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313部分

天下豪商-第313部分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界河市舶司如何承担?”吕嘉问追问。

    范纯礼笑道:“凡是市舶司皆有官本用于博买,若武好古能在界河做无本生意,将市舶司官本上缴填补买地超支部分,就不如让他做这个提举。”

    “无本生意怎么做?”

    赵佶笑了起来,“他又不是没有做过……那半个都亭驿的房产买卖,不就是无本运营?就让他无本运营界河市舶司,从明年起界河市舶司每年上缴十万缗税金利得!多余部分填补购地超支亏空,如果做不到,就叫他去海州思过吧。

    对了,吕卿,拨给店宅务的半个都亭驿何时可以建成发卖?另外,州北军营现在怎么还没拆除?到明年十月能拿出房产奖励和售与禁军精锐吗?”

    被赵佶这么一问,吕嘉问的脸都黑了,那帮刁民,不,应该是刁兵都是钉子户啊!

    “陛下,”吕嘉问咬着牙道,“州北军营拆除进度缓慢,都是因为殿前司不愿意调走驻防其中的禁军兵士,由于这些兵士阻挠,因此宅店务拆房的厢军不敢入内!臣请陛下降诏殿前司,先将军营中的在役禁军调离。”

    “只要将在役的禁军调离,就能拆除州北军营了?”赵佶问。

    “臣敢立军令状!”

    韩忠彦这时插了句话,“君前无戏言!”

    “不是戏言!”吕嘉问道,“若禁军兵士系数调离后,三个月内仍然无法拆除州北军营,臣自去海州思过!”

    赵佶点了点头,“那便依卿所言,调离驻州北军营的禁军兵士吧。”

 第503章 这很封建 十八

    (全本小说网,HTTPS://。)

    吕嘉问在崇政殿上立下军令状,以三个月为期拆迁州北军营,如不成功就去海州思过的消息,在四月份的最后一天,传到了沧州城。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这消息是潘孝庵的一个侄子,名叫潘琦的青年给武好古带来的。潘琦是潘家家主潘孝严的一个庶子,因为母亲是个歌伎,所以他在家里面的地位很低,没有资格得到荫补的官位(荫补的名额是有限的),而且也不是读书的料。

    幸而此子会些弓马,长得也高大结实,因此潘孝严就想叫他补个殿前骑士。这次就是为了做骑士才来的沧州,顺路带来了潘孝庵的一封亲笔信。

    在这封潘孝庵亲笔写的书信上,除了吕嘉问立军令状的事情,还说了官家赵佶如何保全武好古的情况。当然也提了官家很快就要召武好古回开封府入对,以及入对的内容。

    而且在书信最后,潘孝庵还传达了赵佶的口谕——赵佶要求武好古先用界河市舶司的官本承担起此次超额购田的费用,如果仍然不够,就让武好古先垫一下,等吕嘉问去了海州后,就找机会让武好古低价买一块开封府的地皮……

    看完了潘孝庵的书信,武好古似乎有些感动,自言自语地道:“没想到他还真够朋友啊……”

    “大郎,你说谁够朋友?”

    高俅闻言追问了一句。他是几天前才从清州城回来的,在施国忠、吕颐浩发起的轰轰烈烈的查田清户行动的恐吓下,不少在清州开买卖的商人,也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纷纷把自己手中的隐田卖给了高俅,同时也有几十个商家子弟补了殿前骑士的缺。截止四月底,殿前骑士的人数已经从最初计划的500人,增长到了889人,突破1000大关看来是没有什么问题了。

    至于武好古购买到的土地数量,也达到了139万亩,需要耗费的资金则高达200万缗——当然了,买土地不是买个炊饼那么简单,完成交易是有个过程的。

    首先要签订合同凭由,支付少量定金;然后是确认田产的具体面积,补办地契;之后才是支付全款,完成产权交割;最后才是约定时间,完成使用权的交割——土地上因为有作物或者牲畜,必须要有一个过渡期,否则就会耽误农时了,而且殿前骑士的入驻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因为完成交易有个过程,所以之前内藏库拨付下的100万缗,已经足够应付眼前了,至少到明年夏天之前,这100万缗完全够用。

    另外,界河市舶司还有30万缗的官本,是可以挪用了填补进去的。

    也就是说,需要填补的缺口高达70万缗!

    看上去是很吓人的数字,不过赵佶已经给了言语,让他买一块开封府的低价地皮填补,同时还让他提举界河市舶司,而且从明年开始,每年市舶司的上缴税额利金额度只有区区的十万缗,剩余部分还可以用来补充亏空……

    “高大哥,这是潘十一哥的信,你且看看吧。”

    武好古把已经看完的书信递给了高俅。

    高俅接过信后看了起来,眉头却大皱起来,“啊呀,要填进去七八十万呐!大郎,真的没有问题吧?”

    “七八十万?”武好古笑了起来,“其实用不着的。”

    “用不着?”高俅皱眉,“要填多少?”

    “一文钱都不用!”

    “一文钱都不用?”高俅说,“大郎你要用界河市舶司的收入填窟窿?这可不容易啊……明年就要交上十万缗,真能赚出来?就算赚出来了,也不可能填了七十万的窟窿吧?要不哥哥和你一起回开封府,去求求官家吧。”

    武好古笑着,“没有问题的,高大哥尽管放宽心思。有界河市舶司和界河市在手,怎会捞不到区区八十万?”

    他可不是在说大话。十万缗的上缴额度对大宋其它的市舶司来说兴许是一笔巨款,但是对武好古亲自掌控的界河市舶司而言,根本就不是问题。

    光是“抽解税”(就是关税)认真来收取的话,一年就不止十万缗了。

    至于“博买”收入,武好古也是极有把握,而且也不需要什么本钱。

    因为武好古根本不会傻到让市舶司去参与民间的正常经营,他只会让界河市舶司去当朝廷和宫廷的独家采购代理人——替朝廷买马、买木材、买药材、买粮食等等。这些东西在开封府都是不愁销路的,价格一定是让人满意的,而且武好古还能拿到预付款!

    马就不用说了,朝廷的马政早就烂到家了,根本养不出几匹一等战马(肩高四尺七以上),连二等、三等的都没多少!武好古只要能在界河搞到好马,别说300缗一匹,哪怕350缗一匹,朝廷都没有不要的道理。预付一部分,甚至全部货款更不是问题。

    木材当然也一样了,琼林苑修造所现在是潘孝庵在管,木头当然向武好古买了。

    而且中原这边的好木头早给砍没了,要不然也不会用煤炼铁炼出的都是脆脆的高硫高磷铁了。所以只要有好的木料,将作监或是琼林苑修造所一定肯出高价,也肯给预付款,要不然大工没法干啊!

    药材就不必说了,好的人参、鹿茸向来都是从辽国而来的。

    至于粮食,在开封府那边,一样是不愁销路的。从东南六路用纲船运过来的粮食成本多高就不必说了,而且供应一直非常紧张!只要运河出点什么状况,怎么缓解开封府的粮食供应危机就成了头等大事了。

    如果武好古能在那时从输往燕京的辽东小麦中抠出个十万八万石的走黄河运去开封府……价钱和预付款什么的都是小事儿了,给转上几个官都没问题的。

    同时,武好古在界河这边拿货根本不需要本钱,凭着界河市舶司和界河商市的信誉,还怕不能赊账吗?

    市舶司这边能赊账,朝廷那边则可以拿到预付款——只要吕嘉问那个混蛋一滚蛋,换上个好相与的太府寺卿,武好古还怕拿不到预付款?

    到时候武好古的生意不仅不需要本钱,而且能“做出”额外的现金流——后世那些牛逼的大公司都不这样玩儿的吗?

    现在武好古有界河商市这个“大平台”,有大宋朝廷这个最佳买家,再加上可以合法垄断朝廷采购的界河市舶司,还需要本钱这种东西?

    武好古顿了顿,“高大哥,现在的麻烦只有一个!必须让吕嘉问滚蛋!要不然太府寺捏在他手里,我们随时可能会周转不灵的。”

    要从内藏库里拿钱,一定要有个好说话的太府寺卿。要不然太府寺拖上一年半载,光是这个应收款就能憋死武好古和界河市舶司了。

    “这个……容易啊!”高俅一拍胸脯,“这事儿包在哥哥我身上了。”

    “可有把握?”武好古看着高俅,“可不能让他再起来!”

    把吕嘉问赶出去问题不大,但是要一棍子打趴下起不来却很难。

    因为吕嘉问有很多同党啊!不仅有曾布、安焘、蒋之奇、李清臣、赵挺之这些新党大佬,而且还有两个好女婿!一个是国子监司业刘逵,一个是正在海州混日子的蹇序辰(他是章惇的死党,已经被贬到海州去了,不过他和蔡京要好,很快会在起来的)。另外还有一个正在修《哲宗实录》的吏部侍郎邓洵武也是他的死党。

    如果不打得狠一点,这货早晚东山再起,到时候双方就是死对头了!

    高俅想了想,“那我得亲自去操办!”

    武好古问:“得花不少钱吧?给你两万缗够不够?”

    “不必了,”高俅一笑,“你现在那么大的窟窿要填呢!”

    武好古哈哈大笑起来,“钱不是问题,只要吕嘉问那厮滚蛋了,别说七十万,就是一百七十万都有办法。”

    “好!”高俅点了点头,“还是大郎你有办法,那我就拿上一万缗,有这点足够让吕嘉问在海州呆一辈子了!”

    “行,那就有劳高大哥了。”

    ……

    “没想到官家如此护短!”

    在距离武好古所在的界河市舶司衙署(驻沧州清池县)不远的沧州通判衙署内,纪忆正和吕颐浩一起在消化刚刚得到的坏消息。

    纪忆真是后悔的都有上吊的心思了——当今官家竟然这样护短!自己当初要是早点出卖章惇,现在就该是官家护着自己了。

    有官家保护,自己信奉明尊的事情算个屁啊!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之药啊!

    “他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吕颐浩笑道,“我已经着人调查过了,那武好古至少买下了价值200万缗的隐田……最晚到明年夏天,就都要付清了。他的共和行再赚钱,一年也没有70万的利润可以分吧?”

    “可官家会让他破产吗?”纪忆摇摇头,“开封府随便给块官地,不就都赚回来了?”

    “那他得先把吕望之从太府寺卿的位子上赶走,”吕颐浩说,“这事儿可不容易!”

    纪忆皱眉看着吕颐浩,“元直,你真以为吕望之有办法拆了那座军营?”

 第504章 这很封建 十九

    (全本小说网,HTTPS://。)

    “怎么会拆不了?”吕颐浩道,“殿前司已经下令在役的禁军都调离了,剩下一帮老百姓还能挡住太府寺的厢兵?”

    纪忆摇摇头,“不好说,这个不好说……我虽然不是汴梁子,但也知道这事儿不容易。全本小说网https://。这事儿如果在平江,那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在开封府,天子脚下,老百姓值钱啊!”

    “再值钱也是老百姓!”吕颐浩哼哼了一声,“而且又不是不给地方住,店宅务可是拿出了四五百间空房子安置那些刁民,还有甚不满意的?”

    纪忆皱了皱眉,他总有不好的预感,吕嘉问这次肯定要倒霉!而且武好古要不了多久就能坐稳提举界河市舶司事的宝座。

    看着人家的官位步步高升,自己却能慢慢磨勘,纪忆就有点欲哭无泪了。

    这官……要怎么才能升得上去呢?

    “忆之,”吕颐浩转换了话题,对纪忆说,“曾相公和安枢密想给你挪个窝。”

    “挪窝?”纪忆一愣,马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因为他和吕颐浩之前告了武好古一状,多半会被武好古当成仇人对待。

    吕颐浩是不怕的——他是沧州通判,本来就有监督官员的职责。武好古在沧州“卖骑士”的事儿,换上别的通判,哪怕让他弟弟武好文来当这个通判,也是要上报的。

    这是通判的本分,武好古一个幸近是没有理由去报复吕颐浩,否则就是坏了官场的规矩。

    但是纪忆不同!他是司法参军,管民不管官,揭发武好古的“罪行”是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了,这可就有点不够意思了。

    所以被武好古这个小人报复也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曾布和安焘就想把纪忆调离。

    这实际上,也是接纳了纪忆作为他们同党的姿态!

    “好!”纪忆想了一会儿,点点头道,“那就挪一个窝……”

    “你想去哪儿?”

    “我去京兆府吧,”纪忆道,“那边仿佛有些机会!”

    “去京兆府?”吕颐浩笑问道,“是为了蓝田府兵?”

    “没错!”纪忆道,“这是个苦差事,却也难不住我。”

    “好!”吕颐浩抚掌笑道,“那我就给安枢密去信,推荐你做勾当京兆府保甲乡军事。”

    纪忆有些奇怪,“怎不是权知蓝田县事?”

    他原来也预料到了蓝田知县会因为试行府兵制告病,所以也瞄上了这个职位。

    “知蓝田县事有人要做了。”吕颐浩道。

    “谁去做?”

    “你的老相识武好文!”

    纪忆苦笑了起来,躲过了哥哥,又撞上了弟弟……看来自己和姓武的还真是有缘啊!

    “忆之兄,还要去京兆府吗?”

    “去!”纪忆笑道,“为何不去?连武好文都被韩忠彦安排去了蓝田,这就说明府兵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为何不去插上一足?况且……那武好文可没武好古那么难缠。”

    ……

    “你是说,高俅回到开封府了?”

    五月初的一天,吕嘉问正在府中吃着晚餐,却见儿子吕本知跑了进来,在他耳边低声细语两句,顿时眉头紧蹙。

    “这厮一定是被武好古派回来的,不是向官家讨饶,就是来坏老夫大计的……”

    吕本知道:“据封丘门税关上的人说,那高俅来得非常匆忙,只带来七八个随从,一人双马,也没带多少行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