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363部分

天下豪商-第363部分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

    另外,赵佶偷偷溜出宫去的时候,周飞燕也能带着宝剑护卫左右……她的武艺可比高俅那个三脚猫好多了!

    不过赵佶并没有封她做妃子,而是让她做了司仗。司仗是个正七品的女官,属于六尚二十四司之一,上级是六尚之一的尚服,所管辖的是后宫仗卫兵器——就是管几个装装样子的女保镖,还真是挺合适周飞燕的。

    入了宫门之后,武好古就跟着高俅在山石小径中穿行,到处都是无声疾行的宫女,偶尔也能看到几个小黄门。武好古也没心思四下张望,他早就已经习惯这种天家气度了。

    如果不出意外,今天晚上他和高俅还有周云清都会在琼林宫中过夜的!武好古要是有兴趣,要个把宫人来陪寝都是一句话——当今的官家,就是这样轻佻的性子。武好古如果不跟着一起轻佻,那可就玩不到一块儿了。

    不知行了多久,在一处飞檐斗拱和山石树木相互掩映成趣当中,武好古忽然听见有人在唱诸宫调。

    “太皡司春,春工着意,和气生旸谷。十里芳菲,尽东风丝丝柳槎金缕;渐次第桃红杏浅,水绿山青,春涨生烟渚。九十日光阴能几?早鸣鸠呼媍,乳燕携雏;乱红满地任风吹,飞絮蒙空有谁主?春色三分,半入池塘,半随尘土……”

    武好古听出来这是《西厢记诸宫调》里面的一段,他听白飞飞和阎婆儿唱过。不过这回听到的却是一个男声。不过唱得真心不错,多半是开封府勾栏巷中的哪位名角吧?

    正琢磨是哪位艺术家进宫表演的时候,他已经到了一处临水而建的竹木阁子前面。

    引着他的高俅疾行几步,就站在垂下来的竹帘子前面低声禀报:“陛下,武大郎已经到了。”

    里面顿时响起了赵佶的笑声:“大郎,进来吧!”

    走进阁子,武好古首先看到的不是官家赵佶,而是一对穿着戏服的男女,女的正是武好古的老相好白飞飞,而那男子居然是蔡京的长子蔡攸!

 第579章 论道 九

    (全本小说网,HTTPS://。)

    蔡攸唱戏的阁子是新建的,敞亮之极,除了面向黄昏余辉的一面放下了竹帘,其余三面的竹帘都收了起来。/全本小说网/https://。/三面入眼的都是初夏最繁盛的水景。碧波绿叶,荷花盛开,还有几只小舟荡漾其间。舟上各有几个少女,都是江南越女的装扮,窄袖轻罗,暗露金钏,照影摘花,荡舟采莲。

    大宋官家赵佶一身文士打扮,端坐在一张玫瑰椅子上,手中持着折扇。他身边陪伴着个道姑打扮的美人儿,正是赵佶的皇嫂刘皇后,也慵懒地斜靠在一张玫瑰椅中。

    还有一个相当挺拔的女子,一身精干的短打衣衫,左手中还捏着一柄长剑,剑柄和剑鞘都朴实无华,还有不少磨损的痕迹,显然是经常使用的。这女人大概就是赵佶的新宠周飞燕了。

    潘孝庵也在这亭子里面,做员外打扮,一张日益肥胖的脸孔上挤满了笑容,坐在另一张玫瑰椅上。在潘孝庵身边,另摆着几张空着的玫瑰椅子,看来是给武好古、高俅、蔡攸等人预备的。

    武好古连忙上前,唱喏赔笑道:“小乙哥,清菁散人,二位今日真是好兴致啊!”

    赵佶和武好古等人一起玩的时候,经常以“赵小乙”自居,今天武好古见他一身儒服,就知道该称呼“小乙哥”了。至于“清菁散人”,则是刘皇后常用的一个道号,道教是北宋的国教,先皇后妃闲来无事就喜欢装个女道士玩儿。赵佶自己也喜欢修道,所以刘皇后就常扮成女道士和他一起玩儿。

    赵佶这时发现了跟在武好古身后,嘴巴张得好大的壮汉周云清,觉得有趣,便问:“大郎,和你一起的壮士是谁?”

    “这位是开封府有名的力士周云清周壮士。”

    力士通常指扑交手,周云清虽然会扑交,不过他从来没登台和人比试过,他也不是专业的力士,而是禁军的军官。不过今天的情况特殊,皇帝扮书生,太后(候补的)扮道姑,蔡攸扮个戏子,潘孝庵是个员外,高俅看来是个蹴鞠社的台柱子,周飞燕像个女侠。武好古和周云清也穿着便服,自然不是官人身份了。所以武好古就随口给周云清编了个力士的身份。

    “周云清?飞燕,他是你哥哥?”

    “正是奴家的哥哥,”周女侠笑着回答道,“他一直跟着武画师在界河做事。”

    “好好好,都坐都坐!”赵佶笑着一直空着的几张椅子,对武好古说,“大郎,可等你好久了,怎地今日才到?”

    “这次是陪东坡先生一起来的,所以就走得慢了。”武好古一边说话,一边就在一张玫瑰椅上大模大样坐了下来。蔡攸和白飞飞也不再唱戏了,蔡攸笑吟吟在另一把椅子上坐下,也不参与赵佶和武好古说话,而是自顾自看着外面采莲的越女。

    白飞飞则出了亭子,过了一会儿就给武好古和周云清端来了热腾腾的云雾茶和几样颇为精致的小点心。

    赵佶笑着问:“苏东坡怎么样?身体还健朗吗?能为朝廷做事吗?”

    武好古知道赵佶话中有话,苏东坡能不能为朝廷做事的关键是能不能为官家做事……

    “再看看吧,”武好古答道,“总要先把论道的事情解决了。”

    “哦。”赵佶点点头,武好古的回答完全在预料之中。苏东坡又不是蔡京……他要有蔡京一半乖巧,宰相早就当上了!

    “论道的题目已经出好了,”赵佶笑着把四道题目都告诉了武好古,然后看着武好古,笑嘻嘻问:“大郎,你能论得了吗?”

    武好古却轻轻一叹:“那两道孟子的题目是伊川先生出的吧?他是在生事儿啊!”

    “生事儿?”赵佶笑问,“不少人都说伊川先生的学问是伪的,你怎么看?”

    “作伪也是学问啊!”武好古道,“而且颇有可用之处。”

    “是吗?”赵佶笑着,“可是新学的人都说他的学问无用啊?”

    “他这个不是实学,”武好古解释道,“不是用来治国的,而是用来治心的。只是关洛之学的人总喜欢把治国治心混为一谈,所以这天理人欲就有点讨厌了。”

    赵佶皱了皱眉头,“蔡攸,你说说看。”

    蔡京的儿子还在看越女采莲,这几个越女是潘孝庵献入宫中的,就是没有经过调教的江南水乡的少女,青涩到了极点,比起那种风情满满的女人,自是别有风味了。

    “啊,小乙哥……那个,那个……”蔡攸也不知道是装糊涂还是真的迷上了谁?被赵佶一唤,完全不知所谓。

    赵佶笑着,“那些越女随你挑一个就是了,大郎、高俅、周云清,你们也一人一个。”

    “多谢了。”

    “谢了。”

    武好古和高俅见多了这种事情,也不奇怪了,周云清则是完全傻掉了。

    这是什么状况?宫里面的女人啊,一人一个……

    赵佶也不理睬周云清,而是继续问蔡攸,“你怎么看关洛之学的治国和治心之术?”

    “这个啊,”蔡攸笑道,“关洛之学怎么治心我真看不懂,不过他们治国的路子我是懂的,就是封建庄园。井田加府兵就得有封建一方的世家大族,就比如蓝田吕氏和相州韩氏这样的。”

    一旁的刘皇后插了句嘴:“若是全天下到处都是那种能召集起府兵的大族,还要朝廷作甚?”

    这话说的……

    武好古只是苦笑,赵佶见到他的表情便问:“大郎,你觉得怎样?”

    “关洛之学的办法会让大族膨胀,也许会重现东汉的局面,并不是好办法。而新学的办法则是推行不能如初意,还为扰民。其实王荆公早就看到这一点,所以才在推行新法的同时改革科举,以经术造士,想要选出能做事,能行新法如本意的官员。只是这经术亦非实学,造士又是拔苗助长,所以新法推行至今,西贼由在,契丹亦存,朝廷依旧没有多少可用之兵。”

    赵佶感兴趣地问:“你和东坡先生有办法?”

    武好古一笑:“且试试看吧,小乙哥不如去听听论道吧。”

    “好!”赵佶抚掌笑道,“今日且尽性,回去后准备几日,五月初十就在国子监论道!到时候我也去一听究竟!”

    “那我和恩师东坡先生就在国子监恭候大驾了。”

    赵佶拍拍手,笑眯眯地问:“好了,现在莫论俗务了……大郎,你是和飞飞一起还是去挑一个越女?”

    ……

    武好古再回梨花别院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中午了,是和白飞飞一起回来的。现在潘巧莲、西门青、杜文玉、奥丽加都不在武好古身边,只有一个罗汉婢跟随着,因此他就把白飞飞带回梨花别院了……

    他到家的时候,苏东坡正在和两个弟子商量五月初十论道的事情。

    这次论道某种程度上说是新旧两党的又一场碰撞,争夺的是道统!这可不是小事儿。道统这事儿,往小了说就是教育主导权,就相当于后世某岛的“课纲问题”。

    如果道统归了苏门实学(实证主义之学简称实学),那苏东坡就算现在当不了宰相,那么将来等到苏门弟子遍天下的时候,他的三个儿子和一群徒子徒孙也能有宣麻拜相的时候。

    所以这个道统是必须要争夺的!

    “老师,”武好古也加入了议论,“我看咱们批新学的重点应该是经术造士……昨天我试探了则个,应该是可以说说的。”

    “批经术造士?”苏东坡的弟子张耒皱眉问,“崇道,不用经术造士,难道还要用诗赋取士吗?”

    “诗赋取士怕还不如经术吧?”晁补之也道,“我看经术取士是对的,只是错在不应该用王安石的经术!”

    武好古听了这话,暗自叹息:看来科举取士已经大入人心了,不是诗赋就是经术,就不想学实学吗?个个都像文天祥诗里面那样“辛苦遭逢起一经”的,最后也不白辛苦啊!说真的,这种教育还不如西周的六艺呢,人家是辛苦遭逢起一弓,还不射死那帮狗鞑子?

    苏东坡看着几个徒弟,然后笑了笑道:“批经术造士正和为师之意,新法是经过先帝允可的,批得太凶怕又犯了忌讳,老夫可不想再去天涯海角了。所以这经不批了,就批那帮歪嘴的和尚吧!”

    神宗皇帝当然好皇帝了!人家是赵佶的亲爹啊,当着赵佶的面批人家的亲爹怎么能行?所以神宗皇帝的经都是好经,错就错在下面那么多无能昏庸的官吏!

    譬如让神宗皇帝气得吐血的灵夏之役为什么打败了?

    那肯定不是神宗皇帝的英明决策不对,神宗那么神奇,怎么会不对?那当然是指挥作战的军官不对了。一个女人都打不过,怎么对得起读过的兵书还有官家授予的阵图?他们这些人要是都有“平庸之君”李世民麾下的那帮名将打仗的本事,十个梁太后也捉到开封府了,大辽国大概也灭掉多时了……

 第580章 论道——大食儒生

    (全本小说网,HTTPS://。)

    接下来的几天,武好古把各种杂事俗务都推了,就呆在自家的梨花别院里面和苏东坡、张耒、晁补之、苏迨、苏过、吕好问他们几个苏门大儒商量论道的事儿。全本小说网,HTTPS://。.COm;

    现在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事儿了!

    依着武好古的意思,他是想再过几年或者十年,等到大石头们都成长起来以后,再去批斗新法新政夺道统的。

    但是现在既然到了这个份上,也就不能让了。儒家正宗必须是苏武(苏轼、武好古)一脉的!

    有了道统,武好古办的那些“大学”才能真正做大啊!现在这样,显学是新学,实学就招不到理想的生员,将来想要做大也很难。最要紧的是,大学毕业以后那些人怎么办?不能都去博士团啊,得有出路啊!

    有出路,才会有人来啊!

    而武好古现在觉得自己很可能找到大宋的出路了,只要能培养出足够多的实证主义博士生,兴许就能好好和完颜家的那帮“敢达”讲民族团结大如天的道理了。

    ……

    在开封府外城南厢的南熏门内,国子监下的三学,今儿跟个庙会似的。一大早就“校门”洞开,守卫的兵卒都得到了命令,不再拦着闲杂人等了,凡是看见穿着官服、儒服的,都可以放行。因为从今天开始,直到五月十五,国子监这里要连续几天举行论道!

    按照国子监祭酒周常和国子监司业刘逵的说法,这可是儒门几十年来所未有的盛事,是本朝文治鼎盛的体现!

    这场儒门论道,不仅吸引了来自大宋各地的鸿儒和饱学之士,而且还有不少大辽、西夏、高丽、大理、日本、安南和大食国的儒生慕名而来!

    什么?还有大食国的儒生?

    还别说,真有一个穿着儒衫,带着东坡巾的白番带着几个随从也到了国子监门口,正好奇张望的时候,马上就有一个八九品的绿袍小官很热情的迎上去了。

    “几位一定是远道而来的吧?”

    “是啊,我们是从大食国来的……”

    当先一个“大食儒生”用一口福建官话回答道。

    “大食国的儒生也来啦?”那个国子监的小文官也不知道大食国有多远,那边有没有儒生。反正上面说了,今天会有很多番邦儒生来听论道的,一律要奉为上宾!

    “不知先生尊姓大名?”

    “晚生姓白,白斯文。”

    来的居然是白斯文!他是来给武好古送马的!也不是从大食国来的,而是去了趟天竺,弄了一些耳朵尖尖,向内翻卷的马瓦里马冒充大食马想蒙给武好古的……因为都是肩高五尺以上的“特等好马”,所以白斯文没敢把它们牵进城,害怕被人“和买”入宫去当御马,那可就血亏了。所以就把马留在城外的一个庄子上,自己带着几个白番随从先入城。

    谁知道才一入南熏门,就看见国子监门口人山人海的。白斯文觉得奇怪,这还没到春闱大比呢,那么多人哪儿来的?于是就挤上前去探个究竟。

    结果就被守门的官员当成了大食国派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