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510部分

天下豪商-第510部分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小小嫣然一笑,显出了妩媚风情,“青衣求之不得。”

    武好古笑着,“官家说你精通阴阳双修之术?可是真的?”

    郭小小脸蛋儿一红,小嘴儿一撅,“大郎,你怎乱说?那时性命双修,不是阴阳双修……”

    性命双修和阴阳双修当然是不同的,呃,很大的不同!今晚上武好古就会知道了。就在他研究双修之术的同时,赵佶正一身紫色道装,坐在琼林宫中的皇家道观景灵宫内的一间净室当中。

    “禀陛下,武好古在画仙观遇上冯二娘了!”

    郭京郭大道士,这个时候正站在赵佶背后,同样一身道装,手中还握着个拂尘。

    “知道了,”赵佶道,“他不会在乎的,一个父妾而已。”

    “陛下圣明,”郭京道,“武好古只顾着寻舍妹了。”

    赵佶一笑:“贪财好色,人之常情啊!”

    “请陛下放心,有舍妹盯着他,保证他成不了第二个高俅。”

    这话要是叫高俅听见,准话哭晕过去。

    赵佶叹了口气,“光有一个小小可不够啊……而且,高俅对朕是没有二心的!他只是立功心切,做事有些欠考虑了。

    你去告诉无忌,等他到了灵州,一定要把朕的心意全都告诉高俅,让他安心在灵州呆着。无论那些御史怎么弹劾他,朕都不会相信的。不让他回来,只是因为开封府实在没有他的位置。要是回来做了知枢密院事,那可真是成了文官们的仇寇了。”

    “贫道遵旨。”

    赵佶顿了顿,又问:“郭京,你三教九流的朋友多,可认识天方教的僧人?”

    “认识的。”郭京道,“开封府就有天方寺,最近里面住着不少泉州来的天方教高僧。”

    “泉州来的?”赵佶一愣,“他们为何而来?”

    郭京回答:“为辩法论道而来。”

    “和谁论道?”

    郭京道:“当然是和儒生论道。”

    赵佶问:“因为《天理说》和《实证论》吗?”

    郭京苦笑道:“可不是吗?特别是那个《实证论》简直就捅了诸教的马蜂窝,不仅是泉州的天方教高僧跑来了,还有各地的和尚、道人也来了不少。”

    “还有儒生吧?”赵佶笑道,“这事儿皇城司早报给朕知晓了,武好古可是不知不觉间得罪了释儒道三教了!”

 第805章 小海航时代 完

    (全本小说网,HTTPS://。)

    因为深入浅出的研究了一番性命双修之术,有点筋疲力尽,所以武好古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全本小说网,https://。)当第二天他抵达崇政殿的时候,时间已经很迟了,瞧见殿中的宰执都被赐了座,还赐了茶,就知道他们已经和赵佶说了好一会儿话,也不知道在讨论什么?

    看见武好古在一个小黄门的引领下进来,赵佶笑着问:“武卿今日气色不错,可是逢了喜事吗?”

    “臣家中的确有了喜事,不过不是臣的,而是臣的父亲要老来得子了。”

    赵佶哈哈笑着,“武诚之可不老,怎么就不能得子了?你那六七十岁才中进士的叔祖不也得了个儿子?”

    “他可是厉害了,”武好古笑着,“我那叔祖母又怀上了!”

    赵佶和武好古说的是元符三年那一科的第561名进士武忠义,高中的时候已经66岁高龄了。在高中之后还娶了个三十多岁的花魁娘子做填房,险些变成了官场笑料。不过老头子也老当益壮,68岁的时候还真的给武好古生了个叔叔辈,前不久,已经70岁的武忠义还让自己的“花魁夫人”再次怀孕,何止是老当益壮啊!

    不过和他在生育方面的能力相比,武忠义的官运就不行了。现在还是个从九品的选人——他是倒数第一的进士,所以得到的是个试衔县尉,三年不得磨勘。而且他已经年过60,这个年纪的官员本来就不能参加磨勘了。因此武忠义想要升官是很难的,只能靠立功或者国家遇上什么特大喜讯,皇恩浩荡,给中低级官员们普遍晋升的时候才能捞上转官。

    普遍晋升的机会倒是就在眼前了,等到和西夏的战事正式结束,就该皇恩浩荡了!

    不过再怎么皇恩浩荡,武忠义也不可能升到京官,除非是立了功劳……

    “哦,是吗?”赵佶笑着应答,却已经将武好古的神色都收入了眼底,没有什么异常。

    “苏辙让人送来的奏章,说是知道乾顺降伏的事情了,此事的确是高俅办成的。”赵佶收住笑容,话锋已经转向了正题。

    武好古道:“蛮夷畏威而不怀德,高俅将十万兵驻马灵州,自然容易服人了。”

    “可是契丹还是不服啊!”赵佶看着武好古。

    “臣去界河,一定能用两个高丽税关说服契丹人的。”

    武好古立马请命。他返回开封府主要为两件事,一是向朝廷汇报界河谈判的进展情况;二是接潘巧莲等家人儿女北上界河,现在差不多也该上路了。

    赵佶点点头道:“有你这句话,朕也就放心了。

    另外,天方教册封桃花石可汗之事,朕已经着人查明了……的确是有的!”

    赵佶是让郭京带着皇城司的人直接去开封府的天方寺查问的——事关大宋江山,可没啥好客气的!抓了人就压到开封府吊打(宋朝的皇城司没有自己的牢房,也没有权力审问),自然什么都问出来了,所以刚才提举皇城司的李忠已经来汇报过了。

    桃花石可汗和中国总督都是有的,真的是哈里发在一百多年前胡乱封的!

    虽然是胡乱封的,但还是让赵佶非常生气!

    中国的传统是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大宋皇帝只能有一个,现在就是赵佶。天方教的哈里发怎么能自说自话也封一个?

    武好古向苏东坡那里瞟了一眼,当朝右相正巧开口:“陛下,此事不可等闲视之,否则大宋威严何在?国家面目何存?”

    蔡京在旁问奏道:“陛下,臣建议查禁国中的天方教。”

    听着苏东坡和蔡京的话,赵佶微笑点头,这事儿的确不能视而不见。他又望向武好古:“武卿,你熟知海外之事。依你之见,如今局势当如何应对?”

    “我朝乃是礼仪之邦,应当先礼后兵。”武好古顿了一顿,“可以向大食国派出使团,责问此事。同时,再向三佛齐派出兵船,控制我朝通往大食国的水上要道。以便向大食国施压!

    至于国内的天方教,暂时不需要禁止,可以等使团返回后再做决定。”

    武好古并不想和天方教撕破脸,而且也没这个可能。现在并不是天方教牛逼哄哄的时代,哈里发早就成了突厥人的傀儡。巴格达都不一定听哈里发的,还想什么中国?估计一听说大宋要兴师问罪,腿肚子都吓软了。

    “那么谁可以出使大食国?”赵佶又问。

    大食国可远着呢!一去好几年不说,没准去了就回不来。

    “可以从云台学宫的博士中挑选使臣,”武好古道,“只要朝廷能授予官职,相信会有不少人愿意走一趟大食国的。”

    “如此甚好!”赵佶应允道,“正使可以授予大使臣,随员一律授小使臣。”

    大宋天子想了想,又问:“沿海市舶制置司现在能向三佛齐派出兵船?”

    武好古道:“回禀陛下,今年来不及了,明年秋风起时,应该可以派出数艘兵船护送使团一路南下三佛齐。”

    武好古发展海上力量也好多年了,现在已经有了一支可以远航的舰队。不过这种小小的舰队现在并不在界河商市,而是被呼延庆、吴四德带着去琉球群岛、台湾岛和吕宋岛一游了。他们是去年出发的,按照计划会在明年夏天返回,再要出海,至少是明年冬天了。

    赵佶想了想:“三佛齐国也是大宋属国,兵船如果开过去,一定要秋毫无犯,免得让三佛齐感到恐惧。”

    “臣遵旨。”

    武好古接着又奏道:“黑汗回鹘的确罪不可赦,不仅妄称中国可汗,而且还攻灭我大宋属国于阗,夺取了安西四镇之地!如果不问其罪,天理何存?”

    武好古的言下之意,赵佶听明白了:“武卿的意思是要同意乾顺所请?”

    “以臣愚见,最好能给兴州方面一个立功自赎的机会。”武好古道。

    “如果兴州吞并了安西四镇,会不会再次做大?”蔡京拈着胡须发问。

    “如果黑汗回鹘强盛,那么兴州出兵征讨必然会两败俱伤。”武好古道,“到时很有可能把河西军变成河西路,何乐不为?若是黑汗回鹘不堪一击,那么河西、安西两军将来还会西扩……这也算是驱虎吞狼,无论如何,都不会威胁到大宋西北安危的。”

    黑汗回鹘肯定是打不过西夏的,但是塞尔柱突厥怎么样就不知道了。如果西夏吞了黑汗回鹘的地盘,说不定会和塞尔柱突厥来一场大战!

    不过无论谁胜谁负,对大宋而言,都是没有坏处的。

    “那就答应乾顺所请,”赵佶似乎被武好古说服了,“就让他做个河西节度使兼安西大都护吧!

    让高俅做朔方、河西、安西三路宣抚使,兼判灵州事并钤辖兵马;再以苏迟总三路钱粮,权发遣西北三路转运使。

    另外,宣赵乾顺入朝觐见!”

    听到赵佶要宣赵乾顺入朝,崇政殿上的文武官员们都是一怔。

    入了朝,还能回去替父出征吗?

    ……

    从崇政殿再回到梨花别院时,潘巧莲和罗汉婢已经把全家北上界河商市的行装都打点好了。潘巧莲本就有点舍不得开封府,因此想要从开封府带走的东西就特别多了。大大小小的箱子装了总有上千只之多!

    那么些东西,用车马运输是很不方便的,所以武好古就让苏大郎准备了十几条纲船,把这些收拾好了的家当统统装上了纲船。

    “大郎,正道,五郎,墨娘子,屈秀才,尚之,四海……开封府这边的买卖,就拜托你们几位了。”在离开开封府前,武好古把自家的“高管”们,都请到了梨花别院。

    他们分别是苏大郎,张择端,墨娘子,屈华杰,谢尚宾和魏四海,全都是跟随武好古多年的“老臣子”了。

    “共和行的总行,将来也是要往界河商市迁移的。”武好古端起酒杯,敬了这几个高管一杯,“不过佳士得行、花魁行和万家行以后会继续留在开封府……再过一阵子,苏大郎就会带着总行迁移了。再以后佳士得行、花魁行和万家行就得独立在开封府运营了!”

    在武好古的商业版图中,佳士得行、花魁行和万家行,目前仍然是无法被取代的现金奶牛。但是新的利润增长点,也已经开始出现了。而这些新的增长点,都是以界河商市或者京东商市为基地的。主要集中在商市运营、金融、海贸、酿酒、器械、造船、冶金等行业。

    也就是说,武好古的产业,正在进行升级!

    而这一轮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并不是武好古本身,甚至不是越来越兴旺的界河商市,而是云台学宫!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所以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学府,已经开始从草创阶段进入了可以进行学术和伎术研究的阶段了——现在毕竟是中世纪,学术和伎术研究的门槛并不是很高。只要有了理性试错(实证主义)的方法,和掌握这种方法的人材,以及充沛的经费和需求,研究的进展是可以相当快速的。

    这也是武好古要迁移自己的事业中心的主要原因,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啊!

 第806章 真理邪路

    (全本小说网,HTTPS://。)

    从云台学宫界河分院出来时,已经是华灯初上,无数星辰在天空上闪烁。(全本小说网,HTTPS://。)

    骑在马上往沿海市舶制置司走,苏辙还在想着方才云台学宫论道楼内的辩论。

    不是他和别人辩论,而是他在听别人辩论。是云台学宫里面的几个教授运用《理性论》和《实证论》的原理,就几个“光学”的问题进行辩论——“光学”也和“形学”一样,是云台学宫中新产生的几门学问之一。

    “光学”的产生,是因为武好古“发明”的望远筒引起了许多才从学宫通材科毕业没多久的教授们的兴趣——物体的影像为什么可以被两块凸镜放大?为什么会变成倒立的?阳光为什么可以被凸镜增强?增强的阳光为什么可以引燃纸张?使用望远筒到底可以看多远?为什么会有站得高,看得远的现象?还有人用望远镜观测了天空上的月亮和星辰,发现月亮上坑坑洼洼的……

    一大帮教授们用“凸镜”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并将实验的过程用尽可能详细的文字和草图记录下来,然后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和推理……有些推理是正确的,有些是错误的,有些则是脑洞大开的奇思妙想。

    总之,苏辙真的听不大懂,但是又觉得这帮年轻人说的事情好像很有道理!不仅说的有道理,还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实验,以证明自己的道理是正确的。

    他也想指出那些年轻人正在钻研的是“奇伎淫巧”,是不值一提的小道。但是终究忍住没有说出来,因为他发现所有的教授们都带着宝剑,看上去就很会以理服人……只是在返回沿海市舶制置司的途中和米友仁,还有他的儿子苏适提及了自己的看法。

    结果却被自己那圣人书读的不咋地的儿子苏适提出的一番“真理邪说”给难住了。

    “父亲啊,光学怎么会是不值一提的小道和奇伎淫巧呢?光产生热、热产生火,光和热乃是万物本源之一啊!如果天上没有了光,那么世间万物还能生存吗?如果万物都不能生存了,道德还有意义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探究光的学问,绝不是在钻研小道,而是在探究大道、天道、万物本源之道!

    《礼记。大学》不是说要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吗?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好嘛,实证主义,理性主义一起股脑的都砸出来不说,还拉上了《礼记。大学》,真让苏辙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根本说不过儿子!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