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327部分

天下豪商-第327部分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薪,请到了开封府的第一讼棍,有“铁嘴铜牙”之称何天然做了自己的首席讼师。

    在何天然的介绍下,武好古又以同样的高薪请拉拢了在开封府司录司担任押司,人称“刀笔大吏”的陆人嘉。

    另外,在州北大营纵火案中立下头功的周同的长子周云清,也以3000缗的年薪被武好古延揽,成为了界河商市御拳馆的教头,还被保举了一个三班借职的官身。

    有了讼棍、老吏和能够在开封府江湖上呼风唤雨的周家父子的协助,武好古自然能炮制出一个把郭知章郭大青天都蒙在鼓里的假案了。

    下午快到傍晚的时候,今年四十来岁,长得有些矮小干瘦,脸上总是挂着温和笑容的陆人嘉陆押司就乘着辆破破烂烂的马车,进了梨花别院。

    下车之后,就熟门熟路直奔武好古的内书房而去。书房里面,武好古正和何天然,还有太学上舍的领袖李邦彦一块儿研究“小说”——这可是真正的小说啊!所谓“小说”,在宋朝就是说书人用嘴说出来的长篇故事。根据后世明人的记载,都言及“小说之兴,始于宋仁宗”。到了徽宗朝,开封府城内的酒楼、茶肆、瓦子之中,都有说书人的表演。而其中一些说书大家不仅能说,而且还能写。而且说书人写书人不仅有男子,而且还有女子。

    一般而言,男性说书人说的都是王侯将相,天下兴衰,最火的是“三分”,也就是三国类的故事。而女性说书人写书人自然偏重才子佳人的故事了。

    除了王侯将相和才子佳人之外,也有一些离奇案件会被写成故事,也算是侦探小说的起源吧。

    武好古给《文曲星旬报》招募的记录人,则大多是原来的写书人——写书人才是写故事的,通俗易懂,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而科举士大夫的锦绣文章是官场上和科场上用的,没正儿八经读过书的劳动人民压根看不明白,也听不大懂。

    而将“死人重婚离婚案”变成小说的,则是一位平江军来的女说书人,艺名(笔名)是小昱霖,娘家姓李,人称李娘子或李昱霖。是白飞飞的朋友,文笔相当不错,被白飞飞介绍进了文曲星报社,做了个女记录人,也就是女记者——北宋还是有点男女之防的,所以报社需要一些女记者去采访女人。

    由李娘子主笔的栏目,被武好古命名为“拍案惊奇”,就是专门写各种离奇古怪的案件的专栏。而“死富商竟有两妻,郭青天难断家案”则是《拍案惊奇》栏目的开山之作!

    只要开封府受理了这起案件,下一期的《文曲星旬报》上就会立即刊登出来。

    “提举,”陆人嘉走进武好古的书房,冲着正在看小说的武好古拱拱手,“开封府已经受理了,而且郭大府(郭知章)还过问了此案,准备亲自出面调解。”

    “调解?这案子还能调解?”武好古放下小说问道。

    “提举,这时民事案件,是可以调解的。”

    回答的是铁嘴铜牙何天然,他只有二十七八岁的年纪,长得一表人才,面白须长,眉目英挺,看着好像个大官——其实他也是个士子,从17岁开始参加开封府的发解试,前前后后考了三次,次次落榜。

    而为了在开封府谋个生财之路,何天然就拜了个老讼棍为师,学习刑名律法,几年之内竟然达到了精通的地步,成了开封府有数的大状,又打赢了几场非常艰难的官司,一举成名,得了个铁嘴铜牙的绰号。

    这次的案件,就是他根据武好古的要求,一手炮制出来的!绝对是个让郭知章头疼的假案子!

    何天然得意地说:“而且民事案件通常是不会存在一方占尽道理的情况,多半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以开封府的司录司都是先调解,后裁断的。

    而属下出给郭大府的难题,足够他头疼上一阵子了。若是他胡乱判了,输掉的一方去敲登闻鼓也是可以的。”

    何天然设计的案件是“双方都有理”,被告是“被冤枉”离婚的,而且又是“三不去”,又是奉了母命“复婚”,是尽孝道。而原告更是无辜,她是明媒正娶来的,却在丈夫死后被婆婆欺负,做了“二夫人”,现在婆婆已死,她再上告也不违反孝道。

    如果说有谁是错的,那无疑就是死了的陈大郎和陈母柳氏了……

    “士美,”武好古扭头冲李邦彦道,“等《文曲星旬报》把李娘子写得小说登出来,你可得让太学里面的才子们多多投稿写评论。而且,还要不露声色,可知道了?”

    李邦彦连忙拍着胸脯笑道:“提举只管放心,邦彦在太学里面还是有点人缘的。”

    武好古点点头,“很好!事成之后,我帮你引荐蔡学士……有他照应你,将来你授了官就不怕不能平步青云了。”

    李邦彦闻言大喜,忙抱了抱拳:“在下多谢提举。”

    《文曲星旬报》主要是面向大众的,而太学生的“评论”,则是加快引起上层注意的办法。等到这件假案子的影响大了,宋徽宗就能把它拿到崇政殿上当闲话说了。

    到时候,韩忠彦、曾布、范纯礼这些宰执重臣就得表态了——你们都是大宋朝最青最青的青天,这么个案件总难不住你们吧?要不然这个青天就不够青了。

    而要表态,一夫两妻肯定是乱伦啊!而且给死掉的人娶妻更是乱弹琴了。哪怕再情有可原,也只能判决死掉的陈大郎和余娘子的婚姻关系不成立……至于陈家怎么补偿余氏,那就另当别论了。

    ……

    十日后的夜晚,副相范纯礼到访韩忠彦府邸时,这位大宋首相刚刚吃了晚饭,正在书房里面一边喝茶,一边借着灯光看报纸——虽然《文曲星旬报》出了没几期,但是韩忠彦还是养成了看报纸的习惯。

    因为耳目被蒙蔽起来的不仅是宋徽宗,韩忠彦这个首相也是个“又瞎又聋”的。他是豪门出身,小时候被关家里面读书,中了进士后又平步青云,根本没怎么接触民间疾苦就当了高官。当了高官后更是高高在上,哪有机会接触民间?

    所以在《文曲星旬报》出现后,韩忠彦在察觉苗头不对的同时,也觉得自己同样需要怎么一份报纸……。

    另外,《文曲星旬报》上最近又在炒作“北粮南运”的问题!对于把开封府的饭碗看得比天都大的北宋朝廷而言,如果每年能从界河—黄河—汴河水路运来哪怕100万石,那也是天大的好事了。

    而且《文曲星旬报》上这几期还刊登了几篇河运纲商的访谈,对北流黄河的运力有非常详细的介绍。按照纲商们的说法,北流黄河的航道上是有大量空船南返的。因为宋辽贸易报平衡,大宋出口的东西多,进口的少。而南返的空船如果都装上粮食,100万石米粮就有了……

    “彝叟,你看了《文曲星旬报》上关于北粮南运的文章了吗?”

    看到范纯礼到来,韩忠彦就笑着提起了北粮南运。

    “一年100万石啊……”韩忠彦笑道,“这样就再不担心开封府的黎民百姓挨饿了,运去西北的军粮也不会缺乏了。我看这事儿今年就可开始准备,等秋粮收上来以后,就在海州存放上120万石。明年夏天,就可以乘着东南风运往界河了。”

    他顿了顿,“这事儿就让界河市舶司全权操办如何?”

    范纯礼摆摆手道:“师朴,这事儿不着急……现在离秋收还早呢。你且看看《文曲星旬报》上那个拍案惊奇栏吧!”

    “拍案惊奇?”韩忠彦一笑,“无非就是些离奇古怪的案件,这不是我们宰相需要关心的。”

    “相公,你先看看,看了就知道了!”范纯礼跺跺脚,“恐怕是有人盯上元佑皇后了!”

    “元佑皇后?”韩忠彦一愣,“到底是怎么啦?”

 第525章 没有最奸,只有更奸 三

    (全本小说网,HTTPS://。)

    “这这这……”

    韩忠彦看完了“死富商竟有两妻,郭青天难断家案”一文,顿时有一种被雷劈中脑袋的感觉。(全本小说网,HTTPS://。)

    这事儿说的不就是皇宫里面两位先帝皇后吗?

    “师朴,武好古那厮要害孟皇后啊!”范纯礼咬牙道,“咱们可不能再容这个小人胡作非为了!”

    孟皇后是没有实权的皇后,现在后宫地位最高的女人是宋徽宗的老婆王皇后。所以废不废孟皇后对旧党的影响不是直接的,但是孟皇后是面旗帜。

    在哲宗朝的时候,围绕着孟皇后的废立,新旧两党展开过激烈的争斗。而孟皇后在元符三年的复立,也标志着旧党东山再起。

    所以现在孟皇后一旦被废,也意味着旧党已经失宠——大宋官场上,除了新党、旧党之外,可还有为数众多的墙头草。一旦旧党失势,那可就是墙倒众人推了。

    “不不,这事儿不可能是武好古的意思,武好古怎么可能害孟皇后?”韩忠彦连连摇头,“彝叟,现在文曲星报社的东家可是赵小乙啊!”

    “那,那我们该怎么办?”范纯礼也有点急了,“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孟皇后再一次被废吧?”

    “这……”韩忠彦拧着眉头,一脸的愁苦。

    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难道真的去和官家硬怼?这样能行吗?朝中可还有熙宁奸党存在呢!他们巴不得废了孟皇后……

    ……

    “这《文曲星旬报》难道是为了废掉元佑皇后而开办的?这武好古到底是哪头的?”

    曾布的府中,看了赵挺之送来的报纸,曾布也是一头雾水。

    武好古是旧党啊!他老恩师是苏东坡,弟弟的岳父是韩忠彦,自己又是天然亲近旧党的开封府豪商。这样的人应该保着孟皇后啊,怎么能在《文曲星旬报》刊登这种“小说”?

    “武好古是官家那头的!”赵挺之笑了笑,“文曲星报社的东家是开封布衣赵小乙啊!”

    “对了,令郎也是《文曲星旬报》的主笔!”曾布这个时候忽然想起赵明诚了,“到底怎么回事儿?”

    “是官家要废孟皇后,”赵挺之笑道,“看来官家还是倾向我们的。”

    别看之前新党因为武好古的原因连连吃瘪,但是和废掉孟皇后相比,那些都是小挫折——吕本知的死根本连小挫折都不是!只要孟皇后被废,新党就能大胜一场了。

    “倾向我们?有吗?”曾布想了又想,实在想不出赵佶会为了支持新党废掉孟皇后这面旧党的大旗——如果旧党现在干啥事儿都不行,还尽给朝廷添乱,赵佶这么干还是有理由的。可是现在旧党干得不错啊,御前骑士总归过1000家了,虽然花了一百几十万,但还是物有所值的。府兵制的试点也开始进行了,将来能不能成功不知道,但眼下一定会有点成绩出来的。

    另外,赵佶要卖地皮给自己修园子的事儿旧党也没拦着,倒是新党的吕嘉问给赵佶添了堵……

    赵挺之笑了笑,“子宣,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这事儿肯定是好事儿……你说韩忠彦和范纯礼到时候会不会拦着不让废孟皇后?

    若是他们拦着,我们要不要帮着官家废掉孟皇后?”

    “当然要帮着官家了!”听了赵挺之的话,曾布顿时眼前一亮,一拍桌子道,“最好能利用这个机会和元佑奸党斗上一遭!”

    ……

    同一个晚上,在开封府内城,纪忆的宅邸中,在家养病的纪忆,这时也在和守选的章援一起看报纸。

    纪忆的病不是装的,是真病了。大概吃了不干净的鱼脍,腹泻拉肚子了,在床上躺了好些日子,才稍稍好了些。

    在床上卧病的时候,纪忆也没忘记留意朝中的变化,自然就注意到《文曲星旬报》了。

    不过纪忆的看法和韩忠彦、曾布他们稍有不同,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也办一份一样的“旬报”。也不用动什么脑筋,直接抄袭武好古的《文曲星旬报》各种办法就行了。

    当然了,报纸的立场肯定是不一样的。《文曲星旬报》是亲旧党的,而纪忆准备办一份亲新党的报纸,专门和《文曲星旬报》唱对台戏。

    为了更好的抄袭,纪忆养病的时候,顺便也在研究《文曲星旬报》,几乎是每个字儿都不落的在看。

    “不对啊……”看着报纸,纪忆的眉头忽然皱了起来。

    “怎么不对?”章援笑着问。

    他这些日子一直在守选,也没离开开封府去海州陪落难的章惇——章惇在出京之后,就一直是旧党方面的御史谏官弹劾的目标。而且还真的找到不少罪行,特别是挖出了章惇在绍圣时期设置的看详元佑诉理局大搞****的行径,使得章惇丢掉了越州知州,贬为武昌军节度副使,海州安置了。

    当然了,章惇在海州的日子是不会太难过的。纪忆早就在海州朐山县城以南购置土地建了大宅,现在正好给章惇居住。而且章惇在台上的时候也不啥清官——他也谈不上巨贪,只是适当贪一点,但是积蓄还是非常丰厚的!

    而据章惇信上说,他这些日子就在海州游山玩水,还在苏东坡主持的云台学宫住了些日子。发现云台学宫的课程很有意思,不仅允文允武,还有许多杂学实学。

    另外,章惇还在海州发现了一所专门教人造船和驾船的船政学堂,居然也是挂在云台学宫旗下的。里面不仅有海州吴家派出的老师,还有不少白番老师,大都是信奉摩尼教的(他们是摩尼教选人家族的船匠),也有两个是信天方教的(就是白思文给武好古找来的古拉姆)老水手……

    不过章惇的厄运显然还没结束,就在建中靖国元年以来,他就被谏官任伯雨弹劾了八次之多!任伯雨甚至还在弹章中提及了打破“贬官止于海州”的底线,把章惇贬黜去岭南!

    “这篇‘死富商竟有两妻,郭青天难断家案’说的事情,怎么有点像孟皇后和刘皇后啊?”

    纪忆的政治敏感度还是一流的,哪怕病病歪歪了,还是在第一时间察觉出了问题。

    “当然像了!”章援道,“就是照着编的嘛!”

    “照着编的?”纪忆一愣,“四叔……你难道和元符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