成了,因为整个开封府都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

    除了悲痛之外,当然还少不了对新时代的期望和忐忑。虽然用七年时间为大宋带来了一份比较体面,而且也可维持一段时间的和平,但是刚刚驾崩的赵煦和将要失势的章惇在开封府这座城市中的风评,实际上并不太好。

    因为赵煦和章惇的执政风格太过强硬,还有些不择手段,对于不同意见打压太狠。用后世的话说,就是没有“民主作风”。

    现在赵煦驾崩,章惇眼看着也要失势,而大宋又处在数十年来所未有的有利的国际环境之中。

    所以在元符三年的上元佳节时,大部分悲痛中的开封府的人们,对于未来的新时代,还是有那么一些憧憬的。

    或许会是一个得享太平安逸的盛世吧?

    当然了,在这“盛世”来临之前,还是有一些“小人”心中忐忑不安的。在日前的福寿堂定策中表现的不够积极的蔡京现在就非常忐忑。他是小人嘛!而且还是个向太后他老人家就非常讨厌的小人!

    原因是明摆着的,蔡京曾经跟着章惇一起嚷嚷着要追废高太后。这可踩到向太后的痛脚了!高太后、向太后这对婆媳的关系好的都赶上母女了。蔡京跟着章惇一起要追废高太后,毫无疑问就惹毛老太太了。

    现在老太太垂帘听政了,能有他的好果子吃?

    所以蔡京在福寿堂定策时就表现得不很积极,没有去抢曾布的风头,只做了一个应声虫——因为他知道自己跳得再高,也讨不了向老太太的欢心。所以未来新党的首领,只能是曾布、赵挺之、李清臣这些人。自己想要继续在官场上厮混,就必须依附他们,而不是和他们一争高下。要不然一准给辇去儋州看海!

    当然了,这种蛰伏也是暂时的。因为他一早就巴结上了当今的官家,相信当时的付出。未来一定会有回报的。所以蔡京一也不是特别担心自己的未来。

    在决定了以退为进,保持低调之后。蔡京干脆就混日子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早早的就从衙署回家,闭门练字去了。

    正在蔡京呆书房里面写大字的时候,他的儿子蔡攸走进来对他说:“爹爹,纪忆之到访。”

    “谁?”蔡京一愣。

    “纪忆之。”

    “他?”蔡京一笑,“他居然还有心思来找老夫?”

    “爹爹,”蔡攸道,“他是不是想请您在章相公面前说个情?”

    “不会。”蔡京笑着摇摇头,“和章惇说情是没有用的,要章惇饶他,他必须能替章惇做事儿。”

    蔡京和章惇同朝为官那么多年,又是“同党”,当然是了解章惇为人的。这家伙根本就是个酷吏,不讲情面的。章惇如果肯饶纪忆,那一定纪忆还能利用——作为酷吏的章惇是不在乎用小人的,只要小人有用。

    如果要较真,蔡京自己也是小人啊!他本是新党干将,可是在元祐更化中投靠旧党,在废除《雇役法》的过程中拔了头筹,连旧党元老司马光都夸奖他:“若人人奉法如君,有什么行不通!”

    也正因为投靠得及时,而且表现很好。所以蔡京在元祐更化期间没有吃什么苦头。一直在做知州一级的地方官。

    而在绍圣初年回到朝廷后,又马上改换门庭,投靠章惇,成了再行新法的急先锋。

    蔡京想了想,放下毛笔,对儿子笑道:“让他来见吧。”

    纪忆很快就被蔡攸带了进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睡了个好觉还是胸有成竹了,反正出现在蔡京面前的纪小人已经恢复了昔日的儒雅风度。见了蔡京之后,就是躬身一礼。

    “下官见过蔡学士。”

    蔡京当然是一副笑呵呵的模样了,招招手让纪忆落座,又吩咐家人上茶,然后两人又是好一番的寒暄。

    过了一会儿,场面话已经说的差不多了,纪忆才把话头引入了正题。

    “学士,”纪忆一边笑着,一边摸出了一个卷轴,双手递了上去,“一个小玩意,请您赏收。”

    蔡京接过卷轴,展开一看。果然是个“小玩意儿”,王安石的一幅字,拿去佳士得行也就一两万吧。东西蔡京当然是想要的,可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帮纪忆的忙。

    他自己都是个过河的泥菩萨,不知什么时候就要被曾布辇去外面了。

    “忆之,你有何事相求?”蔡京皱着眉头问。

    “不是相求,而是相问。”纪忆回答。

    蔡京笑了起来,“那就问吧。”

    “章相公不想过长江,”纪忆说,“下官,也不想离开封府太远。”

    这事儿……不好办呢!

    蔡京苦笑了起来,其实他自己这两天也在琢磨这事儿呢。过去新党牛逼的时候,贬别人的官是不嫌远的——幸亏是没发现新大陆啊,要不然准把苏东坡他们这些人贬去那里教化印第安人。

    可是现在,风水轮流转了!轮到自己这样的新党大将被贬了……不过江有可能吗?哦,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蔡京斟酌着说:“向太后她不是高太后!”

    别看向太后在元符三年正月十三日这天表现不错,可是和两度垂帘的高太后是不能比的。

    政治手腕差太多了,也没那种见识,而且最重要的是,向太后没高太后那么凶。

    高太后超凶的!骂起人来和章惇有一比啊。她活着的时候新党被她压得气都喘不过来,官家赵煦也敢翘尾巴,最惨的是朱太妃,经常被骂哭。

    要是现在垂帘听政的是高太后,章惇、蔡京早就被训得狗血喷头了!

    纪忆听了蔡京的话,眼前顿时就是一亮,“学士,您的意思是向太后对新党没有恁般厌恶?”

    “呃,”蔡京道,“向太后似乎,似乎是想和稀泥。”

    “和稀泥?”纪忆已经看到希望了。

    王安石的那幅字送得值啊!

    纪忆是挺了解赵佶的,一起玩过的嘛!也知道赵佶的心思——赵佶也想建功立业的。

    可是他不了解向太后啊,那老太太他都没见过,怎么了解?

    蔡京道:“太后似乎觉得元祐以来,朝中新旧两党的斗争太过,应该缓和则个。”

    蔡京说到这里,又摇了摇头,用有些奇怪的目光看着纪忆,“忆之啊,太后虽然愿意缓和,可那是对本官这样的新党而言的。可这个章相公,恐怕还是得去儋州的,起码也是雷州啊!

    不过你又不姓章,有甚好担心的?还是回去好好准备这一科吧,等考好了,再往武大郎那里活动则个,还怕没有好地方去吗?”

    “多谢,多谢学士指点迷津。”纪忆心里已经有底了,看来大明尊还没有抛弃自己,出路还是有的!

    ……

    潘家园。

    武好古这个正在和自己的大舅哥潘孝庵一块儿算账,算算官家赵佶有多少私房钱?

    “土地加上缗钱,最多十二三万缗……不是很多啊!”

    “不少了吧?这些就是私房,官家还有内藏呢。”

    “不够,不够的。”武好古摇摇头,“十二三万在开封府买一栋宅子都不算太好。官家恁般多的女人,怎么安排?”

    “这你愁个甚?”潘孝庵笑了起来,“昨天到现在,你收了多少?十几万总有吧?要是不够,我还收了小二十万呢!”

    武好古呵呵一笑,心说:现在这位官家可是个败家皇上!不能当他是赵煦的……几十万的私房根本不够他花用,怎么都得准备一个亿!

    而一个亿靠贪污受贿是不行的,得会投资运营!

    可是要怎么运营,才能赚到一个亿呢?

    武好古正在琢磨怎么去搞钱,好满足赵佶未来的各种花销的时候,就有家人来报,说是纪忆来访。

    武好古和潘孝庵互相瞧了对方一眼,潘孝庵道:“他来做甚?”

    “多半是有求于我们吧?”武好古道,“不如一起见一见吧?”

    “好,就一块儿见吧。”

    纪忆很快就被罗汉婢带进了书房,看见武好古和潘孝庵在一块儿,就笑了起来:“二位都在就好了,也省得在下去小潘园一遭了。”

    潘孝庵问:“眼看就要礼部大比了,忆之兄不去苦读,却来潘家园,是有要事吗?”

    “自然有要事了。”纪忆笑着摸出了两份合同凭由,摆在了武好古和潘孝庵面前。

    武好古和潘孝庵拿去合同一看,原来是股份转让的合同,纪忆要把自己名下的共和行股份,分别转给武好古和潘孝庵,价钱很便宜,就是当时入股佳士得行的那点本金。

    现在共和行的价值翻了几倍都不止了!纪忆显然是用这个方法在行贿。

    “忆之兄,”潘孝庵问,“你想要甚底?”

    纪忆一笑:“一桩大买卖。”

    “买卖?”武好古一愣,“有甚底买卖?”

    “海州的买卖!”纪忆说,“大郎你可一直挺看好海州的,不是吗?现在就有个机会,可以让海州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起来,也能让我们捞上一大笔。大郎,十一哥,有兴趣做吗?”

 第386章 贬官和GDP

    (全本小说网,HTTPS://。)

    武好古之前和纪忆的关系不错,所以和他说过发展大海州的一些想法。全本小说网;HTTPS://。m;

    在武好古看来,大宋的经济应该以海州为中心,而不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