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266部分

天下豪商-第266部分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凰山的贡茶那么有名。不过就茶叶的质量而言,生长在云台山上的云雾茶绝对是极品。丝毫不比建州凤凰山的贡茶差。现在又有武好古这个“广告大师”,还有苏东坡这个万人迷,再加圣君宋徽宗本人一块儿帮助吹捧,肯定能炒出个名茶来的。

    除了在国内炒作云雾茶之外,武好古还打算把饮茶和儒家文化的传播联系在一起。把茶、茶具、奶茶、茶文化什么的,一股脑发出去,将来不就多了一个产业来支持儒家传教了吗?

    儒家的传播当然需要迷惑人心的思想(理学就很好),需要武装起来的博士,但也不能离开金钱的支持。光靠武好古私人掏腰包是不行的,他的确有的是钱,可是他毕竟是个有生老病死的大活人。将来他不在了,他的继承人还会愿意用自家的财产去支持儒学传播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虽然儒家教团规模的扩张,所需消耗的资金也一定是个无底洞。所以不可能依靠一个财团或是一个家族的财力去支持。儒家教团必须要有自己的财源——学基督教收什一税、卖赎罪券大概是不可能的。办学授徒收学费倒是个可行的财源,不过不够大,收费太高了就没人来了,所以支持不了庞大的教团。

    那么发展附属产业和经营领地就势在必行了……附属教团的产业除了教育和茶叶外销之外,武好古能够想到的还有中医外销,还有附属于境外儒家书院的庄园。如果有可能的话,还要建立附属于学宫的城邦甚至是博士团国家!

    总之,传播儒学一定要变成一个有利可图的产业,才能持续发展。

    就在武好古守在遇仙庄的门厅里面,一边思考着儒家传播发展的大事,一边等待着恩师苏东坡和五位苏门弟子前来赴宴的时候,招待苏东坡和几位苏门弟子的家宴已经摆开来了。

    家宴摆在遇仙庄的花厅之内,水陆杂陈,尽是精心整治出来的开封菜。也不是士大夫筵席中常见的一人一几的分食制,而是摆了两个大方桌,几个女人单独一桌,武好古则和苏门师徒还有米友仁共一桌。

    在潘巧莲和西门青两个主母的指挥下,七八个女使已经手脚麻利的把冷菜、果干、蜜饯,一一摆放到位了。因为可以见到苏东坡这位“男神”,潘巧莲显得有些兴奋,她可是苏东坡的粉丝,苏东坡填写的词牌,她可是都能背出来的。不过一想到自家的官人现在入了东坡门下,而且还是可以和大儒们论道的大才,潘巧莲就更加的欢喜兴奋了。

    西门青却有些担心,今天明明是家宴,潘巧莲和自己是大郎的妻妾,苏东坡是大郎的老恩师,苏门五弟子是大郎的师兄,米友仁则是徒弟。可是墨娘子还有那个奥娘子算是怎么回事?她们怎么也在这里?难道大郎的妾室队伍又要扩容了……

    花厅之外,突然传来了靴声阵阵,却是一行人朝这里大步行来。潘巧莲一下从椅子上跳起来,笑靥如花的就迎了出去,原本站在潘巧莲身后的西门青也收起了嫉妒的心思,朝墨娘子和奥丽加招了下手,一起迎了出去。

    花厅的门被人推开之后,就看见一身儒服的武好古搀着苏东坡有说有笑的走进来了。他们俩身后,还跟着五个苏门弟子和米友仁。

    潘巧莲连忙迎上去,盈盈就是一福,脆生生招呼了一声:“官人,苏学士……”

    武好古点点头,笑着给苏东坡介绍道:“老师,这是内子潘十八,这是随着潘十八一起嫁过来的西门大姐。”

    苏东坡早就听说米友仁过武好古的这一妻一妾,便冲她们点了点头。

    说着话,武好古忽然又冲墨娘子和奥丽加招手:“墨莉,奥丽加,你们也过来。”

    我们?

    墨娘子闻言就是一愣,她也不知道自己在今晚这场家宴中要扮演什么角色?要表演歌舞助兴吗?

    另外,她也不知道自己在武好古身边是什么角色?妾室肯定不是,外室也不是,可要说清清白白的……却已经一路跟随到了海州,还住进了武好古的后宅。

    奥丽加倒是大大方方的,她可没墨娘子那么纠结。她不过是个东罗马雇佣军头子的女儿,又不是把自己奉献给天主的修女。就算和富有的主人武好古睡了,也没什么不对的。武好古又不是可恨的萨拉森人……

    所以这个来自巴尔干半岛的女孩子就蹦蹦跳跳的走上前去,没有行福礼,而是行了一个屈膝礼,拉起长裙,膝盖弯曲,用拉丁文说道:“愿主赐福与您,尊敬的先生。”

    “她说的是……”苏东坡一脸茫然地问。

    “她说的是拉丁语,”武好古道,“意思是‘愿天主赐福与您,尊敬的先生’。”

    武好古当然听不懂拉丁语或希腊语了,他是事先关照奥丽加这么说的。

    “天主?”苏东坡还是不明白。

    天主是什么东东?

    “天主就是西方十字教的神,他们称为耶和华或伽德。”武好古解释道,“我们这里的景教就是西方十字教的一个分支,阿罗诃天尊就是天主。”

    “哦。”苏东坡点了点头,景教他是知道的。和道教有点像(景教在中国的用语都学道教),好像是唐朝时候从西方传来的。

    墨娘子这个时候也迎了上来,开口就是波斯语:“愿明尊赐与你快乐光明。”

    “你是墨娘子?”苏东坡认得墨娘子,“你也是十字教徒?”

    “非也,”墨娘子说,“奴是波斯人,是波斯摩尼教徒。”

    她没好意思说自己是圣女,因为她觉得自己有点被武好古带坏了,越来越不“圣”了。

    “摩尼教?”苏东坡皱了皱眉,摩尼教和景教都是非法宗教,在唐朝就被禁止了,而且对摩尼教的禁令更严格,还被宋朝所延续。虽然在东南闽浙一带,摩尼教徒仍然不少,可是他作为一个堂堂文官士大夫,和摩尼教妖女接触总归不好吧?

 第433章 神棍 二

    (全本小说网,HTTPS://。)

    夜色越来越是深沉。全本小说网;HTTPS://。m;

    花厅内的一场家宴还在继续。和常见的士大夫饮宴时以歌舞助兴不同,今天在遇仙庄内举行的宴会,却没有歌舞,也没有丝竹曲乐相伴,只有两个讲故事的女人——奥丽加和墨莉。

    两个花一样的女人,讲得却是让人心碎的故事。

    她们讲得是两个历史和中国一样悠久的古老而又璀璨的文明的陨落!一个是罗马,一个则是波斯。

    讲罗马故事的自然是“十字军女战士”奥丽加。她用有些生硬,还带着一点福建口音的汉语,讲述了一个泱泱大国的崛起、分裂、没落。从古罗马城的建立,说到了罗马共和时期,罗马帝国时期,说到了分裂时期和蛮族的入侵,当然还有基督教在罗马的传播,以及如今还残存的东罗马帝国(也叫罗马)的余辉。还提到了古埃及、古希腊和迦太基人的一些历史。

    当然,少不了还要浓墨重彩的说一下天方教的崛起和萨拉森人对东罗马的入侵……哦,还有十字军东征和十字军骑士团的奋战!

    其中罗马共和时期、帝国时期的历史,奥丽加也不是很清楚,她说的故事一半是武好古给他的书册上记载的,什么凯撒大帝,什么埃及艳后,什么奥古斯都,什么迦太基人和汉尼拔……她只是隐约知道一些,却没想到在东方听到更完整的故事。

    而之后萨拉森人对东罗马的入侵和民族融合的故事,都是奥丽加听父亲还有正教神父们说的——武好古反而不大清楚这些事情,在后世东罗马帝国是没有资格写历史的失败者!而且天方教势力强大,几乎就是惹不得说不起的存在!谁敢去宣传天方教的野蛮、残忍和统治世界的雄心?

    至于最后一段十字军东征和十字军骑士团的故事,则是武好古根据在后世所了解到的相关历史,再加上自己的一番脑补后得出来的。倒是让奥丽加激动不已,讲到那一段的时候还不住在胸前划十字,用希腊语说“感谢上帝”什么的……还真有点基督教圣斗士的意思!

    如果说奥丽加的故事还有那么一点振奋人心的内容——罗马好歹没死透吧?十字军东征也许能给罗马帝国带去复兴的曙光。那么随后摩尼教圣女墨莉所说的,就是完全让人伤感到欲绝的故事了……

    她不大清楚古波斯的事情,所以主要是从萨珊波斯替代安息帝国后开始的……古老的国家再度复兴,成为了拜火教和摩尼教(其实摩尼教在波斯帝国也不吃香)庇佑下的伟大国家,和西方的罗马争斗了四百年不分胜负,直到天方教突然崛起于萨拉森人聚居的沙漠之中,本来是散沙一片的游牧部落被天方教的穆罕默德以及之后的几个哈里发拧成了一股可怕的力量,用剑与火传播着穆罕默德的教义,同时吊打罗马人和波斯人。

    罗马人凭借着坚固险要的君士坦丁堡和拥有“罗马火”的海军,三度击败了入侵的阿拉伯大军,保住了自己的文明。到了如今,又有了一大群基督教化的蛮族从西方源源不断赶来支援,看来很可能让罗马复兴。

    而波斯人没有那么幸运,他们被彻底的击败和征服了!失去的不仅是文明,是土地,是自由,而且还有灵魂!

    战败的波斯人失去了灵魂,在剑与火之下皈依了萨拉森人的天方教,哪怕在萨曼王朝驱逐了萨拉森人之后,仍然将萨拉森人的天方教当成了自己的国家,将萨拉森人征服波斯的英雄当成了崇拜的对象……

    失去了灵魂的波斯,不再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了!所以萨曼王朝的复兴只持续了短短的百年,就被皈依了天方教的突厥蛮族所征服。

    波斯……已经不存在了!

    出生在中国,成长在中国的墨莉因为是纯正的波斯人,又属于摩尼教原教旨的选人家族,所以她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是中国人,而是以一个波斯亡国奴自居。

    说到了伤心之处,她便低声啜泣起来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摩尼教的圣女天然的就有影响人心的能力,花厅里面的人们也都感到了一阵阵心疼。屋子里面,也是一片的沉默!

    波斯这样一个西方大国,居然在天方教的打击下片瓦无存,完全的湮灭了,只剩下极少数流亡到中国的波斯摩尼教徒还记得他们的故国……不过对于故国的记忆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

    总有一天,一度伟大的波斯帝国就会变成一段段记录在纸上的文字……

    “没想到天方教恁般厉害啊!”

    “这是真的吗?极西之地居然也有恁般古老的大国?”

    “那个金字塔真的有三千几百年到四千年的历史?还有五十几丈高吗?那岂不是说三千几百年前的那个埃及国比我中华还要好得多?”

    “三千几百年前我中华还是三代之治的时候吧?”

    “真的恁般古?”

    不知道过了多久,苏东坡和他的弟子们终于开始议论起来了。天方教的强大固然让他们震惊,但是更让他们感到惊讶的还是西方的古老文明。

    实际上,被后世某些人认为是文明古国的中华并没有西方那么古……大儒们最喜欢说的“三代之治”,在宋朝只是传说。甲骨文是在清末才被发现的,也没有什么古代遗迹可以证明商朝和夏朝的存在,更不用说之前的“三代之治”了。

    而西方那边却有几千年前留下的高达五十丈的巨大石砌陵墓!

    如果这是真的,岂不是说西方古国比中国更古老吗?

    听到苏东坡和几位同门老师兄的议论,武好古在心里暗笑道:就是要你们好奇!你们好奇了,才会提出派遣使团去西方一探究竟啊!

    “老师,”武好古斟酌着说,“奥丽加说的事情是真是假,我们在云台山上用嘴说也说不清……还是得派人去寻啊。”

    “派人去西方?”苏东坡看着武好古,“那得多远?去得了吗?”

    “怎么去不了?”武好古一笑,“大食国的海商年年往来西方和中华,我们怎么就不能去呢?”

    “就为了看那几个石头堆?”黄庭坚有点不大感兴趣。

    他是进士出身的堂堂文官,虽然还在守选,但是肯定会有安排的,而且他还要挑挑拣拣,中央的官他还不想干呢!那地方太危险,一不小心又卷入党争……要当就当个州官,要是能接替曾肇(曾肇的知海州事就快任满了)来知海州就太理想了。

    “当然不是为看那几个石头堆了。”武好古笑道,“这也是为了求道,为了传播儒学啊!”

    “求道?”黄庭坚问,“求小道吗?”

    “对啊,”武好古点点头道,“若是西方真的有古国历经数千年,必会有许多小道传下。据说这些小道都被天方教理性派搜集,汇集到了天方教的首善之城巴格达的智慧宫中。

    等老师当上了提举云台学宫事后,或可以上奏天子,请求派出使团西行,且求小道且传播儒学,一举两得,岂不妙哉?”

    在陪同苏东坡回到郁州岛的途中,武好古已经和苏东坡商量过请他担任提举云台学宫事一职了——苏东坡当然不会拒绝了,他其实也不想再回开封府那个是非之地了,省得皇上什么时候又想去他这个“奸臣”再把他逮去御史台大狱。

    干脆就在海州眯着吧!现在不是贬官止于海州了么?自己都已经到了海州了,就别麻烦御史台了……

    “一边西行一边传播儒学?”苏东坡拈着胡须,“要一路开设书院吗?”

    “是啊。”武好古笑道,“使臣可以向沿途路过的国家提出开设书院的要求,或许再给点贿赂,只要取得了许可就能大刀阔斧的上了。”

    “谁去教?”苏东坡皱着眉头说,“莫说西行途中的蛮夷之国了,就是儋州、琼州那边,也无几个儒生啊!”

    “是啊!”黄庭坚也道,“儒生都是要赶考的,谁肯万里迢迢去海外?走一趟没个十年八年的回不得家乡,岂不是要耽误三次科举了?”

    这的确是个问题!读书不就是为考科举吗?耽误三次科举,花费十年时间,就为了传播儒学……这个是不是太高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