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304部分

天下豪商-第304部分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迹,民间对马匹的需求也不大。所以草田轮作这种农牧结合的种田方法,也就不再适用了。

    没有了草田轮作,中原地区自然就不产马了。国家的马政则倾向于“群牧”,而不是家庭式的小牧场。也就是在中原的农耕区模拟出草原的生态环境,用来养马。马……当然是没有养出多少,但是牧草有恢复地力的功效,所以群牧司经营的土地都被提升成了第一等等良田,自然让人觊觎了。

 第489章 这很封建 四

    (全本小说网,HTTPS://。)

    此刻已经是春暖花开的时节,这个日子若是在开封府,正是才子佳人们外出踏青游玩的好日子。全本小说网,HTTPS://。.COm;那些散落在开封府周遭的庄园,更是绿树环绕,鲜花掩映。不时可以看见林间水畔的野亭楼阁张起锦幔,摆上美酒鲜果,正有风流才子,青楼佳丽,在那边聚会观景,好一派文人逍遥,就是给个相公都轻易不换的。

    可是此时此刻,在界河城外的奥家庄,却没有一点安逸风流的野趣。这里本来就是一片牧羊的草场,现在已经被木栅栏圈了起来,一条不知名的小溪从中流过。倚着小溪,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建起了一座占地约有十余亩红色宅院——也是用黄四郎“发明”的红砖修建起来的。

    院子还没有完工,武好古等人抵达的时候,一个沧州本地的工头正指挥着十几小工在院子外的围墙上抹泥灰——好好的红色砖墙,非得伪装成夯土墙,真是有点让人无语。

    看见林万成一马当先走来,那个工头就快步走上前来唱了个肥喏:“小的风二,见过林大官人。”

    武好古顺着声音望去,只看见一个脏兮兮的汉字,也不知多大年纪,胡子头发都乱糟糟的,皮肤黑中透红,一看就是晒出来的。

    林万成指着那自称风二的汉子回头对武好古道:“东翁,他原是界河上捕鱼的汉子,渔村被界河商会整个买了,于是就在工地上做活,学会了砌墙抹灰,现在也是个匠头了。”

    风二闻言拍了拍自己的胸脯,“俺可是开封府来的黄师傅的徒弟,砌的砖墙可结实了。”

    “黄师傅?可是黄四郎?”武好古好奇地问。

    “哪儿能啊,”林万成笑道,“黄四郎是大都料,怎么可能教他砌墙?那黄师傅原是给黄四郎家做工的奴仆,现在也上去了,做了大匠。”

    所谓的“奴仆”,其实就是契约奴,在宋朝是非常流行的雇佣模式,并不是真正的奴隶。

    “好好干吧,以后这样的庄子还得修上无数呢。”武好古鼓励了风二一句,又对奥丽加说,“奥娘子,打赏他。”

    “喏。”

    奥丽加丢了一串铜钱,然后就和武好古一块儿骑马进了院子。这是个四进四出的院子。最外面的院子方法是用来养马的,沿着围墙修了一圈马舍,其中几间还养着几匹小矮马,应该是风二等人带来的。

    “好多马舍啊。”高俅从马背上翻下来后粗略数了数,“能养三四十匹马了。”

    武好古笑道:“骑士庄本就该产马……真正的好马,就得这样养。”

    骑士庄要想长久的保持活力,是必须有产业支撑的。而武好古现在能想到的产业,就是畜牧和产粮了——1500亩的庄子如果采用三圃轮作,应该可以产出不少粮食,同时维持二十匹左右的马群,可能还能养一些牛羊。

    而在这些产出中,最赚钱的无疑是养马了。因为宋朝马政的低效率和辽国、西夏的封锁,良马在宋朝的价格很高。一匹肩高四尺七的一等战马,300缗那是国家收购价。如果界河市舶司能按照这个价钱收购到战马,那是要记功的!

    如果武好古在界河的马场育种可以取得成功,并且向北沧州的骑士庄园提供马种,那么一个20匹的马群(主要是母马),一年产出三四匹一等战马都是可能的,这可就是上千缗的收入了!

    若是能有1000个骑士庄园,那么每年向朝廷提供3000匹一等战马也不是问题。到时候那个倒霉的群牧监也可以关门大吉了……

    高俅一笑:“你又懂养马了?”

    “东翁说的不错,”林万成帮腔道,“养马之事小老儿略懂……养得好马须得配种保种,最忌散养。这千万匹马混杂在一起,便是任其自配,马种就没法论了。”

    “可是汉唐的马政不都是群牧?”高俅问,“不也养得挺好?”

    “汉唐也讲马种的,”武好古说,“汉武帝为求汗血宝马还和大月氏打了一场。唐朝则大量引入了西域良马,以改善马种。

    另外,汉唐并不只有马政,也有大量的庄园私养。是群牧和庄园定牧配合,而且还可以从西域获得良种。所以汉唐的群牧可以养出大量的战马,到了我朝就不行了。良种难觅,群牧监的马也就越来越小了。”

    群牧监的马基本不进行人工干预,采取的是草原牧养之法——北宋的马政官员普遍认为草原养马的方法比农耕之地要好,而且还认为野马的马种比家养的马要好。

    所以在这种尽可能模拟野生环境的养马方法下,宋朝的群牧监养出来的马就一代比一代小巧了——其实小个子的马更加适应野生环境,高大的战马吃太多,太难伺候,放归野外后很难存活。

    高俅被武好古这一套套的话说得有点儿发懵,武好古则笑了笑,便回头去和奥丽加说话,“奥丽加,我上回和你说过要给你的骑士庄园,此处如何?还满意吗?”

    “这里是给奴的?天哪,太好了!”奥丽加愣了愣,一张艳丽的脸庞上就露出了狂喜的表情,接着竟不顾周围那么些人看着,就张开双臂扑向武好古。

    这洋妞就是奔放啊!而且还挺有劲儿!

    被一个金发碧眼的女骑士搂着亲着,武好古的心思也荡漾起来了……罗斯猫的滋味,想来也不错吧?

    不如今晚就把她享用了……

    ……

    同一时刻,吕嘉问刚刚从崇政殿出来,现在已过午时。

    天阴沉沉的,阴云翻滚,透着一股子压抑气息。

    吕嘉问在翰林画院所在的廊房外停下脚步,用力吐出一口浊气。不知为何,明明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却总让人有一种窒息的感觉。在河内郡做官时,吕嘉问总是盼望着可以回到天下首善之城开封府,可当他真的回了开封府,还当上了太府寺卿之后,却遇上小人了……

    好多好多的小人!

    小人本来就难养,而他现在还要去拆小人的房子!

    吕嘉问突然觉得,自己搞不好要栽在州北大营的拆迁上了。

    这房子拆不掉,又不能拖——朝廷已经颁下大诏宣布在明年十月举行禁军比武,凡是禁军将士都可以参加,厢军和民间的勇士一样可以报名参加……那可是有房子可以拿的!

    可是现在州北大营拆都拆不了,还能建成房子吗?

    “望之,怎地兴致不高?”

    曾布站在吕嘉问身边,见他情绪低落,忍不住开口询问。

    吕嘉问叹了口气,苦笑一声:“子宣,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

    “要不……请郡吧?”曾布皱眉道,“我推荐蔡元长做太府寺卿如何?”

    蔡京果然逃过了南下江宁府“劫数”,今天赵佶在崇政殿上说话了,要留蔡京在开封府。所以韩忠彦和曾布都在琢磨着为蔡京安排官职——蔡京虽然是新党的大佬,但是这货一向是有能力没原则,在元祐更化的时候就投靠司马光。

    所以韩忠彦和曾布都想拉拢蔡京……不过曾布并不愿意让蔡京当宰执,蔡京太会阿谀奉承了,和赵佶关系又好。让他入了政事堂,曾布的次相搞不好就被他敲掉了。

    而太府寺这个“烫手”的差遣,倒正好给蔡京去头疼。

    “这可不行!”吕嘉问坚决地摇摇头,他好不容易才回来,怎么能轻易把差遣再交出去?

    曾布和吕嘉问一边说话,一边已经走到了政事堂。政事堂里面还有一件让人万分头疼的大事儿要商量呢!

    曾布叹了口气,对吕嘉问道:“望之,你再好好琢磨则个,一定得想个妥帖的法子。不过也不能拖太久,如果到夏天还没辙,就早点请郡吧。可千万别到明年十月拿不出房子,那样我们都有麻烦了。”

    “子宣,我有分寸的,你放心好了。”

    “好好。”曾布点点头,也不多说什么,就快步走进了政事堂。

    此时政事堂内,韩忠彦正和范纯礼、李清臣,还有刚刚拜了尚书右丞的温益(就是那个幸灾乐祸的家伙)在商量举办御前大比武的事情(就是比武分房子)。

    不过他们几个并没有在商量怎么分房子,而是在担心没有人来参加而冷场——要是真没人来,吕嘉问一定很高兴。

    “披上五十斤的重甲,还要加上长枪、直刀、大盾、50支弩箭和一张弩,再加三日军粮……这个该有多沉?”

    “一百五十斤……至少有一百五十斤!差不多就扛个人了,还是个胖子。”

    “还要半天内急行军100里……扛那么多东西能走就不错了,怎么可能急行军100里呢?”

    “相公,魏武卒就是这样选拔的……”

    “我知道,蔡元长一定是看《荀子议兵篇》看糊涂了,可那是战国啊,现在哪有这样的壮士?要是禁军里面能找出一大堆魏武卒这样的勇士,燕云早就扫平了,西夏也早就灭掉了。”

    “可不是吗,要求提那么高,到时候别一个人都没有来,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了?”

 第490章 这很封建 五

    (全本小说网,HTTPS://。)

    发现御前比武很可能要变成个无人参赛的笑话的,是三衙管军之首,殿前司都指挥使曹诵。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宰执们在政事堂里商量这事儿的时候,他则在自家的曹家园赐第(就是潘家园边上)的中堂里面当着潘孝庵的面埋怨武好古。

    “潘十一,别以为我不知道,蔡京的上奏其实是你那妹夫武好古的点子。蔡京一个福建路来的文人他懂个屁啊,他哪里想得出比武奖房子的馊主意?这分明就是熟知禁军虚实的老汴梁才想得出来的……当然了,这主意并不坏,可是他也得找身五十几斤的步人甲穿上试试看啊!”

    说着话儿,曹诵就指着放在中堂当中的一副看上去相当陈旧的铠甲,“老周教头,伺候潘修造披甲!也叫他知道穿上五十几斤的重甲是个甚滋味。”

    “喏!”

    “太尉,这……”

    被唤作老周教头的是个六十来岁,头发胡须都花白的巨汉,姓周名同,字光祖,是华州潼关人士。是殿前司兵案都教头,武功当然是高的,在开封禁军里面以善射闻名,他称“铁臂膀周同”。和大部分禁军小武臣一样,这位铁臂周同除了在禁军当都教头之外,也有一份兼职,不过不是走江湖保镖,而是开封御拳馆的“天”字教师。

    所谓的御拳馆,其实就是个武馆,位于景龙门外,在城北厢。早年间这座武馆曾经开设在距离皇城很近的内城丽泽门旁,后来因为不符合崇文轻武的赵家审美观,由开封府出面动迁,搬去了兵营云集的城北厢。

    不过武馆的声势并没有因为搬迁而降低,反而因为有大量的禁军子弟入馆习武而大涨。特别是到了神宗年间,因为推行《保甲法》的缘故,需要鼓励民间习武,所以神宗皇帝还给御拳馆提了字。这“御拳馆”之名,也就是那时候出现的。

    周同能当上御拳馆的“天”字教师,不仅是有真本事,而且还有赫赫之名,就连曹诵这等高高在上的殿前司都指挥所,也知道他的大名。所以在宋徽宗下诏命令殿前司准备御前比武后,就把他调入了兵案,还封了都教头,并且保了一个从九品三班借职给他。

    也是这位周同告诉曹诵御前比武很可能要冷场,因为官家开出的要求实在太高了,别说寻常的禁军官兵做不到,就是他这位“铁臂膊周同”也做不到——当然了,如果他年轻20岁,是可以达到魏武卒的水平的。可是现在不行了,60多岁的老头没那耐力了。

    曹诵一开始还不相信,不就是披上铠甲跑上100里吗?于是就想找人试试,便下令殿前司骑胄案拿几副够分量的铠甲过来。

    可是骑胄案的报告却让他大吃一惊——没有!负责管理殿前军甲胄的殿前司骑胄案的库房里面没有够分量的铠甲,没有五十斤以上的铠甲,得现造……

    顺便提一下,北宋中后期的官称大约相当于后世的640克,也就是1。28市斤。50斤就相当于后世的64斤,也就是32公斤!

    这种份量的扎甲当然是有的,曹诵祖宅的祠堂里面就供着一副,是他老祖宗曹彬穿着上战场的,由1825枚甲叶组成,重达55斤(宋斤),如果算上头盔全重就超过了60斤!

    “不行了,不行了……老周教头,快搀着我点儿……”

    55斤的重甲刚套在潘孝庵的身上,这位潘美的后人顿时就有一种被大山压住的感觉,站都站不住了,连声呼唤周同来扶他。

    “知道重了吧?”曹诵拍着胸脯说,“本官也穿过一回,还戴上了头盔,浑身上下总有60斤的分量压着,眉头都没皱过一下。”

    眉头是没皱,也没让人扶,不过也走不动路了——曹太尉那时候就琢磨:祖宗每天都吃什么啊?怎么就那么有力气呢?穿上60斤重的盔甲还能上阵砍人……原来祖宗是靠力气吃饭的!

    可是那么有力气的祖宗,好像还给契丹人打败了!这契丹蛮子该多有力气?北伐燕云这种事情……怎么看都不靠谱啊!

    “太尉,我哪儿能和您比啊!”潘孝庵还在求饶,“您是殿前司度指挥使,我就是个做买卖的,没那么大的力气啊……”

    “嘿,你这话听着怎么恁般变扭?好像本官是个卖苦力的……对了,周老教头,你说能不能找些运河上拉纤的禁军苦汉子来试试?”

    “不行啊,”周同一边从叫苦连连的潘孝庵身上取下铠甲,一边摇头道,“太尉啊,您以为魏武卒的那身力气是恁般好练的?至少一百二三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